特別是各個軍團的軍團長,以及中高層將領,他們的進步是很明顯的,絕大部分人都已經能夠獨擋一麵。
現在不僅僅是臨江城的訓練基地,正在擴充兵力,就是冷鋒所在的金鈴關,也同樣在招兵買馬。
新的一年,冷鋒有全新的作戰計劃,原先的兵力已經不夠用了,僅僅依靠臨江城那邊,是跟不上他的發展腳步的。
臨江也就隻有袁宏這位老爺子在坐鎮,輔助他的是黃家的那位黃樹棠。現在的黃樹棠不僅僅是洪二軍第六軍團的軍團長,而且也是駐守臨江城的兵馬統領。
現在的臨江城已經不是當初冷鋒剛剛從楊廣手裏接手時那樣了,在規模和規格上,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已經不比一般的府城小多少。
不過僅僅指望他們二位,再加上冷鋒派迴去的一部分教導人員,要想再複製冷鋒之前在洪山莊時練兵的那種情況,是絕對不可能的。
最多也隻能訓練三五萬名士兵,再多的話就不能夠保證質量了。
這些士兵訓練出來之後,能夠直接投入到戰場上的也隻是其中一部分,大部分的士兵依然還需要經過戰火的洗禮。
冷鋒現在也等不了那麽長的時間,後方訓練出來的士兵也有一定的用處,那就是幫助冷鋒守住攻打下來的城池。至於冷鋒這邊訓練出來的士兵,會讓他們跟隨大部隊前行,和之前的那些人一樣,在戰場上進行曆練。
不過冷鋒這邊和臨江城的情況差不多,隻能訓練三五萬名士兵。哪怕就是金鈴關的軍營可以容納下更多的人,但是根據冷鋒的訓練體係,他自有一套挑選和訓練士兵的流程,和這個時代其他勢力招募兵馬完全不一樣。
所以,駐紮在金鈴關的這一段時間,他這邊也隻多招收了三五萬名士兵。
其實以冷鋒現在的影響力,別說三五萬士兵了,就是三五十萬都能夠招得到。不過冷鋒曆來重視的並不是士兵的人數,在他看來兵貴精而不在多。
就拿他現在所掌握的十五個軍團來說,每個軍團隻有萬人,然而在真正的戰鬥中,他們可抵百萬雄師。
冷鋒有這個自信,即使是其他三方勢力的人馬聯合起來,他都不會畏懼對方。
當然,這僅僅指的是正麵戰鬥。
如果拋開其他一切不談,隻是雙方擺明車馬大幹一場,冷鋒是不會畏懼任何人的。
不過隨著他占據的地盤越來越多,所麵對的情況也就會越來越複雜,在這樣的情況下,所需要的人員也就會相應增加。
不僅僅包括管理人員,還包括地方上的守衛力量。
哪怕就是在太平盛世,也會有破壞份子存在,便何現在這個世道正是亂世之秋。就算冷鋒的軍隊可以強大到橫推一切,但是那些敵對勢力也不可能就此甘心交出一切。
戰鬥,是無時無刻都會存在的。
所以冷鋒現在不僅僅需要戰鬥人員,還需要大量的守衛人員。
這些並不是說隨便招收一些人就可以勝任的,一個勢力要想能夠發展壯大,就必須有自己的章程,依靠簡單的招兵買馬隻能是人數上好看一些。一旦遇到真正的考驗,很有可能就會分崩離析。
這也是冷鋒為何要以金鈴關為新的起點,全力打造這裏的原因。
擁有了穩定的地盤之後,才能夠慢慢的發展這方麵的力量。
在黃詩詩等人迴到臨江城之後,冷鋒也開始了新年之後的正式行動。
至於那些從京城來的傳旨人員,他們見到冷鋒似乎沒有南下的動靜,反而在金鈴關內大搞建設,這讓他們坐不住了。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確是和朝廷那些人想法是一樣的。認為冷鋒既然拿下了金鈴關,那麽就不會僅僅滿足於此,肯定還會繼續南下占領更多的地區。
畢竟通過和蒙古人的一戰,冷鋒的實力已經有目共睹,就是強大如蒙古人的軍隊,在冷鋒的麵前都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對於如今的這個亂世來說,無異於在本來就已經波濤洶湧的湖麵上再次投下一枚重磅炸彈。
