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讀大學又不是去蹲號子,怎麽還哭唧唧的?秦小妹不理解林立業哪兒來這麽多的眼淚,好像總也流不完似的。
但看了一眼伸長胳膊死死握住兒子雙手不放,已然哭成淚人的季菀,秦小妹忍不住暗歎。
‘基因可真是強大。’
和做母親的比起來,林父的感情要內斂很多。
他還是一貫少言少語的樣子,陪伴在妻子身邊,一家三口擠在一起說話時,隻能從微微擰起的眉頭看出他對孩子難言出口的關心。
以林立業的家境,他就算考不上大學這輩子也是吃穿不愁的。
長輩對他的期望除了健康長大、沒病沒災,就是少惹是非、少丟人,更多的再沒有了。
當然這是考不上大學的說法,考上了大學,待遇自然不一樣。
“受教育好啊~不吃沒文化的虧,多學多看多長見識,以後要能做個對祖國建設有貢獻的人,那可真是祖宗先人保佑,光宗耀祖了。”
這是林鳳德得知孫子考上大學說的原話。
上了年紀,早些時候打仗又落了腰傷,老爺子沒法兒太長時間站立行走。
他雖然沒來送行,可心裏卻掛念著這“光宗耀祖”的大孫子,早托關係打點好了林立業之後大學生活裏的一應事情。
算算時間,那邊估計早就準備好一切,就等接人了。
同樣是去外地讀大學,秦招娣和林立業所受待遇天差地別。
其中固然有家境不同的因素存在,可父母重視與否同樣關鍵。
閨女考上大學很讓秦老大兩口子長臉,在生產隊裏耍狀元爹媽的威風過夠了癮。
原本他們是答應過招娣要來送行的,可臨了快出門時秦鐵根鬧肚子,哭的歇不住,林幫娣隻能留在家裏照看。
至於秦運國。
村裏要擴寬排水渠,活兒不多,滿打滿算兩天能幹完,但因為淤泥惡臭,大隊部為了調動大家幹活的積極性,提前說好來幹活的社員不論男女,幹夠一天都給記滿工分。
那可是滿公分!
為了掙錢養兒子,秦運國恨不得天天都有挖臭水溝這樣的好事兒,自然是一天也不願意耽擱的。
就這樣,兩口子又一次將自己親口說出的話拋之腦後,獨留下落寞的招娣站在火車站,麵對家的方向默默流淚。
她真是個很好的姑娘。
知恩圖報,做事灑脫,不輕易與人結仇也不記仇,就是傷了她的心也沒關係,隻要哄一哄她,哪怕打個巴掌給個甜棗,她自己也能想開。
可就是這樣的招娣,終於也在付出真心又被反複踐踏後硬了心腸。
最後一滴眼淚留給生她養她的故土,從此以後,她秦招娣再不會掉一滴眼淚給不值得的人和事。
作為現如今跨省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火車站不分白天黑夜總是人流攢動,熱鬧堪比市場。
橫隔開乘客與火車的站台圍欄已經掉漆看不出本來的顏色,後又被南來北往的乘客盤的發亮,倒是顯眼。
它們見證著匆匆過客的喜怒哀樂,親人重逢、悲苦離別,日複一日。
招娣靠著圍欄,身前是兩個不大不小的包裹,堪堪夠裝下她在家裏所有的東西。
路程遙遠,糧食不好攜帶,也怕遭賊惦記,便在李祖富大隊長的幫助下全折成糧票,和村裏社員們東拚西湊的三十八塊錢一起貼身放在招娣靠近心口的內兜裏。
錢票冷冰冰的本來應該沒有溫度才對,可不知咋的,招娣就是覺得心口滾燙,似有千斤重,壓的她想掉眼淚。
其實她大學生活期間的吃喝是不必愁的,班主任說過,等順利報到後學校就會發放生活用品。
像招娣這樣家裏貧困且情況特殊的,打個報告院方說不定還會酌情提前發放給她一部分生活費。
帶著這些錢與其說是解決溫飽問題,還不如說帶著個念想。
同時這也是姐妹倆所有的家當,來娣說的沒錯,這錢留在家裏早晚得被翻找出來用作他處,姐倆誰也沾不上邊兒,還不如帶走!
其實家裏困難,招娣是個孝順的閨女,她不是沒想過拉拔一把,畢竟弟弟還小,他並沒有做錯什麽。
可這些錢····這些錢是鄉親們為她準備的飛躍農門、改變人生的路費!專款專用,說啥不能留給鐵根!
