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二舅治愈了我的精神內耗
全網震驚:我能無限上熱搜 作者:忘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淵靜靜聽著,越聽越是驚奇。
祁鬆的二舅一生可謂跌宕起伏,曆經苦難,卻又像是在苦難的縫隙裏跳舞。
他在初中時發高燒,屁股上打了四針,應該是藥物過敏,不幸變成了殘疾。
然後,他再也不想迴到學校。
老師勸了三四趟,也就放棄了。
後來他自學醫書,可是沒能找到治療的辦法,隻知道這輩子是徹底瘸了。
他在家裏看了兩年天,然後開始學木匠活,給生產隊做板凳。
一天做兩個,一個一毛錢,可以養活自己。
後來他遇到改革開放,遊走在鎮上的各個村子給人做木工,隨後又去了京都。
那時候他的一個堂弟在京都當兵,二舅作為家屬住進了部隊,沒想到居然混得風生水起。
營地裏的櫃子、桌椅,大多是他打造的。
他也成了營地裏的座上賓,大領導們也都給他麵子,還喊他一起搓澡。
再後來,他又迴到了村子裏,兩個妹妹出嫁,他親手打造了結婚時的所有家居。
每一塊木板,每一顆釘子,每一根裝飾條,每一道麵漆……
不久後,他領養了一個孤兒,叫做寧寧。二舅他拚命賺錢,為了養活寧寧和大鬆他姥姥。
總之,故事的內容很多。
到了近些年,大鬆他姥姥已經80多歲,二舅時常騎著三輪車,帶她出去逛逛,看看這世界。
經常他在一旁做著木匠活,姥姥就在一旁坐著。
然後他還學了凋刻、針灸、算命等雜學,漸漸成為村子裏的名人。
大家有什麽困難都找他,修電器、修家具、看病、搞裝飾,都可以找他。
他還用木頭做胡身,電話線銅芯做弦,竹子做弓杆、釣魚線做弓卯,抓了斑錦當皮,做了一柄二胡。
二舅總有辦法。
最後,姥姥還是走了,留下二舅和寧寧兩個人。
他就搬了迴來,迴到黎村。
祁鬆有時候會遺憾地問他:“二舅,你是生不逢時,如果當年你沒打那四針,應該也受國家的栽培,現在名揚天下,成為了一方人物。可惜,太可惜了。”
但是二舅隻是笑笑:“沒想過。”
他在坦然地麵對自己的人生,所以他很快樂。不過他隻是村子裏第二快樂的人。
楊淵知道,梨村裏還有一個樹先生。
第一快樂的人是不需要對別人負責的人,第二快樂的人就是從不迴頭看的人。
遺憾誰沒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時候才發現,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一直在遺憾過去的遺憾。
遺憾在電影裏是主角崛起的前戲,在生活裏是讓人沉淪的毒藥。
二舅在掙紮與困頓中表現出來的莊敬自強,令人心生敬意。
祁鬆說,二舅的床下還有一個幾十年前的筆記本。
筆記本的第一頁是他摘抄的一句話: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在他的眼裏,人生隻會通向一條路,那就是——勝利!
楊淵聽完,大受觸動。
這是他在浮躁的城裏,所不可能知道的另外一種人生。
但是這種人生卻能令城裏的所有人茅塞頓開,在困頓中揚起頭顱,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
“大鬆,我現在開的是傳媒公司,就是在收集和宣傳有價值的故事。我能不能把這個故事報道出去?”
楊淵忍不住問道。
他覺得,這就是自己在找尋的素材,這樣的故事不應該隻被自己聽見。
祁鬆笑道:“當然可以啊!不過,不要出現我們的名字和樣貌,我不希望二舅的生活被打擾到!”
楊淵又與他討論了一些細節,達成一致意見。
“這次迴來,看來是不虛此行。”
不一會兒,祁鬆迴去忙活地裏的事,楊淵也領著小侄女迴家。
老媽見到他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讓你帶會兒圓圓,怎麽迴事,全身弄得都是泥!”
圓圓就是小侄女的小名。
楊淵很是無辜:“小孩子玩嘛,哪有不弄髒衣服的,我小時候不也這樣?”
