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濟此刻見馬超對張繡的兄弟情深義重,鄒氏又願為張繡決然赴死,心中甚是寬慰與滿意,麵上漸漸浮起笑意,輕輕鼓掌道:“好好好,你們這番態度倒叫我安心不少。”言罷,即吩咐兵士為張繡與鄒氏解開繩索。
張繡扯出堵在口中的破布,與鄒氏一道匆匆來到馬超麵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滿臉愧疚地說道:“將軍,這一切皆是叔父的謀劃。叔父本意並非要取我性命,隻是想試探將軍您,究竟是看重與我張繡的兄弟情義,還是意在我宛城的兵馬基業。將軍,實非我之本意,我在此代叔父向您賠罪,還望您大人大量,切莫記掛於心。雖有這番戲耍之舉,卻也是事出無奈,望您海涵。”
眾人呆立當場,臉上滿是錯愕之色,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前一刻還彌漫著濃烈的硝煙氣息,劍拔弩張到極致的氣氛,竟在眨眼間如同被一隻無形的大手肆意撥弄,魔術般地演變成了這般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麵。那緊張得令人窒息的氛圍,就像緊繃到極限的弓弦突然斷裂,化作了一場看似荒誕不經的鬧劇。
馬超滿臉無奈地搖了搖頭,苦笑著將張繡從地上拽起,那雙手帶著幾分用力,卻又不失關切與親昵。他的目光在張繡身上仔細打量,另一隻手如同對待至親一般,輕柔且細致地拍打著張繡衣衫上的灰塵,每一下都仿佛帶著劫後餘生的慶幸與感慨,歎道:“哎,老天有眼,你能安然無恙,此事實在是不幸中的萬幸,亦是最為理想的結局。若真因這誤會致使戰火紛飛,你我皆知曉,無論是哪一方的兒郎倒下,那都是我西涼的大好兒男,都是曾與我們並肩作戰、同飲烈酒的兄弟啊。一想到此,我的心便好似被無數鋼刀狠狠刺入,痛得無法自已,那鮮血怕不是要如湧泉般汩汩而流。”
言罷,馬超像是被一道驚雷突然擊中,神色驟變,心急如焚地猛拍額頭,額頭上瞬間浮現出一片通紅的印記,聲音中帶著幾分慌張與急切:“壞了壞了!胡車兒,你此刻莫要再有絲毫耽擱,速速與張遼將軍一同奔赴宛城,全力協調城防之事。阻止徐庶,絕不能讓他在不明就裏的情況下貿然率大軍兵臨宛城。一旦開戰,而這宛城內外,也必將陷入混亂之中。”
張遼與胡車兒聞聽此令,毫不猶豫,齊聲應道:“領命!”那聲音堅定而洪亮,在空氣中迴蕩。張濟見狀,心急如焚,大聲唿喊:“快快快,時間緊迫,不容有失!騎我的馬去,我這寶馬良駒,腳力超凡,定能助你們快上幾分。”然而,胡車兒卻仿若未聞,隻見他雙腿微微彎曲,腳尖輕點地麵,整個人如同鬼魅一般,瞬間化作一道黑影,如離弦之箭般疾馳而去,身後揚起一片塵土,竟全然不顧張濟的好意,未騎馬便已絕塵而去。張遼則在一眾兵士的簇擁下,匆匆忙忙朝著馬廄奔去,不多時,便尋得張繡的馬匹。他翻身上馬,韁繩一勒,駿馬長嘶一聲,四蹄奮起,濺起一片沙石,亦如一陣狂風般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之中。
張濟在賈詡的攙扶下,身形仍止不住地微微顫抖,雙腿發軟,勉力站起。旁邊的兵士趕忙上前,一左一右小心地攙扶著他,張繡試圖往馬超身邊挪動腳步,然而身體的虛弱卻讓他舉步維艱,每一步都好似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馬超見此情形,心領神會,急忙向張繡使了個眼色。張繡會意,強打起精神,緩緩來到叔父身邊,與賈詡一左一右扶住張濟。
