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朱允炆重用朱棣舊部,耿炳文辭官。
其實這並不是耿炳文辭官的真正原因,不得不說,耿炳文作為少數幾個沒有被朱元璋清算的老將,並不是偶然。
朱允炆答應了耿炳文的辭呈,而且聽從耿炳文的建議,由齊泰暫且代管兵部大小事務。
自此,朱允炆的領導班子,徹底搭建完成。
朝廷之中有十二部尚書領銜,都是朱允炆信得過的人。北部邊疆,由平安主負責,朱能協助,東北邊疆還由吳高負責,西部邊疆由邱福協助慶王,西南邊陲,有平西王沐英,後麵還有盛庸和張輔做後盾,沿海一帶,馬三保負責,建立大明艦隊。
朱允炆可以放心地改革,解放生產力,發展經濟,科技,教育。
眾人離開後,朱允炆馬不停蹄再次來到刑部大牢,他得弄清道衍到底是什麽想法。
直到下午,朱允炆才從刑部滿意地離開,道衍的確是在刑部贖罪,但這並不代表道衍不能為朱允炆所用。
很多事情朱允炆都要請教道衍,眼前最重要的就是解縉主編的教材一事,至於以後,北方的北平城,還需要道衍親自規劃,甚至中部的武漢,西部的成都,南部的廣州,都需要道衍。
朱允炆離開行不後,便立刻下了一道旨意,修建一所專門供道衍居住,生活的大牢,來去自由,甚至給道衍配了下人,伺候道衍的生活起居。
下午,朱允炆閑來無事,專門把朱能,馬三保,邱福和張輔找來閑聊,聽取他們對大明將來的建議。
晚上,朱允炆設宴,為朱能,馬三保,邱福,張輔,鐵鉉餞行,鐵鉉現在是山東布政,自從攻打北平城以來,已經兩個月沒迴去了。
把朱高熾順利送到京城,鐵鉉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
朱允炆對鐵鉉沒有別的要求,迴去後,讓百姓休養生息,發展農業,山東,河南可是產糧大省,朱允炆的酒廠需要這些地方的糧食。
朱允炆知道,現在這個時代,糧食並不充足,很多老百姓吃不飽,拿糧食釀酒,看似是一種浪費。
但是,資本需要積累,將來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撐,朱允炆必須要這麽做。
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如果優柔寡斷,不下狠心,朱允炆這短暫的人生恐怕也改變不了延續了幾千年的農業文明屬性。
宴會一團和氣,被官複原職的齊泰激動不已,他以為他這一生的政治生命算是結束了,沒想到皇上還有重新信任他的一天,雖然隻是代理兵部尚書,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十一部的尚書也接受了朱能等四人,畢竟同朝為官,都是在為朝廷效力,為朱允炆效力。
都是聰明人,都知道現在的皇帝最忌諱勾心鬥角,內耗。
宴會結束,眾人離開,相約明日一早,眾位朝臣在內城城門外,為朱能,馬三保,張輔,丘福,鐵鉉送行。
同時也是為朱允炆送行。
宴會結束後的朱允炆心情舒暢,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大明朝堂的靈魂人物現在能團結一致,能一起朝著朱允炆設定的目標前進。
還有一個原因讓朱允炆很開心,宴會上,喝的酒,是大明最好的禦酒,但喝在朱允炆嘴裏,卻是寡淡無味,這是一個巨大商機,也是朱允炆資本積累的開始。
朱允炆暗自慶幸,高度白酒在明朝初期還沒出現。
......
