鎬頭村比起大溪溝村來,人口也不少,且村裏還有大片山地,每年種出來的糧食都夠指標,因此村民生活還算湊合。
能吃得起飯就能養得起娃,這裏家家戶戶基本上四個孩子打底,主打就是一個人多力量大,直接暴力覆蓋了農村生產力低下這一短板。
在這村裏從小長到大,對這片土地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再加上家裏兄弟幾個感情向來不錯,閨女嫁到這裏背靠舅家想必不能吃虧,錢大娘心動了。
甭管誰上門來說她都十分認真的招待,細細詢問人家男方的個人情況和家庭條件,一點兒也不敢放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生怕再跟錢慶春那時候一樣,招來一個佟家那樣的黑心肝,一家子可再經不住折騰了。
一家有女百家求,更何況還是能掙錢的,沒一會兒於家的院子裏就坐滿了人。
大家保媒都很敬業,為了給錢家留下個好印象,啥話好聽說啥話,誇的秦小妹比天上的仙女還要完美無缺。
相親是雙向選擇,要擱別的小閨女自然沒那麽多可挑的,可秦小妹不一樣,單她有手藝這一點就擊敗了這村兒裏百分之九十九的女同誌。
再說她個人條件也不差,未嫁的閨女卻已經置辦好縫紉機、戴上手表、蹬上自行車了,到哪兒她都算頭一份兒。
已經有這麽好的個人條件,家裏還沒有拖累,又有一張漂亮的臉蛋子加分,秦小妹幾乎可以在相親市場橫著走。
如果她真打算找個男人嫁了,那這的確是好事一樁。
說不出心裏是啥滋味兒,秦小妹不想讓別人瞎忙活,多次暗示、明示自己不想結婚。
可這些帶著任務來的嬸子大娘哪兒肯聽她的,不僅對她“幼稚”的個人想法表示嗤之以鼻,還捂著嘴笑話她。
“十八啦~不小啦!今年處對象、明年年底結婚、後年抱上娃,時間正正好,剛夠打結婚證的,一點兒不耽擱!”
合著先生孩子後扯證啊!秦小妹一愣,看向錢大娘,“娘,你們鎬頭村就這風氣?”
好在後者也是一臉不認同,連帶著語氣也冷下來。
“閨女大了,該考慮的是要考慮,有合適的咱就相看,沒有就再等等。
就是處上對象了也叫他們多熟悉兩年,夠年紀了再結婚,先生娃後領證這種事兒我們家可不幹的。”
別說什麽大家都這樣,好人家的姑娘誰這麽幹?
還不是看不起秦小妹,覺得她是個孤女被錢家收養,身邊沒有親爹親娘把關,就想糊弄她。
如果是真心實意來介紹對象,奔著兩好擱一好的目標來誠心相看的,錢大娘當然歡迎。
可如果心思不對,既要姑娘有本事能掙錢;又要姑娘性格軟好拿捏,那就別怪她說話直、不中聽了。
果然,一聽錢大娘這話裏話外意思堅決,一點兒機會都不給,來找她說話的幾個婦女全都麵露難色。
她們保媒的男娃子基本上二十出頭,年紀倒是不大,可這好對象就跟地裏的大白菜是一樣的,哪兒哪兒都好的當然招人惦記,早點定下來不也省的夜長夢多嘛。
她們都是男方那邊請來的,自然和男方統一戰線,都想花最小的力氣、最少的錢辦成好事。
處對象的時間長對男方來說可沒有好處,一來費錢更費力;二來也不穩定,但凡有腦子的肯定不能幹。
可隻有親眼見過秦小妹,跟她說過話的人才會知道她這樣通透明白的姑娘有多難得,能掙錢還不端著,有些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
錢大娘的話成功刷下去幾個舍不得出錢出力的,可還有三四個依舊堅持著。
她們表示上頭規定有結婚的年齡,聽話照做是應該的,隻要姑娘好,男方願意等。
這樣還算有誠意,錢大娘和錢老太對視一眼,兩個人又細細的過問男方是啥情況?家裏都有啥人?爹娘好相處否?
