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和緩了神色,對王桀溫言撫慰:“王桀,你看如今這朝堂,諸侯擁兵自重,世家豪強也各懷不軌。朝堂之上,三公九卿大多屍位素餐,空享俸祿卻不辦實事,實負朕的信任與期許 。”
天子微微一頓,神色變得格外凝重,目光緊緊鎖住王桀,語重心長道:“今日你我所談之事,尤其是關於馬超、孫策以及那些心懷叵測世家的消息,幹係重大。你務必暫時將這些消息爛在肚子裏,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透露分毫。這不僅關乎朝廷的謀劃,更關係到天下局勢的走向,切不可因一時疏忽而壞了大事。”
王桀神情一凜,忙伏地叩首:“陛下放心,臣定當守口如瓶,絕不泄露半分。”
天子微微點頭,目光滿含期許地看著王桀,繼續說道:“可你不同,朕看重你們這些青年才俊,你們滿懷熱血,尚有抱負,是朝廷的希望。往後,你自當勤勉奮進,為朝廷分憂,為朕分擔這亂世的重擔。”
王桀聽著天子這番肺腑之言,心中湧起萬丈豪情,眼眶微微泛紅,撲通一聲跪地,聲音激昂又堅定:“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必當肝腦塗地,以報聖恩!定不負陛下所望,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天子欣慰地點點頭,抬了抬手:“起來吧,朕相信你。日後行事,若有難處,可隨時向朕奏明。”
王桀再次跪地,言辭懇切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隨後小心翼翼地退下。
待王桀離去,天子臉上的疲態瞬間加深,仿佛被一層陰霾籠罩。他抬手揉了揉太陽穴,無力地揮了揮手,示意身邊的內侍退下。然而,就在內侍轉身的瞬間,天子突然開口:“且慢,把那神藥拿來。”
內侍不敢有絲毫耽擱,匆匆取來一個精致的小盒,從中取出一顆散發著奇異光澤的藥丸,遞到天子麵前。天子一把奪過,毫不猶豫地吞了下去。
片刻之後,天子原本黯淡的眼神陡然變得銳利,臉上泛起不正常的紅暈,整個人陷入一種亢奮的狀態。他站起身來,在房間裏來迴踱步,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袁紹、袁術、馬超、孫策的麵容,心中的恨意如洶湧的潮水般澎湃。
一想到袁紹,天子的眼中就噴出怒火,那袁紹坐擁冀州、青州之地,兵多將廣,糧草充足,本應是朝廷最為堅實的倚靠,可他卻野心勃勃,妄圖效仿那亂臣賊子,割據一方,自立為王。他表麵上尊崇朝廷,實則對天子的詔令陽奉陰違,肆意擴充自己的勢力,不斷挑起與周邊勢力的爭端,使得百姓生靈塗炭,天下局勢愈發動蕩不安。
而袁術,更是荒唐至極。他自恃出身名門,便妄自攻伐漢室宗親,行那大逆不道之事。他不顧天下百姓的死活,在自己的領地內橫征暴斂,搜刮民脂民膏,致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他的所作所為,不僅是對漢室威嚴的公然挑釁,更是將天下萬民推向了無盡的深淵。
再看孫策,年紀輕輕便占據江東,憑借著手中的武力,肆意妄為。他在江東的所作所為,雖打著為朝廷平亂的旗號,實則是為了擴充自己的地盤,培植自己的勢力。他無視朝廷的權威,擅自處置地方官員,對朝廷的詔令置若罔聞,與馬超勾結,日後定當禍亂天下。
馬超,那西涼的匹夫,更是讓天子恨得咬牙切齒。他憑借著西涼鐵騎的勇猛,在西北一帶橫行無忌,百姓隻知馬家而不知朝廷。他對朝廷毫無敬畏之心,更是公然要挾天子,天子越想越氣。
“這些逆賊!”天子突然怒吼一聲,猛地伸手一揮,將桌上的文房四寶、珍玩擺件全部掃落在地,發出一陣“乒乒乓乓”的聲響。內侍們嚇得臉色慘白,身體瑟瑟發抖,大氣都不敢出,隻能僵立在原地,眼睜睜看著天子陷入瘋狂。
天子一邊砸著東西,一邊咬牙切齒地念叨:“世家大族,一個個都該死!不過是一群貪婪自私的蛀蟲,把這天下攪得烏煙瘴氣。哼,等著吧,朕遲早要將你們一網打盡!”說著,他的目光變得有些迷離,似乎穿越了時空,看到了先帝孝靈皇帝的麵容,“父親,您在天之靈看著吧,兒臣定不負您的期望,一定要把這些世家蛀蟲全部鏟除,重振我大漢江山!”