這一天,和朱允炆有關聯的事情發生了很多,不管是宮裏還是宮外。
看似毫無關聯的人,但在蝴蝶效應下,慢慢地也會牽扯在一起。
今日,京城的文人墨客,舉辦了一場詩會,軒林詩會。
朱允炆和周喬前兩日逛京城,在京城最大的胭脂水粉店,曾碰見的那個白玉林,這兩天可沒閑著。
一心想傍上京城最顯赫名門望族徐府小姐徐妙錦的白玉林,這兩日每天都在徐府門外晃悠,就是想和徐妙錦來個偶遇。
可徐妙錦沒碰到,卻碰到了徐妙錦的丫鬟,沫兒。
沒偶遇到徐妙錦,卻偶遇到了沫兒,但總比誰都沒偶遇到的好。
依照白玉林多年的經驗,這個叫沫兒的丫鬟,對白玉林印象本來就好,而且似乎很是崇敬白玉林這樣既有才華又長得玉樹臨風的書生,如果白玉林再用一點小手段,拿下沫兒根本不叫事情。
可偏偏,沫兒是個丫鬟,不是白玉林的目標。想要獲取徐妙錦的芳心,也隻能從沫兒身上多下點功夫了。
上次在美妝閣,白玉林已經告訴沫兒,兩天後會有一場詩會,本來白玉林夢想著是徐妙錦能參加,那樣一來,白玉林就有展示他才華的機會了,誰知道愛好詩詞的徐妙錦,會不會被白玉林的才華折服。
白玉林沉浸在自己美夢之中,可現實卻狠狠打了白玉林一巴掌。
偶遇沫兒,白玉林才從沫兒口中得知,徐妙錦根本不屑參加什麽詩會。
這個消息,讓白玉林極其失望。
沒辦法,白玉林隻能退而求其次,邀請沫兒參加軒林詩會。
沒想到,沫兒愉快且激動地答應了。
好吧,也算是和徐府家的小姐徐妙錦有了一層間接的聯係,和沫兒處好關係,就離徐妙錦不遠了。
這一天,沫兒和徐妙錦撒了一個謊,謊稱想去京城的親戚家走一趟,徐妙錦也沒多想,便同意了。
沫兒專門精心打扮了一番,開開心心去和白玉林約好的地點,見麵後,白玉林帶著沫兒便來到了軒林詩會。
目不識丁的沫兒,偏偏十分喜歡詩詞歌賦,也許是受徐妙錦的影響,對於詩詞歌賦的好壞,沫兒無從分辨,但凡是會寫的,沫兒都覺得是厲害的。
軒林詩會,讓沫兒大開眼界,她從沒見過這麽多的讀書人,隻感覺,從他們口中說出的話都和普通人不一樣。而且還有很多穿著華貴的女眷,整個詩會,像是一個巨大的交際場所。
這是沫兒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詩會,雖然她的小姐徐妙錦擅長詩詞,可自從幾年前她進了徐府,成了徐妙錦的丫鬟,她們家小姐就從未參加這樣的詩會,徐府自然有人參加,會把詩會上寫的好的詩詞,篩檢過後交給徐妙錦,徐妙錦根本不用露麵。
白玉林幾年前曾有幸在一次詩會上見過一次徐妙錦,便記住了徐妙錦的容貌,可是自此以後,不管大小詩會,徐妙錦就再沒參加過。
因為這樣的詩會,根本不是徐妙錦想象中的詩會,處處賣弄,炫耀,博人眼球,徐妙錦本身性格內向,不擅交際,況且,這些人寫的詩詞也不咋地,或許一場詩會也寫不出一首好詩詞。
偏偏京城裏一些名門望族的紈絝子弟,女眷,附庸風雅,就喜歡這樣的詩會,聽到自己喜歡的詩詞,還會給這些讀書人一些獎賞。
白玉林帶著沫兒,絲毫沒有把沫兒當成一個丫鬟,遇到有熟人打招唿,白玉林還會主動給別人介紹沫兒,而且稱唿是沫兒小姐,但是如果有人問是哪家的小姐,白玉林神神秘秘,三緘其口。
隻說是沫兒小姐低調,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沫兒也從白玉林身上,久違地感受到了尊重,看著玉樹臨風,侃侃而談的白玉林,沫兒徹底淪陷了。
詩會上,白玉林也作了一首詩,引得眾人拍手叫好,也不知引起了哪家紈絝子弟的好感,當場便獎勵了白玉林紋銀五兩。
沫兒就更加沉淪了。
得到獎勵的白玉林,在眾目睽睽之下來到沫兒身邊,讓沫兒也感受到了眾星捧月一般的感覺。
待詩會結束,白玉林掏出獎賞的那五兩紋銀對沫兒說道:“沫兒,這銀子給你吧,買點你自己喜歡的首飾,衣服”
“啊?”,沫兒震驚地看著白玉林,不知所措。“白大哥,這可不行,這是別人獎勵給你的”
