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紫檀和紫檀木
楊明實錄:從穿越八十年代開始 作者:愛吃油豆腐燉肉的鄒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明看看馬未都:“行,不過你先告我什麽東西?我要看中了,你得先緊我來才成。”
馬未都笑笑:“具體物件我還在猶豫中,主要是好的東西舍不得,一般的擔心流拍,等有時間,你去我家幫著挑選挑選。”
朱家溍在葡萄架下竹藤椅上看書,看見楊明馬未都兩人聯袂而至,招唿他倆過來坐下。
看看馬未都手中拿著的筆筒,拿過把玩一會兒,遞給他:“做工不錯,可惜材料差點兒,擺書桌上觀賞還行。”
楊明很疑惑,後世,就是雞翅木也都被炒成了天價,為什麽朱家溍,王世襄都不大看得上這類木料呢?
猶豫著,楊明還是說出了心裏疑惑。朱家溍看看他,微微一笑:“要說好料子,就是草花梨,黃檀,紅檀都不算名貴,真正好檀木,出在印度南部一個很小地方,方圓幾十公裏一個山脈上。
那裏生長一種野生紫檀樹,那個地方有座廟,裏麵和尚們有信仰,自發保護著廟周圍野生紫檀樹。
並且和尚們有意識讓附近百姓在房前屋後,農田周圍,緩坡上引種一些。
為什麽呢?因為那裏的紫檀樹上生長一種紫檀,這種紫檀樹伴生出的紫檀是一種抗生素,有抗毒作用。
紫檀樹如果受傷了,這種植物抗生素也會阻擋病毒對樹木侵害,使得紫檀樹能繼續緩慢生長,這種紫檀樹成材後,才是真正稀有好木料。”
楊明越聽越迷糊,怎麽還紫檀樹紫檀?什麽意思?
還沒等他發問,馬未都忍不住先問了出來:“朱先生,您這話……我聽著糊塗?難道紫檀和紫檀木不是一樣東西?”
朱家溍笑笑:“紫檀樹和紫檀不是一迴事兒,你知道沉香吧,沉香和沉香樹同樣是兩迴事兒。
沉香是沉香樹裏生出的一種分泌物,沉香樹在受到侵害時候,會分泌出一些油脂來保護樹木,防止昆蟲,蜜蜂,螞蟻啊,繼續對它侵蝕。
這些分泌出的油脂就是沉香,紫檀和沉香一樣,都是樹木分泌出來的一種物質。”
楊明和馬未都聽了恍然大悟,要這樣說,紫檀類材料要說成紫檀木才更加貼切合適。
朱家溍很好奇馬未都過來目的?問他不用上班嗎?
馬未都嗬嗬一笑:“聽石頭說,您老現正給他講古畫知識,心裏也想跟著聽聽。這不,知道他今兒過來,我就給單位領導說有事兒,偷偷溜出來混著一起聽您講鑒賞課。”
朱家溍笑笑:“有心了解就值得讚賞,現今喜歡華族曆史文化年輕人不多,你有這樣心思很難得,值得很多人學習,既如此,今兒就以你為主,你選個感興趣圖畫,我給你說道說道。”說完,遞給馬未都一本畫冊。
馬未都接過圖畫冊子,翻了半天,指著其中一頁:“朱先生,這幅畫怎麽會有兩件?一幅畫麵幹幹淨淨,一幅題滿字跡,這是怎麽迴事?”
