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呂飛的行蹤
就在鎮北軍馳援齊州的消息放出之後的第二日,西遼新帝耶律洪真也突然下達了伐燕的命令。
而給出的理由是,燕王馮戰收納包括聚武堂在內的一眾蔣氏逆賊,並在暗中發起數次針對新帝和朝廷高官地刺殺行動,妄圖藉此顛覆耶律洪真的新政權。
在得到平城守軍地默認之後,五十萬遼軍在兀顏術地率領下繞城而過直抵後唐,要借道武州東出伐燕,並且態度相當強勢,大有一副若不借道,那便開戰的架勢。
如今由李陽執政的後唐,早已不複當年的強盛,區區幾州之地,總兵力還不足二十萬,如何敢拒絕西遼的五十萬大軍?
於是,迅速答應了遼軍地要求,不但大開門戶讓遼軍兵陳武州,甚至還討好似地派出五萬唐軍,表示願配合遼軍一起共同伐燕。
就此大陸局勢風雲突變,北燕鐵騎南下攻打齊州,妄圖一舉打開江南門戶;鎮北王府大軍東進急援齊州;西遼、後唐聯合伐燕;東吳固守北部海陸邊關。
總的來說,北燕若不能迅速拿下齊州的話,情況將對其非常不利。
而此時江湖之中也出現了令人極度無語的一幕。
在葉知秋和軒轅博父子,前後腳剛剛到達泰山之時,鎮北王呂飛又派人對軒轅博父子放話說,有種到衡山之巔與他一決勝負。
還未等軒轅博父子二人大罵出聲,葉知秋已轉身朝著衡山而去,這令軒轅博父子不得不再次跟上。
幾人先後到達衡山後,同樣的戲碼再次上演,除了讓人放話大罵軒轅博父子縮頭烏龜不敢赴約之外,更是再次約二人在嵩山決一死戰!
到此時,不但是軒轅博父子二人知道被呂飛耍了,其實很多明眼人也已看出呂飛並非真心約戰,可偏偏那劍仙葉知秋卻是一根筋非要死追到底。
這令軒轅博父子二人鬱悶之極,但同時也隻得緊跟他的步伐繼續趕去嵩山,就怕呂飛萬一真地出現在嵩山。
結果不出所料,在嵩山同樣迎來呂飛安排好的劇本,之後便是恆山、華山,五嶽都跑了個遍,可仍是不見呂飛的蹤跡。
江湖中那些跟著跑來跑去的高手們,雖然嘴裏早已將呂飛罵了個體無完膚,但心中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居然敢耍得當世最厲害的幾位大宗師團團轉。
關鍵是明知被耍,幾位大宗師還是甘心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這等手段讓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再一次被呂飛忽悠到黃山之巔的葉知秋終於爆發了,他於天柱峰頂,一劍斬斷十裏雲海後,怒聲大吼呂飛之名,心中憤怒顯然已經達到了頂點。
其實,呂飛從頭到尾都沒有放話給葉知秋一個字,全都是衝著軒轅博父子二人的。
可也正因如此,使得葉知秋心中更為憤怒,認為呂飛從頭到尾都是在故意羞辱自己,這令一生都站在頂峰的葉知秋完全無法接受。
此時葉知秋的心中,除了要為柳紅塵報仇以外,還誓要與呂飛公開一戰,他還從來沒有如此渴望要主動與人一戰過。
這一次,呂飛再沒在命人向軒轅博父子放話,而是命人單獨給葉知秋送上了一封書信。
看過書信之後,葉知秋當著軒轅博父子二人的麵將那書信毀去,然後就此停下了腳步,於黃山之巔觀景而坐。
至於信中的內容嘛,除了葉知秋無人知曉。
軒轅博父子二人不明所以,一時也打不定主意是走是留,猶豫一番之後,最終還是選擇先暫時留在黃山上觀察一段時間。
一路跟隨至此的楚清風也不禁搖頭苦笑,既為呂飛沒有魯莽應戰而感到欣慰,也為連帶自己都被耍了而感到好笑。
幾大宗師在黃山停駐的消息傳到江湖之中後,那些原本已經打算放棄觀戰的江湖高手們再次燃起了希望,紛紛猜測是呂飛給葉知秋的信中確定了最終的決戰地點就在黃山。
於是,無數江湖高手朝著黃山再次蜂擁而去,畢竟誰也不願錯過這大宗師之間地對決。
四大宗師齊聚黃山,書院肯定是和呂飛站在一起,地府兩代鬼王為一方,加上劍仙葉知秋,所有人都在推測三方之間會爆發出一場怎樣的大戰?
