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
秦遊剛走出火車站,就有一大堆將領圍了上來。
“大帥,高麗急報,豐臣秀福兵分三路,沿途未遇到高麗軍抵抗,一路勢如破竹,都城已經淪陷。”
“此外,高麗三十萬大軍就在邊境,高麗王挾帶百官及其家眷請求入境。”
開口之人是杜海勝之子靖武侯杜忠仁。
早在數月前就被皇帝派到遼陽任北部戰區主將。
秦遊聞言,冷哼道:“高麗就是一坨扶不上牆的爛泥。”
“立即去電給嶽山嶽駿二人,向高麗王傳達本帥的話,問王經綸是想要高麗國還是要去汴梁享福。”
杜忠仁等一眾武將頓步,不解地看著秦遊。
“大帥的意思是?”
秦遊道:“他在汴梁享福,高麗成為大魏一省,就這麽簡單。”
杜忠仁他們都明白秦遊的意思。
“隻怕高麗王和其百官不會同意。”杜忠仁蹙眉說了一句。
秦遊冷笑,“那就告訴王經綸,讓他把豐臣秀福趕出去。
如果要大魏出手,那打下的土地歸大魏所有。”
杜忠仁等人苦笑。
秦遊這是一點選擇都不給高麗王。
“我立即致電來遠城,讓他們將大帥的意思告知嶽家兩位將軍。”
秦遊頷首,又叮囑道:“召集軍中將領去軍區衙門議事。”
“諾!!”杜忠仁拱手答應。
一行人乘坐軍車抵達遼陽的軍區衙門。
朝廷在北方調動了十五萬大軍,幾乎把北方的兵力都掏空了。
好在整個外興安嶺以北都是無人區,且大魏早年就和俄國定來國界。
俄國若是想偷襲大魏,長途跋涉也很難做到。
軍區衙門的大會議室內。
秦遊看著各級將領依次落座,人數差不多時張嘴說道。
“豐臣秀福在元成二十年就發動對高麗的戰爭。
如今卷土重來,劍指大魏東北三省。
陛下令我為帥,我此次前來,不僅僅是為了將倭寇都驅逐幹淨,而是要打上倭國。
我要亡其國滅其種,讓大魏旗幟在富士山上飄揚。”
他鏗鏘有力的聲音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到一股肅殺之氣。
這個時間段的遼陽正是夏季,所有人都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接下來本帥分配任務。”
秦遊的聲音和煦了許多,“靖武侯率五萬大軍去保州和嶽駿匯合。
本帥率五萬禁軍和五萬北部軍區士卒殿後。”
杜忠仁領著一眾將領起身答應。
散會後,秦遊也找來了遼陽行省的轉運使,叮囑其保證好後勤工作。
而後就在軍區衙門等著五萬禁軍陸續過來。
......
駐守保州的嶽山收到了來自秦遊的來信。
看著信裏麵的內容,嶽山大唿過癮。
高麗在他的眼裏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當即派人把秦遊的原話送給高麗王王經綸。
此時的王經綸已經帶著百官及其家眷來到了位於兩國邊界的高麗義州。
所以嶽山的信半天時間就抵達了義州,送到了王經綸手中。
“秦遊,豎子欺孤太甚。”
王經綸當著百官的麵將嶽山送來的信狠狠砸在地上。
這些年,在奸臣和佞臣的討好下,他的性格變得極其的自負。
秦遊讓他將高麗拱手交給魏國,就是在打他的臉,抹殺他的功績。
地上的信被高麗的首輔高敏思撿起,看了之後也是義憤填膺地說道。
“大王,秦遊欺人太甚,這是要高麗亡國啊!”
王經綸氣憤地咆哮道:“寡人是中興之主,是絕對不會答應秦遊的無理條件。”
其他高麗大臣看見皇帝和首輔都是一唱一和,絕大多數都在支持王經綸。
隻有小部分的人憂心忡忡。
王他們之所以不答應,就是不想去大魏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在高麗,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
可是,高麗是不可能憑著自己的力量和豐臣秀福對抗的。
一個年邁的大臣走了出來跪在王經綸麵前。
“大王,高麗國軍備廢弛,已無力在靠自己贏得戰爭。
唯有靠大魏才能收複國土,依臣之見,成為大魏的一個行省也並無關係。”
高敏思跳腳,趕忙站出來指責跪下的大臣,“金建熹,你是想讓大王背負亡國之君的罪名嗎?”
也有人出來大聲嗬斥,“大王,金建熹意圖賣國,罪該當誅,以儆效尤。”
王經綸也不喜金建熹的話,在一群人的慫恿下,不假思索地下令。
“來啊!金建熹妖言惑眾,推出去剮了。”
金建熹大驚失色,在被拉走時高唿,“大王,莫要聽信他們的讒言了,就是他們害了高麗啊!!”
