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與篇章1.5的配套巡展,薑緣與工作室最初的時候,是打算打造一個以信件主題為主的迴憶展。
不過,設想很美好,真正在落地實施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不少的難題。
比如像是關於粉絲信件隱私,如何選取信件等問題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因此也是在真正設計的過程之中,一點一點改變了展覽的方向。
雖然仍舊是以信件作為展覽的重要主題之一,但卻不再著重表現在迴憶的形式上。
籌備過程之中,緣宇宙的應用程式上,也是偶有上新留言活動。
相較於直接寄送信件的大篇幅,留言有了字數的限製,粉絲們也不會在這麽短的消息內說太多與個人隱私有關的內容。
所以最終在展覽上,也是在app上隨機挑選了不少粉絲的留言,製作成書簽小卡,在展覽現場布置成了一麵留言牆。
除此之外,在整個現場的裝飾上,也都有懸掛一些留言小卡片。
“這些留言書簽,每一張都標注了粉絲們的昵稱,而且每一位被選中留言的粉絲,到時候都能夠得到消息推送,到現場進行認領。”
某中心商圈的負一層的藝術空間中,這一次展覽的負責人於雯給薑緣介紹著展覽一進門牆壁上的設置。
除了肩負這一次展覽負責的重任之外,於雯本身也是薑緣工作室旗下一位知名度很高的設計師。
交給對方來負責的內容,薑緣還是很放心的。
薑緣聽著講解的同時,也忍不住湊上前仔細翻看了一些書簽小卡片上的留言。
摸了摸書簽的質感,薑緣拿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同時心中也在琢磨著造價應該不會太便宜。
於雯也在一旁適時地解釋了一下,“我們考慮到留言的粉絲有可能會親自到場,也做好了讓粉絲們親自領走自己留言書簽的準備,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多花了一些心思。”
“那確實很好。”薑緣也跟著點頭。
這些書簽,除了寫上了留言之外,另外一麵則是薑緣幾張寫真小卡照片。
正麵小卡,背麵是粉絲的留言,這樣一張絕對專屬限定的卡片,還是官方展覽出品的。
薑緣琢磨了一下,自己要是粉絲的話,肯定也會很想要。
不過薑緣想了一下,留言的數量畢竟有限,沒能拿到的粉絲肯定會很失落。
但因為一旁有攝影機正在拍攝,算是《一周名片》錄製的一部分,所以薑緣沒有說出這一想法。
而於雯似乎像是感應到了薑緣的想法一般,又再度說明了一下,“因為場地大小受限的關係,所以我們在選取留言的時候,也是特意從對應城市的粉絲中進行的隨機抽選。”
於雯一邊說著,也看了鏡頭兩眼。
也是知道這會兒拍攝的片段,過不了多久也會作為展覽的宣傳vlog進行發表,算是向粉絲們解釋了一下選取機製的公平性。
“而且考慮到應該有很多粉絲會想要拿到留言小卡,所以在篇章1.5巡演周期內,我們也打算在緣宇宙app上推出限時的活動後。”
“參與活動的粉絲,能夠以成本價進行小卡的購買。”於雯直接把粉絲們最關心的一點進行說明。
盡管不是在展覽現場領取的,一定程度上會缺少一些儀式感。
不過有總是比沒有要好的,這樣一來隻要有關注到這個活動的粉絲,基本上都有機會獲取到自己的專屬周邊。
再加上於雯直說了是成本價,雖然單一一張留言卡片看起來工藝質感比一些婚禮請帖都高級,留言背麵的底板甚至是使用變色油墨刷的顏色。
不過均攤到每一張的實際成本上,就不顯得那麽貴了,主要也就隻是象征性地收取一個郵費。
比起一些公司販賣周邊贈送小卡,實際上就是賣卡的操作,薑緣工作室這一舉動簡直稱得上是掏心掏肺了。
僅僅是進門,聽於雯介紹了這麽一小會兒,薑緣就確定這一次展覽應該能夠給粉絲們留下不錯的觀感。
越過有些像是祈福許願之地的留言牆,薑緣繼續跟著於雯設計的展覽動線走動。
整個藝術空間被切分成了幾個區域,這一次的展覽本質上算是薑緣的個人展。
所以在設計上也充滿了薑緣的元素,進入到第一個空間之中,薑緣的耳邊便響起了音樂聲。
薑緣一耳朵聽出了選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歌曲的純音樂演奏版本,耳邊同時還伴著於雯對這一個空間的介紹。
“這個空間,我們主要選取了您出道以來,拍攝過的各種雜誌封麵進行展覽.......”