“嗬嗬,沫兒,你我一見如故,我把你當妹妹,你叫我一聲白大哥,五兩紋銀算什麽”
“白大哥.......”,沫兒居然被感動了,長這麽大,連父母都沒這麽對她這麽好過,小姐雖對她好,不愁吃穿,但也從來沒給過她這麽多銀子,讓他自己去買自己喜歡的首飾和衣服。
“嗬嗬”,白玉林笑了,他知道,在尊重,才華,金錢加上自己俊朗的外表,沫兒已經被他征服了,可這並不是白玉林想要的,征服一個丫鬟算什麽,他要征服的是徐妙錦。
其實這並不是耿炳文辭官的真正原因,不得不說,耿炳文作為少數幾個沒有被朱元璋清算的老將,並不是偶然。
朱允炆答應了耿炳文的辭呈,而且聽從耿炳文的建議,由齊泰暫且代管兵部大小事務。
自此,朱允炆的領導班子,徹底搭建完成。
朝廷之中有十二部尚書領銜,都是朱允炆信得過的人。北部邊疆,由平安主負責,朱能協助,東北邊疆還由吳高負責,西部邊疆由邱福協助慶王,西南邊陲,有平西王沐英,後麵還有盛庸和張輔做後盾,沿海一帶,馬三保負責,建立大明艦隊。
朱允炆可以放心地改革,解放生產力,發展經濟,科技,教育。
眾人離開後,朱允炆馬不停蹄再次來到刑部大牢,他得弄清道衍到底是什麽想法。
直到下午,朱允炆才從刑部滿意地離開,道衍的確是在刑部贖罪,但這並不代表道衍不能為朱允炆所用。
很多事情朱允炆都要請教道衍,眼前最重要的就是解縉主編的教材一事,至於以後,北方的北平城,還需要道衍親自規劃,甚至中部的武漢,西部的成都,南部的廣州,都需要道衍。
朱允炆離開行不後,便立刻下了一道旨意,修建一所專門供道衍居住,生活的大牢,來去自由,甚至給道衍配了下人,伺候道衍的生活起居。
下午,朱允炆閑來無事,專門把朱能,馬三保,邱福和張輔找來閑聊,聽取他們對大明將來的建議。
晚上,朱允炆設宴,為朱能,馬三保,邱福,張輔,鐵鉉餞行,鐵鉉現在是山東布政,自從攻打北平城以來,已經兩個月沒迴去了。
把朱高熾順利送到京城,鐵鉉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
朱允炆對鐵鉉沒有別的要求,迴去後,讓百姓休養生息,發展農業,山東,河南可是產糧大省,朱允炆的酒廠需要這些地方的糧食。
朱允炆知道,現在這個時代,糧食並不充足,很多老百姓吃不飽,拿糧食釀酒,看似是一種浪費。
但是,資本需要積累,將來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撐,朱允炆必須要這麽做。
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如果優柔寡斷,不下狠心,朱允炆這短暫的人生恐怕也改變不了延續了幾千年的農業文明屬性。
宴會一團和氣,被官複原職的齊泰激動不已,他以為他這一生的政治生命算是結束了,沒想到皇上還有重新信任他的一天,雖然隻是代理兵部尚書,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十一部的尚書也接受了朱能等四人,畢竟同朝為官,都是在為朝廷效力,為朱允炆效力。
都是聰明人,都知道現在的皇帝最忌諱勾心鬥角,內耗。
宴會結束,眾人離開,相約明日一早,眾位朝臣在內城城門外,為朱能,馬三保,張輔,丘福,鐵鉉送行。
同時也是為朱允炆送行。
宴會結束後的朱允炆心情舒暢,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大明朝堂的靈魂人物現在能團結一致,能一起朝著朱允炆設定的目標前進。
還有一個原因讓朱允炆很開心,宴會上,喝的酒,是大明最好的禦酒,但喝在朱允炆嘴裏,卻是寡淡無味,這是一個巨大商機,也是朱允炆資本積累的開始。
朱允炆暗自慶幸,高度白酒在明朝初期還沒出現。
......
