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遊想成什麽樣的人?
他自己沒有想過,剛到這個世界時,他就是想當個紈絝子弟,沒事畫畫圖種種地,偶爾去逛逛青樓去勾欄聽曲兒。
小時候,他整天和農戶混在一起,還會畫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傳出去後被士族公卿取笑,更是被同輩取笑,戲稱‘傻子’。
秦遊沒有將這些非議的放在心上。
他兩歲時,秦韻還是一個隻會簡單表達的嬰孩。
但他已經能夠流利的說話,口才清晰。
就在兩歲的時候,他提出要去秦家莊看看。
彼時的秦家莊一貧如洗,幾戶人家都湊不出像樣的衣裳來,所住的地方也是冬冷夏熱,采光極差。
秦家隻會收田租,從來不會關心他們能不能吃飽,能不能穿好。
這似乎已經是整個社會的現狀。
沒人在乎他們的生死。
時間一到,伸手把他們辛辛苦苦一年來的血汗拿走。
他們生活得很苦很苦。
迴去後,秦遊忍不住躲在房裏哭了很久。
五歲,他向家裏提出要去秦家莊居住,要讓秦家莊人人吃飽飯。
一開始,沒人把這個當真。
但他們沒想到,秦遊在秦家莊一待就是幾個月。
下地幹活,製冰賺錢。
福祿壽三人就是他用賣冰賺的錢從牙人那裏買來的。
三人都是家裏出了變故,被人販子賣給了牙人。
三個和他年紀和他相差不大的小孩從那天開始就緊密相連。
誰都不知道未來究竟是個什麽樣子。
秦遊當時的想法就是盡自己所能讓秦家莊的人吃飽飯穿好衣住好房。
但隨著手裏的權柄越來越大。
他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
從秦家莊到左雲再到兩浙路,他都是不忘初心,把人民放在心上捧在手裏。
他深受偉人的影響,但自知自己沒有那個能力達到偉人的高度,也隻是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
這一眨眼,就是三十六年過去了。
迴想起自己這一生。
秦遊忍不住苦笑,心中竟然覺得有些荒誕不經。
“秦首輔,秦首輔!!”
耳邊傳來他人的聲音。
秦遊迴過神來,看著全部的內閣小吏。
小吏恭敬地笑道:“秦首輔,七位內閣次輔和六部的尚書侍郎都在會議廳等著您呢!”
秦遊對其笑了笑,點頭致謝,“謝謝!!”
他拿著桌麵上準備了許久的東西,大步出門。
小吏不解地看著秦遊的背影,“幹嘛要對我說謝謝啊?”
……
政事堂一側的偏殿內。
內閣七位次輔以及六部的尚書和左右侍郎分坐兩旁。
他們神情平靜,臉色沒有絲毫的波動,靜靜地等著秦遊到來。
秦遊手裏抱著一摞足足有十幾厘米厚的紙張踏入殿內。
“諸位不好意思,要準備的東西有些多,來晚了些,還請諸位海量!!”
一群人起身拱手行禮,視線跟著秦遊來到主位上。
看見秦遊將手裏的東西放在桌上。
不知為什麽,一群人的嘴角都不由自主的抽搐。
秦遊笑著讓大家落座。
吏部尚書樊倫開口問道:“秦首輔,看來你準備得不少。”
秦遊點頭,“是不少,所以提前和你們通下氣,免得在後天朝會的時候,你們受不了。”
一群人:“……”
我們現在就受不了。
秦遊環顧四周後,清了清嗓子,“全得陛下和諸位長輩的信賴,才能讓年紀不到四十的我主持內閣事務。
今日召集諸位前來,主要是想給你們交個底我作為內閣首輔,百官之首,對往後大魏發展的規劃。”
一群年紀在四十五歲以上的老頭們聽見這話,臉上都露出好奇的神色。
秦遊治理地方,廣施仁政善政,使得當地百姓富足安定。
他們也很好奇,這樣一個人進了內閣,做了百官之首會有怎樣的抱負。
秦遊淡淡道:“治國非一地一城,我若是做得有不妥的地方,還請諸位指點斧正。”
眾人見他如此謙虛,都點了點頭。
秦遊沒有翻開眼前準備了許久的發展大綱。
看著眾人,神情平靜地開了口。
“諸位也知道大魏如今十分強盛。
汴梁更是遠超盛唐盛況。
但盛世之下,仍有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之像。
特別是碰到災年,朝廷和地方應對起來還頗為吃力。
所以,本相今年乃至這十幾年內的目標就是提高糧食作物產量,確保大魏儲備點糧食足夠一年甚至三年四年之用。”
眾人麵露驚訝之色。
被秦遊質樸的新政給震驚到了。
曆朝曆代的宰相首輔上位後首先就是先燒三把火穩固自己的地位,有抱負的也會根據當時國家的境況推行新政。
卻沒有任何人把吃作為最重要的事。
一群人麵麵相覷。
戶部尚書裴元佑無奈地笑道:“這倒符合你秦輔稷能夠做出來的事。”
其他人聞言,這才記得秦遊在地方做的事。
秦遊能做出這樣的事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內閣次輔關敏博笑道:“這事倒是不難辦到。
如今外番有諸多高產的作物傳到大魏,隻好傳播開來就能解決。”
其他人跟著點頭,覺得也不是很難的事。
秦遊卻搖了搖頭,“我想諸位太小看這事了。”
一群人歪頭不解地看著秦遊。
“這事能有多難?”