然而王經綸已經聽不進去任何話。
待金建熹被拖走後,他充滿血絲的雙眼看向麵前的高敏思。
“高愛卿,你不是自詡才賽秦遊嗎?
你想想辦法化解現在之危局。”
高敏思嘴角抽搐,他哪裏比得上秦遊。
也不會帶兵打仗,隻會拍馬屁,哪裏有這個能力化解現在的局麵。
不過他一下子就想到了對策。
“大王,臣的侄子高敬之德才兼備,高麗也還有三十萬大軍。
有他為帥,必定能大敗倭寇,迎大王還都。”
王經綸大喜,“你侄子在什麽地方,立刻叫來給寡人一觀。”
高敏思樂嗬嗬地答應,立即去把自己的侄子高敬之叫到王經綸麵前。
高敬之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禮,“微臣拜見大王。”
王經綸觀高敬之相貌甚偉,英氣十足,大為喜歡,當即開口問策。
“愛卿免禮,寡人且問你,若你為主帥,該如何掃平倭寇。”
高敬之也不是沒有本事,當即恭敬地答複。
“迴大王,倭寇一路暢通無阻,輕視我高麗大軍。
若是臣為帥,當屯兵十萬於當屯兵十萬於定州、安州、清塞,楚州,清塞、平虜等地。
然以清川江為界構建防線。
另率二十萬大軍進攻平壤,逼豐臣秀福被動防守。
其次利用水軍繞後偷襲,可一舉逼迫豐臣秀福撤退。”
王經綸聽得雙眼放光,一個勁地點頭。
“很好很好,寡人現在就封你為三軍主帥,統領三十萬大軍平倭亂。”
高敬之興奮得唿吸急促,咣當一下跪在地上。
“臣一定不辱使命,掃平倭亂。”
王經綸哈哈大笑,“高首輔,你為寡人尋得一定國安邦之才。
寡人封你為大司空,加太子太師,上柱國。”
高敏思大喜,趕忙跪下磕頭謝恩。
王經綸讓二人起來,看向汴梁方向冷哼道。
“寡人就要魏人看看,沒有他們,寡人一樣可以平定倭患。”
“大王英明!!”
一時間,群臣阿諛奉承的聲音猶如江水連綿不絕,將王經綸淹沒。
......
秦遊剛走出火車站,就有一大堆將領圍了上來。
“大帥,高麗急報,豐臣秀福兵分三路,沿途未遇到高麗軍抵抗,一路勢如破竹,都城已經淪陷。”
“此外,高麗三十萬大軍就在邊境,高麗王挾帶百官及其家眷請求入境。”
開口之人是杜海勝之子靖武侯杜忠仁。
早在數月前就被皇帝派到遼陽任北部戰區主將。
秦遊聞言,冷哼道:“高麗就是一坨扶不上牆的爛泥。”
“立即去電給嶽山嶽駿二人,向高麗王傳達本帥的話,問王經綸是想要高麗國還是要去汴梁享福。”
杜忠仁等一眾武將頓步,不解地看著秦遊。
“大帥的意思是?”
秦遊道:“他在汴梁享福,高麗成為大魏一省,就這麽簡單。”
杜忠仁他們都明白秦遊的意思。
“隻怕高麗王和其百官不會同意。”杜忠仁蹙眉說了一句。
秦遊冷笑,“那就告訴王經綸,讓他把豐臣秀福趕出去。
如果要大魏出手,那打下的土地歸大魏所有。”
杜忠仁等人苦笑。
秦遊這是一點選擇都不給高麗王。
“我立即致電來遠城,讓他們將大帥的意思告知嶽家兩位將軍。”
秦遊頷首,又叮囑道:“召集軍中將領去軍區衙門議事。”
“諾!!”杜忠仁拱手答應。
一行人乘坐軍車抵達遼陽的軍區衙門。
朝廷在北方調動了十五萬大軍,幾乎把北方的兵力都掏空了。
好在整個外興安嶺以北都是無人區,且大魏早年就和俄國定來國界。
俄國若是想偷襲大魏,長途跋涉也很難做到。
軍區衙門的大會議室內。
秦遊看著各級將領依次落座,人數差不多時張嘴說道。
“豐臣秀福在元成二十年就發動對高麗的戰爭。
如今卷土重來,劍指大魏東北三省。
陛下令我為帥,我此次前來,不僅僅是為了將倭寇都驅逐幹淨,而是要打上倭國。
我要亡其國滅其種,讓大魏旗幟在富士山上飄揚。”
他鏗鏘有力的聲音讓在場的所有人感到一股肅殺之氣。
這個時間段的遼陽正是夏季,所有人都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接下來本帥分配任務。”
秦遊的聲音和煦了許多,“靖武侯率五萬大軍去保州和嶽駿匯合。
本帥率五萬禁軍和五萬北部軍區士卒殿後。”
杜忠仁領著一眾將領起身答應。
散會後,秦遊也找來了遼陽行省的轉運使,叮囑其保證好後勤工作。
而後就在軍區衙門等著五萬禁軍陸續過來。
......
