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使司衙門後堂。
秦遊書房。
蒸汽機雖然已經在火車上得以運用,但在船上還是大魏首例。
就算是秦遊這個締造者都不敢百分百保證自己設計的圖紙做出來能完美下水。
“老劉,蒸汽船不同於火車,這裏麵要克服的困難不止一點兩點,而是有很多。
這第一點就是船體要摒棄以往的木質結構,而是要用鋼鐵鑄造,光是讓鋼鐵漂浮在水上就得經過不斷的摸索。
所以你肩膀上的擔子很重。”
秦遊在劉寬麵前鄭重地開口。
劉寬頷首,心中好奇地問道:“公子不是想先弄出內燃機再造船嗎?”
在他記憶中,秦遊的規劃是先蒸汽火車,把大魏的運力提升到一個高度,其次才發展內燃機。
這是一個必要的過渡。
秦遊無奈攤手,“大魏東南沿海倭患和海賊猖獗,前幾天又劫了我們一輛商船,為了盡快還大魏海疆安寧,隻能先造蒸汽船了。”
劉能了然,指著圖紙上的一個焊接鋼鐵的方式問了問。
“公子,鋁熱反應需要大量的鋁,大魏還未有相關的工坊,是不是需要先弄個鋁材工坊。”
秦遊點了點頭,鋁熱反應能產生足以融化鋼鐵的溫度,所以是最為方便的焊接工藝。
這個方式他在小時候就同劉寬和秦韻秦重演示過。
“福建路那邊有鋁土礦,我已經派人去選地建工坊了,你去後直接和對方聯係,他會無條件支持你。
另外,我隻給你三年的時間,錢這方麵你不用擔心。”
劉寬聞言,咧嘴笑道:“隻要有錢什麽都好辦。”
“行了,你什麽時候成家?”
說完正事,秦遊便把話題提到劉寬的終身大事上來。
劉寬聞言白了秦遊一眼,“公子一直說給我找,到現在也沒什麽人影。”
秦遊黑臉,拍著桌子沒好氣道:“本公子沒給你介紹?
帶娃的你不要,太小的你不要,太大的你說太老。
本公子就沒見過你這麽挑剔的。”
劉寬無語道:“帶娃的人家帶的娃都十七八了,小的人家看不上我,太大的你說和我同齡,那是和我同齡嗎,五十多的叫同齡??”
“……”
秦遊嘴角抽搐,“老劉,你就說我介紹給你的漂不漂亮。”
劉寬沉默,幽怨地說道:“漂亮是漂亮,但就是不適合過日子。”
“這不就結了,是你挑,怪本公子。”
秦遊說著,擺手下了死命令,“今年去福建路那邊必須把親結了,兩年內必須把孩子生了。
正好生一個和流景青雲他們作伴。
你一身的手藝和學識可不能在你這裏斷了。”
“好好好,我盡力。”劉寬頭大的點頭敷衍。
秦遊隨即把桌上厚厚的圖紙合上推到劉寬麵前,再次叮囑。
“你去福建路,我為你做船舶司請了一個主事,造船的事你全權負責。
遇見身邊阻礙你直接說一聲,我替你解決。”
劉寬起身神情鄭重地拱手,然後拿著圖紙離開。
當天就乘秦家的船離開。
劉寬沒走多久,嶽駿就押送著軍械抵達杭州。
秦遊帶著嶽鵬等人前往碼頭迎接。
“嶽二哥。”
秦遊一馬當先先行拱手。
嶽駿笑著拱手還禮,“什麽時候來的?”
秦遊笑著迴應,“前天從華亭連夜趕來,昨天下午才到的。”
嶽鵬忽視對麵擠眉弄眼的嶽鵬,蹙眉說道:“沿海很嚴重嗎?”
秦遊點頭正色道:“嚴重,甚至是肆無忌憚,最近還劫了送往薊州的商船。”
嶽驍眼中也是兇光畢露,但大魏水師幾乎沒有。
要不然也輪不著這些海上的小醜在大魏耀武揚威。
“這次我帶來了一萬支最新的槍,還有最新的線膛火炮,甲胄也是最新的。”
嶽鵬瞪大眼睛,詫異道:“二哥,你這還不把工部的軍械所都搬空了。”
“那哪能呢,隻拿了一大半,正好陛下對軍械所的速度不滿許久了,我也是幫他們上點壓力。”
秦遊:“……”你人還怪好的咧。
“先把東西運迴城裏再聊。”嶽駿平淡地說了一句。
秦遊和嶽鵬點頭,讓福祿壽他們帶人卸物資。
晚些時候。
幾人在安撫使司衙門後衙圍觀秦遊從倭寇手裏繳獲的火槍。
嶽駿拿在手裏反複端詳,臉色凝重。
“這火繩槍不像是咱們大魏產的,和金人的也不一樣。”
秦遊雙手交叉,目光平靜地點頭,“聽李六說是倭寇從紅毛鬼那裏買的。”
“紅毛鬼??”
