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錦的窘境解除了。
她也開始安心養胎,不必再為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發愁。
徐妙錦肚子裏的嬰兒在一天天長大,外麵的世界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精鹽問世,牙膏牙刷問世,造價低廉的白紙問世。每一個產品的出現,都在改變著這個世界的認知。
京城範圍內分到土地的老百姓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希望通過自己的精心嗬護和照料,盼望著有個好收成,京城貧苦的老百姓有了盼頭,看到了生活好起來的希望。
青龍山成片的房屋在修建,更多的青龍山工人開始入住。
商鋪,學校,賓館,會議廳,廣場,水泥路都在青龍山同步修建。
香皂,肥皂,洗衣粉,衛生紙這些日常最常用的物品工廠也開始進入籌劃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招聘更多的普通百姓進入工廠也被提上了日程。
獨立團成立整整一年,開始有退伍兵的出現,退伍之後的生計,朱允炆已經給他們安排好了,京城衙門的捕快,地方衙門的捕快對於這些獨立團的退伍兵來說,是最好的安置。
同時也強化了讓適齡男子入伍當兵的意願,當兵不再是一輩子的事情,當兵是有前途的。
捕快是退伍軍人的一個選擇,還有一個就業的機會,就是在青龍山。
朱允炆已經開始著手組建兵工廠,把現有兵器司的全部人拉到了青龍山,生產的東西不是現在已經有的火銃,而是真正的步槍,子彈,手雷,迫擊炮。
進入兵工廠的人,待遇肯定更好,但也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進去的,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覺悟,保密紀律性,獨立團退下來的老兵就是兵工廠工人最好的選擇。
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朱允炆規定,青龍山的兵工廠,隻有經過嚴格審查的獨立團退伍軍人才能進入兵工廠。
有退伍的人,便有可空缺,獨立團也開始在全國所有的衛所發出了征兵通知。
進入獨立團的人,忠心,覺悟,能力,身體素質,一技之長,吃苦耐勞都是必不可少的進入獨立團的敲門磚。
獨立團雖然開始擴招規模,由原來的一萬人擴充至一萬五千人,但獨立團的編製依然炙手可熱,進入獨立團也成了所有當兵人的一個夢想。
獨立團的訓練科目也在改變,強調擁有超強的身體素質以外,皇帝增加了一個新項目,每天每個人拿著一根木棍,練習瞄準和平穩度。
沒人知道練習這個將來要做什麽,但獨立團強大的紀律意識,讓每個人都在認真訓練,獨立團可是有末位淘汰製度的。
不合格,淘汰,違反紀律,淘汰,不服從命令,淘汰,淘汰.......
青龍山生產出來的酒,糖果,食鹽,牙膏牙刷,白紙,經過市場的檢驗,都是當世最暢銷的產品。
每天都日進鬥金,別人隻看到了皇帝賺的盆滿缽滿,可沒看見皇帝花錢如流水一般。
朱允炆把掙來的每一分錢,全部用在了建設上,開新廠房,工人的工資,青龍山的基礎建設,產品的研發,原材料的獲取。
當然,現在青龍山生產出來的東西,全部集中在京城,隻有少量的產品到了京城以外的地方。
商人嗅到了巨大的商機,一直在打探成為皇帝供應商的條件。
青龍山大會議室修建完成後,朱允炆便在大明晚報上刊登了麵向全國征召代理商的消息。
一時間,青龍山湧入了大量的商人,朱允炆修建的大型旅館,大型飯店便派上了用場。
麵向全國征召代理商,也是在為土改推向全國做準備。
想做皇帝的代理商,條件很簡單,用土地,用良田來換。
這期間,朱允炆又罕見地上了一次早朝,早朝的目標很簡單,讓所有的官員,放下手中的工作,到京城分到土地的老百姓家中去調研。
去了解百姓心中的所想,去真實地了解土改一年後他們生活的變化,還有他們對生活的期盼。
如朱允炆所料,反饋迴來的消息一片大好,老百姓有了土地,便有了奔頭,對朝廷的擁護也達到了讓人咋舌的比例。
現在還有人反對土改嗎?誰反對就是和老百姓作對。
但土改推向全國談何容易,土地從何而來?不能從地主土豪貴族氏族手裏搶吧?