秦遊平靜地說道:“你們口中所說的高產作物其實產量上限並不高,且土豆和番薯都是不耐存儲,難以作為主糧。
唯有把五穀的產量提升,才是最關鍵的。”
禮部尚書聞肇粱皺眉,“五穀產量自古以來精耕細作也就產那麽多如何增產!”
秦遊鄭重地說道:“還記得肥料嗎?”
一群人麵麵相覷,能不記得嗎?
當初秦重從番邦迴來,帶迴來三樣高產作物。
當時一群人可是在皇帝麵前據理力爭過。
皇帝還因此吩咐內閣就籌建製備化肥的事情擬了一個章程出來。
關敏博蹙眉,反問道:“就算是使用了化肥,也沒法達到你口中那樣能足夠大魏上下吃一年甚至是三年的儲備吧!”
秦遊看了關敏博一眼,這個人是內閣裏最有能力的人。
說的話每次都說到了點子上。
秦遊解釋道:“自然光靠化肥是不夠的,還得通過雜交來育種,挑選出優質的品種……”
……
他自己沒有想過,剛到這個世界時,他就是想當個紈絝子弟,沒事畫畫圖種種地,偶爾去逛逛青樓去勾欄聽曲兒。
小時候,他整天和農戶混在一起,還會畫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傳出去後被士族公卿取笑,更是被同輩取笑,戲稱‘傻子’。
秦遊沒有將這些非議的放在心上。
他兩歲時,秦韻還是一個隻會簡單表達的嬰孩。
但他已經能夠流利的說話,口才清晰。
就在兩歲的時候,他提出要去秦家莊看看。
彼時的秦家莊一貧如洗,幾戶人家都湊不出像樣的衣裳來,所住的地方也是冬冷夏熱,采光極差。
秦家隻會收田租,從來不會關心他們能不能吃飽,能不能穿好。
這似乎已經是整個社會的現狀。
沒人在乎他們的生死。
時間一到,伸手把他們辛辛苦苦一年來的血汗拿走。
他們生活得很苦很苦。
迴去後,秦遊忍不住躲在房裏哭了很久。
五歲,他向家裏提出要去秦家莊居住,要讓秦家莊人人吃飽飯。
一開始,沒人把這個當真。
但他們沒想到,秦遊在秦家莊一待就是幾個月。
下地幹活,製冰賺錢。
福祿壽三人就是他用賣冰賺的錢從牙人那裏買來的。
三人都是家裏出了變故,被人販子賣給了牙人。
三個和他年紀和他相差不大的小孩從那天開始就緊密相連。
誰都不知道未來究竟是個什麽樣子。
秦遊當時的想法就是盡自己所能讓秦家莊的人吃飽飯穿好衣住好房。
但隨著手裏的權柄越來越大。
他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
從秦家莊到左雲再到兩浙路,他都是不忘初心,把人民放在心上捧在手裏。
他深受偉人的影響,但自知自己沒有那個能力達到偉人的高度,也隻是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
這一眨眼,就是三十六年過去了。
迴想起自己這一生。
秦遊忍不住苦笑,心中竟然覺得有些荒誕不經。
“秦首輔,秦首輔!!”
