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戰爭的序幕
大明:哥,我真的不想當皇帝 作者:言成言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封駁了天啟皇帝懲治朱英龍的旨意還不滿意,要讓天啟皇帝懲治信王。
數十名官員在會極門哭成一團,大喊著讓皇上親賢臣遠小人,廣納諫言,懲治信王。
更有人拿起信王十大罪證,一條一條的念起來,從狂悖難平,到與民爭利,再到不修德行等等,一條一條說的大義凜然。
天啟皇帝被煩的不可開交,他有意讓內閣大臣居中調解,非但沒有用,還被內閣大臣勸諫一番。
內閣大臣韓爌是個沉穩的性子,他直言道:“這次百官勸諫,明麵上是因為朱英龍一案,實際上是擔心皇上重用親王,亂了禮法,使得朝堂不穩。”
天啟皇帝一聽這話就拉長了臉,道:“韓公,信王德才兼備,朕讓其輔佐,為的就是朝堂的穩定。”
“可是如今群臣勸諫,六科更是封駁了旨意,這難道就是皇上的用意嗎?”
天啟皇帝啞口無言,他打算的確實好,但低估了朝臣的反應。
魏忠賢連忙道:“老大人,這個時候還是想想辦法,如何平息百官的怒氣吧。”
韓爌躬身道:“皇上,老臣該說的話已經說完了。”
天啟皇帝不滿的看著他,“韓公,朕所求隻是如此,難道就這點要求都不能答應嗎?”
“國有國法,還望皇上下旨讓信王早日開府,去往封地吧。”
“信王年紀尚小,如何能夠封藩?”天啟皇帝勃然大怒。
“皇上,若是信王安分守己,自然可以在京城安然長大。但是如今風起飄搖,朝堂動蕩,百官勸諫,這一切的症結都在信王身上。難道皇上真的為了信王,君臣離心,和百官對抗到底,逼六科辭職,逼百官死諫嗎?”
眾人沉默,好一會,天啟皇帝才神情疲憊的扶住額頭,無力的道:“朕知道了,韓公下去歇息吧。”
韓爌看著年紀尚輕的天啟皇帝,輕輕歎息一聲,悄悄的離開。
到這個時候,皇上還是不肯認輸。要不是擔心逼得太狠,韓爌等內閣大臣也想直言勸諫,逼天啟皇帝就範。
沉思了好一會,天啟皇帝從龍椅上站起來,隻覺得頭暈目眩,心力交瘁。
處理國事已經十分辛苦,還要耗費心力和百官周旋,他真的有些力不從心了。
魏忠賢連忙扶住,帶著哭腔道:“皇上保重龍體。”
天啟皇帝沮喪的道:“魏伴伴,如今真的事不可為了嗎?”
魏忠賢自然不願意皇上重用信王,但他隻是輕聲道:“皇上龍體要緊,就先別想這些事情了。”
天啟皇帝點點頭,招來談敬,要去勳瑁宮見見信王。
等到皇帝儀仗離開,魏忠賢招來心腹太監,叮囑道:“皇上心裏有了退縮的打算,你告訴我們的人,再加把火。”
天啟皇帝擺駕勖瑁宮,本以為朝堂風波不斷,信王應該會憂愁焦躁,沒想到朱由檢像是沒事的人一樣,坐在桌案上正在給一幫宮女太監說書,再講西遊記的故事。
見到皇上來了,所有的宮人紛紛落荒而逃。
“朕在前朝受氣,檢哥兒倒是自在。”天啟皇帝有些不滿的道。
“皇兄,別人惹你生氣,你可別撒在臣弟身上。”
朱由檢拿出一個水晶杯,倒了一杯雪碧。
天啟皇帝心中有火,拿起來喝了一口,忍不住長長的吐了口氣。
“好爽,你這又是從哪弄來的好東西?”