如今,最關鍵的便是鎮北王呂飛何時現身?所有人都滿懷期待地在到處打聽呂飛的下落。
而除了眾多江湖中人都在四處打聽呂飛之外,還有一人更是在不遺餘力地調查呂飛的行蹤,那就是吳王孫括。
北燕大軍壓境、突襲齊州,鎮北軍調兵東進,西遼、後唐聯合伐燕,這看似合理的一切,落在孫括眼中卻總感覺到有些不對勁。
雖然他十分清楚北燕想要吞並江南沃土的野心,也知道齊州一直是北燕這些年來的主攻目標,但他總覺得北燕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出兵。
先不說鎮北軍如今的戰力不可小覷,就是不久前徐天南的辭官歸隱和呂飛的如日中天,就能令兩軍的士氣形成了鮮明地對比。
燕王馮戰也是半生戎馬,他怎會不清楚士氣對戰局所帶來地影響呢?
另外,西遼地反應也太過迅速,新帝耶律洪真登基不久,剛剛才完成政權更替的西遼,如今正是韜光養晦的時機,怎會如此魯莽地跨境出兵呢?
更是在鎮北軍對北燕做出反應的兩三日內,就做出了如此重大的決定,難道說是耶律洪真故意想要討好鎮北王呂飛不成?
戰事發生得太過突然,幾方地反應又太過迅速,就像是事先商量好的一樣,這令孫括不得不產生懷疑。
“怎麽樣?有什麽消息嗎?”孫括對他手下專門負責鎮北軍內暗探的親信問道。
自從北燕出兵之日起,他要求西京和鎮北軍中的暗探,每天都要傳迴關於呂飛行蹤和鎮北軍動向的最新消息。
“迴稟陛下,鎮北軍由軍師蘇蒙率領,借道南唐各州如今離鄆城已不到五百裏路程,最多三日便可抵達鄆城,五日內便可在齊州城外與燕軍正麵交鋒。”手下親信答道。
“呂飛呢?他還沒在軍中出現嗎?”孫括繼續問道。
那名親信繼續迴報:“鎮北軍中各部都未見到呂飛的身影,但今日收到了來自四方城那邊的消息,說是呂飛身邊的高手無名帶著幾人出城朝南蜀方向而去,其中有一名背負重劍的男子,疑似鎮北王呂飛所扮,但不能確定。”
“哦,如此便能說得通了。”聽到這一消息,孫括這才點頭打消了些許心中懷疑。
就在鎮北軍馳援齊州的消息放出之後的第二日,西遼新帝耶律洪真也突然下達了伐燕的命令。
而給出的理由是,燕王馮戰收納包括聚武堂在內的一眾蔣氏逆賊,並在暗中發起數次針對新帝和朝廷高官地刺殺行動,妄圖藉此顛覆耶律洪真的新政權。
在得到平城守軍地默認之後,五十萬遼軍在兀顏術地率領下繞城而過直抵後唐,要借道武州東出伐燕,並且態度相當強勢,大有一副若不借道,那便開戰的架勢。
如今由李陽執政的後唐,早已不複當年的強盛,區區幾州之地,總兵力還不足二十萬,如何敢拒絕西遼的五十萬大軍?
於是,迅速答應了遼軍地要求,不但大開門戶讓遼軍兵陳武州,甚至還討好似地派出五萬唐軍,表示願配合遼軍一起共同伐燕。
就此大陸局勢風雲突變,北燕鐵騎南下攻打齊州,妄圖一舉打開江南門戶;鎮北王府大軍東進急援齊州;西遼、後唐聯合伐燕;東吳固守北部海陸邊關。
總的來說,北燕若不能迅速拿下齊州的話,情況將對其非常不利。
而此時江湖之中也出現了令人極度無語的一幕。
在葉知秋和軒轅博父子,前後腳剛剛到達泰山之時,鎮北王呂飛又派人對軒轅博父子放話說,有種到衡山之巔與他一決勝負。
還未等軒轅博父子二人大罵出聲,葉知秋已轉身朝著衡山而去,這令軒轅博父子不得不再次跟上。
幾人先後到達衡山後,同樣的戲碼再次上演,除了讓人放話大罵軒轅博父子縮頭烏龜不敢赴約之外,更是再次約二人在嵩山決一死戰!
