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 接管榆城
哪怕就是之前冷鋒在洪山莊訓練出來的那批老兵,他們遇到的這種情況也很少。錯過了這次機會,很難找到能夠給他們提供這種曆練的對手了。
這一戰下來之後,雖然冷鋒這邊有所傷亡,但是這個代價是可以接受的。
很多士兵的臉色有些不好看,甚至有的人握槍的手還在發抖。但是隻要沉澱過這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的精氣神就會發生本質的變化。
相信如果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他這邊的傷亡就不會這麽多了。
畢竟以他們所掌握的武器來看,隻要心理素質再強大一些,戰鬥經驗再豐富一些,很多傷亡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能夠以如此小的傷亡代價收場,在冷鋒看來已經算是很滿意了。
榆城之戰開始的很快,結束的更快。
榆城這個地方和其他城池還不一樣,雖然這裏隻能勉強算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城池,但是由於王家在一開始就徹底投靠了蒙古人,他們對於這裏的掌控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極其誇張的地步。
可以說,生活在榆城的百姓,一舉一動都在王家的監視之下。王家不僅僅控製了他們的衣食住行,還控製了他們的思想認知。
在南方朝廷的統治時期,王自如就是榆城的城主。雖然那裏還有張家能夠和王家分庭抗禮,但是王自如畢竟是官府指派的城主,在榆城還是有著最大的話語權。
王家從那個時候起,就是榆城最大的勢力。後來投靠蒙古人之後,他們王家的勢力更是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整個榆城是王家的控製之下。
不得不說,王家在控製平民百姓方麵的確很有一套,整個榆城百姓在王家的高壓統治之下,竟然沒有人升起反抗之心。
而且在榆城這個地方,信息也被王家控製的很嚴格,生活在這裏人,所獲得的信息,都是由王家告訴他們的。哪怕王家的人說鹿就是馬,他們也得相信。
王家在管理百姓這一方麵除了采用高壓政策之外,並沒有將他們徹底的壓榨死,而是給了一定的生存空間。讓百姓們處於那種既吃不飽,又餓不死的狀態。
榆城的百姓已經被王家徹底拿捏住了,甚至還培養出了一定的奴性。
其他地方的百姓就是不敢明著反抗那些統治勢力,在暗地裏早就怨聲載道,可是榆城這裏的百姓,他們對於王家的統治反而是十分的順從。
哪怕現在王家人已經被冷鋒帶領的軍隊給收拾了,就是王家那些主要人物,也都一個不少的被綁在了衙門前的廣場上,也不見這些百姓有什麽強烈的反應。
可見這裏的百姓已經麻木到了何種程度,在他們的眼中,王家人的生死與他們無關,榆城被其他勢力占領,也與他們無關。
他們就是勞苦大眾的命,無論是哪一個勢力占據這裏,都要壓榨他們的勞動力。
而且這裏的百姓也沒有想過,要擺脫這種無盡壓迫的生活。
榆城的特殊地理環境,成就了這裏成為生產製作陶器的名城。特別是在落入蒙古人的手中之後,更是加大了對於陶器生產製作的投入,大量的百姓都在從事著這方麵的工作。
在他們看來,無論是哪一個勢力占領了這裏,都不會放棄這塊大肥肉。
而這裏的老百姓,很多人世代都是從事著陶器的生產製作。這也是百姓們麻木不仁的原因,因為任何一個勢力占領這裏,都要用到他們的製作陶器的手藝。
從取土到成品,中間有很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在這個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年代,這種作坊式的製作方法,就是依靠人力資源堆出來的。
對於榆城的情況,冷鋒了解到的隻是蒙古人在這裏布局的軍事力量。至於榆城百姓們的狀態,了解的也不多。
現在看來,這裏比起其他地方來說,要像之前的那些地方一樣,順利的接管下來是不難的。