朱由檢笑著道:“這是雪碧,是臣弟魂遊太虛時見識過的,前段時間剛研製出來。”
“冰涼勁爽,倒是不錯。”天啟皇帝一飲而盡。
朱由檢道:“皇兄若是喜歡,臣弟倒是可以進貢一批。不過……”
天啟皇帝沒好氣的道:“你有什麽要求,快些說。”
朱由檢堆著笑道:“不過,臣弟想請皇兄寫個字,就是雪碧二字。”
“你這滑頭,喝你一口飲品也有這麽多小算計。”
雖然這般說,天啟皇帝還是站起身讓談敬磨墨,龍飛鳳舞的寫了雪碧兩字,還在旁邊注上贈如意樓。
抬起頭見朱由檢還有些不滿意,隻好取出自己的私人印信,蓋了上去。
朱由檢連忙將紙張取過來,小心翼翼的吹幹墨跡,讓曹化淳找人裱起來,掛在如意樓。
有了皇帝的親筆,如意樓的生意一定會上一個台階。
“聽說董光宏遭遇意外,受了傷?”天啟皇帝擦擦手,開口問道。
朱由檢點頭道:“臣弟剛剛從董家迴來,太醫診治過,說是傷得不輕。”
天啟皇帝臉色難看,他也想到這次朝堂鬥爭,董光宏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這次朝臣們反應很大,董光宏又受了傷,看樣子給你任官,不太可能了。”天啟皇帝有些沮喪的道。
朱由檢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的道:“皇兄,咱們本來商量好交好勳貴子弟就好。你非要讓臣弟插手政務,這幫文官怎麽可能不急。好了,這下步子邁的大了,扯了蛋了吧。”
“滾。”天啟皇帝沒好氣的罵了朱由檢一句,“朕還不是想著讓你盡快熟悉政務。”
他歎了口氣,道:“朕福薄,子嗣夭折,身體不好。雖然有你這個弟弟,但你從小沒受過帝王教育,隻會些儒生的死板道理。你讓朕如何放得下心?”
朱由檢這才明白自己皇兄的良苦用心。
隻要自己的便宜老哥一天沒有子嗣,自己就是大明正統繼承人。兄終弟及,自己就會登上那九五之尊的位置。
後世自己登上皇位,除掉魏忠賢之後,就是因為信奉儒學的死板道理,才被朝政亂局逼成為了偏激狂,最後國破家亡。
“皇兄,欲速則不達,文官不可能讓你扶持一個閹黨之後,再扶持一個親王勢力。”
天啟皇帝點點頭,如今的亂局讓他也想明白這個道理。
隻不過現在朝堂動蕩的局麵已經形成,不是他知難而退就能解決的。文官們已經造勢,皇帝不懲治信王,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的。
這個皇帝,當得何其辛酸。
送走了天啟皇帝之後,朱由檢的臉色也陰沉的可怕。
晚明亂局要想解決,要不然就是加強皇權中央集權,要不然就是出現一個政治勢力傀儡皇帝,政令統一。
作為大明親王,天生的皇權維護者,朱由檢從來沒有想過將權利交給文官。他要做的,就是加強皇權,推進改革,這樣大明才有活路。
而要做到這一點,文官集團就是自己最大的障礙。
這一次,自己一定要將文官集團虛偽的麵具撕碎,好好打擊一下他們的囂張氣焰。?
數十名官員在會極門哭成一團,大喊著讓皇上親賢臣遠小人,廣納諫言,懲治信王。
更有人拿起信王十大罪證,一條一條的念起來,從狂悖難平,到與民爭利,再到不修德行等等,一條一條說的大義凜然。
天啟皇帝被煩的不可開交,他有意讓內閣大臣居中調解,非但沒有用,還被內閣大臣勸諫一番。
內閣大臣韓爌是個沉穩的性子,他直言道:“這次百官勸諫,明麵上是因為朱英龍一案,實際上是擔心皇上重用親王,亂了禮法,使得朝堂不穩。”
天啟皇帝一聽這話就拉長了臉,道:“韓公,信王德才兼備,朕讓其輔佐,為的就是朝堂的穩定。”
“可是如今群臣勸諫,六科更是封駁了旨意,這難道就是皇上的用意嗎?”
天啟皇帝啞口無言,他打算的確實好,但低估了朝臣的反應。
魏忠賢連忙道:“老大人,這個時候還是想想辦法,如何平息百官的怒氣吧。”
韓爌躬身道:“皇上,老臣該說的話已經說完了。”
天啟皇帝不滿的看著他,“韓公,朕所求隻是如此,難道就這點要求都不能答應嗎?”
“國有國法,還望皇上下旨讓信王早日開府,去往封地吧。”
“信王年紀尚小,如何能夠封藩?”天啟皇帝勃然大怒。
“皇上,若是信王安分守己,自然可以在京城安然長大。但是如今風起飄搖,朝堂動蕩,百官勸諫,這一切的症結都在信王身上。難道皇上真的為了信王,君臣離心,和百官對抗到底,逼六科辭職,逼百官死諫嗎?”
眾人沉默,好一會,天啟皇帝才神情疲憊的扶住額頭,無力的道:“朕知道了,韓公下去歇息吧。”
韓爌看著年紀尚輕的天啟皇帝,輕輕歎息一聲,悄悄的離開。
到這個時候,皇上還是不肯認輸。要不是擔心逼得太狠,韓爌等內閣大臣也想直言勸諫,逼天啟皇帝就範。
沉思了好一會,天啟皇帝從龍椅上站起來,隻覺得頭暈目眩,心力交瘁。
處理國事已經十分辛苦,還要耗費心力和百官周旋,他真的有些力不從心了。
魏忠賢連忙扶住,帶著哭腔道:“皇上保重龍體。”
天啟皇帝沮喪的道:“魏伴伴,如今真的事不可為了嗎?”