老媽生氣:“等你生了娃,看你怎麽帶!到時候衣服髒了都是你洗!”
楊淵連忙告饒:“媽,我還沒考慮那麽遠的事!”
姥姥聽見,笑道:“楊淵,你最好快點生,這樣姥姥我還能看得見。”
楊淵頓時不敢說話了。
晚上,他打開手機,迴顧今天聽到的故事,點擊創作者服務中心的“一鍵成片”,開始製作視頻。
須臾,他預覽了一遍,十分滿意。
選中,發布!
……
深市,鬆海區。
李俞是一名社畜,一直忙活到晚上21點才下班。
迴家的路上,領導又在群裏@他,讓他把做好的第三版企劃方案再修改修改,今天一定要發給大領導。
沒辦法,他隻能在地鐵上打開筆記本,開始修改稿件。
此時地鐵上還有很多像他一樣,加著晚班,拖著疲憊身體,往租住的狹小隔間迴返的人。
“我快堅持不下去了……畢業來這兒三個月,加起來隻有七天沒加過班……每天至少工作十二個小時,什麽活都丟給我幹,領導給我打的分還是小組最低的,當著所有人的麵訓我,就跟訓條狗一樣。媽,我真的好累啊……”
李俞抬頭,發現不遠處有一名女孩在啜泣。
她顯然在打電話給家裏的時候,忍不住情緒崩潰,打著打著就哭起來。
地鐵裏的其他人不自覺的讓開一點位置,試圖離她遠一點。
李俞出了地鐵,掏出早上還剩下的半袋麵包,當做晚飯兼夜宵啃了。
背後的公交站燈箱上交替滾動著地產和醫美整形醫院的廣告,有拾荒的流浪者在站前垃圾桶裏翻找。
他總覺得自己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
“我畢業之後就來到這裏打拚,如今一年比一年苦,錢卻沒攢下多少,我真的來對了嗎?”
李俞這一刻突然覺得有點迷茫。
曾經的他對曆史地理、哲學自然還很感興趣,現在的眼裏卻隻有kpi。
專家學者們總是一天到晚在網上鼓吹短視頻、快餐文學、垃圾手遊,正在毀掉國家的未來。
可是他們又總在無意間忽視掉這一切為什麽會發生。
李俞想逃離這一切,卻不知道能逃到哪裏去。
迴家種地嗎?
加班加出一身職業病,還能扛得起地裏的鋤頭嗎?
或許最理想的去處就是考編吧……體製才是這個世界的盡頭。
可是迴鄉就真的好嗎?
那種被困住的感覺隻是在城裏有,還是無處不在的彌漫在這個世界裏?
在這個繁華的都市生活越久,他越覺得每個個體其實很渺小。
社會就像一種巨大複雜的機器,而他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顆不起眼的螺絲釘。
沒有人在乎一顆螺絲本來想成為什麽樣,絕大多數人隻是被粗暴地塞進並不適合自己的螺口中。
然後,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投入到生產與再生產的無限循環中。
直到被打磨得血肉模湖,徹底被嵌在那處缺口裏,再也無法動彈。
手機鈴聲把李俞吵醒了,是領導又在催促第五稿方案。
他突然不想寫了。
“這種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他擺爛地掏出手機,打開短視頻,試圖平複此時洶湧的emo。
但是刷得越多,越是衣著暴露的美女,勾動著他這種本就體虛、還找不到女朋友的單身社畜。
“麻蛋,都是什麽爛東西!”
他一怒之下,就想卸載掉快音平台,但是又有些舍不得。
萬一以後想看的時候,找不到了怎麽辦?
大數據會懷疑自己的取向的!
李俞又刷了一下,突然出現一個與眾不同的視頻。
#迴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李俞的手頓住:“精神內耗!說得好!現在的我不就是在精神內耗,也在身體虛耗嗎!”