朱允炆當然不可能去那麽做,現在這個社會,統治階級是地主階層,朱允炆擺脫了地主階層的標簽,還要想辦法把其他人都改變了。
不能硬來,真把他們惹毛了,朱允炆這個皇位還坐的穩嗎?到時候到處都是起義軍,還談何發展?
所以,麵向全國征召代理商,也成了朱允炆獲得土地的辦法。
不偷不搶,全憑自願,想成為代理商掙大錢,還想把著土地不放,那是不可能的。
形勢在發生變化,是要緊跟局勢變化而改變,還是依然抱著保守的觀念,成了全國地主貴族一道難解的坎兒。
朱允炆這是強製讓國家體製,民眾思想,從封建主義思想向資本主義思想轉變。
青龍山學校也修建完成,學生有,但誰教學,讀書人很多,但每天念八股文,寫文章,那不是朱允炆想要的。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年是每三年一次的科考年,秋天,全國參加會試的考生會從全國各地進京趕考,朱允炆對科考也有了想法。
讀書是最基本的要求,朱允炆不覺得現在這個時代,會算數的人是從未讀過書的人,所以,不管是通曉算數,還是通曉天文地理的人,一定還是這些讀書人。
隻不過,現在這個時代,把選取人才的辦法簡單地定性為寫文章,考政務。
太局限性了,朱允炆要來一次綜合性的考試,要從這些參加科考的人中間,選出不一樣的人才。
今年的科考,成了有史以來最難的一次科考,卻也成了有史以來錄取率最高的一屆科考,隻要進京參加會試的考生,隻要不是神經病,不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作弊生,不是草包的人,統統被朱允炆錄用了。
沒辦法,朱允炆現在急缺人才。
什麽是人才,籠統地說,讀書人都是人才。
朱允炆的一項項變革,把京城搞得天翻地覆,有人說皇帝這是亂彈琴,有人說皇帝擾亂朝綱。
但秋天來的時候,老百姓大獲豐收,以前都是官府催著交稅,可今年,老百姓都是主動自覺地交稅。
老百姓的心態在發生變化,有田種,甚至有的家庭婦女種地,男人又應聘到了青龍山做工,糧食有了,收入也有了。
生活在一天天的變化,在一天天的變好。
你說皇帝亂彈琴,可老百姓對皇帝的擁護達到了頂點,當官做什麽,朝廷做什麽,不就是為天下老百姓謀福利,謀幸福的生活嗎?
以前人人怕當兵,現在都搶著當兵。
以前地裏的產量低,稅難收,現在田地到了老百姓手裏,產量提高了,稅也好收了。朝廷的稅沒減少,可百姓也有了活下去的口糧。
土改開始向全國推廣,科舉製度也在發生變化,人才的定義不再簡單地定性為能寫一手偏亮的好文章。
人才也可以是對算數有研究的人,對天文地理有研究的人。
青龍山學校的教師問題解決了,但該如何分科,如何讓將來的學生全麵發展,還需要朱允炆花大量的時間去引導。
對這些人的培訓,也成了朱允炆當下的重要任務。
朱允炆現在每天不在工地了,而是每天鑽在學校裏。
有人對算籌感興趣嗎?有,好,給你出個題,這裏有九個房間,每個房間裏有九個人,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嗎?
呃,算盤珠子扒拉的啪啪響,81個人。
嗯,對,但你們算的太慢了,如果是八個房間,每個房間有8個人,一共多少人?64個人。
你們可以隨便給朕出題,你看看我用多長時間能出來。
一陣問答之後,所有人把皇帝當做神人。
想像朕一樣算的又快又準嗎?
想。
好,先學會這些數字,0,再學乘法口訣表,再學加減乘除算式......
有誰對天文感興趣的?
你們知道月亮為什麽有時是圓的有時是月牙嗎?你們知道天上的星星為什麽春夏秋冬會變換位置嗎?
......