馬超亦大步流星走向他們。張濟微微抬起顫抖的手,虛弱地拱手說道:“馬超將軍,張某實在是愧疚萬分。今日這一場風波,實乃我張濟的無奈之舉。將軍您此次親率大軍前來,對外宣稱是欲征伐揚州。文和先生與我暗中商議,心中難免有些疑慮,雖說將軍是來看望張繡,但我們又擔心將軍對這宛城別有所圖。畢竟在這亂世之中,人心難測,不得不防啊。所以才出此下策,用這樣的事情來試探將軍。”
張濟微微喘了口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與憂慮:“我如今已是病入膏肓,命不久矣。這張繡自幼便沒了父母,我一直將他視如己出,可這孩子性格純善,又無甚雄心壯誌,我實在是放心不下。我辛苦打拚多年,這宛城的基業來之不易,更重要的是,城中這些與我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們,我怎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日後無所依靠。所以才會這般冒犯將軍,設下此局,張某實在是羞愧難當,還望將軍海涵。”
馬超卻爽朗地哈哈一笑,臉上毫無芥蒂之色,拱手迴禮,誠摯說道:“將軍言重了,馬某亦有諸多不是。隻因其時心係阿秀安危,擔憂兄弟性命,以致言語間對將軍多有衝撞冒犯之處,實乃不該。論起來,將軍與我父輩相知相熟,我本當以晚輩之禮相待,敬重有加。況且我與阿秀情同手足,如此算來,將軍更是我尊長。今日我言辭間的無禮與莽撞,在此先向將軍賠罪,還望將軍莫要怪罪。”
馬超微微頓了頓,神色轉為欽佩:“將軍身為上位者,能時刻將身後一眾將士兄弟的前程生計掛懷於心,此等胸懷與情義,實令馬超由衷地敬重與讚賞。再者,將軍對張繡的一番苦心孤詣、用心良苦,更是讓我深深歎服。我深知將軍此舉皆是為了宛城的長治久安,為了兄弟們的未來福祉。”
張濟趕忙擺手,言辭懇切地說道:“將軍且莫要這般稱讚,若有怪罪之處,那也全是我這把老骨頭的責任,萬不可遷怒於張繡這懵懂無知的孩子。如今見將軍對張繡如此情深義重、赤誠相待,我便是即刻身死,亦能安心閉目了。”
張濟微微一頓,神色凝重而堅定:“自今日起,這宛城的基業以及張繡本人,便正式重歸西涼,全然歸附於將軍麾下,任憑將軍差遣調令。我等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唯將軍馬首是瞻。如此一來,也算是給這宛城上下諸多追隨多年的老兄弟們尋得了一條明路,一個安穩可靠的歸宿。”
馬超聞聽,連道三聲“好好好”,繼而說道:“將軍竟能如此深明大義,實乃幸事。如今既有這等報效朝廷的赤誠之心,待天子知曉,必定不會吝嗇賞賜。彼時,朝野上下也定會為將軍之舉而群情振奮。此消息傳至天下諸侯耳中,於他們而言,亦是一則頗為正麵之訊。”
賈詡微微搖頭,隨後緩緩開口:“馬超將軍,您恐是有所誤解。我家主公之意,並非是要投靠朝廷,而是欲投效於您,迴歸西涼故土。您且想想,在朝廷眼中,我等不過是昔日追隨董公之人,仿若為虎作倀之輩。當年董公那般威逼天子,天子心中定然銜恨。說句不中聽的,馬超將軍,如今雖值天子用人之際,尚有幾分倚重,可也不乏壓製。待天下太平之日,我等之人又怎能奢望善終?將軍您隻瞧當下,您身為天子器重的心腹,所受待遇又如何?將軍敢斷言,待天下安定之後,您與我等皆能安然無恙?古雲‘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此絕非虛言呐。”馬超聽了這一番話,不由得一陣錯愕,心中暗忖,賈詡之言,似也頗有幾分道理,自己先前確是未曾深思此節。