他鬼使神差地點開查看。
視頻內容出乎意料的長,入目是一個破舊的村落和一個瘸了腿的老人。
“這是我的二舅,村子裏曾經的天才少年,這是我的姥姥,一個每天都在跳popping的老太太。”
“1977年恢複高考的時候,二舅正是十八九歲。如果不是當年發燒後的那四針,二舅可能已經考上了大學,成為了一名工程師。”
“十幾歲的二舅躺在床上,再也不想迴到學校。老師們三次登門相勸,二舅閉著眼睛橫躺在床上,一言不發,像一位斷了腿的臥龍先生。”
“第二年,二舅扔掉了手冊,從床上爬了下來,呆坐在天井裏望天,像一隻大號的青蛙。”
“第三年,二舅不看天了,看家裏來的一個木匠幹活,跟著他學做活。”
“年輕的二舅領養了剛出生的寧寧,二舅拚命地在周邊做工賺錢,大部分時間都把寧寧寄養在了大姨家裏,很少陪伴她。”
“寧寧小時候經常被人在背後議論不懂禮貌,一個被拋棄了兩次的小孩,對這個世界還能有什麽禮貌呢?”
“二舅掏光了半輩子積蓄給養女寧寧買了房子,卻開心得要死,這就是中國式的家長,中國式的可敬又可憐的家長,卑微的偉大著。”
“幾十年過去了,故人故事無疾而終,到現在什麽也沒剩下,隻剩了一筆爛賬,爛在了二舅一個人的心裏。流了血,又長了痂,不能撕,一撕就會帶下皮肉。”
“姥姥現在的生活已經不能自理,也不是很想活了,有一次甚至已經把繩子掛到了門框上。中國人老說生老病死,生死之間何苦還要再隔上個‘老病’呢?”
“看著眼前的二舅,總讓我想起電影《棋王》裏的台詞:‘他這種奇才啊,隻不過是生不逢時。他應該受國家的栽培,名揚天下才對,不應該弄到這麽落魄可憐。’”
“遺憾,真的太遺憾了。”
“可是遺憾誰沒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時候才發現,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一直在遺憾過去的遺憾。遺憾在電影裏是主角崛起的前戲,在生活裏是讓人沉淪的毒藥。”
“我京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識過幾位人中龍風,反倒是從二舅這裏讓我看到了我們這個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與強悍。”
“我四肢健全,上過大學,又生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我理應度過一個比二舅更為飽滿的人生。”
“但是我的路又在哪裏?”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
看著看著,李俞就突然哭了。
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一直堅強的內心,被一種至強的柔軟所貫穿。
“是啊,我的路又在哪裏呢?視頻裏半句沒說苦字,但是二舅的一生卻真的很苦,於苦中作樂而不知苦。”
李俞喃喃想道。
視頻上刷過網友們的評論:
@明月精分:小時候,老天爺跟二舅開了一個玩笑,二舅卻笑了老天爺一輩子
@平和:有些東西大家知道,不敢說也不敢寫,當年的少年已經老去,往事隻能隨著黃土掩埋
@黃世賢:苦難的意義,不是擊潰你,讓你看到美好的消亡;苦難的意義,讓人看到苦難之外還有美好,那美好也是可以觸及、可以抓在手裏的
@一劍西來: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楚生活的真麵目後,依然熱愛生活
@秋遊:想起《十三邀》裏一段有關抗戰的話:在一路逃亡的過程中,看見中國老百姓,就知道中國絕不會亡。這些可敬的老百姓,這些不亡的民族魂,就應該是二舅這樣,在泥濘的生活中硬是走出來一條自己路的人
@飛鳥:無法言說的觀後感,內心平靜又洶湧
@加冰五分糖;樓上的讓我看看洶
@陸大胖:當我們放慢腳步,迴眸記憶中的二舅們,或許精神內耗就沒那麽高了
“……”
一句句感同身受的評論,戳在李俞的心裏。
“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他都讓我湧起了一份對生活的期望。再苦的路,總要走過去才能見甜。”
李俞擦了擦眼淚,搬出筆記本。
“如果再有第六稿要求,這份工作我也該考慮換換了。”
他在心裏決斷道。
很快,他就將第五稿改完,給領導的郵箱發過去。
這次再也沒有迴複,興許是領導已經睡覺了。
李俞總算舒了口氣,他一邊往租住的房子走,一邊在評論區打上兩行字。
“我總是抱怨生活太難,可是看了二舅的視頻,我才知道世事滄桑,悲催的人何止我一個?”
