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屏風
楊明實錄:從穿越八十年代開始 作者:愛吃油豆腐燉肉的鄒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明扯過一小馬紮,坐下來歎息:“不聽不知道,原來一幅平平無奇畫中,竟蘊含如此多學問,聽了朱伯伯講解,心裏很震撼,覺得真該安下心來,好好學點東西了。”
王世襄折起身子,用蒲扇拍拍楊明:“知道學東西是好事兒,你開古玩店,更是需要肚囊寬綽,沒聽說哪個棒槌老板,店能開長久的。”
楊明嘻嘻一笑:“您說的對,這不,得空就來請教您老來了嗎?勞您今兒再給普及點文玩知識。”
王世襄嗬嗬一笑:“成,你朱伯伯專門給我提了一嘴,你既然願意學,我肯定讚成,你去我屋裏桌子上,隨便劃拉一件東西出來,我給你說道說道。”
楊明一聽,起身進了王世襄屋子,一進去就覺得屋裏空間逼仄,整個屋子被紅木家具快填滿了。
靠牆一溜全是各種紅木櫃子,直摞到屋頂,上次來牆角還有張睡覺的床鋪,這次一看,沒了,豎著一紅木大立櫃。
側著身子,挪到窗台下書桌前,看桌子上琳琅滿目,各種小東小西堆積如山。
書稿鎮紙,硯台筆架,折扇筆筒雜亂擺放。仔細看卻亂而有序,隨手安放,證明是平時常用。
看看桌上物件,基本都各有用處,隻有一小木製屏風,獨自擺在角落,尋思尋思,拿起來出了屋子。
“大爺,您屋裏床哪兒去了?沒床您夜裏怎麽睡覺啊?”楊明把小屏風放下,隨口問道。
王世襄指指那間搭建的倉房:“床拆了,堆在倉房裏,夜裏長櫃子裏湊合一覺。”
楊明驚訝不已,伸出大拇指:“您老厲害,您這是把家具當親兒子對待了,不,比親兒子還親。”
王世襄嗬嗬一笑:“人怎麽著都能湊乎,家具不成,保護不善就毀了。”
兩人又說了幾句閑話,王世襄拿起屏風:“你拿這物件有點意思,就給你說說屏風的來曆吧。
古人稱屏風為“扆”,有依靠遮擋的意思。下麵一底座,上麵插塊屏,大號的,擺在主座位後邊,有裝飾性儀式感。
中號的,放床頭,叫做“枕屏”主要為擋風,睡覺別落枕了,屏風屏風,肯定能擋風。
小號的,放硯台邊,叫“硯屏”也為擋風,讓硯池裏的墨,幹的稍慢一點。
如果實用功能都不需要,純裝飾性的,直接放在條案上,叫“桌屏”。
桌屏上麵大多插有裝飾性石塊,叫”雲石”,不是因為它花紋像雲彩,而是產地在南方雲浮。
以上說的,都屬於“座屏,屏風還有“圍屏”,可折疊,一般都是雙數,酒店,飯館,招待所裏常見,主要是為分割空間。
最後一種,是牆上的“掛屏”,純裝飾,最常見的是“四條屏”,春夏秋冬或梅蘭竹菊。
這些就是屏風的主要門類,千變萬化,不離其宗。”王世襄說完,端起杯子開始喝水。
楊明聽的一愣一愣的,王大爺說的,他都聽過,但讓他描述,他肯定表達不完全。
但王世襄“吧吧”這麽一說,就是再不懂行的,也明白什麽意思了,把各種零碎內容,組織成自己語言講解出來,這就是所謂的真知灼見吧。
看時間不早了,告別王世襄,騎車到街上隨便吃了點東西。
迴到鋪子裏,楊建軍正打電話,聽口氣很客氣,等放下電話,衝楊明說道:“下午你守店,我有點事情出去一趟。”說完,就出門走了。
楊明疑惑不解,老爸平時基本沒什麽朋友來往,就是過年過節,也是獨自喝悶酒時候居多。
搖搖頭,坐櫃台後邊,拿出那本脂批本紅樓翻看起來。一個多小時,就進來兩個顧客,轉悠一圈,連價都沒問,轉頭出去了。
楊明也不在意,這時候本來就不是文玩行業春天,賺錢也不靠遊客。
“叮鈴鈴”電話響了,接起來一聽,是馬未都:“石頭嗎?
