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五。
江南各地細雨霏霏。
江寧是江南東路建康府境內重鎮,也是建康府治府之處。
在大魏地方行政區劃上,最大的是路,依次分別是府、州,縣。
這其中府和州同級,但論品級知府的品級要比知州大些。
就在前幾天,建康府知府白崇熹就接到了來自朝廷的通報。
內閣次輔耿保保為江南巡撫調查內閣次輔吳孟和範自珍被害一案。
初五這天一大早,白崇熹帶著建康府一眾大小官員迎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在城內碼頭迎接。
秦淮水上白霧朦朧,被雨水壓製在水麵久久不能翻騰。
碼頭上烏泱泱地撐著各式各樣的傘,將大半碼頭占據。
道路兩側亦有披甲執刀的士卒把守,氣勢淩人。
碼頭上異常的安靜,唯有雨水打在水麵、打在傘上的淅瀝動靜。
良久。
為首的白崇熹平靜的臉色微動。
淮水上三艘大船撥開水麵蒸騰的薄霧,氣勢洶洶地朝岸邊駛來。
岸邊大小官員眼睛燦動,神色各異地看著這數艘大船。
船上一個頭發花白的披著蓑衣,帶著鬥笠,眼眸銳利的老者看著碼頭上這般場景,臉上不由得閃過一絲寒意。
他的背後,一個一字眉的青年正為一個俊朗的青年打傘。
秦遊看碼頭上一片肅殺之景,心頭不由得咯噔一下,心想這群人會不會等他們下船就把他們殺了。
片刻之後,船撞到碼頭上延伸到水下的石製階梯上。
三艘船依次停靠。
碼頭上的漕役急急忙忙抬著木板搭在船上。
耿保保麵色平靜地率先下船。
白崇熹帶著人快步來到跟前。
“下官白崇熹攜建康府上下所有官員拜見耿相。”
將近百來號人齊齊拱手,聲勢浩大,宛如連體嬰兒一般。
剛下船的秦遊卻不由得暗暗皺眉。
建康府上下一心,這一程的路恐怕會很難走啊!
而耿保保卻麵不改色,臉上還露出和煦的笑容,親切地說道:“都免禮,白知府有心了,帶著這麽多人冒雨迎接,讓老朽承受不起啊!”
白崇熹等一眾官員聞言,心裏卻稍微鬆了一口氣。
眼前的內閣次輔並沒有像上一位那樣咄咄逼人。
上一次他們同樣來迎接,那位次輔剛下船就對他們一通亂罵,讓他們顏麵掃地。
白崇熹笑盈盈地拱手道:“上官受皇命而來,我等理應接見,還請耿相移步,我等已設宴為耿相和諸位上官接風洗塵。”
“有勞!”耿保保拱手,並沒有拒絕。
建康府一眾官員臉上都不約而同的露出喜色。
白崇熹一招手,一頂華蓋的轎子便冒雨從人群中來到耿保保麵前。
耿保保眼中閃過一絲怒意,急忙擺手道:“此物奢華,吾不敢乘也。”
他麵前的轎子已經違製,若是坐上,將落人口實。
白崇熹見狀,忙不迭地解釋道:“是下官考慮不周,此轎範相和吳相也坐過,耿相若是不嫌棄,坐下官的轎子罷。”
耿保保詫異,有些不敢相信,要說範自珍坐的話他信,吳孟是萬不可能僭(jiàn)越的。
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白崇熹一眼,這小子打一開始就不安好心。
江南的水,很深啊!!
隨後他上了轎子。
白崇熹把一些重要的隨行官員都安排進轎後,接著把目光看向秦遊。
“秦公子,你請上轎。”
秦遊受寵若驚地看著白崇熹,急忙擺手,“白大人客氣,下官論品級論資曆都不如在座的各位大人,您們先請,不必理會我。”
開什麽玩笑,在汴梁他可以肆無忌憚。
但這裏可是江南,就算是龍也得盤著。
內閣兩位次相都把命丟在這裏。
他那點身份還不夠看的。
而且耿保保都客客氣氣不敢擺譜,他就不敢了。
白崇熹眼中閃過一絲譏諷,沒想到秦遊如此上道。
他此前都調查過耿保保這次的隨行人員,知道秦遊在汴梁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
秦遊現在這副乖巧懂事的模樣倒是讓他覺得很爽。
不過,最終他還是讓秦遊上了一頂轎子。
秦遊向來不喜人力為畜,但這在大魏甚至是夏齊都十分普遍。
特別是在江南這些富庶地方更為常見。
一路上,秦遊都在看窗外的江南。
江南不愧是自古以來的富庶之地,街道店鋪林立,酒肆茶樓不一而足,比之汴梁也是綽綽有餘。
就連汴梁的秦淮河也是照搬江寧這裏的秦淮河,論奢華程度遠不及江寧這裏的萬分之一。
這裏的人文事物可窺一斑。
秦遊欣賞著江南的煙雨,心情卻越發沉重。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句詩中描繪的地方就是江南。
由此可看見寺廟在江南地方的盛行。
皇帝要清理僧眾,江南就是最大的一道坎。
以往秦遊隻是個旁觀者。
這次是那個舉起屠刀的人。
現在身處這煙雨之中,才覺得這煙雨之中暗藏的陣陣殺機,稍不注意就會淪落到身死的下場。
他以前不想入官場的原因就是如此。
官場如戰場,以往和你並肩作戰的戰友都可能反咬你一口。
難搞啊!!