在七十年代,不論男女,誰說自己不想結婚處對象,隻想光棍一條打到老,估計都會被當成神經病、失心瘋來對待。
因此老錢一家並不覺得自己在做多餘的事,在她們看來,早早的為小妹著想,幫她鋪平前方的路才是父母之愛的至高體現。
正因為她們完全是出於好心,是充滿愛意在做這件事情,秦小妹才不知道該怎麽說。
應該說她說了也沒用,之前在家秦小妹也明裏暗裏表示過自己不想結婚,隻願意一輩子待在家裏陪伴爹娘。
可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明顯錢大娘和錢老太誰也沒把秦小妹當時說的話當一迴事兒,
畢竟十幾歲的女娃子,原生的家庭又不幸福,逃避婚姻是很正常的,她們總覺著等秦小妹再大一些就會改變主意。
好的對象不論男女都一樣搶手,等她大了改變主意,到時候身邊卻沒有好男人可怎麽辦?
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發生,先留意著,將資源抓在手裏總是沒錯的。
不管將來孩子走哪條路,時刻給她預備著讓她有退路,這也不失為一種兜底。
父母之愛子,當為其計深遠,秦小妹沒辦法控製家人對她的愛,隻能自己蹲在牆角煩惱,悶悶不樂。
似乎總和她興趣相反,李樹這會兒倒是活泛起來,蹲在人家媒人麵前,兩眼直勾勾盯著人家的嘴,聽的比錢大娘和錢老太還要認真。
時不時還發出兩句靈魂質問。
“不對呀~你說男方老實認幹,除了幹活就是幹活,從來不扯犢子,那他家咋還能這麽窮?一屋子壯勞力沒有吃閑飯的,家裏連大門兒都沒有,像話嗎?”
都說媒人的嘴騙人的鬼,所謂說媒,真心話隻有一半,其中道道還得自己分辨。
畢竟為了成好事兒拿介紹費,大家肯定都挑著好聽話說,這也算是約定俗成的,倒不是誰有壞心眼兒。
被李樹問住,那婦女臉色有些尷尬,但見他是個半大小孩兒,很快就又挺起腰杆,擺擺手道:
“哎呀,這有啥?主要還得是人好,會過日子!反正咱閨女這手藝夠用,人也勤快心善,條件上就別要求太多了。
等結了婚,你們家有錢,他們家有人,瞧瞧!多般配呀!”婦女一笑,露出一口大黃牙。
可李樹卻笑不出來。
能吃得起飯就能養得起娃,這裏家家戶戶基本上四個孩子打底,主打就是一個人多力量大,直接暴力覆蓋了農村生產力低下這一短板。
在這村裏從小長到大,對這片土地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再加上家裏兄弟幾個感情向來不錯,閨女嫁到這裏背靠舅家想必不能吃虧,錢大娘心動了。
甭管誰上門來說她都十分認真的招待,細細詢問人家男方的個人情況和家庭條件,一點兒也不敢放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生怕再跟錢慶春那時候一樣,招來一個佟家那樣的黑心肝,一家子可再經不住折騰了。
一家有女百家求,更何況還是能掙錢的,沒一會兒於家的院子裏就坐滿了人。
大家保媒都很敬業,為了給錢家留下個好印象,啥話好聽說啥話,誇的秦小妹比天上的仙女還要完美無缺。
相親是雙向選擇,要擱別的小閨女自然沒那麽多可挑的,可秦小妹不一樣,單她有手藝這一點就擊敗了這村兒裏百分之九十九的女同誌。
再說她個人條件也不差,未嫁的閨女卻已經置辦好縫紉機、戴上手表、蹬上自行車了,到哪兒她都算頭一份兒。
已經有這麽好的個人條件,家裏還沒有拖累,又有一張漂亮的臉蛋子加分,秦小妹幾乎可以在相親市場橫著走。
如果她真打算找個男人嫁了,那這的確是好事一樁。
說不出心裏是啥滋味兒,秦小妹不想讓別人瞎忙活,多次暗示、明示自己不想結婚。
可這些帶著任務來的嬸子大娘哪兒肯聽她的,不僅對她“幼稚”的個人想法表示嗤之以鼻,還捂著嘴笑話她。
“十八啦~不小啦!今年處對象、明年年底結婚、後年抱上娃,時間正正好,剛夠打結婚證的,一點兒不耽擱!”
合著先生孩子後扯證啊!秦小妹一愣,看向錢大娘,“娘,你們鎬頭村就這風氣?”
