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走了,正如他突然地來,又匆匆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離開。
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來的時候牢門是關著的,皇帝走了,牢門也打開了,他們可以在牢房裏自由活動。
三天後,刑部大牢的大門也將向他們敞開,他們就自由了。
道衍的牢房中,幾個人沉默不語,都在等待著道衍做最後的決定。
隻見道衍閉目沉思,良久,道衍才睜開眼睛,緩緩地說道:
“各位,皇帝是一位明君,你們如何抉擇,是走是留,你們自己決定,不過,在走之前,貧道希望各位能去和燕王辭行,也不枉燕王對你們的器重,從今往後,你們和燕王之間的這一篇,就徹底揭過去了”
“大師,我們活著,燕王也活著,我們還有機會,我們一起幫助燕王東山再起”,狗兒聽了道衍的話,激動地說道。
眾人無人搭狗兒的話茬,皇帝剛剛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他們和狗兒不是一類人,這裏哪有一個奴仆做決定的份兒。
再說,道衍大師已經說的夠明白了,他們都聽懂了。
“大師,您也決定了嗎?”,馬三保問道。
“貧道徒活六十七載,自知罪孽深重,恐怕走出這刑部大牢,也走不出自己心中的刑部大牢”
“大師,皇上不是已經赦免了我們嗎?三天後我們就都自由了”
“那是你們,你們還年輕,還有大好的前程等待著你們去開創,貧道老了,走不動了,也不想走了,你們出去以後,不要辜負了皇......以後做對大明,對大明老百姓有益的事情”
“大師......”,眾人不解,似乎大師已經被皇上說服,卻又說不願意走出去,這到底是為什麽?
道衍無法跨過自己內心的那道屏障,皇帝今天的一席話,讓道衍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一生,從出生,到出家,到受挫,再到遇見燕王,還有現在遇到皇上。
他的人生可謂跌宕起伏,他精通三教,儒教治國理政,道教陰謀策略,他雖然是一個和尚,但他覺得佛教是最無用處的。
可是今天,皇帝卻用佛教總結了他的一生,因果循環,有因必有果,他的一生,像一個大圈,兜兜轉轉,似乎又迴到了起點。
道衍的腦海裏,皇帝的影子始終揮之不去,那年輕的麵容,激情昂揚的施政理念,還有那堅毅的眼神。
道衍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他曾經也胸懷壯誌,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負重前行。
可惜,今日皇帝的一番話,徹底打翻了道衍心中那崇高的理想。
協助燕王坐上至高無上的皇位。道衍曾經自認為偉大的事業,在皇帝心中,不過是為了一己私欲,不顧天下百姓生死而挑起的內戰,內耗,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把戲。
道衍把皇帝當成自己一生的敵人,可是皇上,卻從沒把大明的任何人當成敵人,在皇上心裏,他們都是大明子民,都是自己人。
道衍自從被帶進這刑部大牢,他覺得他們這些人,必死無疑,雖然他們都是有大才之人,但對皇帝來說,他們已經百無一用。
打敗朱棣,放眼整個大明,已經沒有人能再次威脅皇帝了,他們這些人,估計皇上連招降的想法都不曾有過。
可是,道衍又錯了,皇帝對他們的安排和部署,沒有一個人是保護皇城,保護皇上的,他們全被安排在邊疆抵禦外敵。
這也正好印證了皇上沒有把大明境內的人當成敵人。
皇帝的這份胸襟和氣魄,道衍自愧不如。皇帝的這份格局,道衍輸的徹底。
迴想自己的這幾十年,按照皇帝的話說,道衍一直在內鬥和內耗中,為了皇位,道衍殺的人太多了。
他瞞過了天下所有人,卻沒想到,皇帝什麽都知道。
如果把他陰謀罪行公諸天下,道衍死一萬次都不夠。
他的一切所作所為,像是在舞台上演戲一樣,皇帝什麽都知道。
即使他自認為的天道,也被皇帝推翻。
天道?難道皇帝才是真正窺得天道之人?
如果是這樣,那他道衍這些年就太大錯特錯了,他一個凡人也想窺得天道,怎麽可能?也許隻有像皇帝這樣的仙人,才能窺得天道吧。
“嗬嗬”,道衍不禁自嘲地冷笑了兩聲。
在幾個人的注視下,緩緩走到自己打坐的蒲團,說道:“年輕真好,如果貧道能年輕一點,如果貧道晚出生二十年,如果貧道能早認識皇帝二十年......”
道衍的話,道盡心中的不甘,或許也是對他自己這些年所作所為的否定吧。
“馬大哥,大師這是怎麽了?”,張輔不解地問道。
馬三保說道:“行了,我們都出去吧,不要打攪大師的清靜”
馬三保從道衍的話中,聽出了道衍此刻的心境。道衍沒說,但是他已經否定了他的過去,馬三保有些擔心道衍大師,不知道今後會如何打算?