秦遊長歎一聲,這次都不知道有沒有命迴去。
“公子,到咱們家的秦源樓了!”
轎外隨行的阿福低聲提醒了一句。
秦遊掀開另一邊的簾子看向窗外一棟高五層的木質建築。
秦源樓三個燙金大字在煙雨中格外明顯。
這是他開在江寧的酒樓,每月的收入比得上汴梁酒樓一個半月甚至兩個月。
“讓這裏的管事不用理會我,照顧好客人情緒。”
秦遊麵色凝重地叮囑了一聲。
這裏畢竟是別人的主場,他不好喧賓奪主引得別人不快。
阿福聞言,給身邊的阿祿一個眼神。
後者披著蓑衣戴著鬥笠先行來到樓下一個中年人麵前說了幾句便折了迴來。
幾十頂轎子在秦源樓門口停下,隊伍排到了幾十米開外,場麵十分隆重。
秦遊的轎子在中間,他下了馬車後隨手就給了抬轎的轎夫幾兩銀子。
轎夫兩人忙不迭的拱手致謝。
“謝大人謝大人。”
這裏的動靜吸引不少人。
白崇熹看了一眼,這才記起來這秦源樓是汴梁秦家的。
他對身邊的人說:“等會兒安排秦公子坐我們那桌。”
江南各地細雨霏霏。
江寧是江南東路建康府境內重鎮,也是建康府治府之處。
在大魏地方行政區劃上,最大的是路,依次分別是府、州,縣。
這其中府和州同級,但論品級知府的品級要比知州大些。
就在前幾天,建康府知府白崇熹就接到了來自朝廷的通報。
內閣次輔耿保保為江南巡撫調查內閣次輔吳孟和範自珍被害一案。
初五這天一大早,白崇熹帶著建康府一眾大小官員迎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在城內碼頭迎接。
秦淮水上白霧朦朧,被雨水壓製在水麵久久不能翻騰。
碼頭上烏泱泱地撐著各式各樣的傘,將大半碼頭占據。
道路兩側亦有披甲執刀的士卒把守,氣勢淩人。
碼頭上異常的安靜,唯有雨水打在水麵、打在傘上的淅瀝動靜。
良久。
為首的白崇熹平靜的臉色微動。
淮水上三艘大船撥開水麵蒸騰的薄霧,氣勢洶洶地朝岸邊駛來。
岸邊大小官員眼睛燦動,神色各異地看著這數艘大船。
船上一個頭發花白的披著蓑衣,帶著鬥笠,眼眸銳利的老者看著碼頭上這般場景,臉上不由得閃過一絲寒意。
他的背後,一個一字眉的青年正為一個俊朗的青年打傘。
秦遊看碼頭上一片肅殺之景,心頭不由得咯噔一下,心想這群人會不會等他們下船就把他們殺了。
片刻之後,船撞到碼頭上延伸到水下的石製階梯上。
三艘船依次停靠。
碼頭上的漕役急急忙忙抬著木板搭在船上。
耿保保麵色平靜地率先下船。
白崇熹帶著人快步來到跟前。
“下官白崇熹攜建康府上下所有官員拜見耿相。”
將近百來號人齊齊拱手,聲勢浩大,宛如連體嬰兒一般。
剛下船的秦遊卻不由得暗暗皺眉。
建康府上下一心,這一程的路恐怕會很難走啊!
而耿保保卻麵不改色,臉上還露出和煦的笑容,親切地說道:“都免禮,白知府有心了,帶著這麽多人冒雨迎接,讓老朽承受不起啊!”