隨著情緒的愈發失控,天子的理智漸漸消散。他突然對內侍厲聲叫道:“傳召美人過來!”聲音中帶著一種不容抗拒的威嚴。
內侍不敢多問,匆匆跑去傳旨。不一會兒,兩位美人蓮步輕移,走進書房。還沒等她們反應過來,天子便如餓狼般撲了上去……
一番折騰之後,天子終於精疲力竭,倒在床上沉沉睡去。而此時的書房,一片狼藉,書籍、碎瓷片散落一地,白日宣淫的場景與這混亂的環境交織在一起,顯得格外荒唐與悲涼。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朝堂之上早已燈火通明。大臣們身著朝服,神色各異,等待著天子臨朝。
待天子端坐在龍椅之上,群臣行禮完畢後,昨日關於孫策的封賞之事便被提上議程。
潘俊率先出列,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孫策收複吳郡等地,雖有擅自行事之嫌,但也為朝廷安定一方,功不可沒。依臣之見,可封其為鎮東將軍,承襲孫堅的烏程侯,如此既顯朝廷大度,也能安撫孫策。”
天子微微頷首,目光掃過群臣,緩緩開口道:“潘愛卿所言雖有道理,但朕另有考量。朕意封孫策為後將軍,吳侯,食邑萬戶。”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眾人紛紛交頭接耳。
潘俊眉頭緊皺,再次上前一步,神色焦急地說道:“陛下,吳縣與烏程縣雖同為縣,但烏程侯之名由來已久,且孫堅曾獲此封,孫策承襲,名正言順。而吳縣為大縣,又與吳郡同名,貿然封吳侯,恐有不妥,還望陛下三思。再者,後將軍之位如今乃是袁術占據,如此封賞,豈不是讓袁術不滿?他本就野心勃勃,對朝廷諸多不滿,這般安排,怕會激怒於他,徒生禍端。”
天子聽聞,神色冷峻,目光中透露出一絲不屑,沉聲道:“潘愛卿,便是朕之前未對袁術有任何不當之處,他便對朝廷滿意了?他自恃出身名門,早有不臣之心,攻伐漢室宗親,公然與朝廷作對。朕對他的種種行徑早已了如指掌,豈會因他的不滿而畏縮不前?此番封孫策為後將軍,便是要讓天下人看清,朝廷的封賞隻看功績與忠心,而非懼怕那些心懷叵測之人的威脅。”
就在潘俊還欲繼續辯解之時,王桀站了出來,高聲說道:“陛下聖明!封孫策為後將軍、吳侯,食邑萬戶,實乃高瞻遠矚之舉。孫策如今在江東勢力漸大,吳縣作為江東要地,封其為吳侯,既滿足了他的權勢欲望,又能將他與吳郡緊密相連,便於朝廷日後對其管控。再者,食邑萬戶,彰顯陛下的浩蕩皇恩,可令天下人看到陛下的大度與仁德。如此一來,既能安撫孫策,又能向天下昭示朝廷的威嚴與掌控力,實乃一舉兩得。”
王桀這一番話,條理清晰,有理有據,說得眾大臣紛紛點頭。潘俊雖心有不甘,但見王桀所言確實在理,且又有眾多大臣附和,也隻好暫時作罷。
天子微微一笑,對王桀的支持很是滿意,說道:“王愛卿所言極是。此事就這麽定了。”
天子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平和地看向跪在殿下的孫策使臣張紘,緩緩開口:“待朕傳下詔書,此事了結後,卿便可迴轉。迴去告訴吳侯孫策,隻要他日後一心為朝廷效力,守土安民,朕必不吝封賞,加官進爵不在話下。”
張紘聽聞,連忙伏地叩首,聲音洪亮又滿含感激:“陛下聖恩浩蕩,臣定將陛下的旨意一字不差地傳達給我家主公。我家主公承蒙陛下厚愛,獲此殊榮,必當肝腦塗地,為朝廷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一番話說得冠冕堂皇,言辭間盡顯忠誠與感恩。
