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太史鳶下意識的接過熱氣騰騰的飯,才猛然驚覺到什麽,這時,顧餘生也從下意識的開口習慣裏反應過來,默默走到茅屋門檻邊像個塵世裏的農夫坐下來,細細品味飯粒的清香。
“公子,這飯……真好吃啊!”
太史鳶極力保持著臉上的平靜,可她的內心已然泛起驚濤駭浪,因為碗中米粒,她僅僅品嚐了一口,就感覺到濃鬱到極致的五穀之氣遊遍全身,化作滋養神魂的精純靈力,她才七境修為,僅僅吃一口飯,就差點突破自我了,她下意識的看向走進廚房的弗林笑,此刻的弗林笑,看著鍋裏麵的米飯,同樣驚得隻留下一個呆滯的背影。
“我吃過更好吃的。”
顧餘生輕吐一口熱氣,這神食米不同於以往他種植的,是他逆流時間時,與莫晚雲一起種植收割的那一些糧種,一碗神食米下肚,他幹涸的丹田內漸漸泛起靈光,這些靈光並非單純食物所化的靈氣,而是以天地五穀之氣轉化而成的炁流,是五行之氣和天地本源之氣的集合體。
“還有……比這個更好吃的東西?”太史鳶捧著手心的飯碗,她明白,手中這一碗飯,可能是這一生之中自己遇見的最大機緣,所以,她每吃一口,都要細細品味其中的滋味,將其轉化為修為。
“嗯,一碗豬油拌飯。”
顧餘生目光眺望遠方,恍然間,他感受到鏡域的天空似與以往有些不一樣,天地間有奇特的氣源流動,這種流動,將天地間的靈氣絕大部分抽離,向著蒼穹虛空匯聚,如同一座奇異的聚靈大陣,源源不斷地貪婪汲取,可就在靈氣被徹底剝離後,天地間流動的炁源,五行之氣比以往更加清晰,而在五行之氣之外,猶自包裹著一種連他也不易捕捉到的氣源流動。
過去幾天,顧餘生本能的感覺鏡域和小玄界有些不太一樣,可他心有所思,未注意到這一點,此刻他吃了神食米,六識超乎尋常的敏銳,加之他丹田與天地唿應,自然清晰地看見了氣源的流動。
難道……
顧餘生想到什麽,就地盤坐,運轉當初在時間逆旅時和莫晚雲一起參悟出來的五行感應之法。
僅僅數十個唿吸,顧餘生的身體周圍就被一層五彩的霞光籠罩,他盤坐的地方,竟然生出一朵五色蓮花虛影,將太史鳶 和弗林笑看得目瞪口呆。
“弗林爺爺!”
太史鳶悄聲開口,此刻的她雙眸瞪大,充滿好奇與震驚。
弗林笑則神色嚴肅,一臉難以置信地說道:“沒理由的……怎麽會這樣?難道……當初太史公追溯的修行界歲月痕跡,猜測是對的!”
太史鳶更加疑惑,此刻,她也顧不得手上捧著熱氣騰騰的飯吃下後可能突破至八境,仿佛傳承於血脈裏的家族尋求曆史真相的心再一次被打開,“爺爺你是指……三百年前我們太史家與上古十姓的家族長老們舉行那一場關於修行者過往曆史的爭辯大會嗎?”
久在江湖裏浪蕩的弗林笑此刻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他的身子有些佝僂,仿佛受盡了歲月的磨練,可一雙眼睛卻好似兩隻蠟燭在泛著光影,深邃無比,藏在袖子裏的雙手顫抖著:“不錯……不錯,鳶小姐……太史公他沒有錯,他不是瘋子……或許他的猜測是對的,他的猜測是對的……”
說著說著,弗林笑的一雙老眸變得猩紅,整個人處在極度的癲狂狀態,又極力地克製自己,他死死地盯著顧餘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猛的想到什麽,取出一本書張開結界,將整個茅屋籠罩,聲音激動而嘶啞:“鳶小姐,你坐下來,細細感受……我為你護法,你有可能借機突破,並為太史公正名,你一旦突破至八境,那太史公就是對的,是十大家族他們錯了。”
“是!”