不過好在冷鋒這邊已經有了大量的經驗,隻要將他們的政策在這裏宣傳到位之後,相信這裏的百姓會明白到底誰才為了他們好的。
這些工作不需要冷鋒親自去做,已經有專業人士來處理這些地方問題。
冷鋒要做的是抓好軍事和政治兩方的人員管理就行,在榆城停留了三天,主要就是針對這次戰鬥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治理地方上的情況進行了總結和規劃。
榆城之中發生的這場戰鬥雖然規模不小,但是外麵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場戰鬥的具體情況。
就是和榆城距離最近的南方朝廷駐軍,也同樣不清楚蒙古人地榆城之中隱藏了多少兵力,隻是看到在冷鋒的軍隊進入榆城不久之後,就有一些蒙古人從中逃了出來。
對於榆城之中駐守有蒙古軍隊的事情,南方朝廷也是知道的,不過他們並不清楚在其中駐紮了多少蒙古軍隊。
當冷鋒的軍隊向著榆城進發的時候,南方朝廷也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在南方朝廷那些人看來,冷鋒的軍隊拿下榆城應該和之前其他的城池差不多。
畢竟那裏又不是什麽軍事要寨,如果不是蒙古人看重那裏的陶器投靠產業,根本不會在其中留下一些蒙古軍隊。
不過要想指望這些蒙古軍隊就能夠抵抗冷鋒的軍隊,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以金鈴關那樣的一個險要之地,而且又駐守了三十萬蒙古精銳的情況下,都讓冷鋒的軍隊強行攻占了下來。
以區區榆城的那些守軍,怎麽能夠抵擋得住冷鋒的大軍。
這三天的時間,南方朝廷那邊已經得知了冷鋒占領了榆城的消息,特別是以楊家為首的那批人,他們都在準備著冷鋒繼續南下。
畢竟過了榆城三十裏之後,就是南方朝廷的軍隊防守陣地,那裏駐紮了好幾萬南方朝廷的隊伍。
之前冷鋒有百般借口推諉,但是現在已經等於來到了京城的家門口,如果再不去京城的話,那麽就是冷鋒不知好歹了。
哪怕就是之前冷鋒在洪山莊訓練出來的那批老兵,他們遇到的這種情況也很少。錯過了這次機會,很難找到能夠給他們提供這種曆練的對手了。
這一戰下來之後,雖然冷鋒這邊有所傷亡,但是這個代價是可以接受的。
很多士兵的臉色有些不好看,甚至有的人握槍的手還在發抖。但是隻要沉澱過這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的精氣神就會發生本質的變化。
相信如果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他這邊的傷亡就不會這麽多了。
畢竟以他們所掌握的武器來看,隻要心理素質再強大一些,戰鬥經驗再豐富一些,很多傷亡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能夠以如此小的傷亡代價收場,在冷鋒看來已經算是很滿意了。
榆城之戰開始的很快,結束的更快。
榆城這個地方和其他城池還不一樣,雖然這裏隻能勉強算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城池,但是由於王家在一開始就徹底投靠了蒙古人,他們對於這裏的掌控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極其誇張的地步。
可以說,生活在榆城的百姓,一舉一動都在王家的監視之下。王家不僅僅控製了他們的衣食住行,還控製了他們的思想認知。
在南方朝廷的統治時期,王自如就是榆城的城主。雖然那裏還有張家能夠和王家分庭抗禮,但是王自如畢竟是官府指派的城主,在榆城還是有著最大的話語權。
王家從那個時候起,就是榆城最大的勢力。後來投靠蒙古人之後,他們王家的勢力更是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整個榆城是王家的控製之下。
不得不說,王家在控製平民百姓方麵的確很有一套,整個榆城百姓在王家的高壓統治之下,竟然沒有人升起反抗之心。