好在後者也是一臉不認同,連帶著語氣也冷下來。
“閨女大了,該考慮的是要考慮,有合適的咱就相看,沒有就再等等。
就是處上對象了也叫他們多熟悉兩年,夠年紀了再結婚,先生娃後領證這種事兒我們家可不幹的。”
別說什麽大家都這樣,好人家的姑娘誰這麽幹?
還不是看不起秦小妹,覺得她是個孤女被錢家收養,身邊沒有親爹親娘把關,就想糊弄她。
如果是真心實意來介紹對象,奔著兩好擱一好的目標來誠心相看的,錢大娘當然歡迎。
可如果心思不對,既要姑娘有本事能掙錢;又要姑娘性格軟好拿捏,那就別怪她說話直、不中聽了。
果然,一聽錢大娘這話裏話外意思堅決,一點兒機會都不給,來找她說話的幾個婦女全都麵露難色。
她們保媒的男娃子基本上二十出頭,年紀倒是不大,可這好對象就跟地裏的大白菜是一樣的,哪兒哪兒都好的當然招人惦記,早點定下來不也省的夜長夢多嘛。
她們都是男方那邊請來的,自然和男方統一戰線,都想花最小的力氣、最少的錢辦成好事。
處對象的時間長對男方來說可沒有好處,一來費錢更費力;二來也不穩定,但凡有腦子的肯定不能幹。
可隻有親眼見過秦小妹,跟她說過話的人才會知道她這樣通透明白的姑娘有多難得,能掙錢還不端著,有些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
錢大娘的話成功刷下去幾個舍不得出錢出力的,可還有三四個依舊堅持著。
她們表示上頭規定有結婚的年齡,聽話照做是應該的,隻要姑娘好,男方願意等。
這樣還算有誠意,錢大娘和錢老太對視一眼,兩個人又細細的過問男方是啥情況?家裏都有啥人?爹娘好相處否?
在七十年代,不論男女,誰說自己不想結婚處對象,隻想光棍一條打到老,估計都會被當成神經病、失心瘋來對待。
因此老錢一家並不覺得自己在做多餘的事,在她們看來,早早的為小妹著想,幫她鋪平前方的路才是父母之愛的至高體現。
正因為她們完全是出於好心,是充滿愛意在做這件事情,秦小妹才不知道該怎麽說。
應該說她說了也沒用,之前在家秦小妹也明裏暗裏表示過自己不想結婚,隻願意一輩子待在家裏陪伴爹娘。
可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明顯錢大娘和錢老太誰也沒把秦小妹當時說的話當一迴事兒,
畢竟十幾歲的女娃子,原生的家庭又不幸福,逃避婚姻是很正常的,她們總覺著等秦小妹再大一些就會改變主意。
好的對象不論男女都一樣搶手,等她大了改變主意,到時候身邊卻沒有好男人可怎麽辦?
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發生,先留意著,將資源抓在手裏總是沒錯的。
不管將來孩子走哪條路,時刻給她預備著讓她有退路,這也不失為一種兜底。
父母之愛子,當為其計深遠,秦小妹沒辦法控製家人對她的愛,隻能自己蹲在牆角煩惱,悶悶不樂。
似乎總和她興趣相反,李樹這會兒倒是活泛起來,蹲在人家媒人麵前,兩眼直勾勾盯著人家的嘴,聽的比錢大娘和錢老太還要認真。
時不時還發出兩句靈魂質問。
“不對呀~你說男方老實認幹,除了幹活就是幹活,從來不扯犢子,那他家咋還能這麽窮?一屋子壯勞力沒有吃閑飯的,家裏連大門兒都沒有,像話嗎?”
都說媒人的嘴騙人的鬼,所謂說媒,真心話隻有一半,其中道道還得自己分辨。
畢竟為了成好事兒拿介紹費,大家肯定都挑著好聽話說,這也算是約定俗成的,倒不是誰有壞心眼兒。
被李樹問住,那婦女臉色有些尷尬,但見他是個半大小孩兒,很快就又挺起腰杆,擺擺手道:
“哎呀,這有啥?主要還得是人好,會過日子!反正咱閨女這手藝夠用,人也勤快心善,條件上就別要求太多了。
等結了婚,你們家有錢,他們家有人,瞧瞧!多般配呀!”婦女一笑,露出一口大黃牙。
可李樹卻笑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