耳邊傳來他人的聲音。
秦遊迴過神來,看著全部的內閣小吏。
小吏恭敬地笑道:“秦首輔,七位內閣次輔和六部的尚書侍郎都在會議廳等著您呢!”
秦遊對其笑了笑,點頭致謝,“謝謝!!”
他拿著桌麵上準備了許久的東西,大步出門。
小吏不解地看著秦遊的背影,“幹嘛要對我說謝謝啊?”
……
政事堂一側的偏殿內。
內閣七位次輔以及六部的尚書和左右侍郎分坐兩旁。
他們神情平靜,臉色沒有絲毫的波動,靜靜地等著秦遊到來。
秦遊手裏抱著一摞足足有十幾厘米厚的紙張踏入殿內。
“諸位不好意思,要準備的東西有些多,來晚了些,還請諸位海量!!”
一群人起身拱手行禮,視線跟著秦遊來到主位上。
看見秦遊將手裏的東西放在桌上。
不知為什麽,一群人的嘴角都不由自主的抽搐。
秦遊笑著讓大家落座。
吏部尚書樊倫開口問道:“秦首輔,看來你準備得不少。”
秦遊點頭,“是不少,所以提前和你們通下氣,免得在後天朝會的時候,你們受不了。”
一群人:“……”
我們現在就受不了。
秦遊環顧四周後,清了清嗓子,“全得陛下和諸位長輩的信賴,才能讓年紀不到四十的我主持內閣事務。
今日召集諸位前來,主要是想給你們交個底我作為內閣首輔,百官之首,對往後大魏發展的規劃。”
一群年紀在四十五歲以上的老頭們聽見這話,臉上都露出好奇的神色。
秦遊治理地方,廣施仁政善政,使得當地百姓富足安定。
他們也很好奇,這樣一個人進了內閣,做了百官之首會有怎樣的抱負。
秦遊淡淡道:“治國非一地一城,我若是做得有不妥的地方,還請諸位指點斧正。”
眾人見他如此謙虛,都點了點頭。
秦遊沒有翻開眼前準備了許久的發展大綱。
看著眾人,神情平靜地開了口。
“諸位也知道大魏如今十分強盛。
汴梁更是遠超盛唐盛況。
但盛世之下,仍有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之像。
特別是碰到災年,朝廷和地方應對起來還頗為吃力。
所以,本相今年乃至這十幾年內的目標就是提高糧食作物產量,確保大魏儲備點糧食足夠一年甚至三年四年之用。”
眾人麵露驚訝之色。
被秦遊質樸的新政給震驚到了。
曆朝曆代的宰相首輔上位後首先就是先燒三把火穩固自己的地位,有抱負的也會根據當時國家的境況推行新政。
卻沒有任何人把吃作為最重要的事。
一群人麵麵相覷。
戶部尚書裴元佑無奈地笑道:“這倒符合你秦輔稷能夠做出來的事。”
其他人聞言,這才記得秦遊在地方做的事。
秦遊能做出這樣的事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內閣次輔關敏博笑道:“這事倒是不難辦到。
如今外番有諸多高產的作物傳到大魏,隻好傳播開來就能解決。”
其他人跟著點頭,覺得也不是很難的事。
秦遊卻搖了搖頭,“我想諸位太小看這事了。”
一群人歪頭不解地看著秦遊。
“這事能有多難?”
秦遊平靜地說道:“你們口中所說的高產作物其實產量上限並不高,且土豆和番薯都是不耐存儲,難以作為主糧。
唯有把五穀的產量提升,才是最關鍵的。”
禮部尚書聞肇粱皺眉,“五穀產量自古以來精耕細作也就產那麽多如何增產!”
秦遊鄭重地說道:“還記得肥料嗎?”
一群人麵麵相覷,能不記得嗎?
當初秦重從番邦迴來,帶迴來三樣高產作物。
當時一群人可是在皇帝麵前據理力爭過。
皇帝還因此吩咐內閣就籌建製備化肥的事情擬了一個章程出來。
關敏博蹙眉,反問道:“就算是使用了化肥,也沒法達到你口中那樣能足夠大魏上下吃一年甚至是三年的儲備吧!”
秦遊看了關敏博一眼,這個人是內閣裏最有能力的人。
說的話每次都說到了點子上。
秦遊解釋道:“自然光靠化肥是不夠的,還得通過雜交來育種,挑選出優質的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