晚上來我單位門口,沒別人,就王塑,咱們仨,他小說明兒在京城文學上發行,晚上給他祝賀祝賀。”
楊明一聽,心裏也很高興。說實話,現今這社會狀態,文學方麵,真需要出個混世魔王攪和攪和,一潭死水,波瀾不驚。
“去哪裏?葉哥那裏嗎?”楊明問道。
話筒裏,馬未都咳嗽兩聲:“葉京飯店關門了,他整天家待著罵人,不叫他了。”
“啊!怎麽迴事?”楊明很詫異。
“見麵說吧,電話裏不方便說”馬未都掛斷電話,楊明皺眉尋思半天,覺得這事兒應該和葉歡有關係。
到了下午六點多,還不見老爸現身,楊明索性關了鋪子,騎上自行車,趕往馬未都單位門口。
西城一條胡同新開川菜館裏,馬未都要了一小包間,王塑,楊明隨後跟著進去。
一落座,楊明就拱手衝王塑道:“王哥,祝賀你邁出著名作家第一步,明天我去郵局門口報亭裏多買幾份,街坊鄰居都送送,咱爭取先在京城打響名氣。”
王塑嘿嘿一笑:“謝謝兄弟了,其實能發表,我還要多謝老馬,沒有他四處推薦,我這小說也不會有好命運,斃掉的多。”
三人一瓶酒下去,楊明問馬未都,葉京飯店到底怎麽迴事?
馬未都撇撇嘴:“我是張不開嘴說,讓王塑給你講講。”
王塑眯著眼,抽口煙:“一窩子不是玩意兒東西,有什麽可說的,今兒高興,就別提不開心事兒了,等葉歡迴來,你問她吧。”
“歡姐去哪兒了?”楊明疑惑問道。
馬未都夾口菜:“滬城,她要在家,估計店還能保住。”
楊明不再問,心裏已經明白怎麽迴事了。
現今的王塑,性格還不怎麽張揚,雖然也屢屢吐槽各種社會現象,但整體來講,還算是個不錯聊天朋友。至於他口吐狂言,懟天懟地懟空氣,是後來事兒了。
馬未都聽說楊明正跟著朱家溍和王世襄學文玩知識,羨慕的直嚷嚷:“什麽時間?抽開空我也跟著去聽聽。”
楊明還沒迴答,王塑就起哄道:“什麽呀都是,現在可是新社會,你倆這行為要不得,跟著遺老遺少鑽故紙堆,像什麽樣子。”
王世襄折起身子,用蒲扇拍拍楊明:“知道學東西是好事兒,你開古玩店,更是需要肚囊寬綽,沒聽說哪個棒槌老板,店能開長久的。”
楊明嘻嘻一笑:“您說的對,這不,得空就來請教您老來了嗎?勞您今兒再給普及點文玩知識。”
王世襄嗬嗬一笑:“成,你朱伯伯專門給我提了一嘴,你既然願意學,我肯定讚成,你去我屋裏桌子上,隨便劃拉一件東西出來,我給你說道說道。”
楊明一聽,起身進了王世襄屋子,一進去就覺得屋裏空間逼仄,整個屋子被紅木家具快填滿了。
靠牆一溜全是各種紅木櫃子,直摞到屋頂,上次來牆角還有張睡覺的床鋪,這次一看,沒了,豎著一紅木大立櫃。
側著身子,挪到窗台下書桌前,看桌子上琳琅滿目,各種小東小西堆積如山。
書稿鎮紙,硯台筆架,折扇筆筒雜亂擺放。仔細看卻亂而有序,隨手安放,證明是平時常用。
看看桌上物件,基本都各有用處,隻有一小木製屏風,獨自擺在角落,尋思尋思,拿起來出了屋子。
“大爺,您屋裏床哪兒去了?沒床您夜裏怎麽睡覺啊?”楊明把小屏風放下,隨口問道。
王世襄指指那間搭建的倉房:“床拆了,堆在倉房裏,夜裏長櫃子裏湊合一覺。”
楊明驚訝不已,伸出大拇指:“您老厲害,您這是把家具當親兒子對待了,不,比親兒子還親。”
王世襄嗬嗬一笑:“人怎麽著都能湊乎,家具不成,保護不善就毀了。”
兩人又說了幾句閑話,王世襄拿起屏風:“你拿這物件有點意思,就給你說說屏風的來曆吧。
古人稱屏風為“扆”,有依靠遮擋的意思。下麵一底座,上麵插塊屏,大號的,擺在主座位後邊,有裝飾性儀式感。