聽著於雯的介紹,薑緣也自己四處打量著。
這個空間之中,一張張雜誌封麵被放大裝入畫框之中掛在了牆上,加上整個空間的音樂與燈光布置,第一時間的觀感看起來就像是進入了一處畫展。
雜誌封麵拍攝,對於薑緣與粉絲來說,可以說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鏈接。
甚至在曾經稱得上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畢竟早在最開始出道的時候,薑緣最主要的作品就是臉。
粉絲們的購買力,更多的也是體現在了雜誌銷量上。
所以當一本本經典封麵出現的時候,應該是能夠勾起不少粉絲的迴憶。
在對應的封麵照片底下,也擺放著對應的雜誌實物供粉絲們進行範圍。
照片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布置,薑緣也稍微翻看了一下拍攝的第一本一線雜誌封麵。
一邊翻一邊忍不住暗自點了點頭,與其他藝人形成了比較鮮明的一點在於,基本上是早幾年拍攝的雜誌封麵看起來也沒有什麽過時的感覺。
一整個展廳,薑緣覺得如果臉皮厚一點的話,基本上可以說是臉在江山在這句話的最好寫照了。
“這裏很多雜誌,現在也屬於比較稀有的雜誌,好多本都已經絕版,我們也是花費了一定時間才搜集到的。”於雯在薑緣翻閱雜誌的時候,補充說明了一句。
除了在最初薑緣塌房的時候,一些雜誌的價格暴跌了一段時間之外,慢慢的價格又隨著薑緣的人氣一起給漲了迴去。
“也很感謝這些團隊,還有造型師攝影師們一起拍攝出了這麽多優秀的作品。”薑緣一邊朝著下一個展廳的方向走著,一邊說道。
“在這個展廳裏,我們也開放了一些限定的活動。”
“比如說在展覽上訂購下一月的雜誌封麵,也能夠得到特殊贈送的明信片與海報。”走出展廳之時,於雯繼續說明道。
最近一直到年底的這段時間,基本上也都是大家比較重視雜誌的時間。
金九銀十,連著到今年底明年初,薑緣的雜誌都已經是約滿的情形,與線下展覽合作,也能夠讓粉絲們有更好的購買體驗。
薑緣聞言點了點頭,倒是覺得蠻合理的。
怎麽說也是一場展覽,如果沒點周邊售賣的話,粉絲們反而才會不滿意。
“我們這次有準備一起售賣的周邊嗎?”想到這一點,薑緣也發出了詢問。
“有安排的,在後麵。”於雯示意著薑緣繼續跟著展覽動線走。
過了雜誌封麵的展廳之後,第二個空間,算是迴歸到了薑緣的本職工作上。
從雜誌封麵過渡到了實體專輯的展覽,每一張專輯都有著獨立的展區,實體專輯中的配置也都一一被擺放妥當。
除了專輯實物之外,連帶著每張專輯的介紹也有附在展品下方。
薑緣自己在逛這一個展廳的時候,倒是逛的很開心,每一張專輯的不同版本,被整齊的排列在一起,單單是看著就讓薑緣覺得很治愈強迫症。
“到時候現場也有少量的專輯提供售賣。”於雯適時地給介紹道。
“展覽得限製一下流量。”薑緣又打量了一下展廳的大小後說道。
實際上,換成是尋常的展覽,這一次安排的展覽場地已經算是很寬敞,甚至能夠用上空曠這個詞來形容了。
不過薑緣還是考慮了一下自己的粉絲體量,對比要參加演唱會的粉絲人數,這個場地估計還真不一定夠看的。
“我們的展覽會提前演唱會一段時間進行開放,每天也會在緣宇宙上采取預約限號的模式。”關於這一點,於雯顯然早有備案。
薑緣點點頭,繼續往下一個展廳走去。
這一次的個人展覽,一共分成了四個部分,也算是對應著薑緣的職業生涯來製作的。
第三個展廳,則是從音樂作品,過渡到了薑緣曾經參與的影視作品。
從海報的布置,再到一些作品中經典片段的展現。