這一天,和朱允炆有關聯的事情發生了很多,不管是宮裏還是宮外。
看似毫無關聯的人,但在蝴蝶效應下,慢慢地也會牽扯在一起。
今日,京城的文人墨客,舉辦了一場詩會,軒林詩會。
朱允炆和周喬前兩日逛京城,在京城最大的胭脂水粉店,曾碰見的那個白玉林,這兩天可沒閑著。
一心想傍上京城最顯赫名門望族徐府小姐徐妙錦的白玉林,這兩日每天都在徐府門外晃悠,就是想和徐妙錦來個偶遇。
可徐妙錦沒碰到,卻碰到了徐妙錦的丫鬟,沫兒。
沒偶遇到徐妙錦,卻偶遇到了沫兒,但總比誰都沒偶遇到的好。
依照白玉林多年的經驗,這個叫沫兒的丫鬟,對白玉林印象本來就好,而且似乎很是崇敬白玉林這樣既有才華又長得玉樹臨風的書生,如果白玉林再用一點小手段,拿下沫兒根本不叫事情。
可偏偏,沫兒是個丫鬟,不是白玉林的目標。想要獲取徐妙錦的芳心,也隻能從沫兒身上多下點功夫了。
上次在美妝閣,白玉林已經告訴沫兒,兩天後會有一場詩會,本來白玉林夢想著是徐妙錦能參加,那樣一來,白玉林就有展示他才華的機會了,誰知道愛好詩詞的徐妙錦,會不會被白玉林的才華折服。
白玉林沉浸在自己美夢之中,可現實卻狠狠打了白玉林一巴掌。
偶遇沫兒,白玉林才從沫兒口中得知,徐妙錦根本不屑參加什麽詩會。
這個消息,讓白玉林極其失望。
沒辦法,白玉林隻能退而求其次,邀請沫兒參加軒林詩會。
沒想到,沫兒愉快且激動地答應了。
好吧,也算是和徐府家的小姐徐妙錦有了一層間接的聯係,和沫兒處好關係,就離徐妙錦不遠了。
這一天,沫兒和徐妙錦撒了一個謊,謊稱想去京城的親戚家走一趟,徐妙錦也沒多想,便同意了。
沫兒專門精心打扮了一番,開開心心去和白玉林約好的地點,見麵後,白玉林帶著沫兒便來到了軒林詩會。
目不識丁的沫兒,偏偏十分喜歡詩詞歌賦,也許是受徐妙錦的影響,對於詩詞歌賦的好壞,沫兒無從分辨,但凡是會寫的,沫兒都覺得是厲害的。
軒林詩會,讓沫兒大開眼界,她從沒見過這麽多的讀書人,隻感覺,從他們口中說出的話都和普通人不一樣。而且還有很多穿著華貴的女眷,整個詩會,像是一個巨大的交際場所。
這是沫兒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詩會,雖然她的小姐徐妙錦擅長詩詞,可自從幾年前她進了徐府,成了徐妙錦的丫鬟,她們家小姐就從未參加這樣的詩會,徐府自然有人參加,會把詩會上寫的好的詩詞,篩檢過後交給徐妙錦,徐妙錦根本不用露麵。
白玉林幾年前曾有幸在一次詩會上見過一次徐妙錦,便記住了徐妙錦的容貌,可是自此以後,不管大小詩會,徐妙錦就再沒參加過。
因為這樣的詩會,根本不是徐妙錦想象中的詩會,處處賣弄,炫耀,博人眼球,徐妙錦本身性格內向,不擅交際,況且,這些人寫的詩詞也不咋地,或許一場詩會也寫不出一首好詩詞。
偏偏京城裏一些名門望族的紈絝子弟,女眷,附庸風雅,就喜歡這樣的詩會,聽到自己喜歡的詩詞,還會給這些讀書人一些獎賞。
白玉林帶著沫兒,絲毫沒有把沫兒當成一個丫鬟,遇到有熟人打招唿,白玉林還會主動給別人介紹沫兒,而且稱唿是沫兒小姐,但是如果有人問是哪家的小姐,白玉林神神秘秘,三緘其口。
隻說是沫兒小姐低調,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沫兒也從白玉林身上,久違地感受到了尊重,看著玉樹臨風,侃侃而談的白玉林,沫兒徹底淪陷了。
詩會上,白玉林也作了一首詩,引得眾人拍手叫好,也不知引起了哪家紈絝子弟的好感,當場便獎勵了白玉林紋銀五兩。
沫兒就更加沉淪了。
得到獎勵的白玉林,在眾目睽睽之下來到沫兒身邊,讓沫兒也感受到了眾星捧月一般的感覺。
待詩會結束,白玉林掏出獎賞的那五兩紋銀對沫兒說道:“沫兒,這銀子給你吧,買點你自己喜歡的首飾,衣服”
“啊?”,沫兒震驚地看著白玉林,不知所措。“白大哥,這可不行,這是別人獎勵給你的”
“嗬嗬,沫兒,你我一見如故,我把你當妹妹,你叫我一聲白大哥,五兩紋銀算什麽”
“白大哥.......”,沫兒居然被感動了,長這麽大,連父母都沒這麽對她這麽好過,小姐雖對她好,不愁吃穿,但也從來沒給過她這麽多銀子,讓他自己去買自己喜歡的首飾和衣服。
“嗬嗬”,白玉林笑了,他知道,在尊重,才華,金錢加上自己俊朗的外表,沫兒已經被他征服了,可這並不是白玉林想要的,征服一個丫鬟算什麽,他要征服的是徐妙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