張濟清了清嗓子,神色凝重地開口道:“馬超將軍,如今這局勢,您著實該早做籌謀啊。那天子究竟是何等樣人,想來您比我們更為知曉。以將軍您的聰慧睿智,身處朝中卻仍覺才智難以盡展,阻礙重重。您且想想,單靠張繡這孩子,又怎能在那朝中的重重陷阱、勾心鬥角與鬼蜮伎倆裏保全自身?說句掏心窩子的話,這朝廷早已病入膏肓,腐朽不堪。即便您費盡心力去維護,君臣齊心也不過是權宜之計,隻能稍稍延緩衰敗之勢,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何況,天子對您本就滿懷猜忌,您在朝中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艱難異常。依我之見,不妨效仿昔日董公所為,索性將這朝廷徹底推翻,另起爐灶,或許方能尋得出路。”
馬超眉頭緊皺,麵露猶豫之色,沉聲道:“話雖這般講,可若是真如你們所言,付諸行動,天下百姓必將深陷戰火,飽受磨難。那兵荒馬亂之中,又不知會有多少無辜生靈慘遭塗炭,家破人亡。我等又於心何忍?”
賈詡目光幽幽,語調平緩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決:“馬超將軍,古往今來,欲要變革天下之秩序,哪有不付出血的代價的?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若當機立斷,以快刀斬亂麻之勢做出改變,或許百姓所遭受的傷亡與苦難反而會有所減少。若隻是一味地因循守舊,任這亂世持續混亂下去,百姓們還不知要在這無盡的煎熬中苦熬多少年,那才是真正的生靈塗炭,永無寧日啊。”
馬超聽了他們的話,一時竟無言以對。雖說他們這番言語似是罔顧百姓死活,可細細思量,其中卻也並非毫無道理,這讓馬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與糾結之中。
那些手掌大權、掌控重器之人,又怎會對種種弊端與問題的關鍵所在茫然無知?隻不過他們皆出於自身的利益考量、野心抱負以及複雜的局勢權衡,從而心懷各異的盤算與謀劃罷了。
張繡扯出堵在口中的破布,與鄒氏一道匆匆來到馬超麵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滿臉愧疚地說道:“將軍,這一切皆是叔父的謀劃。叔父本意並非要取我性命,隻是想試探將軍您,究竟是看重與我張繡的兄弟情義,還是意在我宛城的兵馬基業。將軍,實非我之本意,我在此代叔父向您賠罪,還望您大人大量,切莫記掛於心。雖有這番戲耍之舉,卻也是事出無奈,望您海涵。”
眾人呆立當場,臉上滿是錯愕之色,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前一刻還彌漫著濃烈的硝煙氣息,劍拔弩張到極致的氣氛,竟在眨眼間如同被一隻無形的大手肆意撥弄,魔術般地演變成了這般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麵。那緊張得令人窒息的氛圍,就像緊繃到極限的弓弦突然斷裂,化作了一場看似荒誕不經的鬧劇。
馬超滿臉無奈地搖了搖頭,苦笑著將張繡從地上拽起,那雙手帶著幾分用力,卻又不失關切與親昵。他的目光在張繡身上仔細打量,另一隻手如同對待至親一般,輕柔且細致地拍打著張繡衣衫上的灰塵,每一下都仿佛帶著劫後餘生的慶幸與感慨,歎道:“哎,老天有眼,你能安然無恙,此事實在是不幸中的萬幸,亦是最為理想的結局。若真因這誤會致使戰火紛飛,你我皆知曉,無論是哪一方的兒郎倒下,那都是我西涼的大好兒男,都是曾與我們並肩作戰、同飲烈酒的兄弟啊。一想到此,我的心便好似被無數鋼刀狠狠刺入,痛得無法自已,那鮮血怕不是要如湧泉般汩汩而流。”
