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太妃跟宜太妃對昔日這個老對手,如今的勝利者也覺得難以置信呢,尤其是宜太妃,直接嗤笑道:“真該讓先帝再睜開眼看看,他當年到底寵愛了個什麽玩意兒!”
當年德妃是孝懿皇後宮裏的宮女,她自己借著孝懿皇後舉薦的名頭爬了床,對外還裝出個孝懿皇後善妒又反複的模樣來,倒是得了先帝的憐惜,一上來就是常在的分位,後來生了四阿哥就晉了貴人,先帝還賜下了封號“德”。
再後來四阿哥被孝懿皇後抱到跟前養著,她竟然借機升了嬪位,還搬出了承乾宮,用的就是孝懿皇後不讓她去看孩子的借口,順便還給自己立了個慈母的人設。
蕙太妃倒是沒那麽不忿,隻是實話實說:“那也是人家心機手腕樣樣不缺,當年那樣貶損折騰皇帝,竟也讓皇帝上了位,還給她帶來太後的榮耀。”
宜太妃的嗤笑聲就更加明顯了,“她運氣好這一點我也佩服,隻是不知道從此以後她還能不能一直那樣走好運了。”
蕙太妃是真看得明白,“你且等著吧,自己個兒的親兒媳婦都不偏著,還要抬起年羹堯的妹子跟皇後打擂台,日後有她受罪的時候!”
老姐妹倆在恆親王府門前分開,宜太妃殷殷切切地盼著兩家多往來,別的不說,光是看宮裏老對頭的笑話,就夠她倆多活幾年的了。
蕙太妃眼下雖然住在原來的廉郡王府,可當家的廉親王被奪爵圈禁,現在還關在宗人府裏,頂立門戶的弘旺又是個光頭阿哥,沒有爵位在身不說,現在還隻能讀書,家裏的一切可都是靠著她這個老婆子操持。
而她是有親孫子親孫女的,眼下兩家慢慢恢複了往來,她總要多為親孫子親孫女多考慮考慮。
當然,也不是弘旺不好,隻是她的親孫子弘昱如今過得也就比弘旺稍微好一點而已,至少直親王府有個沒有被剝奪王妃頭銜的張佳氏撐著,而弘昱上頭還有三個都撫蒙的姐姐能稍微說話。
蕙太妃思來想去,如今她的養子老八已經圈禁在宗人府了,完全在皇帝的掌控之中,也就是外頭還有個老十能照看一二,可老十更加照顧同樣被圈禁在宗人府的老九,但凡老九一鬆口,老十就能帶著老九一起投效皇帝。
當然,說服老九那是宜太妃跟恆親王的事兒。
所以要給太後難堪,要給皇後出氣,還要給自己報仇,隻能從遠在皇陵的老十四下手。
沒錯,蕙太妃也盯上了守皇陵的老十四。
蕙太妃也是那拉氏出身,隻是她家裏不是烏拉那拉氏而已,能用的人手也還不少,畢竟她娘家從三藩過後,就已經不在內務府任職,所以內務府大清理的時候,別看她損失慘重,其實根本沒有傷筋動骨,娘家子弟大多在軍中任職,已經走了朝堂仕途。
但她手裏也不是沒有能辦事的人。
蕙太妃一動,自然就發現了華妃兄弟年羹堯的企圖,她趕緊將人手收了迴來,在先帝後宮混了一輩子的她肯定背後實際一定不止年羹堯的手筆,隻是年羹堯想要下給老十四的催情藥裏又加了一點影響子嗣的藥,就趕緊盡數撤離。
蕙太妃的動作當然也被大胖橘後知後覺調查清楚了,不過他可沒有為老十四伸張的想法,甚至看著太後為此不惜動用手中僅剩的那點兒人手去為老十四調查真相,還不惜以自己的性命來威脅他這個為她帶來了榮耀的長子,去給老十四翻案,他那點兒不忍就盡數消散了。
從前皇後所說太後想要老十四兄終弟及的話,大胖橘終於入了心,對太後的慈母濾鏡也終於盡數消散。
前朝禦史台極盡所能彈劾先帝十四阿哥不忠不孝,在皇陵酗酒還強迫了守陵宮女之舉,還有年羹堯發動黨羽要求大胖橘嚴懲先帝十四阿哥,搞得好像不殺了他就不足以平民憤一樣。
而太後日夜為幼子憂心,三五日的功夫就病倒了。
不過這一次她可沒什麽精力讓後宮嬪妃去侍疾,但隨著太後收到消息說幼子遭遇的一切都是被年羹堯給算計的,她便讓竹息出手直接去翊坤宮將華妃押過去侍疾。
薑莘莘還在作壁上觀,大胖橘卻不能任由華妃被太後磋磨,所以親自出馬將華妃從壽康宮帶了出來,這就讓華妃越發對大胖橘越發深情。
華妃有感大胖橘對她的一片深情厚誼,連惠貴人都懶得磋磨了,這倒是讓惠貴人終於鬆了一口氣,但沒想到惠貴人自己還沒打算給自己報仇呢,就被莞貴人挑起了對華妃的仇恨。
莞貴人對於年羹堯這一次露出來的勢力也感到一陣膽戰心驚,對於皇帝親自去壽康宮接出華妃之舉更是心中不安,所以她才會覺得若是不能早日將華妃打壓下去,其他人一定不會有什麽好日子過。
惠貴人自己也很有危機感,所以是惠貴人主動找上莞貴人說話的。
惠貴人拉著莞貴人的手,憂心忡忡道:“嬛兒,我也沒想到華妃在前朝如此勢大,他們竟然連先帝的阿哥都不放在眼裏,皇上更是顧忌年大將軍,連太後的顏麵都不顧了!”