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即使知道這一趟出去是過好日子去的,招娣也難免心慌。
她手心裏都是細汗,此時也顧不上了,拉著來娣的手一遍一遍叮囑她在家裏多幹活少說話,千萬別和爹娘再起爭執。
縱使千不好萬不好、偏心偏到山溝溝裏去,秦運國兩口子也好好的拉扯大了兩個姑娘。
爹娘就是爹娘,真鬧起來招娣是得不了好的。
“關係能處就處,不能處就躲,萬事等姐讀完大學分配上工作以後再計較。你放心,姐一定會來接你的!”
一母同胞的兩姐妹,性格天差地別。
一個內斂的像水一樣;一個火爆的像個炮仗。
要說這村裏還有什麽是招娣放心不下的,那就隻有妹妹來娣了。
此時的來娣心情也很複雜,她既為姐姐高興又舍不得姐姐,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怎麽看怎麽怪。
“姐知道你心裏苦,姐也舍不得你,一想到姐這一走家裏就剩你一人難做,姐這心就跟鈍刀子割肉似的難受。”
這話是真的,招娣一直希望能帶妹妹一起走,隻是來娣不願意,她怕自己變成累贅拖累姐姐進步的腳步。
“要好好照顧自己,每個月姐都會給你寫信,你一個人出門不方便,嘴甜些,主動幫著幹點兒活兒,請你三姐幫你把信捎迴來。”
這並不算強人所難,秦小妹有自行車,又做著公社那邊的裁縫生意,幾乎隔個三五天就要走一趟。
鄉親們沒少請她幫忙捎帶東西,她性格好,隻要不耽擱正事兒基本都會應下。
貼著心口的內兜裏,秦小妹給的那張大團結靜靜的躺著,迴憶她給錢時的態度,招娣叮囑來娣。
“要用錢就給姐寫信,姐生活費用不完的都可以寄給你,平時有事你就往大隊部跑,有啥主意不敢自己拿的····就去找你三姐。
記住!別管人家要吃喝,姐生活費用不完的,我們不愁錢用。”生怕來娣眼皮子淺招人厭,招娣再三強調。
“來娣,鄉親們都是好的,可真遇到事兒能幫咱的隻有大隊長,老三····之前是我們不厚道,對不住她,不到萬不得已你別去麻煩人家。”
但看了一眼伸長胳膊死死握住兒子雙手不放,已然哭成淚人的季菀,秦小妹忍不住暗歎。
‘基因可真是強大。’
和做母親的比起來,林父的感情要內斂很多。
他還是一貫少言少語的樣子,陪伴在妻子身邊,一家三口擠在一起說話時,隻能從微微擰起的眉頭看出他對孩子難言出口的關心。
以林立業的家境,他就算考不上大學這輩子也是吃穿不愁的。
長輩對他的期望除了健康長大、沒病沒災,就是少惹是非、少丟人,更多的再沒有了。
當然這是考不上大學的說法,考上了大學,待遇自然不一樣。
“受教育好啊~不吃沒文化的虧,多學多看多長見識,以後要能做個對祖國建設有貢獻的人,那可真是祖宗先人保佑,光宗耀祖了。”
這是林鳳德得知孫子考上大學說的原話。
上了年紀,早些時候打仗又落了腰傷,老爺子沒法兒太長時間站立行走。
他雖然沒來送行,可心裏卻掛念著這“光宗耀祖”的大孫子,早托關係打點好了林立業之後大學生活裏的一應事情。
算算時間,那邊估計早就準備好一切,就等接人了。
同樣是去外地讀大學,秦招娣和林立業所受待遇天差地別。
其中固然有家境不同的因素存在,可父母重視與否同樣關鍵。
閨女考上大學很讓秦老大兩口子長臉,在生產隊裏耍狀元爹媽的威風過夠了癮。
原本他們是答應過招娣要來送行的,可臨了快出門時秦鐵根鬧肚子,哭的歇不住,林幫娣隻能留在家裏照看。
至於秦運國。
村裏要擴寬排水渠,活兒不多,滿打滿算兩天能幹完,但因為淤泥惡臭,大隊部為了調動大家幹活的積極性,提前說好來幹活的社員不論男女,幹夠一天都給記滿工分。
那可是滿公分!