馬三保不知道,其他人更不知道,而此時的道衍,迴歸了他佛家弟子的心境,他要在這牢房中懺悔和彌補自己過去所犯的過錯。
因為他無法麵對外麵的世界,外麵的人,甚至寺廟的佛祖,也無法麵對燕王,更無法麵對知道他所有秘密的皇帝。
......
離開刑部大牢的朱允炆,並未停歇,而是直奔工部。
因為他已經和工部的張國安約好了,下午在工部召集主要的幾個負責修建廠房的師傅,朱允炆要把自己建廠房的規劃和計劃向他們解釋一下。
剛到工部門口,就見工部的一眾官員在張國安的率領下在門外迎接。
“張國安,人都到齊了嗎?”
“稟皇上,都到齊了”
“好”,朱允炆一邊說話,一邊朝工部大堂走去。
朱允炆年輕,身高腿長,走起路來虎虎生風,很多年長的官員根本跟不上朱允炆的步伐,隻能在後麵小跑著。
工部大堂,坐著滿滿當當的師傅,都是年齡稍長的老師傅。
朱允炆剛踏進大堂門檻,所有人趕緊起來,給朱允炆跪拜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不好意思啊各位師傅,朕有點耽擱了,對了,你們都吃過午飯了嗎?”
“啟稟皇上,都吃過午飯了”,一個胡須花白的老者說道。
“大爺快快請起,大家也都趕緊坐吧,無須拘禮”,朱允炆連忙扶起麵前的這個老漢,沒有一點皇帝的架子。
朱允炆平淡的兩句話,瞬間拉近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和這些師傅們的距離。
皇上一見麵先問吃了嗎?原來皇上和普通老百姓都一樣,見麵打招唿也是先問吃了嗎?而且,皇上一口一個師傅,還稱唿老漢為大爺,這哪是皇帝,就像是鄰家的大小夥子一樣。
“各位師傅,那咱們就抓緊時間開始吧,朕要修建的這些廠房,統統都是磚瓦結構,所以,咱們首先要建一個磚廠和水泥廠......”
“皇上,贖老朽無知,什麽是水泥廠?”
“水泥,是一種新型的建築材料,有助於磚與磚之間的粘合,更加牢固和結實......,嗬嗬,大爺,你給大夥兒做了一個表率啊,很好,不懂就問”
“皇上謬讚了,是老朽無知”
氣氛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緊張,見到傳說中的皇上,也沒有讓這些人感到害怕,反而覺得皇上很親切。
整個下午,朱允炆都和這些師傅們在一起,小東子有一種錯覺,皇上好像又迴到了獨立團,在這一群老漢中間,如魚得水。
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來的時候牢門是關著的,皇帝走了,牢門也打開了,他們可以在牢房裏自由活動。
三天後,刑部大牢的大門也將向他們敞開,他們就自由了。
道衍的牢房中,幾個人沉默不語,都在等待著道衍做最後的決定。
隻見道衍閉目沉思,良久,道衍才睜開眼睛,緩緩地說道:
“各位,皇帝是一位明君,你們如何抉擇,是走是留,你們自己決定,不過,在走之前,貧道希望各位能去和燕王辭行,也不枉燕王對你們的器重,從今往後,你們和燕王之間的這一篇,就徹底揭過去了”
“大師,我們活著,燕王也活著,我們還有機會,我們一起幫助燕王東山再起”,狗兒聽了道衍的話,激動地說道。
眾人無人搭狗兒的話茬,皇帝剛剛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他們和狗兒不是一類人,這裏哪有一個奴仆做決定的份兒。
再說,道衍大師已經說的夠明白了,他們都聽懂了。
“大師,您也決定了嗎?”,馬三保問道。
“貧道徒活六十七載,自知罪孽深重,恐怕走出這刑部大牢,也走不出自己心中的刑部大牢”
“大師,皇上不是已經赦免了我們嗎?三天後我們就都自由了”
“那是你們,你們還年輕,還有大好的前程等待著你們去開創,貧道老了,走不動了,也不想走了,你們出去以後,不要辜負了皇......以後做對大明,對大明老百姓有益的事情”
“大師......”,眾人不解,似乎大師已經被皇上說服,卻又說不願意走出去,這到底是為什麽?