實際上,張紘心中十分清楚,天子這看似優厚的封賞,實則是接納了他們江東士族定下的策略。重賞之下,意在驕縱孫策之心,讓他逐漸得意忘形,放鬆警惕。而這也正是江東士族與天子心照不宣的默契,在這亂世之中,各方勢力縱橫捭闔,表麵上的君臣和睦,背後卻是各自的算計與謀劃。但無論如何,這對江東世族而言,也是一個暫時穩住局勢,謀求更大發展的契機。 待儀式結束,張紘懷揣著詔書,退下朝堂,心中已然開始思索迴到江東後,如何向孫策詳述這朝堂上的種種,以及後續該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複雜局麵 。
張紘滿心以為,自己此番麵聖,憑借江東世家的謀劃,已然在這場權力博弈中占得先機。他想著,借天子之手除掉孫策,既能穩定江東世家的地位,又能在天子麵前立下大功,往後江東世家在朝堂上也能更有話語權。可他又怎麽想得到,天子又豈是輕易被人拿捏的?
天子端坐朝堂,看似被張紘等人的言辭所打動,實際上心中早有盤算。在天子眼中,孫策勢力漸大,的確是心頭大患,而張紘等人的到來,不過是給他提供了一個契機。天子又豈不是在利用他們來除掉孫策?以江東世家的力量為先鋒,朝廷再在背後推波助瀾,既能達到削弱孫策的目的,又不至於讓朝廷直接與孫策正麵衝突,落得個殘害忠良的罵名。
但這一切,對於江東士族而言,禍患才剛剛開始。孫策一除,江東世家看似得償所願,可天子又怎會容忍地方勢力過於龐大?待孫策這個威脅解除後,朝廷必然會將目光轉向江東世家。到那時,天子會如何對他們士族還未可知。
天子微微一頓,神色變得格外凝重,目光緊緊鎖住王桀,語重心長道:“今日你我所談之事,尤其是關於馬超、孫策以及那些心懷叵測世家的消息,幹係重大。你務必暫時將這些消息爛在肚子裏,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透露分毫。這不僅關乎朝廷的謀劃,更關係到天下局勢的走向,切不可因一時疏忽而壞了大事。”
王桀神情一凜,忙伏地叩首:“陛下放心,臣定當守口如瓶,絕不泄露半分。”
天子微微點頭,目光滿含期許地看著王桀,繼續說道:“可你不同,朕看重你們這些青年才俊,你們滿懷熱血,尚有抱負,是朝廷的希望。往後,你自當勤勉奮進,為朝廷分憂,為朕分擔這亂世的重擔。”
王桀聽著天子這番肺腑之言,心中湧起萬丈豪情,眼眶微微泛紅,撲通一聲跪地,聲音激昂又堅定:“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必當肝腦塗地,以報聖恩!定不負陛下所望,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天子欣慰地點點頭,抬了抬手:“起來吧,朕相信你。日後行事,若有難處,可隨時向朕奏明。”
王桀再次跪地,言辭懇切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隨後小心翼翼地退下。
待王桀離去,天子臉上的疲態瞬間加深,仿佛被一層陰霾籠罩。他抬手揉了揉太陽穴,無力地揮了揮手,示意身邊的內侍退下。然而,就在內侍轉身的瞬間,天子突然開口:“且慢,把那神藥拿來。”
內侍不敢有絲毫耽擱,匆匆取來一個精致的小盒,從中取出一顆散發著奇異光澤的藥丸,遞到天子麵前。天子一把奪過,毫不猶豫地吞了下去。
片刻之後,天子原本黯淡的眼神陡然變得銳利,臉上泛起不正常的紅暈,整個人陷入一種亢奮的狀態。他站起身來,在房間裏來迴踱步,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袁紹、袁術、馬超、孫策的麵容,心中的恨意如洶湧的潮水般澎湃。