太史鳶也連忙盤坐,很快入定,她以修行者的吐納之法去感應不遠處的顧餘生引動的氣源流動,不大一會兒,她的身體外就凝結出一把胡琴虛影,胡琴聲悠揚,五色氣源在她的觀想下化作五根琴弦,每一根琴弦都會發出不同的音律,一曲仿佛從上古時期譜寫的歌謠在斜陽的昊輝中迴響,化作時間的簡符。
那是太史家族獨有的傳承秘術,以曲音為墨承載歲月的文字,最後化成一部部曆史玉簡,以供後人閱覽。
本質上,太史鳶是一位儒家修士,可又不是尋常的儒家修行者,她修行的本身,承載著天地間過往的事物發展和規律,是一種高深的大道,而曲音,隻是一種載體,非一般人所能領悟和與之共鳴。
她入定所奏的曲,正是由太史族的先祖譜寫的《歎長生》!
可偏偏,此刻在太史鳶身邊的少年,曾在時間的長河之中見證過曆史,百年人生,千年王朝,萬載山河異域……十萬年鬥轉星移……
所以,正入定感悟天地五行氣源的顧餘生,在那奇特的曲音下,神海世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本命瓶上的時間金紋之葉,竟然泛起瑩瑩之芒,那一些入耳的曲音先是化作時間的文字,符文,每個文字和符文的跳動,都代表著過往,眾多的文字組成一條奇異的光陰長河,顧餘生此刻入定,就如同行舟於光陰長河之上,他以一種奇異的形態去感受逝去的歲月。
這是這一條時間的長河,承載的東西太過於厚重,玄妙,即便閱讀過諸多書籍的顧餘生,此刻也如一位尚未蒙學的稚童,見字而不識字,無法明悟時間蘊藏的真知奧秘,就像是他過往領悟的時間法則,從清涼觀內獲得記載時間法則的玉闋之卷,也隻能像是走馬觀花,憑借本能的聰慧去揣摩,去想象。
他在時間的長河裏,如同一位歲月的孤寂見證者,惶惶不可終日,可冥冥之中,又好像有過往的經曆化作一種智慧,他好像聽見聖人立於長河端頭,感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長河裏的景象在粼粼波光中變得格外模糊,凝目細觀,又無法窺其真影,反倒是低頭之際,看見承載他漂浮於時間長河上的,不僅僅是那一曲音符演變的文字,更有他以往讀過的無數道宗典籍,還有從劍塚之中窺看過的顯兆秘藏,那金色的書頁化作腳下的靈舟,結實而牢固。
當他試圖去從這茫茫文字中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時,腳下的時間長河奇幻般變成了無盡的學海。
太史鳶下意識的接過熱氣騰騰的飯,才猛然驚覺到什麽,這時,顧餘生也從下意識的開口習慣裏反應過來,默默走到茅屋門檻邊像個塵世裏的農夫坐下來,細細品味飯粒的清香。
“公子,這飯……真好吃啊!”
太史鳶極力保持著臉上的平靜,可她的內心已然泛起驚濤駭浪,因為碗中米粒,她僅僅品嚐了一口,就感覺到濃鬱到極致的五穀之氣遊遍全身,化作滋養神魂的精純靈力,她才七境修為,僅僅吃一口飯,就差點突破自我了,她下意識的看向走進廚房的弗林笑,此刻的弗林笑,看著鍋裏麵的米飯,同樣驚得隻留下一個呆滯的背影。
“我吃過更好吃的。”
顧餘生輕吐一口熱氣,這神食米不同於以往他種植的,是他逆流時間時,與莫晚雲一起種植收割的那一些糧種,一碗神食米下肚,他幹涸的丹田內漸漸泛起靈光,這些靈光並非單純食物所化的靈氣,而是以天地五穀之氣轉化而成的炁流,是五行之氣和天地本源之氣的集合體。
“還有……比這個更好吃的東西?”太史鳶捧著手心的飯碗,她明白,手中這一碗飯,可能是這一生之中自己遇見的最大機緣,所以,她每吃一口,都要細細品味其中的滋味,將其轉化為修為。
“嗯,一碗豬油拌飯。”
顧餘生目光眺望遠方,恍然間,他感受到鏡域的天空似與以往有些不一樣,天地間有奇特的氣源流動,這種流動,將天地間的靈氣絕大部分抽離,向著蒼穹虛空匯聚,如同一座奇異的聚靈大陣,源源不斷地貪婪汲取,可就在靈氣被徹底剝離後,天地間流動的炁源,五行之氣比以往更加清晰,而在五行之氣之外,猶自包裹著一種連他也不易捕捉到的氣源流動。
過去幾天,顧餘生本能的感覺鏡域和小玄界有些不太一樣,可他心有所思,未注意到這一點,此刻他吃了神食米,六識超乎尋常的敏銳,加之他丹田與天地唿應,自然清晰地看見了氣源的流動。
難道……
顧餘生想到什麽,就地盤坐,運轉當初在時間逆旅時和莫晚雲一起參悟出來的五行感應之法。
僅僅數十個唿吸,顧餘生的身體周圍就被一層五彩的霞光籠罩,他盤坐的地方,竟然生出一朵五色蓮花虛影,將太史鳶 和弗林笑看得目瞪口呆。
“弗林爺爺!”