於雯也在一旁跟著介紹,“這一次的展覽,更多的還是記錄下一路走來的履曆篇章,與演唱會主題契合的同時,也算是一路走來與粉絲們留下的迴憶。”
走到最後一個展廳,整個場地的布置風格也與之前不一樣了起來。
直接從影視展過渡到了書展,歐米伽的作品在場地內一一擺放陳列,甚至連帶著各種各樣不同版本不同語言的實體書都給擺放了出來。
“一路走完這個展覽,主要是想要讓粉絲們感受到這些年來每一個步伐留下的痕跡。”
“一步接一步,都有作品留下給大家。”
“包括在展覽的最後,也給安排了一塊空白的牆,與展覽進場的留言對應。”於雯指著身前一麵巨大的白牆對薑緣說道。
薑緣點了點頭,“這倒是很好的唿應。”
“已經留過言的粉絲,包括還沒留過言的粉絲,都可以在牆上寫字塗鴉,寓意著我們的篇章依舊在書寫。”於雯最終給總結了一下。
走完了整個展覽,薑緣對於整個動線倒是挺滿意的。
本身就是一個粉絲向的展覽,相信粉絲們前來打卡應該會逛的蠻開心的。
全部都逛完之後,於雯也帶著薑緣看了看展覽周邊的一些設計圖。
倒是一些比較基本的周邊物品,像是杯子、帆布包、t恤、明信片等一眾多文創產品。
“確實也是粉絲們的唿聲比較高,我們才做了這個方向的設計。”於雯指著平板上的圖片說道。
薑緣跟著點頭,這方麵的產品確實推出的不算多,安排的倒是沒什麽問題。
確認了動線,薑緣也滿意地離開了現場。
《一周名片》對於這個展覽的拍攝也很滿意,整個展覽圍繞薑緣的職業生涯,也與節目主題比較契合。
拍攝結束之後,節目組也與工作室一起聯合剪輯了這一段vlog作為展覽兼具《一周名片》短綜藝的預告官宣。
視頻一經發布,展覽與節目都一起登上了熱搜榜單。
展覽vlog的官宣,經過了一定的剪輯,並沒有把個人展的內容全盤托出,隻是大概介紹一下每個展廳的主題。
給粉絲們留下了一定的神秘感,不過在展覽正式開始之前,粉絲們倒是很樂於在vlog中尋找著細節進行著猜測。
像是留言牆,贈送小卡這類活動,也在vlog之中不經意地展現了出來,讓粉絲們提前開始興奮了起來。
【誰家好人辦展覽免費送小卡的啊,甚至還把專屬留言印在了卡背上,限量一張,真絕了!】
【還好說緣宇宙之後會上限時活動,不然直接心涼半截。】
【這展覽,太想去了。】
【媽耶,展廳裏的大海報也太好看了吧!】
【果然,這麽長時間沒有動靜,一官宣就來了個大的,展覽跟短綜藝都給安排上了。】
【我宣布,篇章1.5巡演這迴徹底贏麻了。】
【啥時候開放預約通道啊,聽說每天限號,不會比演唱會難搶吧?】
【這次展覽多安排一點周邊好嗎?】
——
緣宇宙之中,粉絲們在接收到這一條vlog兼預告之後,情緒都顯得很是激動,說是一下就有了演唱會的實感。
連帶著尚未進行開放的展覽展廳,周邊都出現了一些粉絲提前在門口打卡的身影。
至於薑緣本人,除了配合宣傳之外,也在快速推進著科幻短篇投稿的工作。
選擇短篇小說的好處在這一刻就體現了出來,薑緣每天花費一些時間,在幾天內就完成了複刻。
不過,設想很美好,真正在落地實施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不少的難題。
比如像是關於粉絲信件隱私,如何選取信件等問題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因此也是在真正設計的過程之中,一點一點改變了展覽的方向。
雖然仍舊是以信件作為展覽的重要主題之一,但卻不再著重表現在迴憶的形式上。
籌備過程之中,緣宇宙的應用程式上,也是偶有上新留言活動。