駐守保州的嶽山收到了來自秦遊的來信。
看著信裏麵的內容,嶽山大唿過癮。
高麗在他的眼裏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當即派人把秦遊的原話送給高麗王王經綸。
此時的王經綸已經帶著百官及其家眷來到了位於兩國邊界的高麗義州。
所以嶽山的信半天時間就抵達了義州,送到了王經綸手中。
“秦遊,豎子欺孤太甚。”
王經綸當著百官的麵將嶽山送來的信狠狠砸在地上。
這些年,在奸臣和佞臣的討好下,他的性格變得極其的自負。
秦遊讓他將高麗拱手交給魏國,就是在打他的臉,抹殺他的功績。
地上的信被高麗的首輔高敏思撿起,看了之後也是義憤填膺地說道。
“大王,秦遊欺人太甚,這是要高麗亡國啊!”
王經綸氣憤地咆哮道:“寡人是中興之主,是絕對不會答應秦遊的無理條件。”
其他高麗大臣看見皇帝和首輔都是一唱一和,絕大多數都在支持王經綸。
隻有小部分的人憂心忡忡。
王他們之所以不答應,就是不想去大魏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在高麗,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
可是,高麗是不可能憑著自己的力量和豐臣秀福對抗的。
一個年邁的大臣走了出來跪在王經綸麵前。
“大王,高麗國軍備廢弛,已無力在靠自己贏得戰爭。
唯有靠大魏才能收複國土,依臣之見,成為大魏的一個行省也並無關係。”
高敏思跳腳,趕忙站出來指責跪下的大臣,“金建熹,你是想讓大王背負亡國之君的罪名嗎?”
也有人出來大聲嗬斥,“大王,金建熹意圖賣國,罪該當誅,以儆效尤。”
王經綸也不喜金建熹的話,在一群人的慫恿下,不假思索地下令。
“來啊!金建熹妖言惑眾,推出去剮了。”
金建熹大驚失色,在被拉走時高唿,“大王,莫要聽信他們的讒言了,就是他們害了高麗啊!!”
然而王經綸已經聽不進去任何話。
待金建熹被拖走後,他充滿血絲的雙眼看向麵前的高敏思。
“高愛卿,你不是自詡才賽秦遊嗎?
你想想辦法化解現在之危局。”
高敏思嘴角抽搐,他哪裏比得上秦遊。
也不會帶兵打仗,隻會拍馬屁,哪裏有這個能力化解現在的局麵。
不過他一下子就想到了對策。
“大王,臣的侄子高敬之德才兼備,高麗也還有三十萬大軍。
有他為帥,必定能大敗倭寇,迎大王還都。”
王經綸大喜,“你侄子在什麽地方,立刻叫來給寡人一觀。”
高敏思樂嗬嗬地答應,立即去把自己的侄子高敬之叫到王經綸麵前。
高敬之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禮,“微臣拜見大王。”
王經綸觀高敬之相貌甚偉,英氣十足,大為喜歡,當即開口問策。
“愛卿免禮,寡人且問你,若你為主帥,該如何掃平倭寇。”
高敬之也不是沒有本事,當即恭敬地答複。
“迴大王,倭寇一路暢通無阻,輕視我高麗大軍。
若是臣為帥,當屯兵十萬於當屯兵十萬於定州、安州、清塞,楚州,清塞、平虜等地。
然以清川江為界構建防線。
另率二十萬大軍進攻平壤,逼豐臣秀福被動防守。
其次利用水軍繞後偷襲,可一舉逼迫豐臣秀福撤退。”
王經綸聽得雙眼放光,一個勁地點頭。
“很好很好,寡人現在就封你為三軍主帥,統領三十萬大軍平倭亂。”
高敬之興奮得唿吸急促,咣當一下跪在地上。
“臣一定不辱使命,掃平倭亂。”
王經綸哈哈大笑,“高首輔,你為寡人尋得一定國安邦之才。
寡人封你為大司空,加太子太師,上柱國。”
高敏思大喜,趕忙跪下磕頭謝恩。
王經綸讓二人起來,看向汴梁方向冷哼道。
“寡人就要魏人看看,沒有他們,寡人一樣可以平定倭患。”
“大王英明!!”
一時間,群臣阿諛奉承的聲音猶如江水連綿不絕,將王經綸淹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