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聽了皇帝的話,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笑,把朱允炆也笑懵了,他為什麽會笑?是能理解朱允炆說的話,還是十分讚同?還是在嘲諷?
“貧道剛剛說皇上太幼稚,果然如此,皇上想的很美好,天下的老百姓人數眾多,的確是天下最大的一股力量,他們做了天下的主人,的確是沒有人和力量能與之匹敵,也不會有人再造反,同理,也不會改朝換代,皇上的見識果然不同凡響,但願皇上能實現心中的願望”
朱允炆聽明白了,這是道衍在嘲笑和諷刺他。
“朕正在努力”
“估計皇上還沒把土地分給百姓,天下就已經大亂了”
“哈哈哈,原來前輩說的是這迴事,朕早就想到了,不會的,朕有周密的計劃,朕可不會逼著士族來造朕的反,朱棣......朕的四叔造反,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朕反思了很久,朕也不會再去做那種無腦的事情”
“哦?”,道衍震驚地看著朱允炆,想把這個年輕的皇帝看透,卻怎麽也看不透,這個年輕的皇帝,心中太多奇怪的想法了。
“前輩,朱棣造反,明麵上是朕削藩逼的,但真正的原因,前輩比朕更清楚,無非就是爭權奪位,想君臨天下,嗬嗬”
朱允炆繼續說道:“前輩放心,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朕不會在同一件事情上錯兩次,所以,士族造反,不會出現。因為朕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強製從他們的手裏收迴土地,全憑自願,朕自有辦法,不逼不搶”
“那......”,道衍心中納悶,他很想問問皇帝,到底有什麽辦法能讓士族自願交出土地,可是話已出口,又咽了迴去,道衍抓心撓肝的難受,想知道答案,可不能問,問了皇帝也不一定告訴他。
“好吧,恕貧道見識淺薄,無法與皇上產生共鳴,那就祝皇上成功”
“謝謝前輩,托你吉言,還有,士族其實在朕心中,也屬於百姓,也許你們把百姓分成了三六九等,但朕沒有,朕把所有大明的子民,不管什麽職業,什麽身份,全都叫做公民,這個身份,是平等的,這也是朕改革的一部分,慢慢來,不急,都會好起來的”
“皇上,所有人平等,你覺得可能嗎?”
“不可能,不過那是朕的目標,朕會努力實現,但話又說迴來,這世上,不會有絕對的平等,隻有相對的平等,但在律法麵前,絕對人人平等”
“皇上,貧道佩服皇上的雄才大略,貧道甘拜下風,皇上今天不會是專門來和我們幾個階下囚來論道的吧?”
“哼哼”,朱允炆看著道衍冷笑一聲,一撩長衫,穩穩地坐了下來。
“朕是想和各位一起為大明,為天下的黎民謀福,前輩今年六十七歲,你的人生隻做了一件事情,協助朱棣做皇帝,這是你自認為的天道,但是,天道自在人心,天道既人道,人道既民心”
“前輩,朱棣已經敗了,再無翻身的機會,你現在還認為你所謂的天道是正確的嗎?”
道衍眉頭緊皺,他感覺在這個年輕的皇帝麵前,自己根本無任何秘密可言,之前他做過的事情,說過的話,皇帝都知道。
想當年朱棣起兵的時候,問過道衍,天下的百姓都支持朝廷,他們能勝利嗎?
道衍說:他隻信天道,而不信民心。
現在朱棣被打敗,他所謂的天道已經不成立了。
是他看錯了嗎?他想不通。
道衍第一次麵對皇帝的問題無言以對。
朱允炆繼續說道:“前輩,朕不知道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是怎麽想的,但是,朕隻想著能造福百姓,讓我們的國家能長盛不衰,國富民強,僅此而已,朕願意為了大明,為了天下的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允炆的話,讓這些人,尤其是道衍深深地被震驚了。
朱允炆再次起身,麵容憂慮地說道:“朕不想內耗,朕想團結一切能團結的人,建設大明,當前,北麵有韃靼,瓦剌對我大明虎視眈眈,東有倭國海盜猖獗,時刻威脅這我大明子民的生命安全,西有異族控製著我大明的疆土。
國內三年的內戰,民不聊生,百姓吃不飽穿不暖,而那些士族,卻每日錦衣玉食,肆無忌憚剝削百姓,更有甚者,整日思謀謀權奪位,名流千古,隻想著榮華富貴,奢靡享樂,不惜為一己私利,挑起戰爭,每每想到百姓受苦受難,吃不飽穿不暖,朕都寢食難安”
“唿”,朱允炆說完,長長地唿了一口氣,這些話,都是朱允炆的肺腑之言,是朱允炆作為一個炎黃子孫刻在骨子裏的責任感。
眾人無語,包括道衍在內,麵對這樣一個一心為民,一心為大明社稷的皇帝,他們能說什麽呢?