不是朱允炆什麽事情都想要親力親為,而是除了他,別人真的做不了。
她也開始安心養胎,不必再為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發愁。
徐妙錦肚子裏的嬰兒在一天天長大,外麵的世界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精鹽問世,牙膏牙刷問世,造價低廉的白紙問世。每一個產品的出現,都在改變著這個世界的認知。
京城範圍內分到土地的老百姓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希望通過自己的精心嗬護和照料,盼望著有個好收成,京城貧苦的老百姓有了盼頭,看到了生活好起來的希望。
青龍山成片的房屋在修建,更多的青龍山工人開始入住。
商鋪,學校,賓館,會議廳,廣場,水泥路都在青龍山同步修建。
香皂,肥皂,洗衣粉,衛生紙這些日常最常用的物品工廠也開始進入籌劃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招聘更多的普通百姓進入工廠也被提上了日程。
獨立團成立整整一年,開始有退伍兵的出現,退伍之後的生計,朱允炆已經給他們安排好了,京城衙門的捕快,地方衙門的捕快對於這些獨立團的退伍兵來說,是最好的安置。
同時也強化了讓適齡男子入伍當兵的意願,當兵不再是一輩子的事情,當兵是有前途的。
捕快是退伍軍人的一個選擇,還有一個就業的機會,就是在青龍山。
朱允炆已經開始著手組建兵工廠,把現有兵器司的全部人拉到了青龍山,生產的東西不是現在已經有的火銃,而是真正的步槍,子彈,手雷,迫擊炮。
進入兵工廠的人,待遇肯定更好,但也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進去的,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覺悟,保密紀律性,獨立團退下來的老兵就是兵工廠工人最好的選擇。
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朱允炆規定,青龍山的兵工廠,隻有經過嚴格審查的獨立團退伍軍人才能進入兵工廠。
有退伍的人,便有可空缺,獨立團也開始在全國所有的衛所發出了征兵通知。
進入獨立團的人,忠心,覺悟,能力,身體素質,一技之長,吃苦耐勞都是必不可少的進入獨立團的敲門磚。
獨立團雖然開始擴招規模,由原來的一萬人擴充至一萬五千人,但獨立團的編製依然炙手可熱,進入獨立團也成了所有當兵人的一個夢想。
獨立團的訓練科目也在改變,強調擁有超強的身體素質以外,皇帝增加了一個新項目,每天每個人拿著一根木棍,練習瞄準和平穩度。
沒人知道練習這個將來要做什麽,但獨立團強大的紀律意識,讓每個人都在認真訓練,獨立團可是有末位淘汰製度的。
不合格,淘汰,違反紀律,淘汰,不服從命令,淘汰,淘汰.......
青龍山生產出來的酒,糖果,食鹽,牙膏牙刷,白紙,經過市場的檢驗,都是當世最暢銷的產品。
每天都日進鬥金,別人隻看到了皇帝賺的盆滿缽滿,可沒看見皇帝花錢如流水一般。
朱允炆把掙來的每一分錢,全部用在了建設上,開新廠房,工人的工資,青龍山的基礎建設,產品的研發,原材料的獲取。
當然,現在青龍山生產出來的東西,全部集中在京城,隻有少量的產品到了京城以外的地方。
商人嗅到了巨大的商機,一直在打探成為皇帝供應商的條件。
青龍山大會議室修建完成後,朱允炆便在大明晚報上刊登了麵向全國征召代理商的消息。
一時間,青龍山湧入了大量的商人,朱允炆修建的大型旅館,大型飯店便派上了用場。
麵向全國征召代理商,也是在為土改推向全國做準備。
想做皇帝的代理商,條件很簡單,用土地,用良田來換。
這期間,朱允炆又罕見地上了一次早朝,早朝的目標很簡單,讓所有的官員,放下手中的工作,到京城分到土地的老百姓家中去調研。
去了解百姓心中的所想,去真實地了解土改一年後他們生活的變化,還有他們對生活的期盼。
如朱允炆所料,反饋迴來的消息一片大好,老百姓有了土地,便有了奔頭,對朝廷的擁護也達到了讓人咋舌的比例。
現在還有人反對土改嗎?誰反對就是和老百姓作對。
但土改推向全國談何容易,土地從何而來?不能從地主土豪貴族氏族手裏搶吧?
