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突突著開進大隊部。
下車後,秦小妹跟王大娘打了個招唿,就和知青們一起結伴往家走去。
天冷之後白天就短了,她們迴到知青點的時候天都快黑了。
到家後,秦小妹先把喪彪放出來撒歡,享受了一番狗子對主人的熱情迎接後,又把帶迴來的燒鴨骨頭倒在狗碗裏。
蹲著看它吃了一會兒,才去拌食喂小母雞和麻鴨。
從來沒有吃過燒鴨這種美味又酥脆的骨頭,三口兩口吞進肚裏,意猶未盡的小黑狗,又開始繞著正喂雞的秦小妹狂搖尾巴乞食。
“就吃沒啦?等等吧一會兒再做飯。”這狗長的太快了,就好像吃不飽似的,沒有不餓的時候。
喂完家裏的活物,秦小妹才開始整理背簍裏的東西。
將記錄客戶信息的筆記本放在抽屜裏,又把布料全都拿出來,分好之後一份一份的整齊碼放在大衣櫥裏。
再把針線、鈕扣等補進工具包中。
供銷社的這些訂單,加上早上在拖拉機上拉來的兩份訂單,算算應該夠她幹到下個月了,暫時不用擔心沒活兒幹。
拿了一塊沙琪瑪出來吃,秦小妹把剩下的零食和糕點都放在糧筐裏,仔細蓋好蓋兒,才去廚房燒水處理鮮肉。
自從盤上炕後,家裏的柴就在飛速消耗,原本夏天儲備的半柴房柴火都已經燒了一小半了。
看來在下雪前,還得再多上幾次山才行。
豬肉在公社時,陳師傅就已經幫秦小妹改刀切成了寬長條,方便她醃製。
在搪瓷臉盆裏按比例倒入鹽和花椒粉,以及幾種山上能找到的香料後,把肉放在裏頭仔細按摩抹勻。
拿起來用上次小李留下的幹稻草栓了,吊在大灶通風透氣的煙囪邊兒上,就算完成了臘肉的醃製工作。
接下來就是等待時間了,這種掛在煙囪邊兒上,既有風幹口感又有煙熏滋味的臘肉是最好吃的。
九斤肉,醃了不大的三條臘肉,剩下的蹄膀也用同樣的方法醃上了。
她就自己一個人吃飯,留一副豬肝和倆豬蹄就夠吃好幾頓的了。
別忘了,還有一堆豬骨頭呐,拿來燉蘿卜,湯水清甜最好吃了。
不過這些都得明天才有時間處理了。
將大骨頭和豬肝豬蹄攤開直接放在灶台上晾著,廚房裏通風透氣,天冷了肉也不容易壞。
一迴頭,秦小妹才後知後覺的注意到,眼裏閃著兇光盯著骨頭舔嘴唇子的喪彪。
“都忘了···家裏有狗了。”
看來今晚喪彪不能睡廚房了,日防夜防家賊最該防。
這些零散的活兒幹完,夜已經深了。
竹林裏刮出來的冷風,吹的房門當當響。
關緊門窗,秦小妹把小爐子燒的旺旺的,烤上幾個土豆子,再把公社帶迴來的燒鴨熱了熱,吃了頓簡單又奢侈的晚飯。
這次去公社她沒買太多東西,工作要緊,光布料就占了背簍的一半位置,還得了這麽多骨頭買了這麽多肉。
下次去,不行就得再垮個籃子什麽的,才能夠放東西了。
明天天氣要是好就上山撿柴,要是天兒不好就在家裏縫被子,總之事情根本忙不完。
這個冬天太冷了,想過的舒服就得準備充足,還要把攢的碎布頭拿出來點點,看夠不夠填個枕頭的···。
想著這些雜事,伴隨著屋外愈演愈烈的狂風,秦小妹漸漸進入夢鄉。
一夜無夢,直睡到小黑狗憋的撓門,她才睡醒。
昨天晚上喪彪是在臥室睡的,給它憋的,一晚上起來好幾趟想去拉便便。
可無奈秦小妹睡的太死了,直到天亮才爬起來,開門讓喪彪去林子裏解放。
大概是昨晚那場大風吹來了冷空氣,今天氣溫很低,太陽也不見蹤影。
上山是不用想了,往炕洞裏塞了兩塊木柴,又從暖壺裏倒了點兒熱水洗了臉和手,秦小妹便開始準備鹵肉。
昨天在供銷社買了些大料,今天天氣不好不能上山,正好在家鹵點兒雞蛋豬肝什麽的,改善改善。
早飯就簡單喝杯麥乳精衝奶粉墊墊。
吃完飯鹵上肉,她還要手腳快些,趕著把棉被和枕頭做出來,然後早些去知青點,
昨天方桂華她們在拖拉機上就再三邀請過她,今天一定要去知青點吃晚飯。
這些姑娘都是薄臉皮兒,生怕多吃人家一點兒,一頓餃子讓她們惦記到現在,秦小妹要是再不去她們就該急眼兒了。
把整副豬肝兒和一對兒豬蹄一口氣全鹵了,又丟了幾個雞蛋和鴨蛋進鍋裏,等晚上去知青點剛好出鍋,正好帶些去大家一起吃。