言罷,馬超像是被一道驚雷突然擊中,神色驟變,心急如焚地猛拍額頭,額頭上瞬間浮現出一片通紅的印記,聲音中帶著幾分慌張與急切:“壞了壞了!胡車兒,你此刻莫要再有絲毫耽擱,速速與張遼將軍一同奔赴宛城,全力協調城防之事。阻止徐庶,絕不能讓他在不明就裏的情況下貿然率大軍兵臨宛城。一旦開戰,而這宛城內外,也必將陷入混亂之中。”
張遼與胡車兒聞聽此令,毫不猶豫,齊聲應道:“領命!”那聲音堅定而洪亮,在空氣中迴蕩。張濟見狀,心急如焚,大聲唿喊:“快快快,時間緊迫,不容有失!騎我的馬去,我這寶馬良駒,腳力超凡,定能助你們快上幾分。”然而,胡車兒卻仿若未聞,隻見他雙腿微微彎曲,腳尖輕點地麵,整個人如同鬼魅一般,瞬間化作一道黑影,如離弦之箭般疾馳而去,身後揚起一片塵土,竟全然不顧張濟的好意,未騎馬便已絕塵而去。張遼則在一眾兵士的簇擁下,匆匆忙忙朝著馬廄奔去,不多時,便尋得張繡的馬匹。他翻身上馬,韁繩一勒,駿馬長嘶一聲,四蹄奮起,濺起一片沙石,亦如一陣狂風般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之中。
張濟在賈詡的攙扶下,身形仍止不住地微微顫抖,雙腿發軟,勉力站起。旁邊的兵士趕忙上前,一左一右小心地攙扶著他,張繡試圖往馬超身邊挪動腳步,然而身體的虛弱卻讓他舉步維艱,每一步都好似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馬超見此情形,心領神會,急忙向張繡使了個眼色。張繡會意,強打起精神,緩緩來到叔父身邊,與賈詡一左一右扶住張濟。
馬超亦大步流星走向他們。張濟微微抬起顫抖的手,虛弱地拱手說道:“馬超將軍,張某實在是愧疚萬分。今日這一場風波,實乃我張濟的無奈之舉。將軍您此次親率大軍前來,對外宣稱是欲征伐揚州。文和先生與我暗中商議,心中難免有些疑慮,雖說將軍是來看望張繡,但我們又擔心將軍對這宛城別有所圖。畢竟在這亂世之中,人心難測,不得不防啊。所以才出此下策,用這樣的事情來試探將軍。”
張濟微微喘了口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與憂慮:“我如今已是病入膏肓,命不久矣。這張繡自幼便沒了父母,我一直將他視如己出,可這孩子性格純善,又無甚雄心壯誌,我實在是放心不下。我辛苦打拚多年,這宛城的基業來之不易,更重要的是,城中這些與我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們,我怎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日後無所依靠。所以才會這般冒犯將軍,設下此局,張某實在是羞愧難當,還望將軍海涵。”
馬超卻爽朗地哈哈一笑,臉上毫無芥蒂之色,拱手迴禮,誠摯說道:“將軍言重了,馬某亦有諸多不是。隻因其時心係阿秀安危,擔憂兄弟性命,以致言語間對將軍多有衝撞冒犯之處,實乃不該。論起來,將軍與我父輩相知相熟,我本當以晚輩之禮相待,敬重有加。況且我與阿秀情同手足,如此算來,將軍更是我尊長。今日我言辭間的無禮與莽撞,在此先向將軍賠罪,還望將軍莫要怪罪。”
馬超微微頓了頓,神色轉為欽佩:“將軍身為上位者,能時刻將身後一眾將士兄弟的前程生計掛懷於心,此等胸懷與情義,實令馬超由衷地敬重與讚賞。再者,將軍對張繡的一番苦心孤詣、用心良苦,更是讓我深深歎服。我深知將軍此舉皆是為了宛城的長治久安,為了兄弟們的未來福祉。”
張濟趕忙擺手,言辭懇切地說道:“將軍且莫要這般稱讚,若有怪罪之處,那也全是我這把老骨頭的責任,萬不可遷怒於張繡這懵懂無知的孩子。如今見將軍對張繡如此情深義重、赤誠相待,我便是即刻身死,亦能安心閉目了。”