他們也通過朱允炆的話,開始了解這個年輕的皇帝。
皇帝說的話,讓他們震撼,讓他們欽佩。誰說皇帝是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誰說皇帝沒有主見,在朝中隻聽幾個大臣的話,今日一見,完全不是這樣。
皇帝心中,有他們無法想象的遠大誌向。
“各位將軍,明人不說暗話,朕,就是想說服你們歸順朝廷,為朝廷出力,你們都是人才,為什麽要把自己的一身才學荒廢呢?大明需要你們,大明的百姓需要你們,朕也需要你們,過去的事情,就讓他過去吧,發生的事情總有他的道理和原因,要向前看,朕要向前看,你們也要向前看”
“皇上,罪臣誠心歸順,願為皇上效犬馬之勞”,朱能拱手跪拜,大聲說道。
“朱將軍,快快請起,朕也不逼你們,你們不願意為朝廷效力朕也能理解,朕也不會為難你們,隻求你們以後不要為難朕,為難朝廷”
“你們都好好地考慮一下,想想朕剛剛說的話,為了天下黎民”
“朱將軍,朕知道你有能力,善於騎兵作戰,尤其是善於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朕想把你調往北方,和平安,吳高一起鎮守北方,防禦韃靼和瓦剌的侵犯,十年之內,待時機成熟,朕必禦駕親征,把北方後患一次性徹底掃除”
“皇上......”
朱允炆一擺手,並未讓朱能說話,而是對朱能說道:“將軍,你仔細考慮一下,不必急於給朕答複”
“是,皇上”
朱允炆來到馬三保跟前,看著馬三保笑著說道:“馬將軍,你是迴族人,而且是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吧?”
“皇上,你怎麽知道?”,馬三保震驚地看著皇帝問道。
此時馬三保的態度,已經和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也許,以前燕王給他們說的皇帝的消息,很多都是不真實的,今日親自麵見皇上,才知道皇帝原來是這樣的一個人。
“嗬嗬”,朱允炆嗬嗬一笑,說道:“朕還知道,你祖父和父親都叫馬哈隻,對吧?”
“皇上,那隻是一個稱唿,不是名字”
“朕知道,哈隻,意思是巡禮人,隻有去過聖城麥加朝拜過的人,才有資格叫哈隻”
“皇上......”,馬三保簡直無法想象,皇帝怎麽知道這些,尤其是在大明,隻有佛教,道教和儒教是正統,被朝廷承認。
其他宗教,都被稱之為異教,教徒稱之為異教徒。
這一笑,把朱允炆也笑懵了,他為什麽會笑?是能理解朱允炆說的話,還是十分讚同?還是在嘲諷?
“貧道剛剛說皇上太幼稚,果然如此,皇上想的很美好,天下的老百姓人數眾多,的確是天下最大的一股力量,他們做了天下的主人,的確是沒有人和力量能與之匹敵,也不會有人再造反,同理,也不會改朝換代,皇上的見識果然不同凡響,但願皇上能實現心中的願望”
朱允炆聽明白了,這是道衍在嘲笑和諷刺他。
“朕正在努力”
“估計皇上還沒把土地分給百姓,天下就已經大亂了”
“哈哈哈,原來前輩說的是這迴事,朕早就想到了,不會的,朕有周密的計劃,朕可不會逼著士族來造朕的反,朱棣......朕的四叔造反,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朕反思了很久,朕也不會再去做那種無腦的事情”
“哦?”,道衍震驚地看著朱允炆,想把這個年輕的皇帝看透,卻怎麽也看不透,這個年輕的皇帝,心中太多奇怪的想法了。
“前輩,朱棣造反,明麵上是朕削藩逼的,但真正的原因,前輩比朕更清楚,無非就是爭權奪位,想君臨天下,嗬嗬”
朱允炆繼續說道:“前輩放心,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朕不會在同一件事情上錯兩次,所以,士族造反,不會出現。因為朕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強製從他們的手裏收迴土地,全憑自願,朕自有辦法,不逼不搶”
“那......”,道衍心中納悶,他很想問問皇帝,到底有什麽辦法能讓士族自願交出土地,可是話已出口,又咽了迴去,道衍抓心撓肝的難受,想知道答案,可不能問,問了皇帝也不一定告訴他。
“好吧,恕貧道見識淺薄,無法與皇上產生共鳴,那就祝皇上成功”
“謝謝前輩,托你吉言,還有,士族其實在朕心中,也屬於百姓,也許你們把百姓分成了三六九等,但朕沒有,朕把所有大明的子民,不管什麽職業,什麽身份,全都叫做公民,這個身份,是平等的,這也是朕改革的一部分,慢慢來,不急,都會好起來的”
“皇上,所有人平等,你覺得可能嗎?”
“不可能,不過那是朕的目標,朕會努力實現,但話又說迴來,這世上,不會有絕對的平等,隻有相對的平等,但在律法麵前,絕對人人平等”
“皇上,貧道佩服皇上的雄才大略,貧道甘拜下風,皇上今天不會是專門來和我們幾個階下囚來論道的吧?”