魏忠賢自然不願意皇上重用信王,但他隻是輕聲道:“皇上龍體要緊,就先別想這些事情了。”
天啟皇帝點點頭,招來談敬,要去勳瑁宮見見信王。
等到皇帝儀仗離開,魏忠賢招來心腹太監,叮囑道:“皇上心裏有了退縮的打算,你告訴我們的人,再加把火。”
天啟皇帝擺駕勖瑁宮,本以為朝堂風波不斷,信王應該會憂愁焦躁,沒想到朱由檢像是沒事的人一樣,坐在桌案上正在給一幫宮女太監說書,再講西遊記的故事。
見到皇上來了,所有的宮人紛紛落荒而逃。
“朕在前朝受氣,檢哥兒倒是自在。”天啟皇帝有些不滿的道。
“皇兄,別人惹你生氣,你可別撒在臣弟身上。”
朱由檢拿出一個水晶杯,倒了一杯雪碧。
天啟皇帝心中有火,拿起來喝了一口,忍不住長長的吐了口氣。
“好爽,你這又是從哪弄來的好東西?”
朱由檢笑著道:“這是雪碧,是臣弟魂遊太虛時見識過的,前段時間剛研製出來。”
“冰涼勁爽,倒是不錯。”天啟皇帝一飲而盡。
朱由檢道:“皇兄若是喜歡,臣弟倒是可以進貢一批。不過……”
天啟皇帝沒好氣的道:“你有什麽要求,快些說。”
朱由檢堆著笑道:“不過,臣弟想請皇兄寫個字,就是雪碧二字。”
“你這滑頭,喝你一口飲品也有這麽多小算計。”
雖然這般說,天啟皇帝還是站起身讓談敬磨墨,龍飛鳳舞的寫了雪碧兩字,還在旁邊注上贈如意樓。
抬起頭見朱由檢還有些不滿意,隻好取出自己的私人印信,蓋了上去。
朱由檢連忙將紙張取過來,小心翼翼的吹幹墨跡,讓曹化淳找人裱起來,掛在如意樓。
有了皇帝的親筆,如意樓的生意一定會上一個台階。
“聽說董光宏遭遇意外,受了傷?”天啟皇帝擦擦手,開口問道。
朱由檢點頭道:“臣弟剛剛從董家迴來,太醫診治過,說是傷得不輕。”
天啟皇帝臉色難看,他也想到這次朝堂鬥爭,董光宏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這次朝臣們反應很大,董光宏又受了傷,看樣子給你任官,不太可能了。”天啟皇帝有些沮喪的道。
朱由檢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的道:“皇兄,咱們本來商量好交好勳貴子弟就好。你非要讓臣弟插手政務,這幫文官怎麽可能不急。好了,這下步子邁的大了,扯了蛋了吧。”
“滾。”天啟皇帝沒好氣的罵了朱由檢一句,“朕還不是想著讓你盡快熟悉政務。”
他歎了口氣,道:“朕福薄,子嗣夭折,身體不好。雖然有你這個弟弟,但你從小沒受過帝王教育,隻會些儒生的死板道理。你讓朕如何放得下心?”
朱由檢這才明白自己皇兄的良苦用心。
隻要自己的便宜老哥一天沒有子嗣,自己就是大明正統繼承人。兄終弟及,自己就會登上那九五之尊的位置。
後世自己登上皇位,除掉魏忠賢之後,就是因為信奉儒學的死板道理,才被朝政亂局逼成為了偏激狂,最後國破家亡。
“皇兄,欲速則不達,文官不可能讓你扶持一個閹黨之後,再扶持一個親王勢力。”
天啟皇帝點點頭,如今的亂局讓他也想明白這個道理。
隻不過現在朝堂動蕩的局麵已經形成,不是他知難而退就能解決的。文官們已經造勢,皇帝不懲治信王,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的。
這個皇帝,當得何其辛酸。
送走了天啟皇帝之後,朱由檢的臉色也陰沉的可怕。
晚明亂局要想解決,要不然就是加強皇權中央集權,要不然就是出現一個政治勢力傀儡皇帝,政令統一。
作為大明親王,天生的皇權維護者,朱由檢從來沒有想過將權利交給文官。他要做的,就是加強皇權,推進改革,這樣大明才有活路。
而要做到這一點,文官集團就是自己最大的障礙。
這一次,自己一定要將文官集團虛偽的麵具撕碎,好好打擊一下他們的囂張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