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坷還是要厲害些。
李尚存在挨了幾下後就疼得哇哇叫。
他繞著宮殿的柱子來了一手秦王繞柱,邊躲邊罵道:“逆子逆子,你要弑君殺父嗎??”
李從坷大怒,“朕當初就應該把你和那群奸佞一起砍了。
你還能活到今日都是朕大發善心。
朕饒你一命你不思感恩,還處處同朕作對,導致大夏糜爛到這個地步,你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放肆,你敢殺朕,就不怕落個不仁不孝的名聲嗎,而且朕那樣做也是在幫你解決錯誤。”
李尚存反駁,他好心幫忙,卻落到現在這個下場。
李從坷氣得哇哇直叫,從來沒有見過這麽不要臉的人。
“你別跑,朕今天非殺了你不可。”
李尚存提著下擺繞著柱子轉圈。
父子倆你追我趕,哪有一點皇帝的儀態。
不多時,一個老者急忙走了進來,在背後一把抱住了李從坷。
“陛下不可,如今大敵當前,萬不可再生事端。”
來人是夏國首輔席樅。
李從坷依舊難解心中之恨,但席樅的話卻讓他不得不重視。
“席愛卿可有破敵之法。”
席樅放開李從坷,開口問道:“陛下問的是魏國還是李尚義。”
李從坷聞言,兩邊太陽穴有突突狂跳起來,“兩者都問!!”
席樅拱手道:“陛下,要想抵擋住魏國,就必須依靠李尚義,他是夏國名將,必然有法子。”
他說完就遭到了兩位皇帝的嚴詞拒絕。
李尚存怒斥道:“李尚義不忠不義,若是將大權給他,豈不是將大夏社稷拱手相讓。”
李從坷也黑著臉附和道:“他已經手握重兵,且為人狡詐反複無常,不能再給他權利。”
席樅沉默,在心裏怒罵。
他娘的,這兩個草包皇帝。
這他娘的火都燒到屁股了,還擱著擔心這擔心那的。
老子能遇到你們李家父子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
不過,他嘴上還是和氣地勸誡道:“二位陛下,現在不是擔心這些的時候。
魏國就快打到皇城了,若不招攬李尚義,大夏社稷崩塌就在旦夕之間。
所以還請二位陛下為江山社稷考慮。”
李尚存和李從坷二人緊皺眉頭。
李從坷開口問道:“席愛卿,再沒別的法子了嗎?”
“有!!”席樅淡定開口。
兩位皇帝大喜,異口同聲地追問,“什麽法子?”
席樅一字一頓地鄭重開口,“向魏國納土稱臣,請魏國幫夏國解決李尚義。”
“不行!!”
二人同時拒絕。
夏國就是不滿魏國的統治才割地自立,如今已經過了百年。
向魏國低頭,他們絕不可能答應。
“這種話朕不想在聽到,還有沒有其他法子!!”
李從坷黑著臉開口。
席樅眼瞼抽搐。
這不行那不行,一點主見都沒有,還想著把魏國和李尚義同時解決,還不如迴去接著睡。
他搖頭表示沒有。
李從坷不耐煩地擺手。
席樅拱手離開,迴府就收拾東西跑路。
在夏國身上,他找不到一絲能贏的機會。
興州城裏的軍隊數量本就不多,全國大多的兵力都集結在定州和李尚義對抗。
然而兩個皇帝也不想和李尚義聯合起來解決外亂。
若是貿然把定州的大軍召迴來,那李尚義又怎麽辦。
屆時腹背受敵,神仙來了也得搖頭。
所以,還是趁機跑路,去魏國憑著自己的履曆,也能混個官當當。
興州城皇宮內。
李尚存和李從坷父子倆在大殿內來迴踱步。
李從坷看著父親,腦海中當即就彈出一個念頭來。
當初他就是稀裏糊塗繼位的。
想到這裏,他便想到了自己的兒子。
這樣就算大夏亡國,他也不是亡國之君,到時候到地下對列祖列宗也有交代。
李從坷眼前一亮,當即快步離開。
李尚存看著兒子離去的背影,不由得皺著眉頭。
當天下午。
禪位詔書的頒布,讓文武百官感到無比的荒誕。
大夏年僅十三歲的皇太子李思延繼位。
這樣大夏皇城內就有了兩位太上皇。
李尚存對兒子李從坷的做法雖然不爽,但也沒敢開口,畢竟當初他也是用這個為借口來逃避責任的。
李從坷傳位給兒子後,當天晚上便帶著人逃跑。
太監慌忙跑到李尚存麵前說道:“陛下不好,另一個陛下帶著人離開了。”
“逆子!!”