不僅僅是蒙古人的收縮的戰線,改變了戰略方針,就連北方的義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也同樣減少了對外出擊的頻率。
在朝廷的那些傳旨老太監再次請求冷鋒帶兵南下京城之後,冷鋒這邊的也開始有了動作。不過這個動作並不是要帶兵南下,而是執行年前就製定好的作戰方針,將各支軍團派出去了一半的人馬。
冷鋒的確是答應了那位傳旨的老太監,他會按照朝廷的要求,擇日帶兵前往京城。
但是擇日到底是擇的哪一個日子,這就不好說了。
按照冷鋒的說法就是,他的軍隊剛剛和蒙古人打了一場大仗,雖然成功的拿下了金鈴關,但是他這些也是損失慘重,沒有一段時間的休整是無法南下的。
而且他們從蒙古人的手上將金鈴關給打下來了,以蒙古的德性,肯定不會就此善罷甘休,說不定他們哪天就會兵臨城下。
一旦發生了這種事情,別說是帶兵南下了,就是能否守住金鈴關都不好說。
甚至是蒙古人在得知了自己要南下的消息之後,說不定已經在半路上設好了埋伏,隻等自己經過時給予毀滅性的打擊。
冷鋒的這些理由並非是無中生有,而是都有事實依據的。以前的蒙古人也是經常這麽做的,但凡有戰敗的時候,事後都會迎來他們的瘋狂報複。
至於冷鋒所說的自己這一方損失慘重,也同樣符合正常的軍事邏輯。畢竟十幾萬人麵對蒙古人的幾十萬大軍,而且冷鋒這邊還是處於攻擊的一方。
就是正常的攻防戰之中,進攻的一方損失也會大於防守的一方。
更何況,金鈴關是什麽樣的地方,相信朝廷不會不清楚的。
就算他們已經得到了冷鋒攻打金鈴關的情報,但是對於具體過程也不是很清楚的。
既然冷鋒說他邊損失慘重,那麽真的還有這個可能。
現在不僅僅是臨江城的訓練基地,正在擴充兵力,就是冷鋒所在的金鈴關,也同樣在招兵買馬。
新的一年,冷鋒有全新的作戰計劃,原先的兵力已經不夠用了,僅僅依靠臨江城那邊,是跟不上他的發展腳步的。
臨江也就隻有袁宏這位老爺子在坐鎮,輔助他的是黃家的那位黃樹棠。現在的黃樹棠不僅僅是洪二軍第六軍團的軍團長,而且也是駐守臨江城的兵馬統領。
現在的臨江城已經不是當初冷鋒剛剛從楊廣手裏接手時那樣了,在規模和規格上,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已經不比一般的府城小多少。
不過僅僅指望他們二位,再加上冷鋒派迴去的一部分教導人員,要想再複製冷鋒之前在洪山莊時練兵的那種情況,是絕對不可能的。
最多也隻能訓練三五萬名士兵,再多的話就不能夠保證質量了。
這些士兵訓練出來之後,能夠直接投入到戰場上的也隻是其中一部分,大部分的士兵依然還需要經過戰火的洗禮。
冷鋒現在也等不了那麽長的時間,後方訓練出來的士兵也有一定的用處,那就是幫助冷鋒守住攻打下來的城池。至於冷鋒這邊訓練出來的士兵,會讓他們跟隨大部隊前行,和之前的那些人一樣,在戰場上進行曆練。
不過冷鋒這邊和臨江城的情況差不多,隻能訓練三五萬名士兵。哪怕就是金鈴關的軍營可以容納下更多的人,但是根據冷鋒的訓練體係,他自有一套挑選和訓練士兵的流程,和這個時代其他勢力招募兵馬完全不一樣。
所以,駐紮在金鈴關的這一段時間,他這邊也隻多招收了三五萬名士兵。
其實以冷鋒現在的影響力,別說三五萬士兵了,就是三五十萬都能夠招得到。不過冷鋒曆來重視的並不是士兵的人數,在他看來兵貴精而不在多。
就拿他現在所掌握的十五個軍團來說,每個軍團隻有萬人,然而在真正的戰鬥中,他們可抵百萬雄師。