相較於直接寄送信件的大篇幅,留言有了字數的限製,粉絲們也不會在這麽短的消息內說太多與個人隱私有關的內容。
所以最終在展覽上,也是在app上隨機挑選了不少粉絲的留言,製作成書簽小卡,在展覽現場布置成了一麵留言牆。
除此之外,在整個現場的裝飾上,也都有懸掛一些留言小卡片。
“這些留言書簽,每一張都標注了粉絲們的昵稱,而且每一位被選中留言的粉絲,到時候都能夠得到消息推送,到現場進行認領。”
某中心商圈的負一層的藝術空間中,這一次展覽的負責人於雯給薑緣介紹著展覽一進門牆壁上的設置。
除了肩負這一次展覽負責的重任之外,於雯本身也是薑緣工作室旗下一位知名度很高的設計師。
交給對方來負責的內容,薑緣還是很放心的。
薑緣聽著講解的同時,也忍不住湊上前仔細翻看了一些書簽小卡片上的留言。
摸了摸書簽的質感,薑緣拿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同時心中也在琢磨著造價應該不會太便宜。
於雯也在一旁適時地解釋了一下,“我們考慮到留言的粉絲有可能會親自到場,也做好了讓粉絲們親自領走自己留言書簽的準備,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多花了一些心思。”
“那確實很好。”薑緣也跟著點頭。
這些書簽,除了寫上了留言之外,另外一麵則是薑緣幾張寫真小卡照片。
正麵小卡,背麵是粉絲的留言,這樣一張絕對專屬限定的卡片,還是官方展覽出品的。
薑緣琢磨了一下,自己要是粉絲的話,肯定也會很想要。
不過薑緣想了一下,留言的數量畢竟有限,沒能拿到的粉絲肯定會很失落。
但因為一旁有攝影機正在拍攝,算是《一周名片》錄製的一部分,所以薑緣沒有說出這一想法。
而於雯似乎像是感應到了薑緣的想法一般,又再度說明了一下,“因為場地大小受限的關係,所以我們在選取留言的時候,也是特意從對應城市的粉絲中進行的隨機抽選。”
於雯一邊說著,也看了鏡頭兩眼。
也是知道這會兒拍攝的片段,過不了多久也會作為展覽的宣傳vlog進行發表,算是向粉絲們解釋了一下選取機製的公平性。
“而且考慮到應該有很多粉絲會想要拿到留言小卡,所以在篇章1.5巡演周期內,我們也打算在緣宇宙app上推出限時的活動後。”
“參與活動的粉絲,能夠以成本價進行小卡的購買。”於雯直接把粉絲們最關心的一點進行說明。
盡管不是在展覽現場領取的,一定程度上會缺少一些儀式感。
不過有總是比沒有要好的,這樣一來隻要有關注到這個活動的粉絲,基本上都有機會獲取到自己的專屬周邊。
再加上於雯直說了是成本價,雖然單一一張留言卡片看起來工藝質感比一些婚禮請帖都高級,留言背麵的底板甚至是使用變色油墨刷的顏色。
不過均攤到每一張的實際成本上,就不顯得那麽貴了,主要也就隻是象征性地收取一個郵費。
比起一些公司販賣周邊贈送小卡,實際上就是賣卡的操作,薑緣工作室這一舉動簡直稱得上是掏心掏肺了。
僅僅是進門,聽於雯介紹了這麽一小會兒,薑緣就確定這一次展覽應該能夠給粉絲們留下不錯的觀感。
越過有些像是祈福許願之地的留言牆,薑緣繼續跟著於雯設計的展覽動線走動。
整個藝術空間被切分成了幾個區域,這一次的展覽本質上算是薑緣的個人展。
所以在設計上也充滿了薑緣的元素,進入到第一個空間之中,薑緣的耳邊便響起了音樂聲。
薑緣一耳朵聽出了選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歌曲的純音樂演奏版本,耳邊同時還伴著於雯對這一個空間的介紹。
“這個空間,我們主要選取了您出道以來,拍攝過的各種雜誌封麵進行展覽.......”