張濟微微一頓,神色凝重而堅定:“自今日起,這宛城的基業以及張繡本人,便正式重歸西涼,全然歸附於將軍麾下,任憑將軍差遣調令。我等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唯將軍馬首是瞻。如此一來,也算是給這宛城上下諸多追隨多年的老兄弟們尋得了一條明路,一個安穩可靠的歸宿。”
馬超聞聽,連道三聲“好好好”,繼而說道:“將軍竟能如此深明大義,實乃幸事。如今既有這等報效朝廷的赤誠之心,待天子知曉,必定不會吝嗇賞賜。彼時,朝野上下也定會為將軍之舉而群情振奮。此消息傳至天下諸侯耳中,於他們而言,亦是一則頗為正麵之訊。”
賈詡微微搖頭,隨後緩緩開口:“馬超將軍,您恐是有所誤解。我家主公之意,並非是要投靠朝廷,而是欲投效於您,迴歸西涼故土。您且想想,在朝廷眼中,我等不過是昔日追隨董公之人,仿若為虎作倀之輩。當年董公那般威逼天子,天子心中定然銜恨。說句不中聽的,馬超將軍,如今雖值天子用人之際,尚有幾分倚重,可也不乏壓製。待天下太平之日,我等之人又怎能奢望善終?將軍您隻瞧當下,您身為天子器重的心腹,所受待遇又如何?將軍敢斷言,待天下安定之後,您與我等皆能安然無恙?古雲‘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此絕非虛言呐。”馬超聽了這一番話,不由得一陣錯愕,心中暗忖,賈詡之言,似也頗有幾分道理,自己先前確是未曾深思此節。
張濟清了清嗓子,神色凝重地開口道:“馬超將軍,如今這局勢,您著實該早做籌謀啊。那天子究竟是何等樣人,想來您比我們更為知曉。以將軍您的聰慧睿智,身處朝中卻仍覺才智難以盡展,阻礙重重。您且想想,單靠張繡這孩子,又怎能在那朝中的重重陷阱、勾心鬥角與鬼蜮伎倆裏保全自身?說句掏心窩子的話,這朝廷早已病入膏肓,腐朽不堪。即便您費盡心力去維護,君臣齊心也不過是權宜之計,隻能稍稍延緩衰敗之勢,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何況,天子對您本就滿懷猜忌,您在朝中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艱難異常。依我之見,不妨效仿昔日董公所為,索性將這朝廷徹底推翻,另起爐灶,或許方能尋得出路。”
馬超眉頭緊皺,麵露猶豫之色,沉聲道:“話雖這般講,可若是真如你們所言,付諸行動,天下百姓必將深陷戰火,飽受磨難。那兵荒馬亂之中,又不知會有多少無辜生靈慘遭塗炭,家破人亡。我等又於心何忍?”
賈詡目光幽幽,語調平緩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決:“馬超將軍,古往今來,欲要變革天下之秩序,哪有不付出血的代價的?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若當機立斷,以快刀斬亂麻之勢做出改變,或許百姓所遭受的傷亡與苦難反而會有所減少。若隻是一味地因循守舊,任這亂世持續混亂下去,百姓們還不知要在這無盡的煎熬中苦熬多少年,那才是真正的生靈塗炭,永無寧日啊。”
馬超聽了他們的話,一時竟無言以對。雖說他們這番言語似是罔顧百姓死活,可細細思量,其中卻也並非毫無道理,這讓馬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與糾結之中。
那些手掌大權、掌控重器之人,又怎會對種種弊端與問題的關鍵所在茫然無知?隻不過他們皆出於自身的利益考量、野心抱負以及複雜的局勢權衡,從而心懷各異的盤算與謀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