一想到袁紹,天子的眼中就噴出怒火,那袁紹坐擁冀州、青州之地,兵多將廣,糧草充足,本應是朝廷最為堅實的倚靠,可他卻野心勃勃,妄圖效仿那亂臣賊子,割據一方,自立為王。他表麵上尊崇朝廷,實則對天子的詔令陽奉陰違,肆意擴充自己的勢力,不斷挑起與周邊勢力的爭端,使得百姓生靈塗炭,天下局勢愈發動蕩不安。
而袁術,更是荒唐至極。他自恃出身名門,便妄自攻伐漢室宗親,行那大逆不道之事。他不顧天下百姓的死活,在自己的領地內橫征暴斂,搜刮民脂民膏,致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他的所作所為,不僅是對漢室威嚴的公然挑釁,更是將天下萬民推向了無盡的深淵。
再看孫策,年紀輕輕便占據江東,憑借著手中的武力,肆意妄為。他在江東的所作所為,雖打著為朝廷平亂的旗號,實則是為了擴充自己的地盤,培植自己的勢力。他無視朝廷的權威,擅自處置地方官員,對朝廷的詔令置若罔聞,與馬超勾結,日後定當禍亂天下。
馬超,那西涼的匹夫,更是讓天子恨得咬牙切齒。他憑借著西涼鐵騎的勇猛,在西北一帶橫行無忌,百姓隻知馬家而不知朝廷。他對朝廷毫無敬畏之心,更是公然要挾天子,天子越想越氣。
“這些逆賊!”天子突然怒吼一聲,猛地伸手一揮,將桌上的文房四寶、珍玩擺件全部掃落在地,發出一陣“乒乒乓乓”的聲響。內侍們嚇得臉色慘白,身體瑟瑟發抖,大氣都不敢出,隻能僵立在原地,眼睜睜看著天子陷入瘋狂。
天子一邊砸著東西,一邊咬牙切齒地念叨:“世家大族,一個個都該死!不過是一群貪婪自私的蛀蟲,把這天下攪得烏煙瘴氣。哼,等著吧,朕遲早要將你們一網打盡!”說著,他的目光變得有些迷離,似乎穿越了時空,看到了先帝孝靈皇帝的麵容,“父親,您在天之靈看著吧,兒臣定不負您的期望,一定要把這些世家蛀蟲全部鏟除,重振我大漢江山!”
隨著情緒的愈發失控,天子的理智漸漸消散。他突然對內侍厲聲叫道:“傳召美人過來!”聲音中帶著一種不容抗拒的威嚴。
內侍不敢多問,匆匆跑去傳旨。不一會兒,兩位美人蓮步輕移,走進書房。還沒等她們反應過來,天子便如餓狼般撲了上去……
一番折騰之後,天子終於精疲力竭,倒在床上沉沉睡去。而此時的書房,一片狼藉,書籍、碎瓷片散落一地,白日宣淫的場景與這混亂的環境交織在一起,顯得格外荒唐與悲涼。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朝堂之上早已燈火通明。大臣們身著朝服,神色各異,等待著天子臨朝。
待天子端坐在龍椅之上,群臣行禮完畢後,昨日關於孫策的封賞之事便被提上議程。
潘俊率先出列,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孫策收複吳郡等地,雖有擅自行事之嫌,但也為朝廷安定一方,功不可沒。依臣之見,可封其為鎮東將軍,承襲孫堅的烏程侯,如此既顯朝廷大度,也能安撫孫策。”
天子微微頷首,目光掃過群臣,緩緩開口道:“潘愛卿所言雖有道理,但朕另有考量。朕意封孫策為後將軍,吳侯,食邑萬戶。”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眾人紛紛交頭接耳。
潘俊眉頭緊皺,再次上前一步,神色焦急地說道:“陛下,吳縣與烏程縣雖同為縣,但烏程侯之名由來已久,且孫堅曾獲此封,孫策承襲,名正言順。而吳縣為大縣,又與吳郡同名,貿然封吳侯,恐有不妥,還望陛下三思。再者,後將軍之位如今乃是袁術占據,如此封賞,豈不是讓袁術不滿?他本就野心勃勃,對朝廷諸多不滿,這般安排,怕會激怒於他,徒生禍端。”
