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東子震驚了,一臉擔憂。
“上朝?皇上,這......”
“對,上朝,和朱允熥當麵對峙,不用擔心,我都布置好了,大不了,你我主仆一起被殺,小東子,你怕死嗎?如果你怕死,那就別跟著我了”
小東子急了,站起來有些激動地說道:“皇上,奴婢什麽都不怕,死更不怕,奴婢隻要能跟著皇上,死一萬次都不怕”
“好”
“皇上,你不在的這些日子......嗚嗚嗚......”
“小東子,有什麽話,有什麽委屈,全都說出來”
“皇上,太子,懷王和安王,他們......”
原來,小東子說的是朱文奎他們兄弟三個。
“他們都被人害得成傻子了,這些我都知道”
“皇上都知道了?”
“嗯,皇上,皇後娘娘和郭妃,這些日子也不好過,皇上......不,吳王他是想趕盡殺絕,奴婢出不了宮,不過聽說皇貴妃,周貴妃,徐貴妃,何妃他們也都不好過,如果不是朝中那些大臣死保,吳王早就下死手了”
“我知道,他們都受苦了”
“皇上見過幾位娘娘了嗎?”
“今晚我去見了馬靈和郭姝,不過其他人,我還沒見過,怕打草驚蛇,所以暫時還沒見到他們”
“原來如此,看來什麽都瞞不住皇上”
“我在北平的時候,平安和孫大把他們知道的事情都告訴我了,後來我去山東找盛庸,一起進京後,又找了李景隆,我來京城都兩個多月了,所以有些事情,我都知道,不過.....,小東子,你最近一年多,聽說過元宵的消息嗎?”
“稟皇上,沒有”
朱允炆沮喪地點點頭,心中歎息不已。
小東子的情緒也受影響,開始有些低落。
突然,朱允炆問道:“小東子,你還記得我一直在找一個人嗎?”
“記得,皇上說,那是神仙指定給皇上的女人,叫周默”
“我找到了”
“找到了?真的嗎皇上?太好了,恭喜皇上”,情緒一下子又被拉了起來。
“你知道我在哪兒找到的嗎?”,朱允炆笑著問道。
“呃......”
“我和你說,她不僅是我找的人,還是我的救命恩人,救過我兩次......”,朱允炆說著,腦海裏不禁浮現出了阿意的樣子。
小東子卻開始緊張起來,救命恩人,還兩次,這不就意味著皇帝兩次差點沒命嗎?
“皇上......”,小東子想說什麽,卻不知道該說什麽。
“你別緊張,我現在不是活的好好的嘛,老天爺不叫我死,我就死不了,放心吧,小東子,你坐好, 我給你講講這一年多我和阿意發生的故事”
“好”,皇帝講故事,小東子聽得多了,可講自己的事情,小東子這是第一次。
“北平那一夜後,我被調了包,我被埋在了離北平城二十多裏地的一個山腳下,一個叫阿意的姑娘救了我,聽阿意說,那天下大雨,如果不是這場雨,我估計就真的死翹翹了......”
朱允炆把這一年多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給小東子講述了一遍。
怎麽被阿意救下,醒來後失憶,不會說話,怎麽做糖葫蘆,又因為小賴欠債賣了做糖葫蘆的方子,怎麽做糖雪球,怎麽賣糖雪球,被裏正栽贓被密雲縣抓進大牢,如何被救,為什麽想在北平城開店,又怎麽打死人,被判死刑,刑場被孫大救下,怎麽恢複記憶,遇襲阿意給他擋刀,有怎麽計劃來到京城。
朱允炆把這一年多的經過,完完整整地給小東子講了一遍。就像是朋友一樣,像知己一樣。
朱允炆可以毫無顧忌地把所有事情都和小東子說,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或許,這個世界上,也隻有小東子能讓朱允炆這麽做。
小東子聽得既感動,又擔驚受怕,心中也默默記下了幾個人,阿意,劉棗,小賴,吳玉兒,這幾個人都是幫助過皇帝的人。
還記下了趙金,那個栽贓皇帝的裏正,判皇帝死刑的公公和北平知府,甚至記下了小莊娘,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給皇帝製造過麻煩的人。
至於孫大,平安,龐萬,他們保護皇上那是應該的,但是獨臂高平,小東子記下了,如果有可能,小東子要當麵感謝高平。
故事很長,朱允炆一直從天黑講到了天空魚肚發白,開始有人把昨夜的尿壺和便盆送到院子裏。
早朝也應該早就開始了吧。
朱允炆看著天色變亮,伸了伸懶腰,問道:“小東子,你準備好和我一起去和朱允熥對峙了嗎?”
