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圖書館還書了。放寒假之前還有七本書要處理。本來的話不生病差不多是可以看完的,再加上一生病就比較貪玩,就不想看書(借口)。
沒事,今天刷一兩本,還不了就再續一下就好了。
我應該明白,有一些事是我一生都不會懂的事。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最好的防守是遺忘。但這不是最強大的,最強大的是容忍。
我一直覺著別人記性不好,原來,我也隻會記仇,其他許多事也一並忘了。哈哈。
聞一聞就知道今天早上下過雨,果然。
許多問題,隻有可解決之後,才有複雜的思考。如果不可解,那就隻能一直卡著。
有些事隻要用心,就能做到,有些事,卻可遇不可求。所以盡力就好啦!
許多問題是搜不到結果的,不如去親手試一試。
戴口罩出門,很舒服,雖然看東西模糊,但還好。
我想忠誠的奧義,就是不做假設,沒有如果。
愛可以大大方方的,如果僅僅是喜歡的話,還是偷偷摸摸的吧。哈哈哈。那叫默默地,不叫偷偷摸摸。
說是寫秋
其實是在寫愁
冬天,一個旅人
考完研以後,圖書館的人數少了大約百分之三十吧,看起來還是很多人的。
今天把上次沒看完的《悉尼》看完。其實看之前我一直覺著悉尼是歐洲的,看完才明確悉尼是澳大利亞的。錯的離譜了。
作者去看考拉。這次說的不是它有多呆萌啊,有多懶什麽的。隻是重點分析了它的生活狀態,邋遢。其實看的不是邋遢,看的是人,即便人與考拉差距很大。差距不大的是心靈創傷,別看考拉那樣憨態可掬似乎是大大咧咧,可一旦經曆過災難事件,想要迴到以前的那種吃喝拉撒睡的日子都變得困難了,於是住進了考拉醫院,由人類治療。想想人不也是如此嘛。為了寶貴的能量,許多事無可奈何的。你怎麽知道考拉不喜歡運動?如此這般,純屬是造化弄人(考拉)呐。
然後是無人問津的森林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去問當地的警察,好像沒有人過問這件事,當做家常便飯。我估計是因為澳大利亞這地方地廣人稀,如此說來,大火並不會造成損失,還有利於土壤肥力迴收,屬於是自然的循環了。
嚐試著學習如何把環境描寫寫得流暢不做作。首先就是,不要隻寫景,寫景也點到為止,多用短小的形容詞。最好加入一些人物活動。我跑步,美麗景色,道路,這是專門用來……的道路,跑起來十分屬實,海風吹來,舒適宜人。各種叫不上名字的……在這裏徜徉。許多人在溫暖的陽光下揮灑汗水,混合著鬆樹與泥土的味道,是青春與活力的氣息呐。差不多這樣就可以了。
如果要寫脫離人的環境,那首先要思考這樣的語境是如何來的。小說也好散文也好,是給人看的,或者默認由人來訴說的,即便這是天方夜譚,也要摻雜進人的感受。個人覺著,沒有人的內心感受的景色,是無味的。隻寫光影和實物本身,還是太單薄了。
當然換名字改變命運的人和事大有人在,不過失敗的也不在少數。算了,平常心即可。
我告訴你什麽話具有參考價值,僅限小的領域內,且你大概知道說話人的水平的基礎上。比如大象說水深的地方,水一定很深,比如螞蟻說水淺的地方,就沒有什麽水。
當水房裏有人拿著水壺刷手機的時候,就不要試了,暫時沒有熱水。
“實質性”的和“形而上”的區別在哪呢?我不知道哦。
之前說什麽,發達國家挖完礦石之後還會購買大量的沙土將地貌複原,蓋上植被。我覺著不太可能,這或許是對發達的理想化吧。不過也許呢?
你總是想,啊,再不起床就錯過某某某了,可是你想過沒有,你在某某某上睡覺,就不算錯過麽?考慮一件事要提前,昨晚你幹什麽去了睡那麽晚?如果既成事實了,不妨大膽去睡,不要管了。如果你不提前思慮,那一定是對你來說不重要的事,如果重要,就像婚禮一樣,你怕不會睡過頭吧。知行合一。你覺得重要才會重視,你不重視的也基本不重要。
它的創意在哪呢?創意應該是一種稀有的藝術,越是少見的越是有創意。一個東西一直平著放,突然斜著,就給人一種有創意的感覺。反之也是。見識多的人會覺著創意少,見識少的人會覺著創意多。嘖嘖。
你不愛看的未必人氣低,你愛看的未必人氣高。你覺著同樣是把球丟進網裏洞裏,為什麽有的地方觀眾多,有的地方觀眾少?人與事是分不開的。
心之所感並不是每天都有的,但要是想寫一篇文章的話,其實並不需要太多靈感,過往的素材加以糅合就成了。
不看悉尼也不會想看達爾文,啊,連鎖反應。
有地圖就不要問太多了,好奇怪。
圖書館一樓的書籍更新了。增加了文學比重。增加了大約百分之十五吧。
樓道裏全是背書的同學。氛圍感十足啊,我也要加油了!