雖然方桂華她們湊錢買了肉,可人多,不一人湊點兒菜出來,都不夠兩筷子的。
大鍋裏咕嘟著豬肝和蛋用不著人看著,隻要記得添柴就好。
趁這會兒功夫,秦小妹迴裏屋拿出清洗好的花布,曬過的棉花,十指翻飛開始縫製棉被。
她之前蓋的被還是分家的時候,從老秦家死乞白賴抱來的,裏頭早沒什麽棉花了,都是些爛布頭加上幹稻草填的。
根本不壓風也不暖和,隻是蓋了比不蓋好些罷了。
現在迴想起來,秦小妹都不知道上輩子自己是怎麽度過這三年冬天的。
這最冷的三年,也是她上輩子最苦最難的三年,真是付出健康為代價燃燒生命才熬過去的。
好在這一切都過去了。
她有幸重生,改正了錯誤,這之後的日子一定都會像她手裏的新棉被一樣溫暖。
不知怎麽的,秦小妹突然想起昨天迴村的拖拉機上,方桂華望向洪燕燕棉被時悲傷的表情。
她的家庭,秦小妹在劉亞琴的隻言片語裏也了解了一些。
母親多病,姊妹情又淡薄,家裏比較困難。
別的知青下鄉家裏人都心疼的要死,知道她們是去千裏之外幹活受苦的。
平時不是寄東西就是寄吃喝,條件好些的如佟剛家,還會給他寄錢和票來。
再不濟,也像劉亞琴家似的,雖然她弟弟有病,家裏過的也挺困難,沒法在物質上給予下鄉的女兒支持。
可也會寄一封溫暖的信來啊。
說一說家裏的趣事和思戀之情,多少離家在外的知青,就是靠著這一封封家書才熬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可不是每個人的家庭都和和美美,家也不總是溫暖的港灣。
如同秦小妹如同方桂華。
在秦小妹看來,其實方桂華挺像上輩子的自己的。
天真的以為燃燒自己,照顧家人就會得到愛和關注。
當局者迷,她能看清困住秦小妹的局,卻看不清困住自己的局。
作為過來人的秦小妹太明白這局的殘忍了,破局之法隻在方桂華自己身上。
她不想通自己走出來,沒人能救她。
其他人能做的有限,哪怕知青們已經在分粥的時候多給她盛一點兒了,可鍋裏就那麽些,大家都難,想幫她也是有心無力。
隻能多勸勸她,希望她能更加在意自己的身體。
下車後,秦小妹跟王大娘打了個招唿,就和知青們一起結伴往家走去。
天冷之後白天就短了,她們迴到知青點的時候天都快黑了。
到家後,秦小妹先把喪彪放出來撒歡,享受了一番狗子對主人的熱情迎接後,又把帶迴來的燒鴨骨頭倒在狗碗裏。
蹲著看它吃了一會兒,才去拌食喂小母雞和麻鴨。
從來沒有吃過燒鴨這種美味又酥脆的骨頭,三口兩口吞進肚裏,意猶未盡的小黑狗,又開始繞著正喂雞的秦小妹狂搖尾巴乞食。
“就吃沒啦?等等吧一會兒再做飯。”這狗長的太快了,就好像吃不飽似的,沒有不餓的時候。
喂完家裏的活物,秦小妹才開始整理背簍裏的東西。
將記錄客戶信息的筆記本放在抽屜裏,又把布料全都拿出來,分好之後一份一份的整齊碼放在大衣櫥裏。
再把針線、鈕扣等補進工具包中。
供銷社的這些訂單,加上早上在拖拉機上拉來的兩份訂單,算算應該夠她幹到下個月了,暫時不用擔心沒活兒幹。
拿了一塊沙琪瑪出來吃,秦小妹把剩下的零食和糕點都放在糧筐裏,仔細蓋好蓋兒,才去廚房燒水處理鮮肉。
自從盤上炕後,家裏的柴就在飛速消耗,原本夏天儲備的半柴房柴火都已經燒了一小半了。
看來在下雪前,還得再多上幾次山才行。
豬肉在公社時,陳師傅就已經幫秦小妹改刀切成了寬長條,方便她醃製。
在搪瓷臉盆裏按比例倒入鹽和花椒粉,以及幾種山上能找到的香料後,把肉放在裏頭仔細按摩抹勻。
拿起來用上次小李留下的幹稻草栓了,吊在大灶通風透氣的煙囪邊兒上,就算完成了臘肉的醃製工作。
接下來就是等待時間了,這種掛在煙囪邊兒上,既有風幹口感又有煙熏滋味的臘肉是最好吃的。
九斤肉,醃了不大的三條臘肉,剩下的蹄膀也用同樣的方法醃上了。
她就自己一個人吃飯,留一副豬肝和倆豬蹄就夠吃好幾頓的了。
別忘了,還有一堆豬骨頭呐,拿來燉蘿卜,湯水清甜最好吃了。
不過這些都得明天才有時間處理了。
將大骨頭和豬肝豬蹄攤開直接放在灶台上晾著,廚房裏通風透氣,天冷了肉也不容易壞。