莞貴人當然要順著惠貴人的意思說話:“是啊,從前咱們還沒入宮的時候,也隻聽說華妃在潛邸的時候驕橫跋扈,還是入宮之後,皇後娘娘正位中宮,這才將華妃的囂張氣焰給打壓了下去,如今皇上此舉,怕是對華妃多有留戀,咱們日後也該避一避鋒芒。”
莞貴人十分清楚,是惠貴人頂在前頭替她受了華妃一番磋磨,不然日日去華妃宮裏受難的,就是她這個堪比華妃的寵妃了。
所以莞貴人不肯放棄任何一個讓惠貴人跟華妃對上的機會,畢竟惠貴人若想得寵,華妃也的確是個十分好的仇人。
惠貴人果真被莞貴人激起了性子,直說道:“我倒是不覺得年大將軍勢大,完全是壞事了。從前就聽說宮中華妃驕橫,而年大將軍在外也跋扈,所以皇上必定不能長久容忍華妃跟年家,咱們隻等皇上忍不下去的那一日。”
當年德妃是孝懿皇後宮裏的宮女,她自己借著孝懿皇後舉薦的名頭爬了床,對外還裝出個孝懿皇後善妒又反複的模樣來,倒是得了先帝的憐惜,一上來就是常在的分位,後來生了四阿哥就晉了貴人,先帝還賜下了封號“德”。
再後來四阿哥被孝懿皇後抱到跟前養著,她竟然借機升了嬪位,還搬出了承乾宮,用的就是孝懿皇後不讓她去看孩子的借口,順便還給自己立了個慈母的人設。
蕙太妃倒是沒那麽不忿,隻是實話實說:“那也是人家心機手腕樣樣不缺,當年那樣貶損折騰皇帝,竟也讓皇帝上了位,還給她帶來太後的榮耀。”
宜太妃的嗤笑聲就更加明顯了,“她運氣好這一點我也佩服,隻是不知道從此以後她還能不能一直那樣走好運了。”
蕙太妃是真看得明白,“你且等著吧,自己個兒的親兒媳婦都不偏著,還要抬起年羹堯的妹子跟皇後打擂台,日後有她受罪的時候!”