我也在想,整天不學有用的真的好嗎?可什麽是有用的呢?
我們認識事物的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會受到各種客觀因素製約,所以相比於絕對的知識,相對性的思考可能更加重要一些。
玩了mc以後,好像有點不恐高了。恐高確實是一種心理上的恐懼。但忍不住要跑跳什麽鬼。
為什麽要看體育賽事呢?因為比賽場上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等,都是十分美好的品質,也許我們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但是欣賞先來也足夠滋養心靈了。其實,它的魅力不光在美好的一麵,還有規則、殘酷、呐喊等一係列真實的屬性,能讓人更加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有輸有贏,有笑有淚,才是人生常態。有的人像鋒利的劍,有的人就像堅固的盾,有的人能給人以酣暢淋漓的挫敗感,有的人能讓人心服口服,有的人卻能讓人感覺到難纏的壓迫力。賽場上什麽都會發生。
看都沒看就說一大堆壞話可不好哦,沒看的話可以表達你的不屑,但最好不要評價。畢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
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句話裏麵是有光影成分的。就像不識廬山真麵一樣,不在廬山上才能看見全貌,但卻無法感受到它。等到感受到了,卻看不清,看不完全了。
那天以後,我總是會下意識地看樹上是否有風箏掛著。總不能因為風箏將一棵樹砍了吧。
認真讀起來,發現內容充足,不是一口氣能看完的。休息一下吧。
這不是病,這是一種詛咒。哈哈。
有些人從我的生命中走過,在我心裏留下的情感還沒有落葉賦予我的思緒多。這就是所謂的一葉障目麽?最珍貴的,自然是手中緊握的東西啊。
其實病痛與健康都是生的一部分,無論多麽健康也還是會生病的,不應該妄圖通過追求生的一部分去破壞生的完整性。
一邊走路一邊讀《悉尼》,結果一腳踩進稀泥裏去了。唉!別玩諧音梗嘛。但是……好玩。
是不是誰說的不重要了,如果沒有人,那就是我說的。
流淚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許多時候,是為了人類承受的苦難而流淚。
啊,什麽事是值得做的呢?思考不清。
沒事,今天刷一兩本,還不了就再續一下就好了。
我應該明白,有一些事是我一生都不會懂的事。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最好的防守是遺忘。但這不是最強大的,最強大的是容忍。
我一直覺著別人記性不好,原來,我也隻會記仇,其他許多事也一並忘了。哈哈。
聞一聞就知道今天早上下過雨,果然。
許多問題,隻有可解決之後,才有複雜的思考。如果不可解,那就隻能一直卡著。
有些事隻要用心,就能做到,有些事,卻可遇不可求。所以盡力就好啦!
許多問題是搜不到結果的,不如去親手試一試。
戴口罩出門,很舒服,雖然看東西模糊,但還好。
我想忠誠的奧義,就是不做假設,沒有如果。
愛可以大大方方的,如果僅僅是喜歡的話,還是偷偷摸摸的吧。哈哈哈。那叫默默地,不叫偷偷摸摸。
說是寫秋
其實是在寫愁
冬天,一個旅人
考完研以後,圖書館的人數少了大約百分之三十吧,看起來還是很多人的。
今天把上次沒看完的《悉尼》看完。其實看之前我一直覺著悉尼是歐洲的,看完才明確悉尼是澳大利亞的。錯的離譜了。
作者去看考拉。這次說的不是它有多呆萌啊,有多懶什麽的。隻是重點分析了它的生活狀態,邋遢。其實看的不是邋遢,看的是人,即便人與考拉差距很大。差距不大的是心靈創傷,別看考拉那樣憨態可掬似乎是大大咧咧,可一旦經曆過災難事件,想要迴到以前的那種吃喝拉撒睡的日子都變得困難了,於是住進了考拉醫院,由人類治療。想想人不也是如此嘛。為了寶貴的能量,許多事無可奈何的。你怎麽知道考拉不喜歡運動?如此這般,純屬是造化弄人(考拉)呐。
然後是無人問津的森林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去問當地的警察,好像沒有人過問這件事,當做家常便飯。我估計是因為澳大利亞這地方地廣人稀,如此說來,大火並不會造成損失,還有利於土壤肥力迴收,屬於是自然的循環了。
嚐試著學習如何把環境描寫寫得流暢不做作。首先就是,不要隻寫景,寫景也點到為止,多用短小的形容詞。最好加入一些人物活動。我跑步,美麗景色,道路,這是專門用來……的道路,跑起來十分屬實,海風吹來,舒適宜人。各種叫不上名字的……在這裏徜徉。許多人在溫暖的陽光下揮灑汗水,混合著鬆樹與泥土的味道,是青春與活力的氣息呐。差不多這樣就可以了。
如果要寫脫離人的環境,那首先要思考這樣的語境是如何來的。小說也好散文也好,是給人看的,或者默認由人來訴說的,即便這是天方夜譚,也要摻雜進人的感受。個人覺著,沒有人的內心感受的景色,是無味的。隻寫光影和實物本身,還是太單薄了。
當然換名字改變命運的人和事大有人在,不過失敗的也不在少數。算了,平常心即可。
我告訴你什麽話具有參考價值,僅限小的領域內,且你大概知道說話人的水平的基礎上。比如大象說水深的地方,水一定很深,比如螞蟻說水淺的地方,就沒有什麽水。
當水房裏有人拿著水壺刷手機的時候,就不要試了,暫時沒有熱水。
“實質性”的和“形而上”的區別在哪呢?我不知道哦。
之前說什麽,發達國家挖完礦石之後還會購買大量的沙土將地貌複原,蓋上植被。我覺著不太可能,這或許是對發達的理想化吧。不過也許呢?