朱允炆當然不可能去那麽做,現在這個社會,統治階級是地主階層,朱允炆擺脫了地主階層的標簽,還要想辦法把其他人都改變了。
不能硬來,真把他們惹毛了,朱允炆這個皇位還坐的穩嗎?到時候到處都是起義軍,還談何發展?
所以,麵向全國征召代理商,也成了朱允炆獲得土地的辦法。
不偷不搶,全憑自願,想成為代理商掙大錢,還想把著土地不放,那是不可能的。
形勢在發生變化,是要緊跟局勢變化而改變,還是依然抱著保守的觀念,成了全國地主貴族一道難解的坎兒。
朱允炆這是強製讓國家體製,民眾思想,從封建主義思想向資本主義思想轉變。
青龍山學校也修建完成,學生有,但誰教學,讀書人很多,但每天念八股文,寫文章,那不是朱允炆想要的。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年是每三年一次的科考年,秋天,全國參加會試的考生會從全國各地進京趕考,朱允炆對科考也有了想法。
讀書是最基本的要求,朱允炆不覺得現在這個時代,會算數的人是從未讀過書的人,所以,不管是通曉算數,還是通曉天文地理的人,一定還是這些讀書人。
隻不過,現在這個時代,把選取人才的辦法簡單地定性為寫文章,考政務。
太局限性了,朱允炆要來一次綜合性的考試,要從這些參加科考的人中間,選出不一樣的人才。
今年的科考,成了有史以來最難的一次科考,卻也成了有史以來錄取率最高的一屆科考,隻要進京參加會試的考生,隻要不是神經病,不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作弊生,不是草包的人,統統被朱允炆錄用了。
沒辦法,朱允炆現在急缺人才。
什麽是人才,籠統地說,讀書人都是人才。
朱允炆的一項項變革,把京城搞得天翻地覆,有人說皇帝這是亂彈琴,有人說皇帝擾亂朝綱。
但秋天來的時候,老百姓大獲豐收,以前都是官府催著交稅,可今年,老百姓都是主動自覺地交稅。
老百姓的心態在發生變化,有田種,甚至有的家庭婦女種地,男人又應聘到了青龍山做工,糧食有了,收入也有了。
生活在一天天的變化,在一天天的變好。
你說皇帝亂彈琴,可老百姓對皇帝的擁護達到了頂點,當官做什麽,朝廷做什麽,不就是為天下老百姓謀福利,謀幸福的生活嗎?
以前人人怕當兵,現在都搶著當兵。
以前地裏的產量低,稅難收,現在田地到了老百姓手裏,產量提高了,稅也好收了。朝廷的稅沒減少,可百姓也有了活下去的口糧。
土改開始向全國推廣,科舉製度也在發生變化,人才的定義不再簡單地定性為能寫一手偏亮的好文章。
人才也可以是對算數有研究的人,對天文地理有研究的人。
青龍山學校的教師問題解決了,但該如何分科,如何讓將來的學生全麵發展,還需要朱允炆花大量的時間去引導。
對這些人的培訓,也成了朱允炆當下的重要任務。
朱允炆現在每天不在工地了,而是每天鑽在學校裏。
有人對算籌感興趣嗎?有,好,給你出個題,這裏有九個房間,每個房間裏有九個人,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嗎?
呃,算盤珠子扒拉的啪啪響,81個人。
嗯,對,但你們算的太慢了,如果是八個房間,每個房間有8個人,一共多少人?64個人。
你們可以隨便給朕出題,你看看我用多長時間能出來。
一陣問答之後,所有人把皇帝當做神人。
想像朕一樣算的又快又準嗎?
想。
好,先學會這些數字,0,再學乘法口訣表,再學加減乘除算式......
有誰對天文感興趣的?
你們知道月亮為什麽有時是圓的有時是月牙嗎?你們知道天上的星星為什麽春夏秋冬會變換位置嗎?
......
不是朱允炆什麽事情都想要親力親為,而是除了他,別人真的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