“我也想過‘向前看’的人生,不畏艱難,去爭取勝利。”
他看一眼視頻發布者,是“小羊說事兒”。
他記住了這個名字。
祁鬆的二舅一生可謂跌宕起伏,曆經苦難,卻又像是在苦難的縫隙裏跳舞。
他在初中時發高燒,屁股上打了四針,應該是藥物過敏,不幸變成了殘疾。
然後,他再也不想迴到學校。
老師勸了三四趟,也就放棄了。
後來他自學醫書,可是沒能找到治療的辦法,隻知道這輩子是徹底瘸了。
他在家裏看了兩年天,然後開始學木匠活,給生產隊做板凳。
一天做兩個,一個一毛錢,可以養活自己。
後來他遇到改革開放,遊走在鎮上的各個村子給人做木工,隨後又去了京都。
那時候他的一個堂弟在京都當兵,二舅作為家屬住進了部隊,沒想到居然混得風生水起。
營地裏的櫃子、桌椅,大多是他打造的。
他也成了營地裏的座上賓,大領導們也都給他麵子,還喊他一起搓澡。
再後來,他又迴到了村子裏,兩個妹妹出嫁,他親手打造了結婚時的所有家居。
每一塊木板,每一顆釘子,每一根裝飾條,每一道麵漆……
不久後,他領養了一個孤兒,叫做寧寧。二舅他拚命賺錢,為了養活寧寧和大鬆他姥姥。
總之,故事的內容很多。
到了近些年,大鬆他姥姥已經80多歲,二舅時常騎著三輪車,帶她出去逛逛,看看這世界。
經常他在一旁做著木匠活,姥姥就在一旁坐著。
然後他還學了凋刻、針灸、算命等雜學,漸漸成為村子裏的名人。
大家有什麽困難都找他,修電器、修家具、看病、搞裝飾,都可以找他。
他還用木頭做胡身,電話線銅芯做弦,竹子做弓杆、釣魚線做弓卯,抓了斑錦當皮,做了一柄二胡。
二舅總有辦法。
最後,姥姥還是走了,留下二舅和寧寧兩個人。
他就搬了迴來,迴到黎村。
祁鬆有時候會遺憾地問他:“二舅,你是生不逢時,如果當年你沒打那四針,應該也受國家的栽培,現在名揚天下,成為了一方人物。可惜,太可惜了。”
但是二舅隻是笑笑:“沒想過。”
他在坦然地麵對自己的人生,所以他很快樂。不過他隻是村子裏第二快樂的人。
楊淵知道,梨村裏還有一個樹先生。
第一快樂的人是不需要對別人負責的人,第二快樂的人就是從不迴頭看的人。
遺憾誰沒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時候才發現,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一直在遺憾過去的遺憾。
遺憾在電影裏是主角崛起的前戲,在生活裏是讓人沉淪的毒藥。
二舅在掙紮與困頓中表現出來的莊敬自強,令人心生敬意。
祁鬆說,二舅的床下還有一個幾十年前的筆記本。
筆記本的第一頁是他摘抄的一句話: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在他的眼裏,人生隻會通向一條路,那就是——勝利!
楊淵聽完,大受觸動。
這是他在浮躁的城裏,所不可能知道的另外一種人生。
但是這種人生卻能令城裏的所有人茅塞頓開,在困頓中揚起頭顱,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
“大鬆,我現在開的是傳媒公司,就是在收集和宣傳有價值的故事。我能不能把這個故事報道出去?”
楊淵忍不住問道。
他覺得,這就是自己在找尋的素材,這樣的故事不應該隻被自己聽見。
祁鬆笑道:“當然可以啊!不過,不要出現我們的名字和樣貌,我不希望二舅的生活被打擾到!”
楊淵又與他討論了一些細節,達成一致意見。
“這次迴來,看來是不虛此行。”
不一會兒,祁鬆迴去忙活地裏的事,楊淵也領著小侄女迴家。
老媽見到他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讓你帶會兒圓圓,怎麽迴事,全身弄得都是泥!”
圓圓就是小侄女的小名。
楊淵很是無辜:“小孩子玩嘛,哪有不弄髒衣服的,我小時候不也這樣?”
老媽生氣:“等你生了娃,看你怎麽帶!到時候衣服髒了都是你洗!”