到此時,不但是軒轅博父子二人知道被呂飛耍了,其實很多明眼人也已看出呂飛並非真心約戰,可偏偏那劍仙葉知秋卻是一根筋非要死追到底。
這令軒轅博父子二人鬱悶之極,但同時也隻得緊跟他的步伐繼續趕去嵩山,就怕呂飛萬一真地出現在嵩山。
結果不出所料,在嵩山同樣迎來呂飛安排好的劇本,之後便是恆山、華山,五嶽都跑了個遍,可仍是不見呂飛的蹤跡。
江湖中那些跟著跑來跑去的高手們,雖然嘴裏早已將呂飛罵了個體無完膚,但心中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居然敢耍得當世最厲害的幾位大宗師團團轉。
關鍵是明知被耍,幾位大宗師還是甘心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這等手段讓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再一次被呂飛忽悠到黃山之巔的葉知秋終於爆發了,他於天柱峰頂,一劍斬斷十裏雲海後,怒聲大吼呂飛之名,心中憤怒顯然已經達到了頂點。
其實,呂飛從頭到尾都沒有放話給葉知秋一個字,全都是衝著軒轅博父子二人的。
可也正因如此,使得葉知秋心中更為憤怒,認為呂飛從頭到尾都是在故意羞辱自己,這令一生都站在頂峰的葉知秋完全無法接受。
此時葉知秋的心中,除了要為柳紅塵報仇以外,還誓要與呂飛公開一戰,他還從來沒有如此渴望要主動與人一戰過。
這一次,呂飛再沒在命人向軒轅博父子放話,而是命人單獨給葉知秋送上了一封書信。
看過書信之後,葉知秋當著軒轅博父子二人的麵將那書信毀去,然後就此停下了腳步,於黃山之巔觀景而坐。
至於信中的內容嘛,除了葉知秋無人知曉。
軒轅博父子二人不明所以,一時也打不定主意是走是留,猶豫一番之後,最終還是選擇先暫時留在黃山上觀察一段時間。
一路跟隨至此的楚清風也不禁搖頭苦笑,既為呂飛沒有魯莽應戰而感到欣慰,也為連帶自己都被耍了而感到好笑。
幾大宗師在黃山停駐的消息傳到江湖之中後,那些原本已經打算放棄觀戰的江湖高手們再次燃起了希望,紛紛猜測是呂飛給葉知秋的信中確定了最終的決戰地點就在黃山。
於是,無數江湖高手朝著黃山再次蜂擁而去,畢竟誰也不願錯過這大宗師之間地對決。
四大宗師齊聚黃山,書院肯定是和呂飛站在一起,地府兩代鬼王為一方,加上劍仙葉知秋,所有人都在推測三方之間會爆發出一場怎樣的大戰?
如今,最關鍵的便是鎮北王呂飛何時現身?所有人都滿懷期待地在到處打聽呂飛的下落。
而除了眾多江湖中人都在四處打聽呂飛之外,還有一人更是在不遺餘力地調查呂飛的行蹤,那就是吳王孫括。
北燕大軍壓境、突襲齊州,鎮北軍調兵東進,西遼、後唐聯合伐燕,這看似合理的一切,落在孫括眼中卻總感覺到有些不對勁。
雖然他十分清楚北燕想要吞並江南沃土的野心,也知道齊州一直是北燕這些年來的主攻目標,但他總覺得北燕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出兵。
先不說鎮北軍如今的戰力不可小覷,就是不久前徐天南的辭官歸隱和呂飛的如日中天,就能令兩軍的士氣形成了鮮明地對比。
燕王馮戰也是半生戎馬,他怎會不清楚士氣對戰局所帶來地影響呢?
另外,西遼地反應也太過迅速,新帝耶律洪真登基不久,剛剛才完成政權更替的西遼,如今正是韜光養晦的時機,怎會如此魯莽地跨境出兵呢?
更是在鎮北軍對北燕做出反應的兩三日內,就做出了如此重大的決定,難道說是耶律洪真故意想要討好鎮北王呂飛不成?
戰事發生得太過突然,幾方地反應又太過迅速,就像是事先商量好的一樣,這令孫括不得不產生懷疑。
“怎麽樣?有什麽消息嗎?”孫括對他手下專門負責鎮北軍內暗探的親信問道。
自從北燕出兵之日起,他要求西京和鎮北軍中的暗探,每天都要傳迴關於呂飛行蹤和鎮北軍動向的最新消息。
“迴稟陛下,鎮北軍由軍師蘇蒙率領,借道南唐各州如今離鄆城已不到五百裏路程,最多三日便可抵達鄆城,五日內便可在齊州城外與燕軍正麵交鋒。”手下親信答道。
“呂飛呢?他還沒在軍中出現嗎?”孫括繼續問道。
那名親信繼續迴報:“鎮北軍中各部都未見到呂飛的身影,但今日收到了來自四方城那邊的消息,說是呂飛身邊的高手無名帶著幾人出城朝南蜀方向而去,其中有一名背負重劍的男子,疑似鎮北王呂飛所扮,但不能確定。”
“哦,如此便能說得通了。”聽到這一消息,孫括這才點頭打消了些許心中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