你總是想,啊,再不起床就錯過某某某了,可是你想過沒有,你在某某某上睡覺,就不算錯過麽?考慮一件事要提前,昨晚你幹什麽去了睡那麽晚?如果既成事實了,不妨大膽去睡,不要管了。如果你不提前思慮,那一定是對你來說不重要的事,如果重要,就像婚禮一樣,你怕不會睡過頭吧。知行合一。你覺得重要才會重視,你不重視的也基本不重要。
它的創意在哪呢?創意應該是一種稀有的藝術,越是少見的越是有創意。一個東西一直平著放,突然斜著,就給人一種有創意的感覺。反之也是。見識多的人會覺著創意少,見識少的人會覺著創意多。嘖嘖。
你不愛看的未必人氣低,你愛看的未必人氣高。你覺著同樣是把球丟進網裏洞裏,為什麽有的地方觀眾多,有的地方觀眾少?人與事是分不開的。
心之所感並不是每天都有的,但要是想寫一篇文章的話,其實並不需要太多靈感,過往的素材加以糅合就成了。
不看悉尼也不會想看達爾文,啊,連鎖反應。
有地圖就不要問太多了,好奇怪。
圖書館一樓的書籍更新了。增加了文學比重。增加了大約百分之十五吧。
樓道裏全是背書的同學。氛圍感十足啊,我也要加油了!
我也在想,整天不學有用的真的好嗎?可什麽是有用的呢?
我們認識事物的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會受到各種客觀因素製約,所以相比於絕對的知識,相對性的思考可能更加重要一些。
玩了mc以後,好像有點不恐高了。恐高確實是一種心理上的恐懼。但忍不住要跑跳什麽鬼。
為什麽要看體育賽事呢?因為比賽場上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等,都是十分美好的品質,也許我們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但是欣賞先來也足夠滋養心靈了。其實,它的魅力不光在美好的一麵,還有規則、殘酷、呐喊等一係列真實的屬性,能讓人更加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有輸有贏,有笑有淚,才是人生常態。有的人像鋒利的劍,有的人就像堅固的盾,有的人能給人以酣暢淋漓的挫敗感,有的人能讓人心服口服,有的人卻能讓人感覺到難纏的壓迫力。賽場上什麽都會發生。
看都沒看就說一大堆壞話可不好哦,沒看的話可以表達你的不屑,但最好不要評價。畢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
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句話裏麵是有光影成分的。就像不識廬山真麵一樣,不在廬山上才能看見全貌,但卻無法感受到它。等到感受到了,卻看不清,看不完全了。
那天以後,我總是會下意識地看樹上是否有風箏掛著。總不能因為風箏將一棵樹砍了吧。
認真讀起來,發現內容充足,不是一口氣能看完的。休息一下吧。
這不是病,這是一種詛咒。哈哈。
有些人從我的生命中走過,在我心裏留下的情感還沒有落葉賦予我的思緒多。這就是所謂的一葉障目麽?最珍貴的,自然是手中緊握的東西啊。
其實病痛與健康都是生的一部分,無論多麽健康也還是會生病的,不應該妄圖通過追求生的一部分去破壞生的完整性。
一邊走路一邊讀《悉尼》,結果一腳踩進稀泥裏去了。唉!別玩諧音梗嘛。但是……好玩。
是不是誰說的不重要了,如果沒有人,那就是我說的。
流淚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許多時候,是為了人類承受的苦難而流淚。
啊,什麽事是值得做的呢?思考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