楊淵連忙告饒:“媽,我還沒考慮那麽遠的事!”
姥姥聽見,笑道:“楊淵,你最好快點生,這樣姥姥我還能看得見。”
楊淵頓時不敢說話了。
晚上,他打開手機,迴顧今天聽到的故事,點擊創作者服務中心的“一鍵成片”,開始製作視頻。
須臾,他預覽了一遍,十分滿意。
選中,發布!
……
深市,鬆海區。
李俞是一名社畜,一直忙活到晚上21點才下班。
迴家的路上,領導又在群裏@他,讓他把做好的第三版企劃方案再修改修改,今天一定要發給大領導。
沒辦法,他隻能在地鐵上打開筆記本,開始修改稿件。
此時地鐵上還有很多像他一樣,加著晚班,拖著疲憊身體,往租住的狹小隔間迴返的人。
“我快堅持不下去了……畢業來這兒三個月,加起來隻有七天沒加過班……每天至少工作十二個小時,什麽活都丟給我幹,領導給我打的分還是小組最低的,當著所有人的麵訓我,就跟訓條狗一樣。媽,我真的好累啊……”
李俞抬頭,發現不遠處有一名女孩在啜泣。
她顯然在打電話給家裏的時候,忍不住情緒崩潰,打著打著就哭起來。
地鐵裏的其他人不自覺的讓開一點位置,試圖離她遠一點。
李俞出了地鐵,掏出早上還剩下的半袋麵包,當做晚飯兼夜宵啃了。
背後的公交站燈箱上交替滾動著地產和醫美整形醫院的廣告,有拾荒的流浪者在站前垃圾桶裏翻找。
他總覺得自己與這個城市格格不入。
“我畢業之後就來到這裏打拚,如今一年比一年苦,錢卻沒攢下多少,我真的來對了嗎?”
李俞這一刻突然覺得有點迷茫。
曾經的他對曆史地理、哲學自然還很感興趣,現在的眼裏卻隻有kpi。
專家學者們總是一天到晚在網上鼓吹短視頻、快餐文學、垃圾手遊,正在毀掉國家的未來。
可是他們又總在無意間忽視掉這一切為什麽會發生。
李俞想逃離這一切,卻不知道能逃到哪裏去。
迴家種地嗎?
加班加出一身職業病,還能扛得起地裏的鋤頭嗎?
或許最理想的去處就是考編吧……體製才是這個世界的盡頭。
可是迴鄉就真的好嗎?
那種被困住的感覺隻是在城裏有,還是無處不在的彌漫在這個世界裏?
在這個繁華的都市生活越久,他越覺得每個個體其實很渺小。
社會就像一種巨大複雜的機器,而他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顆不起眼的螺絲釘。
沒有人在乎一顆螺絲本來想成為什麽樣,絕大多數人隻是被粗暴地塞進並不適合自己的螺口中。
然後,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投入到生產與再生產的無限循環中。
直到被打磨得血肉模湖,徹底被嵌在那處缺口裏,再也無法動彈。
手機鈴聲把李俞吵醒了,是領導又在催促第五稿方案。
他突然不想寫了。
“這種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他擺爛地掏出手機,打開短視頻,試圖平複此時洶湧的emo。
但是刷得越多,越是衣著暴露的美女,勾動著他這種本就體虛、還找不到女朋友的單身社畜。
“麻蛋,都是什麽爛東西!”
他一怒之下,就想卸載掉快音平台,但是又有些舍不得。
萬一以後想看的時候,找不到了怎麽辦?
大數據會懷疑自己的取向的!
李俞又刷了一下,突然出現一個與眾不同的視頻。
#迴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李俞的手頓住:“精神內耗!說得好!現在的我不就是在精神內耗,也在身體虛耗嗎!”