太史鳶悄聲開口,此刻的她雙眸瞪大,充滿好奇與震驚。
弗林笑則神色嚴肅,一臉難以置信地說道:“沒理由的……怎麽會這樣?難道……當初太史公追溯的修行界歲月痕跡,猜測是對的!”
太史鳶更加疑惑,此刻,她也顧不得手上捧著熱氣騰騰的飯吃下後可能突破至八境,仿佛傳承於血脈裏的家族尋求曆史真相的心再一次被打開,“爺爺你是指……三百年前我們太史家與上古十姓的家族長老們舉行那一場關於修行者過往曆史的爭辯大會嗎?”
久在江湖裏浪蕩的弗林笑此刻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他的身子有些佝僂,仿佛受盡了歲月的磨練,可一雙眼睛卻好似兩隻蠟燭在泛著光影,深邃無比,藏在袖子裏的雙手顫抖著:“不錯……不錯,鳶小姐……太史公他沒有錯,他不是瘋子……或許他的猜測是對的,他的猜測是對的……”
說著說著,弗林笑的一雙老眸變得猩紅,整個人處在極度的癲狂狀態,又極力地克製自己,他死死地盯著顧餘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猛的想到什麽,取出一本書張開結界,將整個茅屋籠罩,聲音激動而嘶啞:“鳶小姐,你坐下來,細細感受……我為你護法,你有可能借機突破,並為太史公正名,你一旦突破至八境,那太史公就是對的,是十大家族他們錯了。”
“是!”
太史鳶也連忙盤坐,很快入定,她以修行者的吐納之法去感應不遠處的顧餘生引動的氣源流動,不大一會兒,她的身體外就凝結出一把胡琴虛影,胡琴聲悠揚,五色氣源在她的觀想下化作五根琴弦,每一根琴弦都會發出不同的音律,一曲仿佛從上古時期譜寫的歌謠在斜陽的昊輝中迴響,化作時間的簡符。
那是太史家族獨有的傳承秘術,以曲音為墨承載歲月的文字,最後化成一部部曆史玉簡,以供後人閱覽。
本質上,太史鳶是一位儒家修士,可又不是尋常的儒家修行者,她修行的本身,承載著天地間過往的事物發展和規律,是一種高深的大道,而曲音,隻是一種載體,非一般人所能領悟和與之共鳴。
她入定所奏的曲,正是由太史族的先祖譜寫的《歎長生》!
可偏偏,此刻在太史鳶身邊的少年,曾在時間的長河之中見證過曆史,百年人生,千年王朝,萬載山河異域……十萬年鬥轉星移……
所以,正入定感悟天地五行氣源的顧餘生,在那奇特的曲音下,神海世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本命瓶上的時間金紋之葉,竟然泛起瑩瑩之芒,那一些入耳的曲音先是化作時間的文字,符文,每個文字和符文的跳動,都代表著過往,眾多的文字組成一條奇異的光陰長河,顧餘生此刻入定,就如同行舟於光陰長河之上,他以一種奇異的形態去感受逝去的歲月。
這是這一條時間的長河,承載的東西太過於厚重,玄妙,即便閱讀過諸多書籍的顧餘生,此刻也如一位尚未蒙學的稚童,見字而不識字,無法明悟時間蘊藏的真知奧秘,就像是他過往領悟的時間法則,從清涼觀內獲得記載時間法則的玉闋之卷,也隻能像是走馬觀花,憑借本能的聰慧去揣摩,去想象。
他在時間的長河裏,如同一位歲月的孤寂見證者,惶惶不可終日,可冥冥之中,又好像有過往的經曆化作一種智慧,他好像聽見聖人立於長河端頭,感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長河裏的景象在粼粼波光中變得格外模糊,凝目細觀,又無法窺其真影,反倒是低頭之際,看見承載他漂浮於時間長河上的,不僅僅是那一曲音符演變的文字,更有他以往讀過的無數道宗典籍,還有從劍塚之中窺看過的顯兆秘藏,那金色的書頁化作腳下的靈舟,結實而牢固。
當他試圖去從這茫茫文字中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時,腳下的時間長河奇幻般變成了無盡的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