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為童俊鳴不平,大聲反對朱允炆。
可把旁邊的李景隆嚇得不輕。
“放肆,特使大人在問童大人話,哪有你說話的份,童大人,管好你的下屬”,李景隆站起來厲聲喝道。
“曹國公,無妨,你讓他說”,朱允炆看著這個為童俊打抱不平的年輕人說道。
李景隆隻好乖乖地坐了下來,在他心裏,這裏的所有人,不出意外,應該要全完蛋了。
“特使大人,曹國公,下官是鎮江指揮使司知事,林忠,方才特使大人所言,恕下官不敢苟同”
“那你說說,我哪兒說錯了嗎?”,朱允炆問完,又悄悄地問李景隆道:“知事是幾品官?”
“從七品”,李景隆小聲地說道。
即使再小聲,童俊也聽到了。連知事是幾品官都不知道,還在這裏指手畫腳,也不知道是京城哪家的紈絝。
對眼前的這個特使大人,童俊多了幾分的鄙夷。
林忠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說道:“朱棣叛軍來勢洶洶,朝廷幾十萬大軍都沒抵擋住叛軍南下,童大人三番五次給朝廷上折子,希望朝廷派些兵馬,駐守鎮江,可每次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不僅如此,我鎮江府三衛兵馬,還被朝廷抽調了一半到前方,童大人沒辦法,帶著我們每天募兵,可是鎮江就這麽大,哪有那麽多的青壯年,現在守城的將士,有一半人都是臨時征調的,還有一大半是老弱病殘,你讓我們如何和叛軍的十幾萬人馬對抗?”
“你的意思是,打不贏,就投降......”
朱允炆話還沒說完,林忠便打斷朱允炆的話說道:“錯,童大人也曾經和我們一起研究如何防禦,如何部署,可是......
我們不怕戰死,可是全城的老百姓怎麽辦?叛軍一路南下,遇到抵抗的城池,攻下後,便會對城中百姓泄憤,對參與抵抗的百姓大開殺戮,我們拿著朝廷的俸祿,盡忠是理所當然,可是百姓是無辜的,你以為我們想投降嗎?我們但凡有三分的把握能守住,就絕不會投降”
林忠說著說著,潸然淚下。
朱允炆無語了,生命和氣節哪個重要?
朱允炆不懷疑,林忠是一個有氣節的人,他可以坦然麵對自己的死亡,可是身後的老百姓呢?
他們是無辜的,這就是戰爭的殘酷,戰爭對每個人來說,沒有人是無辜的,怪隻怪,那些貪婪和自私的統治者。
顯然,童俊他們在氣節和百姓麵前,他們選擇了百姓。
童俊作為鎮江的指揮使,你能說他投降的選擇是錯誤的嗎?
起碼,不全錯。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後世偉人的話是至理名言。
和冤枉皇後一樣,朱允炆沒有調查,便下意識地斷定鎮江的守將童俊是一個貪生怕死的投降派,現在看來,不是這樣。
朱允炆冤枉馬皇後是因為沒有調查,妄下結論,童俊亦是如此。
朱允炆同樣的錯誤已經犯了兩次,這是他對曆史的偏見,隻簡單地看到了曆史的結果,卻沒有真正去了解曆史背後的故事。
林忠的話,對朱允炆是有啟發,判斷一個人是忠是奸,不能僅憑曆史記載的一句話,就像李景隆一樣,曆史記載,他是一個實打實背叛朱允炆的人,可那是有原因的。
既然可以了解李景隆,為什麽不能去了解每個背叛朱允炆的人身後的故事,或許,真相遠遠不是曆史記載一句話或者幾個字記載的那麽簡單。
“好”,朱允炆站起來大喊一聲,道:“林大人說的好,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不為民的朝廷不是好朝廷,不為民的官不是好官,戰爭......,殘酷,但最苦的還是老百姓,童大人,我同意你們投降的決定,你們做的沒錯”
眾人無語,驚訝地看著這位特使大人,不知道他說的是反話還是正話?
因為剛剛他們可是見識了這位特使大人正話反說,拐著彎罵他們。
童俊不解地看向李景隆,李景隆朝他點點頭,童俊這才確定,特使大人說的是正話。
“童俊代鎮江的百姓,多謝特使大人”
“童大人,我的話還沒說完呢”
童俊不解地看著特使,朱允炆接著說道:“當官為民,絕對沒錯,但是,作為一個軍人,保家衛國,戰死沙場才是一個軍人的本色,我讚成你們為了百姓投降,但是不讚成你們為了投降而投降,作為一個軍人,你們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可你們什麽都沒做,就這麽等著投降,我還是有些失望的”
“大人,童俊無能,你說,我們能做什麽,絕無二話,童俊願跟隨大人,戰死前線”
“跟隨大人,戰死前線”,童俊帶頭,其他官員也全都開始熱血沸騰起來。
“嗬嗬”,朱允炆笑了,這才是他心中熱血的大明軍人。
“童大人,現在鎮江府有多少兵馬?”