老姐妹倆在恆親王府門前分開,宜太妃殷殷切切地盼著兩家多往來,別的不說,光是看宮裏老對頭的笑話,就夠她倆多活幾年的了。
蕙太妃眼下雖然住在原來的廉郡王府,可當家的廉親王被奪爵圈禁,現在還關在宗人府裏,頂立門戶的弘旺又是個光頭阿哥,沒有爵位在身不說,現在還隻能讀書,家裏的一切可都是靠著她這個老婆子操持。
而她是有親孫子親孫女的,眼下兩家慢慢恢複了往來,她總要多為親孫子親孫女多考慮考慮。
當然,也不是弘旺不好,隻是她的親孫子弘昱如今過得也就比弘旺稍微好一點而已,至少直親王府有個沒有被剝奪王妃頭銜的張佳氏撐著,而弘昱上頭還有三個都撫蒙的姐姐能稍微說話。
蕙太妃思來想去,如今她的養子老八已經圈禁在宗人府了,完全在皇帝的掌控之中,也就是外頭還有個老十能照看一二,可老十更加照顧同樣被圈禁在宗人府的老九,但凡老九一鬆口,老十就能帶著老九一起投效皇帝。
當然,說服老九那是宜太妃跟恆親王的事兒。
所以要給太後難堪,要給皇後出氣,還要給自己報仇,隻能從遠在皇陵的老十四下手。
沒錯,蕙太妃也盯上了守皇陵的老十四。
蕙太妃也是那拉氏出身,隻是她家裏不是烏拉那拉氏而已,能用的人手也還不少,畢竟她娘家從三藩過後,就已經不在內務府任職,所以內務府大清理的時候,別看她損失慘重,其實根本沒有傷筋動骨,娘家子弟大多在軍中任職,已經走了朝堂仕途。
但她手裏也不是沒有能辦事的人。
蕙太妃一動,自然就發現了華妃兄弟年羹堯的企圖,她趕緊將人手收了迴來,在先帝後宮混了一輩子的她肯定背後實際一定不止年羹堯的手筆,隻是年羹堯想要下給老十四的催情藥裏又加了一點影響子嗣的藥,就趕緊盡數撤離。
蕙太妃的動作當然也被大胖橘後知後覺調查清楚了,不過他可沒有為老十四伸張的想法,甚至看著太後為此不惜動用手中僅剩的那點兒人手去為老十四調查真相,還不惜以自己的性命來威脅他這個為她帶來了榮耀的長子,去給老十四翻案,他那點兒不忍就盡數消散了。
從前皇後所說太後想要老十四兄終弟及的話,大胖橘終於入了心,對太後的慈母濾鏡也終於盡數消散。
前朝禦史台極盡所能彈劾先帝十四阿哥不忠不孝,在皇陵酗酒還強迫了守陵宮女之舉,還有年羹堯發動黨羽要求大胖橘嚴懲先帝十四阿哥,搞得好像不殺了他就不足以平民憤一樣。
而太後日夜為幼子憂心,三五日的功夫就病倒了。
不過這一次她可沒什麽精力讓後宮嬪妃去侍疾,但隨著太後收到消息說幼子遭遇的一切都是被年羹堯給算計的,她便讓竹息出手直接去翊坤宮將華妃押過去侍疾。
薑莘莘還在作壁上觀,大胖橘卻不能任由華妃被太後磋磨,所以親自出馬將華妃從壽康宮帶了出來,這就讓華妃越發對大胖橘越發深情。
華妃有感大胖橘對她的一片深情厚誼,連惠貴人都懶得磋磨了,這倒是讓惠貴人終於鬆了一口氣,但沒想到惠貴人自己還沒打算給自己報仇呢,就被莞貴人挑起了對華妃的仇恨。
莞貴人對於年羹堯這一次露出來的勢力也感到一陣膽戰心驚,對於皇帝親自去壽康宮接出華妃之舉更是心中不安,所以她才會覺得若是不能早日將華妃打壓下去,其他人一定不會有什麽好日子過。
惠貴人自己也很有危機感,所以是惠貴人主動找上莞貴人說話的。
惠貴人拉著莞貴人的手,憂心忡忡道:“嬛兒,我也沒想到華妃在前朝如此勢大,他們竟然連先帝的阿哥都不放在眼裏,皇上更是顧忌年大將軍,連太後的顏麵都不顧了!”
莞貴人當然要順著惠貴人的意思說話:“是啊,從前咱們還沒入宮的時候,也隻聽說華妃在潛邸的時候驕橫跋扈,還是入宮之後,皇後娘娘正位中宮,這才將華妃的囂張氣焰給打壓了下去,如今皇上此舉,怕是對華妃多有留戀,咱們日後也該避一避鋒芒。”
莞貴人十分清楚,是惠貴人頂在前頭替她受了華妃一番磋磨,不然日日去華妃宮裏受難的,就是她這個堪比華妃的寵妃了。
所以莞貴人不肯放棄任何一個讓惠貴人跟華妃對上的機會,畢竟惠貴人若想得寵,華妃也的確是個十分好的仇人。
惠貴人果真被莞貴人激起了性子,直說道:“我倒是不覺得年大將軍勢大,完全是壞事了。從前就聽說宮中華妃驕橫,而年大將軍在外也跋扈,所以皇上必定不能長久容忍華妃跟年家,咱們隻等皇上忍不下去的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