朱家溍接過來看看,笑眯眯說道:“選的不錯,這幅畫可是收藏史上,最搞笑的一次烏龍事件。
說它搞笑,是因為最早收藏這幅畫的乾隆皇帝,自認它收藏的是真跡,在畫麵上題滿了字,他太喜歡這幅畫了,題字能題到手抽筋兒。
尷尬的是,後來真(富春山居圖)也被人送進宮了……”
楊明一聽富春山居圖,立刻來了興致,前世他看過那部拍的稀爛電影,那部電影他看的昏昏欲睡,到底也沒看明白電影講的什麽主題,但電影名字在當時也算是名噪一時。
搬動椅子,湊到朱家溍身前,側耳傾聽朱家溍所講內容。
“兩幅畫同時現身,李逵李鬼同台亮相。周圍一幫大臣都瞧著呢,乾隆皇帝實在沒台階下了,隻好硬著頭皮,將錯就錯,他一口咬定,我題滿字的那張,鐵定是真跡。
這樣一來,真國寶畫作反倒因禍得福,畫麵一直保持著幹淨清爽,沒被乾隆貼滿膏藥。
富春山居圖大名鼎鼎,本是元四家之一的黃公望送給師弟鄭樗的畫兒,這畫又叫“無用師卷”,之所以叫無用,是因為鄭樗字無用。樗,就是臭椿樹的意思。
因為樗樹麻麻拉拉做不成家具,所以沒什麽用。無用,你聽聽,古人的名和字一般都是有關聯的。
但黃公望,字子久,反倒是個例外。他本姓陸,十歲時過繼給一直盼望有兒子的黃老爺子,因為“黃公望子久矣”幹脆改名叫黃公望,字子久。
黃公望從小就是學霸,但生不逢時,元朝取消了科舉,學習再好也沒用。
黃公望隻好努力工作,指望工作好了能出人頭地。但不幸他跟錯了人,站錯了隊,被上司牽連,進了大獄。
偏偏這時候,科舉又恢複了,黃公望在獄中百感交集,迴想自己前半輩子那真是一無所獲。
五十歲他重獲自由,年紀大了,心裏也想開了,從此“一衰煙雨任平生”開始信奉道教,浪跡山水之間,同時跟著趙孟頫學畫,做了“鬆雪齋”中一學生。
畫這幅富春山居圖時,黃公望已年近八旬,畫名遠揚。他畫的很慢,五日一山,十日一水,畫著桐廬富春江熟悉的山水,不急不忙。
但他師弟無用可急了,因為總有人惦記著這幅畫。
無用說“你能不能先在畫上,寫明是給我畫的,這樣我心裏踏實。”黃公望嗬嗬一笑,遂了師弟心願。
幾年後,富春山居圖終於完成,但這幅畫聚散離合故事才剛剛開始。”
說到這裏,朱家溍看看楊明馬未都:“任何擁有,都不過是過手,這一點,你倆心裏要明白,特別是石頭,萬不可有好玩意兒,起獨自霸占心思”。楊明點點頭,知道這是朱家溍在借故事敲打他。
朱家溍端起茶杯喝口水,放下杯子,繼續緩緩說道:“自元代以後,所有畫家,都以能見到(富春山居圖)真跡為榮,明代,經過沈周,董其昌等人收藏,有驚無險。
但明末清初,到了狂熱收藏家,宜興吳洪裕手裏,這幅畫開啟了它的傳奇之路……”
馬未都笑笑:“具體物件我還在猶豫中,主要是好的東西舍不得,一般的擔心流拍,等有時間,你去我家幫著挑選挑選。”
朱家溍在葡萄架下竹藤椅上看書,看見楊明馬未都兩人聯袂而至,招唿他倆過來坐下。
看看馬未都手中拿著的筆筒,拿過把玩一會兒,遞給他:“做工不錯,可惜材料差點兒,擺書桌上觀賞還行。”
楊明很疑惑,後世,就是雞翅木也都被炒成了天價,為什麽朱家溍,王世襄都不大看得上這類木料呢?
猶豫著,楊明還是說出了心裏疑惑。朱家溍看看他,微微一笑:“要說好料子,就是草花梨,黃檀,紅檀都不算名貴,真正好檀木,出在印度南部一個很小地方,方圓幾十公裏一個山脈上。
那裏生長一種野生紫檀樹,那個地方有座廟,裏麵和尚們有信仰,自發保護著廟周圍野生紫檀樹。
並且和尚們有意識讓附近百姓在房前屋後,農田周圍,緩坡上引種一些。
為什麽呢?因為那裏的紫檀樹上生長一種紫檀,這種紫檀樹伴生出的紫檀是一種抗生素,有抗毒作用。
紫檀樹如果受傷了,這種植物抗生素也會阻擋病毒對樹木侵害,使得紫檀樹能繼續緩慢生長,這種紫檀樹成材後,才是真正稀有好木料。”
楊明越聽越迷糊,怎麽還紫檀樹紫檀?什麽意思?
還沒等他發問,馬未都忍不住先問了出來:“朱先生,您這話……我聽著糊塗?難道紫檀和紫檀木不是一樣東西?”
朱家溍笑笑:“紫檀樹和紫檀不是一迴事兒,你知道沉香吧,沉香和沉香樹同樣是兩迴事兒。
沉香是沉香樹裏生出的一種分泌物,沉香樹在受到侵害時候,會分泌出一些油脂來保護樹木,防止昆蟲,蜜蜂,螞蟻啊,繼續對它侵蝕。
這些分泌出的油脂就是沉香,紫檀和沉香一樣,都是樹木分泌出來的一種物質。”
楊明和馬未都聽了恍然大悟,要這樣說,紫檀類材料要說成紫檀木才更加貼切合適。
朱家溍很好奇馬未都過來目的?問他不用上班嗎?