中號的,放床頭,叫做“枕屏”主要為擋風,睡覺別落枕了,屏風屏風,肯定能擋風。
小號的,放硯台邊,叫“硯屏”也為擋風,讓硯池裏的墨,幹的稍慢一點。
如果實用功能都不需要,純裝飾性的,直接放在條案上,叫“桌屏”。
桌屏上麵大多插有裝飾性石塊,叫”雲石”,不是因為它花紋像雲彩,而是產地在南方雲浮。
以上說的,都屬於“座屏,屏風還有“圍屏”,可折疊,一般都是雙數,酒店,飯館,招待所裏常見,主要是為分割空間。
最後一種,是牆上的“掛屏”,純裝飾,最常見的是“四條屏”,春夏秋冬或梅蘭竹菊。
這些就是屏風的主要門類,千變萬化,不離其宗。”王世襄說完,端起杯子開始喝水。
楊明聽的一愣一愣的,王大爺說的,他都聽過,但讓他描述,他肯定表達不完全。
但王世襄“吧吧”這麽一說,就是再不懂行的,也明白什麽意思了,把各種零碎內容,組織成自己語言講解出來,這就是所謂的真知灼見吧。
看時間不早了,告別王世襄,騎車到街上隨便吃了點東西。
迴到鋪子裏,楊建軍正打電話,聽口氣很客氣,等放下電話,衝楊明說道:“下午你守店,我有點事情出去一趟。”說完,就出門走了。
楊明疑惑不解,老爸平時基本沒什麽朋友來往,就是過年過節,也是獨自喝悶酒時候居多。
搖搖頭,坐櫃台後邊,拿出那本脂批本紅樓翻看起來。一個多小時,就進來兩個顧客,轉悠一圈,連價都沒問,轉頭出去了。
楊明也不在意,這時候本來就不是文玩行業春天,賺錢也不靠遊客。
“叮鈴鈴”電話響了,接起來一聽,是馬未都:“石頭嗎?
晚上來我單位門口,沒別人,就王塑,咱們仨,他小說明兒在京城文學上發行,晚上給他祝賀祝賀。”
楊明一聽,心裏也很高興。說實話,現今這社會狀態,文學方麵,真需要出個混世魔王攪和攪和,一潭死水,波瀾不驚。
“去哪裏?葉哥那裏嗎?”楊明問道。
話筒裏,馬未都咳嗽兩聲:“葉京飯店關門了,他整天家待著罵人,不叫他了。”
“啊!怎麽迴事?”楊明很詫異。
“見麵說吧,電話裏不方便說”馬未都掛斷電話,楊明皺眉尋思半天,覺得這事兒應該和葉歡有關係。
到了下午六點多,還不見老爸現身,楊明索性關了鋪子,騎上自行車,趕往馬未都單位門口。
西城一條胡同新開川菜館裏,馬未都要了一小包間,王塑,楊明隨後跟著進去。
一落座,楊明就拱手衝王塑道:“王哥,祝賀你邁出著名作家第一步,明天我去郵局門口報亭裏多買幾份,街坊鄰居都送送,咱爭取先在京城打響名氣。”
王塑嘿嘿一笑:“謝謝兄弟了,其實能發表,我還要多謝老馬,沒有他四處推薦,我這小說也不會有好命運,斃掉的多。”
三人一瓶酒下去,楊明問馬未都,葉京飯店到底怎麽迴事?
馬未都撇撇嘴:“我是張不開嘴說,讓王塑給你講講。”
王塑眯著眼,抽口煙:“一窩子不是玩意兒東西,有什麽可說的,今兒高興,就別提不開心事兒了,等葉歡迴來,你問她吧。”
“歡姐去哪兒了?”楊明疑惑問道。
馬未都夾口菜:“滬城,她要在家,估計店還能保住。”
楊明不再問,心裏已經明白怎麽迴事了。
現今的王塑,性格還不怎麽張揚,雖然也屢屢吐槽各種社會現象,但整體來講,還算是個不錯聊天朋友。至於他口吐狂言,懟天懟地懟空氣,是後來事兒了。
馬未都聽說楊明正跟著朱家溍和王世襄學文玩知識,羨慕的直嚷嚷:“什麽時間?抽開空我也跟著去聽聽。”
楊明還沒迴答,王塑就起哄道:“什麽呀都是,現在可是新社會,你倆這行為要不得,跟著遺老遺少鑽故紙堆,像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