李尚存當即掀開被子起身,一張臉陰沉無比。
他開口問道:“他去哪兒了!!”
“迴陛下,奴婢不知!!”
“來人,立刻準備,去追那個逆子!!”
李尚存大喝一聲,也顧不得其他,心裏也想著趕緊跑路。
當天晚上,他便追著李從坷的步伐離開興州城。
皇宮一片哀嚎,滿城也是一幅亡國之景。
剛繼位的太子李思延聞言也暈厥過去。
攤上這麽不靠譜的父子倆,他也很想死。
就在他頭疼的時候,有太監在他身邊建議道:“陛下,要想活命就隻能下旨安撫李太師,他是名將,有他坐鎮,必然能保陛下安全無虞。”
“那趕緊下旨,朕封他為親王。”
李思延也是病急亂投醫,開口都變得無比大方。
太監急忙點頭,急忙離開,用皇帝的口吻給定州城外的李尚義下旨。
詔書很快就送到了李尚義的手裏。
他看著手裏的詔書,輕蔑一笑。
不愧是一家人,眼看大勢已去就想著逃避責任,等風平浪靜後又出來作妖。
他雖姓李,也是尚字輩,但和皇帝並無血緣關係。
太太上皇李尚存的爹是他的義父而已。
所以他並不是王爵,隻是一個國公。
現在倒好,一個小皇帝要封他為夏國王。
這可不是一般的王爵。
不過他也明白,若是再和朝廷對抗下去隻會便宜了魏國。
當下他便抬頭對前來宣旨的大臣說道:“迴去告訴陛下,臣願意冰釋前嫌共抗大敵。”
“太好了,殿下真是深明大義。”
前來的宣旨的大臣興奮地拱手行禮。
有李尚義幫助,他們便有了希望。
翌日。
李尚義帶著七萬大軍和十三萬朝廷大軍共計二十萬大軍前往懷州、靜州、順州三地布防。
李尚存在挨了幾下後就疼得哇哇叫。
他繞著宮殿的柱子來了一手秦王繞柱,邊躲邊罵道:“逆子逆子,你要弑君殺父嗎??”
李從坷大怒,“朕當初就應該把你和那群奸佞一起砍了。
你還能活到今日都是朕大發善心。
朕饒你一命你不思感恩,還處處同朕作對,導致大夏糜爛到這個地步,你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放肆,你敢殺朕,就不怕落個不仁不孝的名聲嗎,而且朕那樣做也是在幫你解決錯誤。”
李尚存反駁,他好心幫忙,卻落到現在這個下場。
李從坷氣得哇哇直叫,從來沒有見過這麽不要臉的人。
“你別跑,朕今天非殺了你不可。”
李尚存提著下擺繞著柱子轉圈。
父子倆你追我趕,哪有一點皇帝的儀態。
不多時,一個老者急忙走了進來,在背後一把抱住了李從坷。
“陛下不可,如今大敵當前,萬不可再生事端。”
來人是夏國首輔席樅。
李從坷依舊難解心中之恨,但席樅的話卻讓他不得不重視。
“席愛卿可有破敵之法。”
席樅放開李從坷,開口問道:“陛下問的是魏國還是李尚義。”
李從坷聞言,兩邊太陽穴有突突狂跳起來,“兩者都問!!”
席樅拱手道:“陛下,要想抵擋住魏國,就必須依靠李尚義,他是夏國名將,必然有法子。”
他說完就遭到了兩位皇帝的嚴詞拒絕。
李尚存怒斥道:“李尚義不忠不義,若是將大權給他,豈不是將大夏社稷拱手相讓。”
李從坷也黑著臉附和道:“他已經手握重兵,且為人狡詐反複無常,不能再給他權利。”
席樅沉默,在心裏怒罵。
他娘的,這兩個草包皇帝。
這他娘的火都燒到屁股了,還擱著擔心這擔心那的。
老子能遇到你們李家父子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
不過,他嘴上還是和氣地勸誡道:“二位陛下,現在不是擔心這些的時候。
魏國就快打到皇城了,若不招攬李尚義,大夏社稷崩塌就在旦夕之間。
所以還請二位陛下為江山社稷考慮。”
李尚存和李從坷二人緊皺眉頭。
李從坷開口問道:“席愛卿,再沒別的法子了嗎?”