一迴頭,秦小妹才後知後覺的注意到,眼裏閃著兇光盯著骨頭舔嘴唇子的喪彪。
“都忘了···家裏有狗了。”
看來今晚喪彪不能睡廚房了,日防夜防家賊最該防。
這些零散的活兒幹完,夜已經深了。
竹林裏刮出來的冷風,吹的房門當當響。
關緊門窗,秦小妹把小爐子燒的旺旺的,烤上幾個土豆子,再把公社帶迴來的燒鴨熱了熱,吃了頓簡單又奢侈的晚飯。
這次去公社她沒買太多東西,工作要緊,光布料就占了背簍的一半位置,還得了這麽多骨頭買了這麽多肉。
下次去,不行就得再垮個籃子什麽的,才能夠放東西了。
明天天氣要是好就上山撿柴,要是天兒不好就在家裏縫被子,總之事情根本忙不完。
這個冬天太冷了,想過的舒服就得準備充足,還要把攢的碎布頭拿出來點點,看夠不夠填個枕頭的···。
想著這些雜事,伴隨著屋外愈演愈烈的狂風,秦小妹漸漸進入夢鄉。
一夜無夢,直睡到小黑狗憋的撓門,她才睡醒。
昨天晚上喪彪是在臥室睡的,給它憋的,一晚上起來好幾趟想去拉便便。
可無奈秦小妹睡的太死了,直到天亮才爬起來,開門讓喪彪去林子裏解放。
大概是昨晚那場大風吹來了冷空氣,今天氣溫很低,太陽也不見蹤影。
上山是不用想了,往炕洞裏塞了兩塊木柴,又從暖壺裏倒了點兒熱水洗了臉和手,秦小妹便開始準備鹵肉。
昨天在供銷社買了些大料,今天天氣不好不能上山,正好在家鹵點兒雞蛋豬肝什麽的,改善改善。
早飯就簡單喝杯麥乳精衝奶粉墊墊。
吃完飯鹵上肉,她還要手腳快些,趕著把棉被和枕頭做出來,然後早些去知青點,
昨天方桂華她們在拖拉機上就再三邀請過她,今天一定要去知青點吃晚飯。
這些姑娘都是薄臉皮兒,生怕多吃人家一點兒,一頓餃子讓她們惦記到現在,秦小妹要是再不去她們就該急眼兒了。
把整副豬肝兒和一對兒豬蹄一口氣全鹵了,又丟了幾個雞蛋和鴨蛋進鍋裏,等晚上去知青點剛好出鍋,正好帶些去大家一起吃。
雖然方桂華她們湊錢買了肉,可人多,不一人湊點兒菜出來,都不夠兩筷子的。
大鍋裏咕嘟著豬肝和蛋用不著人看著,隻要記得添柴就好。
趁這會兒功夫,秦小妹迴裏屋拿出清洗好的花布,曬過的棉花,十指翻飛開始縫製棉被。
她之前蓋的被還是分家的時候,從老秦家死乞白賴抱來的,裏頭早沒什麽棉花了,都是些爛布頭加上幹稻草填的。
根本不壓風也不暖和,隻是蓋了比不蓋好些罷了。
現在迴想起來,秦小妹都不知道上輩子自己是怎麽度過這三年冬天的。
這最冷的三年,也是她上輩子最苦最難的三年,真是付出健康為代價燃燒生命才熬過去的。
好在這一切都過去了。
她有幸重生,改正了錯誤,這之後的日子一定都會像她手裏的新棉被一樣溫暖。
不知怎麽的,秦小妹突然想起昨天迴村的拖拉機上,方桂華望向洪燕燕棉被時悲傷的表情。
她的家庭,秦小妹在劉亞琴的隻言片語裏也了解了一些。
母親多病,姊妹情又淡薄,家裏比較困難。
別的知青下鄉家裏人都心疼的要死,知道她們是去千裏之外幹活受苦的。
平時不是寄東西就是寄吃喝,條件好些的如佟剛家,還會給他寄錢和票來。
再不濟,也像劉亞琴家似的,雖然她弟弟有病,家裏過的也挺困難,沒法在物質上給予下鄉的女兒支持。
可也會寄一封溫暖的信來啊。
說一說家裏的趣事和思戀之情,多少離家在外的知青,就是靠著這一封封家書才熬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可不是每個人的家庭都和和美美,家也不總是溫暖的港灣。
如同秦小妹如同方桂華。
在秦小妹看來,其實方桂華挺像上輩子的自己的。
天真的以為燃燒自己,照顧家人就會得到愛和關注。
當局者迷,她能看清困住秦小妹的局,卻看不清困住自己的局。
作為過來人的秦小妹太明白這局的殘忍了,破局之法隻在方桂華自己身上。
她不想通自己走出來,沒人能救她。
其他人能做的有限,哪怕知青們已經在分粥的時候多給她盛一點兒了,可鍋裏就那麽些,大家都難,想幫她也是有心無力。
隻能多勸勸她,希望她能更加在意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