為了掙錢養兒子,秦運國恨不得天天都有挖臭水溝這樣的好事兒,自然是一天也不願意耽擱的。
就這樣,兩口子又一次將自己親口說出的話拋之腦後,獨留下落寞的招娣站在火車站,麵對家的方向默默流淚。
她真是個很好的姑娘。
知恩圖報,做事灑脫,不輕易與人結仇也不記仇,就是傷了她的心也沒關係,隻要哄一哄她,哪怕打個巴掌給個甜棗,她自己也能想開。
可就是這樣的招娣,終於也在付出真心又被反複踐踏後硬了心腸。
最後一滴眼淚留給生她養她的故土,從此以後,她秦招娣再不會掉一滴眼淚給不值得的人和事。
作為現如今跨省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火車站不分白天黑夜總是人流攢動,熱鬧堪比市場。
橫隔開乘客與火車的站台圍欄已經掉漆看不出本來的顏色,後又被南來北往的乘客盤的發亮,倒是顯眼。
它們見證著匆匆過客的喜怒哀樂,親人重逢、悲苦離別,日複一日。
招娣靠著圍欄,身前是兩個不大不小的包裹,堪堪夠裝下她在家裏所有的東西。
路程遙遠,糧食不好攜帶,也怕遭賊惦記,便在李祖富大隊長的幫助下全折成糧票,和村裏社員們東拚西湊的三十八塊錢一起貼身放在招娣靠近心口的內兜裏。
錢票冷冰冰的本來應該沒有溫度才對,可不知咋的,招娣就是覺得心口滾燙,似有千斤重,壓的她想掉眼淚。
其實她大學生活期間的吃喝是不必愁的,班主任說過,等順利報到後學校就會發放生活用品。
像招娣這樣家裏貧困且情況特殊的,打個報告院方說不定還會酌情提前發放給她一部分生活費。
帶著這些錢與其說是解決溫飽問題,還不如說帶著個念想。
同時這也是姐妹倆所有的家當,來娣說的沒錯,這錢留在家裏早晚得被翻找出來用作他處,姐倆誰也沾不上邊兒,還不如帶走!
其實家裏困難,招娣是個孝順的閨女,她不是沒想過拉拔一把,畢竟弟弟還小,他並沒有做錯什麽。
可這些錢····這些錢是鄉親們為她準備的飛躍農門、改變人生的路費!專款專用,說啥不能留給鐵根!
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即使知道這一趟出去是過好日子去的,招娣也難免心慌。
她手心裏都是細汗,此時也顧不上了,拉著來娣的手一遍一遍叮囑她在家裏多幹活少說話,千萬別和爹娘再起爭執。
縱使千不好萬不好、偏心偏到山溝溝裏去,秦運國兩口子也好好的拉扯大了兩個姑娘。
爹娘就是爹娘,真鬧起來招娣是得不了好的。
“關係能處就處,不能處就躲,萬事等姐讀完大學分配上工作以後再計較。你放心,姐一定會來接你的!”
一母同胞的兩姐妹,性格天差地別。
一個內斂的像水一樣;一個火爆的像個炮仗。
要說這村裏還有什麽是招娣放心不下的,那就隻有妹妹來娣了。
此時的來娣心情也很複雜,她既為姐姐高興又舍不得姐姐,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怎麽看怎麽怪。
“姐知道你心裏苦,姐也舍不得你,一想到姐這一走家裏就剩你一人難做,姐這心就跟鈍刀子割肉似的難受。”
這話是真的,招娣一直希望能帶妹妹一起走,隻是來娣不願意,她怕自己變成累贅拖累姐姐進步的腳步。
“要好好照顧自己,每個月姐都會給你寫信,你一個人出門不方便,嘴甜些,主動幫著幹點兒活兒,請你三姐幫你把信捎迴來。”
這並不算強人所難,秦小妹有自行車,又做著公社那邊的裁縫生意,幾乎隔個三五天就要走一趟。
鄉親們沒少請她幫忙捎帶東西,她性格好,隻要不耽擱正事兒基本都會應下。
貼著心口的內兜裏,秦小妹給的那張大團結靜靜的躺著,迴憶她給錢時的態度,招娣叮囑來娣。
“要用錢就給姐寫信,姐生活費用不完的都可以寄給你,平時有事你就往大隊部跑,有啥主意不敢自己拿的····就去找你三姐。
記住!別管人家要吃喝,姐生活費用不完的,我們不愁錢用。”生怕來娣眼皮子淺招人厭,招娣再三強調。
“來娣,鄉親們都是好的,可真遇到事兒能幫咱的隻有大隊長,老三····之前是我們不厚道,對不住她,不到萬不得已你別去麻煩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