嶽駿放下手中的火繩槍,麵露不解。
秦遊頷首,“是遠在天邊的人,他們身材高大,長得金發碧眼。
我若是沒猜錯的話,他們應該已經掌握了製作燧發槍的技術。”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威脅,嶽駿也是臉色陰沉。
大魏雖然沒有製造燧發槍,但他也是知道燧發槍原理的。
大魏就是靠著火器拿迴了幽雲十六州和大理國的。
若海對麵的敵人也有能夠製作威力巨大的火器,對於大魏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似乎是看出了嶽駿的擔憂,秦遊笑著解釋道:“二哥也不用擔憂,這隻不過我的一番猜想。
而且大魏如今的實力可不是七年前,周邊小國都得仰大魏鼻息。”
嶽鵬在一旁拍著胸膛附和,“就是,大魏有我這個戰神在,什麽異族都隻是灑灑水啦!”
嶽駿白了這臭屁的小子一眼,視線停留在秦遊身上,“此事若是日後碰見再說,咱們眼下還是該肅清沿海周邊的海患。”
秦遊讚同地點頭。
事情分個輕重緩急。
肅清海患才是他的首要任務。
“二哥這次來就好了,我也可以騰出手來處理兩浙路河福建路的民生了。”
嶽駿鄭重地點頭,“海患的事先交給我吧,你抓緊推進朝廷的政令才是首要。”
嶽鵬不悅地撇嘴,這頓飯吃著太不得勁兒了,全程都沒人理他。
翌日。
秦遊將軍事交給嶽駿後,就帶著福祿壽和十個護衛下地方巡查。
要想了解朝廷的政令是否順利進行,就必須深入基層,隻有從下至上才能發現所在,而不是坐在衙門內張著嘴說。
秦遊書房。
蒸汽機雖然已經在火車上得以運用,但在船上還是大魏首例。
就算是秦遊這個締造者都不敢百分百保證自己設計的圖紙做出來能完美下水。
“老劉,蒸汽船不同於火車,這裏麵要克服的困難不止一點兩點,而是有很多。
這第一點就是船體要摒棄以往的木質結構,而是要用鋼鐵鑄造,光是讓鋼鐵漂浮在水上就得經過不斷的摸索。
所以你肩膀上的擔子很重。”
秦遊在劉寬麵前鄭重地開口。
劉寬頷首,心中好奇地問道:“公子不是想先弄出內燃機再造船嗎?”
在他記憶中,秦遊的規劃是先蒸汽火車,把大魏的運力提升到一個高度,其次才發展內燃機。
這是一個必要的過渡。
秦遊無奈攤手,“大魏東南沿海倭患和海賊猖獗,前幾天又劫了我們一輛商船,為了盡快還大魏海疆安寧,隻能先造蒸汽船了。”
劉能了然,指著圖紙上的一個焊接鋼鐵的方式問了問。
“公子,鋁熱反應需要大量的鋁,大魏還未有相關的工坊,是不是需要先弄個鋁材工坊。”
秦遊點了點頭,鋁熱反應能產生足以融化鋼鐵的溫度,所以是最為方便的焊接工藝。
這個方式他在小時候就同劉寬和秦韻秦重演示過。
“福建路那邊有鋁土礦,我已經派人去選地建工坊了,你去後直接和對方聯係,他會無條件支持你。
另外,我隻給你三年的時間,錢這方麵你不用擔心。”
劉寬聞言,咧嘴笑道:“隻要有錢什麽都好辦。”
“行了,你什麽時候成家?”
說完正事,秦遊便把話題提到劉寬的終身大事上來。
劉寬聞言白了秦遊一眼,“公子一直說給我找,到現在也沒什麽人影。”
秦遊黑臉,拍著桌子沒好氣道:“本公子沒給你介紹?
帶娃的你不要,太小的你不要,太大的你說太老。
本公子就沒見過你這麽挑剔的。”
劉寬無語道:“帶娃的人家帶的娃都十七八了,小的人家看不上我,太大的你說和我同齡,那是和我同齡嗎,五十多的叫同齡??”