“皇上,奴婢早就準備好了”
“行,那你洗把臉,把你的衣服換一下,拿出你以前總領太監的氣勢來”
“奴婢遵命”,小東子淚眼朦朧,這一切都像是做夢一樣,他怎麽都想不到,自己還會有翻身的一天。
......
奉天大殿,早朝。
朱允熥精神抖擻地聽著大臣們的匯報,他坐上皇帝的寶座,不過幾個月時間,這幾個月裏,朱允熥每日早朝,非常勤政,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做,去布局,他這個皇帝,坐的並不穩當。
當有一天他能完全掌控一切的時候,或許才是能稍稍放鬆的時候。
朱允熥的兩邊,站著一大一小兩個太監,年長的太監正是現在皇帝身邊最紅的白公公,白公公是什麽底細,很少有人知道。
而另一邊的小太監,不過八九歲的樣子,所有人隻知道這是小元子公公,卻也沒人知道小元子公公的底細,更沒人知道這麽小的年紀,能做什麽?皇帝卻每天都要帶在身邊。
自從朱允熥登基後,形勢一片大好,因為他每天聽到的奏折,除了誇還是誇,讀書人誇皇上英明,京城所有的大戶誇皇帝英明,大臣誇皇帝英明。
朱允熥甚是飄飄然,他覺得,他比朱允炆更適合做皇帝。
誇人的話,聽多了也會煩,朱允炆聽了好幾個月了,在沒有剛開始聽到有人誇他英明時的那一份激動。
或許,今天的早朝和平時一樣,在平淡中散去。
天已經大亮,今日早朝,並無什麽特別的大事,朱允熥已經想著下朝後,找陳瑛商量點事情。
正在這時,突然有太監急急忙忙地跑到白玉林跟前,悄悄耳語了幾句,白玉林聽完,臉色煞白。
“上朝?皇上,這......”
“對,上朝,和朱允熥當麵對峙,不用擔心,我都布置好了,大不了,你我主仆一起被殺,小東子,你怕死嗎?如果你怕死,那就別跟著我了”
小東子急了,站起來有些激動地說道:“皇上,奴婢什麽都不怕,死更不怕,奴婢隻要能跟著皇上,死一萬次都不怕”
“好”
“皇上,你不在的這些日子......嗚嗚嗚......”
“小東子,有什麽話,有什麽委屈,全都說出來”
“皇上,太子,懷王和安王,他們......”
原來,小東子說的是朱文奎他們兄弟三個。
“他們都被人害得成傻子了,這些我都知道”
“皇上都知道了?”
“嗯,皇上,皇後娘娘和郭妃,這些日子也不好過,皇上......不,吳王他是想趕盡殺絕,奴婢出不了宮,不過聽說皇貴妃,周貴妃,徐貴妃,何妃他們也都不好過,如果不是朝中那些大臣死保,吳王早就下死手了”
“我知道,他們都受苦了”
“皇上見過幾位娘娘了嗎?”
“今晚我去見了馬靈和郭姝,不過其他人,我還沒見過,怕打草驚蛇,所以暫時還沒見到他們”
“原來如此,看來什麽都瞞不住皇上”
“我在北平的時候,平安和孫大把他們知道的事情都告訴我了,後來我去山東找盛庸,一起進京後,又找了李景隆,我來京城都兩個多月了,所以有些事情,我都知道,不過.....,小東子,你最近一年多,聽說過元宵的消息嗎?”
“稟皇上,沒有”
朱允炆沮喪地點點頭,心中歎息不已。
小東子的情緒也受影響,開始有些低落。
突然,朱允炆問道:“小東子,你還記得我一直在找一個人嗎?”
“記得,皇上說,那是神仙指定給皇上的女人,叫周默”
“我找到了”
“找到了?真的嗎皇上?太好了,恭喜皇上”,情緒一下子又被拉了起來。
“你知道我在哪兒找到的嗎?”,朱允炆笑著問道。
“呃......”