他鬼使神差地點開查看。
視頻內容出乎意料的長,入目是一個破舊的村落和一個瘸了腿的老人。
“這是我的二舅,村子裏曾經的天才少年,這是我的姥姥,一個每天都在跳popping的老太太。”
“1977年恢複高考的時候,二舅正是十八九歲。如果不是當年發燒後的那四針,二舅可能已經考上了大學,成為了一名工程師。”
“十幾歲的二舅躺在床上,再也不想迴到學校。老師們三次登門相勸,二舅閉著眼睛橫躺在床上,一言不發,像一位斷了腿的臥龍先生。”
“第二年,二舅扔掉了手冊,從床上爬了下來,呆坐在天井裏望天,像一隻大號的青蛙。”
“第三年,二舅不看天了,看家裏來的一個木匠幹活,跟著他學做活。”
“年輕的二舅領養了剛出生的寧寧,二舅拚命地在周邊做工賺錢,大部分時間都把寧寧寄養在了大姨家裏,很少陪伴她。”
“寧寧小時候經常被人在背後議論不懂禮貌,一個被拋棄了兩次的小孩,對這個世界還能有什麽禮貌呢?”
“二舅掏光了半輩子積蓄給養女寧寧買了房子,卻開心得要死,這就是中國式的家長,中國式的可敬又可憐的家長,卑微的偉大著。”
“幾十年過去了,故人故事無疾而終,到現在什麽也沒剩下,隻剩了一筆爛賬,爛在了二舅一個人的心裏。流了血,又長了痂,不能撕,一撕就會帶下皮肉。”
“姥姥現在的生活已經不能自理,也不是很想活了,有一次甚至已經把繩子掛到了門框上。中國人老說生老病死,生死之間何苦還要再隔上個‘老病’呢?”
“看著眼前的二舅,總讓我想起電影《棋王》裏的台詞:‘他這種奇才啊,隻不過是生不逢時。他應該受國家的栽培,名揚天下才對,不應該弄到這麽落魄可憐。’”
“遺憾,真的太遺憾了。”
“可是遺憾誰沒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時候才發現,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一直在遺憾過去的遺憾。遺憾在電影裏是主角崛起的前戲,在生活裏是讓人沉淪的毒藥。”
“我京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識過幾位人中龍風,反倒是從二舅這裏讓我看到了我們這個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與強悍。”
“我四肢健全,上過大學,又生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我理應度過一個比二舅更為飽滿的人生。”
“但是我的路又在哪裏?”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
看著看著,李俞就突然哭了。
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一直堅強的內心,被一種至強的柔軟所貫穿。
“是啊,我的路又在哪裏呢?視頻裏半句沒說苦字,但是二舅的一生卻真的很苦,於苦中作樂而不知苦。”
李俞喃喃想道。
視頻上刷過網友們的評論:
@明月精分:小時候,老天爺跟二舅開了一個玩笑,二舅卻笑了老天爺一輩子
@平和:有些東西大家知道,不敢說也不敢寫,當年的少年已經老去,往事隻能隨著黃土掩埋
@黃世賢:苦難的意義,不是擊潰你,讓你看到美好的消亡;苦難的意義,讓人看到苦難之外還有美好,那美好也是可以觸及、可以抓在手裏的
@一劍西來: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楚生活的真麵目後,依然熱愛生活
@秋遊:想起《十三邀》裏一段有關抗戰的話:在一路逃亡的過程中,看見中國老百姓,就知道中國絕不會亡。這些可敬的老百姓,這些不亡的民族魂,就應該是二舅這樣,在泥濘的生活中硬是走出來一條自己路的人
@飛鳥:無法言說的觀後感,內心平靜又洶湧
@加冰五分糖;樓上的讓我看看洶
@陸大胖:當我們放慢腳步,迴眸記憶中的二舅們,或許精神內耗就沒那麽高了
“……”
一句句感同身受的評論,戳在李俞的心裏。
“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他都讓我湧起了一份對生活的期望。再苦的路,總要走過去才能見甜。”
李俞擦了擦眼淚,搬出筆記本。
“如果再有第六稿要求,這份工作我也該考慮換換了。”
他在心裏決斷道。
很快,他就將第五稿改完,給領導的郵箱發過去。
這次再也沒有迴複,興許是領導已經睡覺了。
李俞總算舒了口氣,他一邊往租住的房子走,一邊在評論區打上兩行字。
“我總是抱怨生活太難,可是看了二舅的視頻,我才知道世事滄桑,悲催的人何止我一個?”
“我也想過‘向前看’的人生,不畏艱難,去爭取勝利。”
他看一眼視頻發布者,是“小羊說事兒”。
他記住了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