白崇熹等一眾官員聞言,心裏卻稍微鬆了一口氣。
眼前的內閣次輔並沒有像上一位那樣咄咄逼人。
上一次他們同樣來迎接,那位次輔剛下船就對他們一通亂罵,讓他們顏麵掃地。
白崇熹笑盈盈地拱手道:“上官受皇命而來,我等理應接見,還請耿相移步,我等已設宴為耿相和諸位上官接風洗塵。”
“有勞!”耿保保拱手,並沒有拒絕。
建康府一眾官員臉上都不約而同的露出喜色。
白崇熹一招手,一頂華蓋的轎子便冒雨從人群中來到耿保保麵前。
耿保保眼中閃過一絲怒意,急忙擺手道:“此物奢華,吾不敢乘也。”
他麵前的轎子已經違製,若是坐上,將落人口實。
白崇熹見狀,忙不迭地解釋道:“是下官考慮不周,此轎範相和吳相也坐過,耿相若是不嫌棄,坐下官的轎子罷。”
耿保保詫異,有些不敢相信,要說範自珍坐的話他信,吳孟是萬不可能僭(jiàn)越的。
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白崇熹一眼,這小子打一開始就不安好心。
江南的水,很深啊!!
隨後他上了轎子。
白崇熹把一些重要的隨行官員都安排進轎後,接著把目光看向秦遊。
“秦公子,你請上轎。”
秦遊受寵若驚地看著白崇熹,急忙擺手,“白大人客氣,下官論品級論資曆都不如在座的各位大人,您們先請,不必理會我。”
開什麽玩笑,在汴梁他可以肆無忌憚。
但這裏可是江南,就算是龍也得盤著。
內閣兩位次相都把命丟在這裏。
他那點身份還不夠看的。
而且耿保保都客客氣氣不敢擺譜,他就不敢了。
白崇熹眼中閃過一絲譏諷,沒想到秦遊如此上道。
他此前都調查過耿保保這次的隨行人員,知道秦遊在汴梁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
秦遊現在這副乖巧懂事的模樣倒是讓他覺得很爽。
不過,最終他還是讓秦遊上了一頂轎子。
秦遊向來不喜人力為畜,但這在大魏甚至是夏齊都十分普遍。
特別是在江南這些富庶地方更為常見。
一路上,秦遊都在看窗外的江南。
江南不愧是自古以來的富庶之地,街道店鋪林立,酒肆茶樓不一而足,比之汴梁也是綽綽有餘。
就連汴梁的秦淮河也是照搬江寧這裏的秦淮河,論奢華程度遠不及江寧這裏的萬分之一。
這裏的人文事物可窺一斑。
秦遊欣賞著江南的煙雨,心情卻越發沉重。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句詩中描繪的地方就是江南。
由此可看見寺廟在江南地方的盛行。
皇帝要清理僧眾,江南就是最大的一道坎。
以往秦遊隻是個旁觀者。
這次是那個舉起屠刀的人。
現在身處這煙雨之中,才覺得這煙雨之中暗藏的陣陣殺機,稍不注意就會淪落到身死的下場。
他以前不想入官場的原因就是如此。
官場如戰場,以往和你並肩作戰的戰友都可能反咬你一口。
難搞啊!!
秦遊長歎一聲,這次都不知道有沒有命迴去。
“公子,到咱們家的秦源樓了!”
轎外隨行的阿福低聲提醒了一句。
秦遊掀開另一邊的簾子看向窗外一棟高五層的木質建築。
秦源樓三個燙金大字在煙雨中格外明顯。
這是他開在江寧的酒樓,每月的收入比得上汴梁酒樓一個半月甚至兩個月。
“讓這裏的管事不用理會我,照顧好客人情緒。”
秦遊麵色凝重地叮囑了一聲。
這裏畢竟是別人的主場,他不好喧賓奪主引得別人不快。
阿福聞言,給身邊的阿祿一個眼神。
後者披著蓑衣戴著鬥笠先行來到樓下一個中年人麵前說了幾句便折了迴來。
幾十頂轎子在秦源樓門口停下,隊伍排到了幾十米開外,場麵十分隆重。
秦遊的轎子在中間,他下了馬車後隨手就給了抬轎的轎夫幾兩銀子。
轎夫兩人忙不迭的拱手致謝。
“謝大人謝大人。”
這裏的動靜吸引不少人。
白崇熹看了一眼,這才記起來這秦源樓是汴梁秦家的。
他對身邊的人說:“等會兒安排秦公子坐我們那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