馬未都嗬嗬一笑:“聽石頭說,您老現正給他講古畫知識,心裏也想跟著聽聽。這不,知道他今兒過來,我就給單位領導說有事兒,偷偷溜出來混著一起聽您講鑒賞課。”
朱家溍笑笑:“有心了解就值得讚賞,現今喜歡華族曆史文化年輕人不多,你有這樣心思很難得,值得很多人學習,既如此,今兒就以你為主,你選個感興趣圖畫,我給你說道說道。”說完,遞給馬未都一本畫冊。
馬未都接過圖畫冊子,翻了半天,指著其中一頁:“朱先生,這幅畫怎麽會有兩件?一幅畫麵幹幹淨淨,一幅題滿字跡,這是怎麽迴事?”
朱家溍接過來看看,笑眯眯說道:“選的不錯,這幅畫可是收藏史上,最搞笑的一次烏龍事件。
說它搞笑,是因為最早收藏這幅畫的乾隆皇帝,自認它收藏的是真跡,在畫麵上題滿了字,他太喜歡這幅畫了,題字能題到手抽筋兒。
尷尬的是,後來真(富春山居圖)也被人送進宮了……”
楊明一聽富春山居圖,立刻來了興致,前世他看過那部拍的稀爛電影,那部電影他看的昏昏欲睡,到底也沒看明白電影講的什麽主題,但電影名字在當時也算是名噪一時。
搬動椅子,湊到朱家溍身前,側耳傾聽朱家溍所講內容。
“兩幅畫同時現身,李逵李鬼同台亮相。周圍一幫大臣都瞧著呢,乾隆皇帝實在沒台階下了,隻好硬著頭皮,將錯就錯,他一口咬定,我題滿字的那張,鐵定是真跡。
這樣一來,真國寶畫作反倒因禍得福,畫麵一直保持著幹淨清爽,沒被乾隆貼滿膏藥。
富春山居圖大名鼎鼎,本是元四家之一的黃公望送給師弟鄭樗的畫兒,這畫又叫“無用師卷”,之所以叫無用,是因為鄭樗字無用。樗,就是臭椿樹的意思。
因為樗樹麻麻拉拉做不成家具,所以沒什麽用。無用,你聽聽,古人的名和字一般都是有關聯的。
但黃公望,字子久,反倒是個例外。他本姓陸,十歲時過繼給一直盼望有兒子的黃老爺子,因為“黃公望子久矣”幹脆改名叫黃公望,字子久。
黃公望從小就是學霸,但生不逢時,元朝取消了科舉,學習再好也沒用。
黃公望隻好努力工作,指望工作好了能出人頭地。但不幸他跟錯了人,站錯了隊,被上司牽連,進了大獄。
偏偏這時候,科舉又恢複了,黃公望在獄中百感交集,迴想自己前半輩子那真是一無所獲。
五十歲他重獲自由,年紀大了,心裏也想開了,從此“一衰煙雨任平生”開始信奉道教,浪跡山水之間,同時跟著趙孟頫學畫,做了“鬆雪齋”中一學生。
畫這幅富春山居圖時,黃公望已年近八旬,畫名遠揚。他畫的很慢,五日一山,十日一水,畫著桐廬富春江熟悉的山水,不急不忙。
但他師弟無用可急了,因為總有人惦記著這幅畫。
無用說“你能不能先在畫上,寫明是給我畫的,這樣我心裏踏實。”黃公望嗬嗬一笑,遂了師弟心願。
幾年後,富春山居圖終於完成,但這幅畫聚散離合故事才剛剛開始。”
說到這裏,朱家溍看看楊明馬未都:“任何擁有,都不過是過手,這一點,你倆心裏要明白,特別是石頭,萬不可有好玩意兒,起獨自霸占心思”。楊明點點頭,知道這是朱家溍在借故事敲打他。
朱家溍端起茶杯喝口水,放下杯子,繼續緩緩說道:“自元代以後,所有畫家,都以能見到(富春山居圖)真跡為榮,明代,經過沈周,董其昌等人收藏,有驚無險。
但明末清初,到了狂熱收藏家,宜興吳洪裕手裏,這幅畫開啟了它的傳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