“有!!”席樅淡定開口。
兩位皇帝大喜,異口同聲地追問,“什麽法子?”
席樅一字一頓地鄭重開口,“向魏國納土稱臣,請魏國幫夏國解決李尚義。”
“不行!!”
二人同時拒絕。
夏國就是不滿魏國的統治才割地自立,如今已經過了百年。
向魏國低頭,他們絕不可能答應。
“這種話朕不想在聽到,還有沒有其他法子!!”
李從坷黑著臉開口。
席樅眼瞼抽搐。
這不行那不行,一點主見都沒有,還想著把魏國和李尚義同時解決,還不如迴去接著睡。
他搖頭表示沒有。
李從坷不耐煩地擺手。
席樅拱手離開,迴府就收拾東西跑路。
在夏國身上,他找不到一絲能贏的機會。
興州城裏的軍隊數量本就不多,全國大多的兵力都集結在定州和李尚義對抗。
然而兩個皇帝也不想和李尚義聯合起來解決外亂。
若是貿然把定州的大軍召迴來,那李尚義又怎麽辦。
屆時腹背受敵,神仙來了也得搖頭。
所以,還是趁機跑路,去魏國憑著自己的履曆,也能混個官當當。
興州城皇宮內。
李尚存和李從坷父子倆在大殿內來迴踱步。
李從坷看著父親,腦海中當即就彈出一個念頭來。
當初他就是稀裏糊塗繼位的。
想到這裏,他便想到了自己的兒子。
這樣就算大夏亡國,他也不是亡國之君,到時候到地下對列祖列宗也有交代。
李從坷眼前一亮,當即快步離開。
李尚存看著兒子離去的背影,不由得皺著眉頭。
當天下午。
禪位詔書的頒布,讓文武百官感到無比的荒誕。
大夏年僅十三歲的皇太子李思延繼位。
這樣大夏皇城內就有了兩位太上皇。
李尚存對兒子李從坷的做法雖然不爽,但也沒敢開口,畢竟當初他也是用這個為借口來逃避責任的。
李從坷傳位給兒子後,當天晚上便帶著人逃跑。
太監慌忙跑到李尚存麵前說道:“陛下不好,另一個陛下帶著人離開了。”
“逆子!!”
李尚存當即掀開被子起身,一張臉陰沉無比。
他開口問道:“他去哪兒了!!”
“迴陛下,奴婢不知!!”
“來人,立刻準備,去追那個逆子!!”
李尚存大喝一聲,也顧不得其他,心裏也想著趕緊跑路。
當天晚上,他便追著李從坷的步伐離開興州城。
皇宮一片哀嚎,滿城也是一幅亡國之景。
剛繼位的太子李思延聞言也暈厥過去。
攤上這麽不靠譜的父子倆,他也很想死。
就在他頭疼的時候,有太監在他身邊建議道:“陛下,要想活命就隻能下旨安撫李太師,他是名將,有他坐鎮,必然能保陛下安全無虞。”
“那趕緊下旨,朕封他為親王。”
李思延也是病急亂投醫,開口都變得無比大方。
太監急忙點頭,急忙離開,用皇帝的口吻給定州城外的李尚義下旨。
詔書很快就送到了李尚義的手裏。
他看著手裏的詔書,輕蔑一笑。
不愧是一家人,眼看大勢已去就想著逃避責任,等風平浪靜後又出來作妖。
他雖姓李,也是尚字輩,但和皇帝並無血緣關係。
太太上皇李尚存的爹是他的義父而已。
所以他並不是王爵,隻是一個國公。
現在倒好,一個小皇帝要封他為夏國王。
這可不是一般的王爵。
不過他也明白,若是再和朝廷對抗下去隻會便宜了魏國。
當下他便抬頭對前來宣旨的大臣說道:“迴去告訴陛下,臣願意冰釋前嫌共抗大敵。”
“太好了,殿下真是深明大義。”
前來的宣旨的大臣興奮地拱手行禮。
有李尚義幫助,他們便有了希望。
翌日。
李尚義帶著七萬大軍和十三萬朝廷大軍共計二十萬大軍前往懷州、靜州、順州三地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