道衍無法跨過自己內心的那道屏障,皇帝今天的一席話,讓道衍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一生,從出生,到出家,到受挫,再到遇見燕王,還有現在遇到皇上。
他的人生可謂跌宕起伏,他精通三教,儒教治國理政,道教陰謀策略,他雖然是一個和尚,但他覺得佛教是最無用處的。
可是今天,皇帝卻用佛教總結了他的一生,因果循環,有因必有果,他的一生,像一個大圈,兜兜轉轉,似乎又迴到了起點。
道衍的腦海裏,皇帝的影子始終揮之不去,那年輕的麵容,激情昂揚的施政理念,還有那堅毅的眼神。
道衍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他曾經也胸懷壯誌,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負重前行。
可惜,今日皇帝的一番話,徹底打翻了道衍心中那崇高的理想。
協助燕王坐上至高無上的皇位。道衍曾經自認為偉大的事業,在皇帝心中,不過是為了一己私欲,不顧天下百姓生死而挑起的內戰,內耗,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把戲。
道衍把皇帝當成自己一生的敵人,可是皇上,卻從沒把大明的任何人當成敵人,在皇上心裏,他們都是大明子民,都是自己人。
道衍自從被帶進這刑部大牢,他覺得他們這些人,必死無疑,雖然他們都是有大才之人,但對皇帝來說,他們已經百無一用。
打敗朱棣,放眼整個大明,已經沒有人能再次威脅皇帝了,他們這些人,估計皇上連招降的想法都不曾有過。
可是,道衍又錯了,皇帝對他們的安排和部署,沒有一個人是保護皇城,保護皇上的,他們全被安排在邊疆抵禦外敵。
這也正好印證了皇上沒有把大明境內的人當成敵人。
皇帝的這份胸襟和氣魄,道衍自愧不如。皇帝的這份格局,道衍輸的徹底。
迴想自己的這幾十年,按照皇帝的話說,道衍一直在內鬥和內耗中,為了皇位,道衍殺的人太多了。
他瞞過了天下所有人,卻沒想到,皇帝什麽都知道。
如果把他陰謀罪行公諸天下,道衍死一萬次都不夠。
他的一切所作所為,像是在舞台上演戲一樣,皇帝什麽都知道。
即使他自認為的天道,也被皇帝推翻。
天道?難道皇帝才是真正窺得天道之人?
如果是這樣,那他道衍這些年就太大錯特錯了,他一個凡人也想窺得天道,怎麽可能?也許隻有像皇帝這樣的仙人,才能窺得天道吧。
“嗬嗬”,道衍不禁自嘲地冷笑了兩聲。
在幾個人的注視下,緩緩走到自己打坐的蒲團,說道:“年輕真好,如果貧道能年輕一點,如果貧道晚出生二十年,如果貧道能早認識皇帝二十年......”
道衍的話,道盡心中的不甘,或許也是對他自己這些年所作所為的否定吧。
“馬大哥,大師這是怎麽了?”,張輔不解地問道。
馬三保說道:“行了,我們都出去吧,不要打攪大師的清靜”
馬三保從道衍的話中,聽出了道衍此刻的心境。道衍沒說,但是他已經否定了他的過去,馬三保有些擔心道衍大師,不知道今後會如何打算?
馬三保不知道,其他人更不知道,而此時的道衍,迴歸了他佛家弟子的心境,他要在這牢房中懺悔和彌補自己過去所犯的過錯。
因為他無法麵對外麵的世界,外麵的人,甚至寺廟的佛祖,也無法麵對燕王,更無法麵對知道他所有秘密的皇帝。
......
離開刑部大牢的朱允炆,並未停歇,而是直奔工部。
因為他已經和工部的張國安約好了,下午在工部召集主要的幾個負責修建廠房的師傅,朱允炆要把自己建廠房的規劃和計劃向他們解釋一下。
剛到工部門口,就見工部的一眾官員在張國安的率領下在門外迎接。
“張國安,人都到齊了嗎?”
“稟皇上,都到齊了”
“好”,朱允炆一邊說話,一邊朝工部大堂走去。
朱允炆年輕,身高腿長,走起路來虎虎生風,很多年長的官員根本跟不上朱允炆的步伐,隻能在後麵小跑著。
工部大堂,坐著滿滿當當的師傅,都是年齡稍長的老師傅。
朱允炆剛踏進大堂門檻,所有人趕緊起來,給朱允炆跪拜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不好意思啊各位師傅,朕有點耽擱了,對了,你們都吃過午飯了嗎?”
“啟稟皇上,都吃過午飯了”,一個胡須花白的老者說道。
“大爺快快請起,大家也都趕緊坐吧,無須拘禮”,朱允炆連忙扶起麵前的這個老漢,沒有一點皇帝的架子。
朱允炆平淡的兩句話,瞬間拉近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和這些師傅們的距離。
皇上一見麵先問吃了嗎?原來皇上和普通老百姓都一樣,見麵打招唿也是先問吃了嗎?而且,皇上一口一個師傅,還稱唿老漢為大爺,這哪是皇帝,就像是鄰家的大小夥子一樣。
“各位師傅,那咱們就抓緊時間開始吧,朕要修建的這些廠房,統統都是磚瓦結構,所以,咱們首先要建一個磚廠和水泥廠......”
“皇上,贖老朽無知,什麽是水泥廠?”
“水泥,是一種新型的建築材料,有助於磚與磚之間的粘合,更加牢固和結實......,嗬嗬,大爺,你給大夥兒做了一個表率啊,很好,不懂就問”
“皇上謬讚了,是老朽無知”
氣氛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緊張,見到傳說中的皇上,也沒有讓這些人感到害怕,反而覺得皇上很親切。
整個下午,朱允炆都和這些師傅們在一起,小東子有一種錯覺,皇上好像又迴到了獨立團,在這一群老漢中間,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