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了,有時間的話自然拜讀。為什麽呢?因為再過一陣子就又要評諾貝爾文學獎了,一堆起來,真的就看不完。(本來也看不完)
寫東西呢,我覺著還是要留有餘地,不能為了要說什麽就非要找個地方把要說的塞進去。留點料唄,再自然一點就好。
不要嚐試著造神,人性是有弱點的,寫點弱勢很好。
越好用的人就越被用嘛!於是,知道點什麽。
世界是不可完全觀測,不可完全控製,不可完全預知的。但也並非不可見,不可控,不可知。其中有方法,有尺度,有時間約束,是嚴格漸進而絕不可能觸碰或跨越的。
與人爭論的時候老被噎住,覺得還是自己學得不夠透徹,如果不深刻了解,怎麽能說自己喜歡呢?如果不深刻了解,與人爭辯時,怎麽能嗬斥住別人的誤解呢?
讀書時,一定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無論是什麽書,都會有一小部分難解,晦澀,甚至是錯誤,這沒有什麽關係。與其機械教條地強調是不是出自本人之手,不如大局上深刻理解作者的文風寓意。不需要搞個人崇拜,辯證地吸收知識。遇到一些美文的話,也可以不做過多解讀,囫圇吞棗也可,將其背誦,收為己用。
有實體和不占據空間的,是思想。有乎?無乎?雖欲言,不可言。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莊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知道,萬事萬物的差異是普遍的,並且是相對的,於是沒有絕對標準來評判萬事萬物。現在的話來說,觀點與事實之間存在差距,這種差距是主觀感性的,因人而異的,了解了這些的莊子,不逍遙才怪。
事情多而簡單的時候,固然,隨遇而安,碰巧解決,趕上了就趕上了,趕不上可以等一等,沒什麽關係。但是如果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確認這個目標不好達成,那就必須製定計劃再行動。
事物相反,卻因相反而存在,對立是存在的依靠。矛盾相反而不可相無。
但所謂的相對性,啊,讓人變得豁達的同時,也讓人變得混亂。矛盾無處不在哦。於是為了調和這混亂的內心,“道”誕生了,它淩駕於矛盾混亂之上,給人以安慰。道呢?借著這個“道”這個存在,卻完全不依賴於這個字。
實也,虛也。
從能量的角度看事物,就總是能看出蛛絲馬跡。
封建迷信是古時聯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方法。莊子看多了也傷,其實也不是,是不能迷。任何書都不能迷著看,都要超脫著去。
君子和而不同,言語衝突是常有的,該如何做呢?第一就是要有紮實的業務水平,第二就是有高雅的精神追求,有情商,有人格魅力,有能容人的氣度。
大者,小也。
莊子曰,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不能絕對認知是事實,而絕對地癡迷下去,也的確有害。知識呢,我認為也確實會給人帶來不可逆轉的改變。至於會不會殆,事在人為,利處與害處的確是並存的,危機是並存的。
殆,書上的翻譯一般是有害,這裏更覺著這個字更偏向於“有困難,因困難而導致人迷亂”的意思。而由迷亂導致失意,落寞,抑鬱,確實有害。所謂走火入魔。唔!
何也?莊子大宗師有一句話,就不說了,可能我並不能很好理解這句話。不過還是說一說我的理解。因為人不可能不犯錯,於是要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有些錯誤出於無心,有些錯誤根本不算什麽錯誤,有部分全力改之,有部分隨他而去,勇敢承擔自己所做之事產生的後果,絕不後悔。世界很大,人有疑惑,從師,從書,從學,不貶損自己。如此形成一套自己行事的規矩,近火而不覺著過分炎熱,近冰而不顯著過分寒冷,臨高山之崩而不過於恐懼,動用腦筋,沉著冷靜。最後添一句吧,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人不能總是崩潰,因為崩潰勢必有損,從崩潰中恢複的這個過程,還是有損。恢複就要消遣,消遣,某些氣氛就破壞了,這是放縱啊!所以盡量在崩潰之前就緩一緩,跑跑停停,不如勻速快走。能跑得最遠的,一定是熱愛跑步的。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不熱愛,那趁早換一個,走不遠的。帶著矛盾固然能走,可是矛盾是會積累的,如果不能釋放天性,總有一刻,自己會潰敗下來一蹶不振。
熱度高不代表質量高、坦度高,做人呢?一方麵是謙虛,另一方麵要知道歲月的腐蝕,別瞧不起如今能力下滑的長輩。
英雄方識英雄,因為狗熊看誰都是狗熊。寶馬在英雄那裏,做的是英雄事,寶馬放在狗熊那裏,做的就是狗熊事。選擇安逸者,非英雄也,徘徊於槽櫪之間,非寶馬也。
不要光想,要有所行動,我的確這樣做,可未必會成功,但隻要做了,就有收獲。
人想要獲得舒適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擴大自己的舒適區域,這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總是讓環境來迎合你的舒適範圍,不說會讓你的舒適範圍進一步收縮,也是貴啊!