聽著於雯的介紹,薑緣也自己四處打量著。
這個空間之中,一張張雜誌封麵被放大裝入畫框之中掛在了牆上,加上整個空間的音樂與燈光布置,第一時間的觀感看起來就像是進入了一處畫展。
雜誌封麵拍攝,對於薑緣與粉絲來說,可以說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鏈接。
甚至在曾經稱得上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畢竟早在最開始出道的時候,薑緣最主要的作品就是臉。
粉絲們的購買力,更多的也是體現在了雜誌銷量上。
所以當一本本經典封麵出現的時候,應該是能夠勾起不少粉絲的迴憶。
在對應的封麵照片底下,也擺放著對應的雜誌實物供粉絲們進行範圍。
照片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布置,薑緣也稍微翻看了一下拍攝的第一本一線雜誌封麵。
一邊翻一邊忍不住暗自點了點頭,與其他藝人形成了比較鮮明的一點在於,基本上是早幾年拍攝的雜誌封麵看起來也沒有什麽過時的感覺。
一整個展廳,薑緣覺得如果臉皮厚一點的話,基本上可以說是臉在江山在這句話的最好寫照了。
“這裏很多雜誌,現在也屬於比較稀有的雜誌,好多本都已經絕版,我們也是花費了一定時間才搜集到的。”於雯在薑緣翻閱雜誌的時候,補充說明了一句。
除了在最初薑緣塌房的時候,一些雜誌的價格暴跌了一段時間之外,慢慢的價格又隨著薑緣的人氣一起給漲了迴去。
“也很感謝這些團隊,還有造型師攝影師們一起拍攝出了這麽多優秀的作品。”薑緣一邊朝著下一個展廳的方向走著,一邊說道。
“在這個展廳裏,我們也開放了一些限定的活動。”
“比如說在展覽上訂購下一月的雜誌封麵,也能夠得到特殊贈送的明信片與海報。”走出展廳之時,於雯繼續說明道。
最近一直到年底的這段時間,基本上也都是大家比較重視雜誌的時間。
金九銀十,連著到今年底明年初,薑緣的雜誌都已經是約滿的情形,與線下展覽合作,也能夠讓粉絲們有更好的購買體驗。
薑緣聞言點了點頭,倒是覺得蠻合理的。
怎麽說也是一場展覽,如果沒點周邊售賣的話,粉絲們反而才會不滿意。
“我們這次有準備一起售賣的周邊嗎?”想到這一點,薑緣也發出了詢問。
“有安排的,在後麵。”於雯示意著薑緣繼續跟著展覽動線走。
過了雜誌封麵的展廳之後,第二個空間,算是迴歸到了薑緣的本職工作上。
從雜誌封麵過渡到了實體專輯的展覽,每一張專輯都有著獨立的展區,實體專輯中的配置也都一一被擺放妥當。
除了專輯實物之外,連帶著每張專輯的介紹也有附在展品下方。
薑緣自己在逛這一個展廳的時候,倒是逛的很開心,每一張專輯的不同版本,被整齊的排列在一起,單單是看著就讓薑緣覺得很治愈強迫症。
“到時候現場也有少量的專輯提供售賣。”於雯適時地給介紹道。
“展覽得限製一下流量。”薑緣又打量了一下展廳的大小後說道。
實際上,換成是尋常的展覽,這一次安排的展覽場地已經算是很寬敞,甚至能夠用上空曠這個詞來形容了。
不過薑緣還是考慮了一下自己的粉絲體量,對比要參加演唱會的粉絲人數,這個場地估計還真不一定夠看的。
“我們的展覽會提前演唱會一段時間進行開放,每天也會在緣宇宙上采取預約限號的模式。”關於這一點,於雯顯然早有備案。