天子聽聞,神色冷峻,目光中透露出一絲不屑,沉聲道:“潘愛卿,便是朕之前未對袁術有任何不當之處,他便對朝廷滿意了?他自恃出身名門,早有不臣之心,攻伐漢室宗親,公然與朝廷作對。朕對他的種種行徑早已了如指掌,豈會因他的不滿而畏縮不前?此番封孫策為後將軍,便是要讓天下人看清,朝廷的封賞隻看功績與忠心,而非懼怕那些心懷叵測之人的威脅。”
就在潘俊還欲繼續辯解之時,王桀站了出來,高聲說道:“陛下聖明!封孫策為後將軍、吳侯,食邑萬戶,實乃高瞻遠矚之舉。孫策如今在江東勢力漸大,吳縣作為江東要地,封其為吳侯,既滿足了他的權勢欲望,又能將他與吳郡緊密相連,便於朝廷日後對其管控。再者,食邑萬戶,彰顯陛下的浩蕩皇恩,可令天下人看到陛下的大度與仁德。如此一來,既能安撫孫策,又能向天下昭示朝廷的威嚴與掌控力,實乃一舉兩得。”
王桀這一番話,條理清晰,有理有據,說得眾大臣紛紛點頭。潘俊雖心有不甘,但見王桀所言確實在理,且又有眾多大臣附和,也隻好暫時作罷。
天子微微一笑,對王桀的支持很是滿意,說道:“王愛卿所言極是。此事就這麽定了。”
天子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平和地看向跪在殿下的孫策使臣張紘,緩緩開口:“待朕傳下詔書,此事了結後,卿便可迴轉。迴去告訴吳侯孫策,隻要他日後一心為朝廷效力,守土安民,朕必不吝封賞,加官進爵不在話下。”
張紘聽聞,連忙伏地叩首,聲音洪亮又滿含感激:“陛下聖恩浩蕩,臣定將陛下的旨意一字不差地傳達給我家主公。我家主公承蒙陛下厚愛,獲此殊榮,必當肝腦塗地,為朝廷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一番話說得冠冕堂皇,言辭間盡顯忠誠與感恩。
實際上,張紘心中十分清楚,天子這看似優厚的封賞,實則是接納了他們江東士族定下的策略。重賞之下,意在驕縱孫策之心,讓他逐漸得意忘形,放鬆警惕。而這也正是江東士族與天子心照不宣的默契,在這亂世之中,各方勢力縱橫捭闔,表麵上的君臣和睦,背後卻是各自的算計與謀劃。但無論如何,這對江東世族而言,也是一個暫時穩住局勢,謀求更大發展的契機。 待儀式結束,張紘懷揣著詔書,退下朝堂,心中已然開始思索迴到江東後,如何向孫策詳述這朝堂上的種種,以及後續該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複雜局麵 。
張紘滿心以為,自己此番麵聖,憑借江東世家的謀劃,已然在這場權力博弈中占得先機。他想著,借天子之手除掉孫策,既能穩定江東世家的地位,又能在天子麵前立下大功,往後江東世家在朝堂上也能更有話語權。可他又怎麽想得到,天子又豈是輕易被人拿捏的?
天子端坐朝堂,看似被張紘等人的言辭所打動,實際上心中早有盤算。在天子眼中,孫策勢力漸大,的確是心頭大患,而張紘等人的到來,不過是給他提供了一個契機。天子又豈不是在利用他們來除掉孫策?以江東世家的力量為先鋒,朝廷再在背後推波助瀾,既能達到削弱孫策的目的,又不至於讓朝廷直接與孫策正麵衝突,落得個殘害忠良的罵名。
但這一切,對於江東士族而言,禍患才剛剛開始。孫策一除,江東世家看似得償所願,可天子又怎會容忍地方勢力過於龐大?待孫策這個威脅解除後,朝廷必然會將目光轉向江東世家。到那時,天子會如何對他們士族還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