我懂得不多,好就好在實事求是。不懂就承認不懂好了。不在其位,不謀其事,久而久之就不裝懂了。
我們永遠也不能直接控製一個事物的定量發展,我們能控製的,隻有閥門的開度。
事情逐步發展,如果想要讓它有個確切的方向,離不開反饋。
有心是有心,無能是無能,不能等量齊觀。
知,生為大事,死為大事,除此之外,可做大事者,多乎。每時每刻,生生死死,非人力所能及也。如果總是沉浸於大事的喜悅與悲傷,總是沉浸於喧鬧和沉寂之中,人還能做什麽事呢?有度,度是什麽呢?
先把現成飯吃完。什麽意思呢?隻耗費工作量不耗費腦筋的趕快做了,不要讓時間成為你操心的主要原因。趕多一點時間,用來思考硬骨頭,可能會更從容一些。
唔,可算是開始寫了。
雖然說不重蹈覆轍,可最後得出的結論還是,無論如何都要失望的。無論去玩還是不玩,都不舒服,這時候,不妨睡一覺。
我開始忘記你,希望我的輸入法也開始忘記你。
看三國流眼淚,你操得是古人心呐!得了吧,省省,不累麽?
非要做什麽不可,好累哦。
做正事和不做正事,所消耗的能量不是同一種能量,搭配著來好一些。
說我現在焦慮啊,不安啊,是因為我沒吃過苦。這純屬放屁。我天天吃苦,再吃苦的話,不還是焦慮?
不說了,今日病矣,無能為也已!
寫東西呢,我覺著還是要留有餘地,不能為了要說什麽就非要找個地方把要說的塞進去。留點料唄,再自然一點就好。
不要嚐試著造神,人性是有弱點的,寫點弱勢很好。
越好用的人就越被用嘛!於是,知道點什麽。
世界是不可完全觀測,不可完全控製,不可完全預知的。但也並非不可見,不可控,不可知。其中有方法,有尺度,有時間約束,是嚴格漸進而絕不可能觸碰或跨越的。
與人爭論的時候老被噎住,覺得還是自己學得不夠透徹,如果不深刻了解,怎麽能說自己喜歡呢?如果不深刻了解,與人爭辯時,怎麽能嗬斥住別人的誤解呢?
讀書時,一定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無論是什麽書,都會有一小部分難解,晦澀,甚至是錯誤,這沒有什麽關係。與其機械教條地強調是不是出自本人之手,不如大局上深刻理解作者的文風寓意。不需要搞個人崇拜,辯證地吸收知識。遇到一些美文的話,也可以不做過多解讀,囫圇吞棗也可,將其背誦,收為己用。
有實體和不占據空間的,是思想。有乎?無乎?雖欲言,不可言。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莊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知道,萬事萬物的差異是普遍的,並且是相對的,於是沒有絕對標準來評判萬事萬物。現在的話來說,觀點與事實之間存在差距,這種差距是主觀感性的,因人而異的,了解了這些的莊子,不逍遙才怪。
事情多而簡單的時候,固然,隨遇而安,碰巧解決,趕上了就趕上了,趕不上可以等一等,沒什麽關係。但是如果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確認這個目標不好達成,那就必須製定計劃再行動。
事物相反,卻因相反而存在,對立是存在的依靠。矛盾相反而不可相無。
但所謂的相對性,啊,讓人變得豁達的同時,也讓人變得混亂。矛盾無處不在哦。於是為了調和這混亂的內心,“道”誕生了,它淩駕於矛盾混亂之上,給人以安慰。道呢?借著這個“道”這個存在,卻完全不依賴於這個字。
實也,虛也。
從能量的角度看事物,就總是能看出蛛絲馬跡。
封建迷信是古時聯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方法。莊子看多了也傷,其實也不是,是不能迷。任何書都不能迷著看,都要超脫著去。
君子和而不同,言語衝突是常有的,該如何做呢?第一就是要有紮實的業務水平,第二就是有高雅的精神追求,有情商,有人格魅力,有能容人的氣度。
大者,小也。
莊子曰,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不能絕對認知是事實,而絕對地癡迷下去,也的確有害。知識呢,我認為也確實會給人帶來不可逆轉的改變。至於會不會殆,事在人為,利處與害處的確是並存的,危機是並存的。
殆,書上的翻譯一般是有害,這裏更覺著這個字更偏向於“有困難,因困難而導致人迷亂”的意思。而由迷亂導致失意,落寞,抑鬱,確實有害。所謂走火入魔。唔!