“哼哼”,朱允炆看著道衍冷笑一聲,一撩長衫,穩穩地坐了下來。
“朕是想和各位一起為大明,為天下的黎民謀福,前輩今年六十七歲,你的人生隻做了一件事情,協助朱棣做皇帝,這是你自認為的天道,但是,天道自在人心,天道既人道,人道既民心”
“前輩,朱棣已經敗了,再無翻身的機會,你現在還認為你所謂的天道是正確的嗎?”
道衍眉頭緊皺,他感覺在這個年輕的皇帝麵前,自己根本無任何秘密可言,之前他做過的事情,說過的話,皇帝都知道。
想當年朱棣起兵的時候,問過道衍,天下的百姓都支持朝廷,他們能勝利嗎?
道衍說:他隻信天道,而不信民心。
現在朱棣被打敗,他所謂的天道已經不成立了。
是他看錯了嗎?他想不通。
道衍第一次麵對皇帝的問題無言以對。
朱允炆繼續說道:“前輩,朕不知道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是怎麽想的,但是,朕隻想著能造福百姓,讓我們的國家能長盛不衰,國富民強,僅此而已,朕願意為了大明,為了天下的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允炆的話,讓這些人,尤其是道衍深深地被震驚了。
朱允炆再次起身,麵容憂慮地說道:“朕不想內耗,朕想團結一切能團結的人,建設大明,當前,北麵有韃靼,瓦剌對我大明虎視眈眈,東有倭國海盜猖獗,時刻威脅這我大明子民的生命安全,西有異族控製著我大明的疆土。
國內三年的內戰,民不聊生,百姓吃不飽穿不暖,而那些士族,卻每日錦衣玉食,肆無忌憚剝削百姓,更有甚者,整日思謀謀權奪位,名流千古,隻想著榮華富貴,奢靡享樂,不惜為一己私利,挑起戰爭,每每想到百姓受苦受難,吃不飽穿不暖,朕都寢食難安”
“唿”,朱允炆說完,長長地唿了一口氣,這些話,都是朱允炆的肺腑之言,是朱允炆作為一個炎黃子孫刻在骨子裏的責任感。
眾人無語,包括道衍在內,麵對這樣一個一心為民,一心為大明社稷的皇帝,他們能說什麽呢?
他們也通過朱允炆的話,開始了解這個年輕的皇帝。
皇帝說的話,讓他們震撼,讓他們欽佩。誰說皇帝是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誰說皇帝沒有主見,在朝中隻聽幾個大臣的話,今日一見,完全不是這樣。
皇帝心中,有他們無法想象的遠大誌向。
“各位將軍,明人不說暗話,朕,就是想說服你們歸順朝廷,為朝廷出力,你們都是人才,為什麽要把自己的一身才學荒廢呢?大明需要你們,大明的百姓需要你們,朕也需要你們,過去的事情,就讓他過去吧,發生的事情總有他的道理和原因,要向前看,朕要向前看,你們也要向前看”
“皇上,罪臣誠心歸順,願為皇上效犬馬之勞”,朱能拱手跪拜,大聲說道。
“朱將軍,快快請起,朕也不逼你們,你們不願意為朝廷效力朕也能理解,朕也不會為難你們,隻求你們以後不要為難朕,為難朝廷”
“你們都好好地考慮一下,想想朕剛剛說的話,為了天下黎民”
“朱將軍,朕知道你有能力,善於騎兵作戰,尤其是善於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朕想把你調往北方,和平安,吳高一起鎮守北方,防禦韃靼和瓦剌的侵犯,十年之內,待時機成熟,朕必禦駕親征,把北方後患一次性徹底掃除”
“皇上......”
朱允炆一擺手,並未讓朱能說話,而是對朱能說道:“將軍,你仔細考慮一下,不必急於給朕答複”
“是,皇上”
朱允炆來到馬三保跟前,看著馬三保笑著說道:“馬將軍,你是迴族人,而且是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吧?”
“皇上,你怎麽知道?”,馬三保震驚地看著皇帝問道。
此時馬三保的態度,已經和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也許,以前燕王給他們說的皇帝的消息,很多都是不真實的,今日親自麵見皇上,才知道皇帝原來是這樣的一個人。
“嗬嗬”,朱允炆嗬嗬一笑,說道:“朕還知道,你祖父和父親都叫馬哈隻,對吧?”
“皇上,那隻是一個稱唿,不是名字”
“朕知道,哈隻,意思是巡禮人,隻有去過聖城麥加朝拜過的人,才有資格叫哈隻”
“皇上......”,馬三保簡直無法想象,皇帝怎麽知道這些,尤其是在大明,隻有佛教,道教和儒教是正統,被朝廷承認。
其他宗教,都被稱之為異教,教徒稱之為異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