冷鋒有這個自信,即使是其他三方勢力的人馬聯合起來,他都不會畏懼對方。
當然,這僅僅指的是正麵戰鬥。
如果拋開其他一切不談,隻是雙方擺明車馬大幹一場,冷鋒是不會畏懼任何人的。
不過隨著他占據的地盤越來越多,所麵對的情況也就會越來越複雜,在這樣的情況下,所需要的人員也就會相應增加。
不僅僅包括管理人員,還包括地方上的守衛力量。
哪怕就是在太平盛世,也會有破壞份子存在,便何現在這個世道正是亂世之秋。就算冷鋒的軍隊可以強大到橫推一切,但是那些敵對勢力也不可能就此甘心交出一切。
戰鬥,是無時無刻都會存在的。
所以冷鋒現在不僅僅需要戰鬥人員,還需要大量的守衛人員。
這些並不是說隨便招收一些人就可以勝任的,一個勢力要想能夠發展壯大,就必須有自己的章程,依靠簡單的招兵買馬隻能是人數上好看一些。一旦遇到真正的考驗,很有可能就會分崩離析。
這也是冷鋒為何要以金鈴關為新的起點,全力打造這裏的原因。
擁有了穩定的地盤之後,才能夠慢慢的發展這方麵的力量。
在黃詩詩等人迴到臨江城之後,冷鋒也開始了新年之後的正式行動。
至於那些從京城來的傳旨人員,他們見到冷鋒似乎沒有南下的動靜,反而在金鈴關內大搞建設,這讓他們坐不住了。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確是和朝廷那些人想法是一樣的。認為冷鋒既然拿下了金鈴關,那麽就不會僅僅滿足於此,肯定還會繼續南下占領更多的地區。
畢竟通過和蒙古人的一戰,冷鋒的實力已經有目共睹,就是強大如蒙古人的軍隊,在冷鋒的麵前都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對於如今的這個亂世來說,無異於在本來就已經波濤洶湧的湖麵上再次投下一枚重磅炸彈。
不僅僅是蒙古人的收縮的戰線,改變了戰略方針,就連北方的義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也同樣減少了對外出擊的頻率。
在朝廷的那些傳旨老太監再次請求冷鋒帶兵南下京城之後,冷鋒這邊的也開始有了動作。不過這個動作並不是要帶兵南下,而是執行年前就製定好的作戰方針,將各支軍團派出去了一半的人馬。
冷鋒的確是答應了那位傳旨的老太監,他會按照朝廷的要求,擇日帶兵前往京城。
但是擇日到底是擇的哪一個日子,這就不好說了。
按照冷鋒的說法就是,他的軍隊剛剛和蒙古人打了一場大仗,雖然成功的拿下了金鈴關,但是他這些也是損失慘重,沒有一段時間的休整是無法南下的。
而且他們從蒙古人的手上將金鈴關給打下來了,以蒙古的德性,肯定不會就此善罷甘休,說不定他們哪天就會兵臨城下。
一旦發生了這種事情,別說是帶兵南下了,就是能否守住金鈴關都不好說。
甚至是蒙古人在得知了自己要南下的消息之後,說不定已經在半路上設好了埋伏,隻等自己經過時給予毀滅性的打擊。
冷鋒的這些理由並非是無中生有,而是都有事實依據的。以前的蒙古人也是經常這麽做的,但凡有戰敗的時候,事後都會迎來他們的瘋狂報複。
至於冷鋒所說的自己這一方損失慘重,也同樣符合正常的軍事邏輯。畢竟十幾萬人麵對蒙古人的幾十萬大軍,而且冷鋒這邊還是處於攻擊的一方。
就是正常的攻防戰之中,進攻的一方損失也會大於防守的一方。
更何況,金鈴關是什麽樣的地方,相信朝廷不會不清楚的。
就算他們已經得到了冷鋒攻打金鈴關的情報,但是對於具體過程也不是很清楚的。
既然冷鋒說他邊損失慘重,那麽真的還有這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