“稟特使,鎮江府有三衛兵馬,不過,有三分之一的老弱病殘,還有三分之一的新兵,這兩年,很多青壯年被抽調到了前線”
“三衛兵馬是多少人?”,朱允炆的一個問題,差點讓童俊吐血,眼前的特使大人,話說的很漂亮,讓人熱血沸騰,可是這基本常識也太差了點吧。
“黃公子,一衛是5600人”,李景隆趕緊提醒朱允炆道。
“哦,好,童大人,現在立刻召集所有人到操練場集合,我要挑一些人,隨我和曹國公去執行一項任務”
“大人,你這......,你把人調走了,鎮江的防務該怎麽辦?”
“你不是已經決定投降了嗎?我也讚成你的意見,所以你的兵在這裏是浪費,如果有一天,叛軍真的兵臨城下,你率你的部將還有全城老百姓,出門投降”
童俊怎麽聽這個特使的話,都像是在罵他。
朱允炆看出了童俊的猶豫,說道:‘童大人,我是真的讚成你投降的意見,你不要有心理負擔,你大膽地投降,這個責任,我能給你承擔,皇上絕對不會怪罪你,你放心好了,我抽調兵力,是去執行一項皇帝交辦的重要任務’
童俊又把目光轉向了李景隆,對於這個年輕的特使,童俊始終感覺有一種辦事不牢靠的感覺。
李景隆說道:“童大人,你放心好了,黃公子既然這麽說,你就放一百個心,黃公子是皇上的特使,他的話,就是皇上說的話,你盡管放心”
“好吧”,李景隆的話,讓童俊安心了,可他心裏總覺得不踏實,畢竟,不戰而降不是什麽好事。
“現在,本使命令,鎮江府城內所有將士,操練場集合”
“是,大人”
剛剛還一屋子的人,瞬間,走的隻剩下朱允炆,李景隆和童俊三個人了。
可把旁邊的李景隆嚇得不輕。
“放肆,特使大人在問童大人話,哪有你說話的份,童大人,管好你的下屬”,李景隆站起來厲聲喝道。
“曹國公,無妨,你讓他說”,朱允炆看著這個為童俊打抱不平的年輕人說道。
李景隆隻好乖乖地坐了下來,在他心裏,這裏的所有人,不出意外,應該要全完蛋了。
“特使大人,曹國公,下官是鎮江指揮使司知事,林忠,方才特使大人所言,恕下官不敢苟同”
“那你說說,我哪兒說錯了嗎?”,朱允炆問完,又悄悄地問李景隆道:“知事是幾品官?”
“從七品”,李景隆小聲地說道。
即使再小聲,童俊也聽到了。連知事是幾品官都不知道,還在這裏指手畫腳,也不知道是京城哪家的紈絝。
對眼前的這個特使大人,童俊多了幾分的鄙夷。
林忠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說道:“朱棣叛軍來勢洶洶,朝廷幾十萬大軍都沒抵擋住叛軍南下,童大人三番五次給朝廷上折子,希望朝廷派些兵馬,駐守鎮江,可每次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不僅如此,我鎮江府三衛兵馬,還被朝廷抽調了一半到前方,童大人沒辦法,帶著我們每天募兵,可是鎮江就這麽大,哪有那麽多的青壯年,現在守城的將士,有一半人都是臨時征調的,還有一大半是老弱病殘,你讓我們如何和叛軍的十幾萬人馬對抗?”
“你的意思是,打不贏,就投降......”
朱允炆話還沒說完,林忠便打斷朱允炆的話說道:“錯,童大人也曾經和我們一起研究如何防禦,如何部署,可是......
我們不怕戰死,可是全城的老百姓怎麽辦?叛軍一路南下,遇到抵抗的城池,攻下後,便會對城中百姓泄憤,對參與抵抗的百姓大開殺戮,我們拿著朝廷的俸祿,盡忠是理所當然,可是百姓是無辜的,你以為我們想投降嗎?我們但凡有三分的把握能守住,就絕不會投降”
林忠說著說著,潸然淚下。
朱允炆無語了,生命和氣節哪個重要?