薑緣點點頭,繼續往下一個展廳走去。
這一次的個人展覽,一共分成了四個部分,也算是對應著薑緣的職業生涯來製作的。
第三個展廳,則是從音樂作品,過渡到了薑緣曾經參與的影視作品。
從海報的布置,再到一些作品中經典片段的展現。
於雯也在一旁跟著介紹,“這一次的展覽,更多的還是記錄下一路走來的履曆篇章,與演唱會主題契合的同時,也算是一路走來與粉絲們留下的迴憶。”
走到最後一個展廳,整個場地的布置風格也與之前不一樣了起來。
直接從影視展過渡到了書展,歐米伽的作品在場地內一一擺放陳列,甚至連帶著各種各樣不同版本不同語言的實體書都給擺放了出來。
“一路走完這個展覽,主要是想要讓粉絲們感受到這些年來每一個步伐留下的痕跡。”
“一步接一步,都有作品留下給大家。”
“包括在展覽的最後,也給安排了一塊空白的牆,與展覽進場的留言對應。”於雯指著身前一麵巨大的白牆對薑緣說道。
薑緣點了點頭,“這倒是很好的唿應。”
“已經留過言的粉絲,包括還沒留過言的粉絲,都可以在牆上寫字塗鴉,寓意著我們的篇章依舊在書寫。”於雯最終給總結了一下。
走完了整個展覽,薑緣對於整個動線倒是挺滿意的。
本身就是一個粉絲向的展覽,相信粉絲們前來打卡應該會逛的蠻開心的。
全部都逛完之後,於雯也帶著薑緣看了看展覽周邊的一些設計圖。
倒是一些比較基本的周邊物品,像是杯子、帆布包、t恤、明信片等一眾多文創產品。
“確實也是粉絲們的唿聲比較高,我們才做了這個方向的設計。”於雯指著平板上的圖片說道。
薑緣跟著點頭,這方麵的產品確實推出的不算多,安排的倒是沒什麽問題。
確認了動線,薑緣也滿意地離開了現場。
《一周名片》對於這個展覽的拍攝也很滿意,整個展覽圍繞薑緣的職業生涯,也與節目主題比較契合。
拍攝結束之後,節目組也與工作室一起聯合剪輯了這一段vlog作為展覽兼具《一周名片》短綜藝的預告官宣。
視頻一經發布,展覽與節目都一起登上了熱搜榜單。
展覽vlog的官宣,經過了一定的剪輯,並沒有把個人展的內容全盤托出,隻是大概介紹一下每個展廳的主題。
給粉絲們留下了一定的神秘感,不過在展覽正式開始之前,粉絲們倒是很樂於在vlog中尋找著細節進行著猜測。
像是留言牆,贈送小卡這類活動,也在vlog之中不經意地展現了出來,讓粉絲們提前開始興奮了起來。
【誰家好人辦展覽免費送小卡的啊,甚至還把專屬留言印在了卡背上,限量一張,真絕了!】
【還好說緣宇宙之後會上限時活動,不然直接心涼半截。】
【這展覽,太想去了。】
【媽耶,展廳裏的大海報也太好看了吧!】
【果然,這麽長時間沒有動靜,一官宣就來了個大的,展覽跟短綜藝都給安排上了。】
【我宣布,篇章1.5巡演這迴徹底贏麻了。】
【啥時候開放預約通道啊,聽說每天限號,不會比演唱會難搶吧?】
【這次展覽多安排一點周邊好嗎?】
——
緣宇宙之中,粉絲們在接收到這一條vlog兼預告之後,情緒都顯得很是激動,說是一下就有了演唱會的實感。
連帶著尚未進行開放的展覽展廳,周邊都出現了一些粉絲提前在門口打卡的身影。
至於薑緣本人,除了配合宣傳之外,也在快速推進著科幻短篇投稿的工作。
選擇短篇小說的好處在這一刻就體現了出來,薑緣每天花費一些時間,在幾天內就完成了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