何也?莊子大宗師有一句話,就不說了,可能我並不能很好理解這句話。不過還是說一說我的理解。因為人不可能不犯錯,於是要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有些錯誤出於無心,有些錯誤根本不算什麽錯誤,有部分全力改之,有部分隨他而去,勇敢承擔自己所做之事產生的後果,絕不後悔。世界很大,人有疑惑,從師,從書,從學,不貶損自己。如此形成一套自己行事的規矩,近火而不覺著過分炎熱,近冰而不顯著過分寒冷,臨高山之崩而不過於恐懼,動用腦筋,沉著冷靜。最後添一句吧,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人不能總是崩潰,因為崩潰勢必有損,從崩潰中恢複的這個過程,還是有損。恢複就要消遣,消遣,某些氣氛就破壞了,這是放縱啊!所以盡量在崩潰之前就緩一緩,跑跑停停,不如勻速快走。能跑得最遠的,一定是熱愛跑步的。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不熱愛,那趁早換一個,走不遠的。帶著矛盾固然能走,可是矛盾是會積累的,如果不能釋放天性,總有一刻,自己會潰敗下來一蹶不振。
熱度高不代表質量高、坦度高,做人呢?一方麵是謙虛,另一方麵要知道歲月的腐蝕,別瞧不起如今能力下滑的長輩。
英雄方識英雄,因為狗熊看誰都是狗熊。寶馬在英雄那裏,做的是英雄事,寶馬放在狗熊那裏,做的就是狗熊事。選擇安逸者,非英雄也,徘徊於槽櫪之間,非寶馬也。
不要光想,要有所行動,我的確這樣做,可未必會成功,但隻要做了,就有收獲。
人想要獲得舒適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擴大自己的舒適區域,這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總是讓環境來迎合你的舒適範圍,不說會讓你的舒適範圍進一步收縮,也是貴啊!
我懂得不多,好就好在實事求是。不懂就承認不懂好了。不在其位,不謀其事,久而久之就不裝懂了。
我們永遠也不能直接控製一個事物的定量發展,我們能控製的,隻有閥門的開度。
事情逐步發展,如果想要讓它有個確切的方向,離不開反饋。
有心是有心,無能是無能,不能等量齊觀。
知,生為大事,死為大事,除此之外,可做大事者,多乎。每時每刻,生生死死,非人力所能及也。如果總是沉浸於大事的喜悅與悲傷,總是沉浸於喧鬧和沉寂之中,人還能做什麽事呢?有度,度是什麽呢?
先把現成飯吃完。什麽意思呢?隻耗費工作量不耗費腦筋的趕快做了,不要讓時間成為你操心的主要原因。趕多一點時間,用來思考硬骨頭,可能會更從容一些。
唔,可算是開始寫了。
雖然說不重蹈覆轍,可最後得出的結論還是,無論如何都要失望的。無論去玩還是不玩,都不舒服,這時候,不妨睡一覺。
我開始忘記你,希望我的輸入法也開始忘記你。
看三國流眼淚,你操得是古人心呐!得了吧,省省,不累麽?
非要做什麽不可,好累哦。
做正事和不做正事,所消耗的能量不是同一種能量,搭配著來好一些。
說我現在焦慮啊,不安啊,是因為我沒吃過苦。這純屬放屁。我天天吃苦,再吃苦的話,不還是焦慮?
不說了,今日病矣,無能為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