“我和你說,她不僅是我找的人,還是我的救命恩人,救過我兩次......”,朱允炆說著,腦海裏不禁浮現出了阿意的樣子。
小東子卻開始緊張起來,救命恩人,還兩次,這不就意味著皇帝兩次差點沒命嗎?
“皇上......”,小東子想說什麽,卻不知道該說什麽。
“你別緊張,我現在不是活的好好的嘛,老天爺不叫我死,我就死不了,放心吧,小東子,你坐好, 我給你講講這一年多我和阿意發生的故事”
“好”,皇帝講故事,小東子聽得多了,可講自己的事情,小東子這是第一次。
“北平那一夜後,我被調了包,我被埋在了離北平城二十多裏地的一個山腳下,一個叫阿意的姑娘救了我,聽阿意說,那天下大雨,如果不是這場雨,我估計就真的死翹翹了......”
朱允炆把這一年多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給小東子講述了一遍。
怎麽被阿意救下,醒來後失憶,不會說話,怎麽做糖葫蘆,又因為小賴欠債賣了做糖葫蘆的方子,怎麽做糖雪球,怎麽賣糖雪球,被裏正栽贓被密雲縣抓進大牢,如何被救,為什麽想在北平城開店,又怎麽打死人,被判死刑,刑場被孫大救下,怎麽恢複記憶,遇襲阿意給他擋刀,有怎麽計劃來到京城。
朱允炆把這一年多的經過,完完整整地給小東子講了一遍。就像是朋友一樣,像知己一樣。
朱允炆可以毫無顧忌地把所有事情都和小東子說,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或許,這個世界上,也隻有小東子能讓朱允炆這麽做。
小東子聽得既感動,又擔驚受怕,心中也默默記下了幾個人,阿意,劉棗,小賴,吳玉兒,這幾個人都是幫助過皇帝的人。
還記下了趙金,那個栽贓皇帝的裏正,判皇帝死刑的公公和北平知府,甚至記下了小莊娘,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給皇帝製造過麻煩的人。
至於孫大,平安,龐萬,他們保護皇上那是應該的,但是獨臂高平,小東子記下了,如果有可能,小東子要當麵感謝高平。
故事很長,朱允炆一直從天黑講到了天空魚肚發白,開始有人把昨夜的尿壺和便盆送到院子裏。
早朝也應該早就開始了吧。
朱允炆看著天色變亮,伸了伸懶腰,問道:“小東子,你準備好和我一起去和朱允熥對峙了嗎?”
“皇上,奴婢早就準備好了”
“行,那你洗把臉,把你的衣服換一下,拿出你以前總領太監的氣勢來”
“奴婢遵命”,小東子淚眼朦朧,這一切都像是做夢一樣,他怎麽都想不到,自己還會有翻身的一天。
......
奉天大殿,早朝。
朱允熥精神抖擻地聽著大臣們的匯報,他坐上皇帝的寶座,不過幾個月時間,這幾個月裏,朱允熥每日早朝,非常勤政,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做,去布局,他這個皇帝,坐的並不穩當。
當有一天他能完全掌控一切的時候,或許才是能稍稍放鬆的時候。
朱允熥的兩邊,站著一大一小兩個太監,年長的太監正是現在皇帝身邊最紅的白公公,白公公是什麽底細,很少有人知道。
而另一邊的小太監,不過八九歲的樣子,所有人隻知道這是小元子公公,卻也沒人知道小元子公公的底細,更沒人知道這麽小的年紀,能做什麽?皇帝卻每天都要帶在身邊。
自從朱允熥登基後,形勢一片大好,因為他每天聽到的奏折,除了誇還是誇,讀書人誇皇上英明,京城所有的大戶誇皇帝英明,大臣誇皇帝英明。
朱允熥甚是飄飄然,他覺得,他比朱允炆更適合做皇帝。
誇人的話,聽多了也會煩,朱允炆聽了好幾個月了,在沒有剛開始聽到有人誇他英明時的那一份激動。
或許,今天的早朝和平時一樣,在平淡中散去。
天已經大亮,今日早朝,並無什麽特別的大事,朱允熥已經想著下朝後,找陳瑛商量點事情。
正在這時,突然有太監急急忙忙地跑到白玉林跟前,悄悄耳語了幾句,白玉林聽完,臉色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