“……”
秦遊嘴角抽搐,“老劉,你就說我介紹給你的漂不漂亮。”
劉寬沉默,幽怨地說道:“漂亮是漂亮,但就是不適合過日子。”
“這不就結了,是你挑,怪本公子。”
秦遊說著,擺手下了死命令,“今年去福建路那邊必須把親結了,兩年內必須把孩子生了。
正好生一個和流景青雲他們作伴。
你一身的手藝和學識可不能在你這裏斷了。”
“好好好,我盡力。”劉寬頭大的點頭敷衍。
秦遊隨即把桌上厚厚的圖紙合上推到劉寬麵前,再次叮囑。
“你去福建路,我為你做船舶司請了一個主事,造船的事你全權負責。
遇見身邊阻礙你直接說一聲,我替你解決。”
劉寬起身神情鄭重地拱手,然後拿著圖紙離開。
當天就乘秦家的船離開。
劉寬沒走多久,嶽駿就押送著軍械抵達杭州。
秦遊帶著嶽鵬等人前往碼頭迎接。
“嶽二哥。”
秦遊一馬當先先行拱手。
嶽駿笑著拱手還禮,“什麽時候來的?”
秦遊笑著迴應,“前天從華亭連夜趕來,昨天下午才到的。”
嶽鵬忽視對麵擠眉弄眼的嶽鵬,蹙眉說道:“沿海很嚴重嗎?”
秦遊點頭正色道:“嚴重,甚至是肆無忌憚,最近還劫了送往薊州的商船。”
嶽驍眼中也是兇光畢露,但大魏水師幾乎沒有。
要不然也輪不著這些海上的小醜在大魏耀武揚威。
“這次我帶來了一萬支最新的槍,還有最新的線膛火炮,甲胄也是最新的。”
嶽鵬瞪大眼睛,詫異道:“二哥,你這還不把工部的軍械所都搬空了。”
“那哪能呢,隻拿了一大半,正好陛下對軍械所的速度不滿許久了,我也是幫他們上點壓力。”
秦遊:“……”你人還怪好的咧。
“先把東西運迴城裏再聊。”嶽駿平淡地說了一句。
秦遊和嶽鵬點頭,讓福祿壽他們帶人卸物資。
晚些時候。
幾人在安撫使司衙門後衙圍觀秦遊從倭寇手裏繳獲的火槍。
嶽駿拿在手裏反複端詳,臉色凝重。
“這火繩槍不像是咱們大魏產的,和金人的也不一樣。”
秦遊雙手交叉,目光平靜地點頭,“聽李六說是倭寇從紅毛鬼那裏買的。”
“紅毛鬼??”
嶽駿放下手中的火繩槍,麵露不解。
秦遊頷首,“是遠在天邊的人,他們身材高大,長得金發碧眼。
我若是沒猜錯的話,他們應該已經掌握了製作燧發槍的技術。”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威脅,嶽駿也是臉色陰沉。
大魏雖然沒有製造燧發槍,但他也是知道燧發槍原理的。
大魏就是靠著火器拿迴了幽雲十六州和大理國的。
若海對麵的敵人也有能夠製作威力巨大的火器,對於大魏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似乎是看出了嶽駿的擔憂,秦遊笑著解釋道:“二哥也不用擔憂,這隻不過我的一番猜想。
而且大魏如今的實力可不是七年前,周邊小國都得仰大魏鼻息。”
嶽鵬在一旁拍著胸膛附和,“就是,大魏有我這個戰神在,什麽異族都隻是灑灑水啦!”
嶽駿白了這臭屁的小子一眼,視線停留在秦遊身上,“此事若是日後碰見再說,咱們眼下還是該肅清沿海周邊的海患。”
秦遊讚同地點頭。
事情分個輕重緩急。
肅清海患才是他的首要任務。
“二哥這次來就好了,我也可以騰出手來處理兩浙路河福建路的民生了。”
嶽駿鄭重地點頭,“海患的事先交給我吧,你抓緊推進朝廷的政令才是首要。”
嶽鵬不悅地撇嘴,這頓飯吃著太不得勁兒了,全程都沒人理他。
翌日。
秦遊將軍事交給嶽駿後,就帶著福祿壽和十個護衛下地方巡查。
要想了解朝廷的政令是否順利進行,就必須深入基層,隻有從下至上才能發現所在,而不是坐在衙門內張著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