朱允炆不懷疑,林忠是一個有氣節的人,他可以坦然麵對自己的死亡,可是身後的老百姓呢?
他們是無辜的,這就是戰爭的殘酷,戰爭對每個人來說,沒有人是無辜的,怪隻怪,那些貪婪和自私的統治者。
顯然,童俊他們在氣節和百姓麵前,他們選擇了百姓。
童俊作為鎮江的指揮使,你能說他投降的選擇是錯誤的嗎?
起碼,不全錯。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後世偉人的話是至理名言。
和冤枉皇後一樣,朱允炆沒有調查,便下意識地斷定鎮江的守將童俊是一個貪生怕死的投降派,現在看來,不是這樣。
朱允炆冤枉馬皇後是因為沒有調查,妄下結論,童俊亦是如此。
朱允炆同樣的錯誤已經犯了兩次,這是他對曆史的偏見,隻簡單地看到了曆史的結果,卻沒有真正去了解曆史背後的故事。
林忠的話,對朱允炆是有啟發,判斷一個人是忠是奸,不能僅憑曆史記載的一句話,就像李景隆一樣,曆史記載,他是一個實打實背叛朱允炆的人,可那是有原因的。
既然可以了解李景隆,為什麽不能去了解每個背叛朱允炆的人身後的故事,或許,真相遠遠不是曆史記載一句話或者幾個字記載的那麽簡單。
“好”,朱允炆站起來大喊一聲,道:“林大人說的好,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不為民的朝廷不是好朝廷,不為民的官不是好官,戰爭......,殘酷,但最苦的還是老百姓,童大人,我同意你們投降的決定,你們做的沒錯”
眾人無語,驚訝地看著這位特使大人,不知道他說的是反話還是正話?
因為剛剛他們可是見識了這位特使大人正話反說,拐著彎罵他們。
童俊不解地看向李景隆,李景隆朝他點點頭,童俊這才確定,特使大人說的是正話。
“童俊代鎮江的百姓,多謝特使大人”
“童大人,我的話還沒說完呢”
童俊不解地看著特使,朱允炆接著說道:“當官為民,絕對沒錯,但是,作為一個軍人,保家衛國,戰死沙場才是一個軍人的本色,我讚成你們為了百姓投降,但是不讚成你們為了投降而投降,作為一個軍人,你們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可你們什麽都沒做,就這麽等著投降,我還是有些失望的”
“大人,童俊無能,你說,我們能做什麽,絕無二話,童俊願跟隨大人,戰死前線”
“跟隨大人,戰死前線”,童俊帶頭,其他官員也全都開始熱血沸騰起來。
“嗬嗬”,朱允炆笑了,這才是他心中熱血的大明軍人。
“童大人,現在鎮江府有多少兵馬?”
“稟特使,鎮江府有三衛兵馬,不過,有三分之一的老弱病殘,還有三分之一的新兵,這兩年,很多青壯年被抽調到了前線”
“三衛兵馬是多少人?”,朱允炆的一個問題,差點讓童俊吐血,眼前的特使大人,話說的很漂亮,讓人熱血沸騰,可是這基本常識也太差了點吧。
“黃公子,一衛是5600人”,李景隆趕緊提醒朱允炆道。
“哦,好,童大人,現在立刻召集所有人到操練場集合,我要挑一些人,隨我和曹國公去執行一項任務”
“大人,你這......,你把人調走了,鎮江的防務該怎麽辦?”
“你不是已經決定投降了嗎?我也讚成你的意見,所以你的兵在這裏是浪費,如果有一天,叛軍真的兵臨城下,你率你的部將還有全城老百姓,出門投降”
童俊怎麽聽這個特使的話,都像是在罵他。
朱允炆看出了童俊的猶豫,說道:‘童大人,我是真的讚成你投降的意見,你不要有心理負擔,你大膽地投降,這個責任,我能給你承擔,皇上絕對不會怪罪你,你放心好了,我抽調兵力,是去執行一項皇帝交辦的重要任務’
童俊又把目光轉向了李景隆,對於這個年輕的特使,童俊始終感覺有一種辦事不牢靠的感覺。
李景隆說道:“童大人,你放心好了,黃公子既然這麽說,你就放一百個心,黃公子是皇上的特使,他的話,就是皇上說的話,你盡管放心”
“好吧”,李景隆的話,讓童俊安心了,可他心裏總覺得不踏實,畢竟,不戰而降不是什麽好事。
“現在,本使命令,鎮江府城內所有將士,操練場集合”
“是,大人”
剛剛還一屋子的人,瞬間,走的隻剩下朱允炆,李景隆和童俊三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