而且在榆城這個地方,信息也被王家控製的很嚴格,生活在這裏人,所獲得的信息,都是由王家告訴他們的。哪怕王家的人說鹿就是馬,他們也得相信。
王家在管理百姓這一方麵除了采用高壓政策之外,並沒有將他們徹底的壓榨死,而是給了一定的生存空間。讓百姓們處於那種既吃不飽,又餓不死的狀態。
榆城的百姓已經被王家徹底拿捏住了,甚至還培養出了一定的奴性。
其他地方的百姓就是不敢明著反抗那些統治勢力,在暗地裏早就怨聲載道,可是榆城這裏的百姓,他們對於王家的統治反而是十分的順從。
哪怕現在王家人已經被冷鋒帶領的軍隊給收拾了,就是王家那些主要人物,也都一個不少的被綁在了衙門前的廣場上,也不見這些百姓有什麽強烈的反應。
可見這裏的百姓已經麻木到了何種程度,在他們的眼中,王家人的生死與他們無關,榆城被其他勢力占領,也與他們無關。
他們就是勞苦大眾的命,無論是哪一個勢力占據這裏,都要壓榨他們的勞動力。
而且這裏的百姓也沒有想過,要擺脫這種無盡壓迫的生活。
榆城的特殊地理環境,成就了這裏成為生產製作陶器的名城。特別是在落入蒙古人的手中之後,更是加大了對於陶器生產製作的投入,大量的百姓都在從事著這方麵的工作。
在他們看來,無論是哪一個勢力占領了這裏,都不會放棄這塊大肥肉。
而這裏的老百姓,很多人世代都是從事著陶器的生產製作。這也是百姓們麻木不仁的原因,因為任何一個勢力占領這裏,都要用到他們的製作陶器的手藝。
從取土到成品,中間有很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在這個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年代,這種作坊式的製作方法,就是依靠人力資源堆出來的。
對於榆城的情況,冷鋒了解到的隻是蒙古人在這裏布局的軍事力量。至於榆城百姓們的狀態,了解的也不多。
現在看來,這裏比起其他地方來說,要像之前的那些地方一樣,順利的接管下來是不難的。
不過好在冷鋒這邊已經有了大量的經驗,隻要將他們的政策在這裏宣傳到位之後,相信這裏的百姓會明白到底誰才為了他們好的。
這些工作不需要冷鋒親自去做,已經有專業人士來處理這些地方問題。
冷鋒要做的是抓好軍事和政治兩方的人員管理就行,在榆城停留了三天,主要就是針對這次戰鬥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治理地方上的情況進行了總結和規劃。
榆城之中發生的這場戰鬥雖然規模不小,但是外麵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場戰鬥的具體情況。
就是和榆城距離最近的南方朝廷駐軍,也同樣不清楚蒙古人地榆城之中隱藏了多少兵力,隻是看到在冷鋒的軍隊進入榆城不久之後,就有一些蒙古人從中逃了出來。
對於榆城之中駐守有蒙古軍隊的事情,南方朝廷也是知道的,不過他們並不清楚在其中駐紮了多少蒙古軍隊。
當冷鋒的軍隊向著榆城進發的時候,南方朝廷也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在南方朝廷那些人看來,冷鋒的軍隊拿下榆城應該和之前其他的城池差不多。
畢竟那裏又不是什麽軍事要寨,如果不是蒙古人看重那裏的陶器投靠產業,根本不會在其中留下一些蒙古軍隊。
不過要想指望這些蒙古軍隊就能夠抵抗冷鋒的軍隊,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以金鈴關那樣的一個險要之地,而且又駐守了三十萬蒙古精銳的情況下,都讓冷鋒的軍隊強行攻占了下來。
以區區榆城的那些守軍,怎麽能夠抵擋得住冷鋒的大軍。
這三天的時間,南方朝廷那邊已經得知了冷鋒占領了榆城的消息,特別是以楊家為首的那批人,他們都在準備著冷鋒繼續南下。
畢竟過了榆城三十裏之後,就是南方朝廷的軍隊防守陣地,那裏駐紮了好幾萬南方朝廷的隊伍。
之前冷鋒有百般借口推諉,但是現在已經等於來到了京城的家門口,如果再不去京城的話,那麽就是冷鋒不知好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