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遵太皇太後懿旨!”
太皇太後緩緩點頭,看向同樣跪在地上的周喻語氣複雜的道:“郕王。”
“孫兒在。”
“你跟我來。”
周喻起身跟著在太皇太後的身後直徑離開了文華殿來到了仁壽宮。
太皇太後在宮女的攙扶下緩緩入座,這位太皇太後曆經幾位皇帝,更是在朱祁鎮剛剛登基時也是作為大明王朝的實際掌控者而居於後宮之中,直至朱祁鎮年歲漸長三楊先後逝去這才逐步放權變成了現在什麽都不管的太皇太後。
按照正常的曆史來說如今這位太皇太後早就應該去世,不過在如今這樣一個世界裏太皇太後卻還是活得好好的。
“你也坐。”
“謝謝奶奶。”周喻從善如流的跟著入座,太皇太後看了眼周喻:“你是越來越能幹了。”
“奶奶誇獎了。”
“嗬。”太皇太後笑了笑,反問道:“你覺得我是在誇獎你?”
周喻道:“奶奶自是誇獎,孫兒臨危受命做出各種果斷安排,親赴宣府安撫楊洪,更讓朝堂上下一心,這些自然是該誇獎的。”
太皇太後緩緩點頭:“這些事情你是做得不錯,比你那個當了這麽多年皇帝也還不靠譜的哥哥做得好,可你又做了什麽?你是想逼迫大臣們認可皇帝以死?郕王,你還沒當上皇帝你就敢這麽做?那夜敲門之人你可真看清楚了,到底是不是皇帝。”
“是。”周喻果斷承認,道:“身無片褸狼狽如同奴隸乞丐但他的確就是皇兄,而且夜叩城門欲引瓦剌入城更恭稱也先為太師,當真是我朱氏和大明的恥辱,亦是能夠讓後世炎黃子孫唾罵千年之舉,孫兒當時立於城牆之上在無數將士眾目睽睽之下隻能否認,是為軍心也是為我大明。”
太皇太後輕輕拍了拍桌子,臉上有些慍怒:“那你不知道你所作所為也可能會害死他。”
周喻平靜道:“奶奶,若是一個皇帝不能給自己體麵,那作為臣子孫兒也隻能給皇兄一個體麵了,為了大明江山社稷和國家榮辱這些事是必須做的,如今是大明生死存亡的關鍵之際,若是將士們在戰場看見皇帝,那到底他們該是保家衛國還是主動讓開道路迎皇帝帶領瓦剌大軍入城。”
“這些大臣們精明得很,誰也不會去說皇兄的半點不好也都不會真正的以刀鋒對向皇兄,皇兄在也先手中我們就等於是被也先拿住了最大的把柄和弱點,可戰可擾可退可進優勢全在也先身上,若是也先將皇兄掛在旗上那將士們又該如何,他們不是不知道皇兄會帶來的影響,誰都知道這個弱點但誰都不會去提這個弱點最多也就是奏請換個皇帝,可隻要皇兄不死那他就是太上皇,該如何做到時候更為難的就是孫兒了,不管孫兒做什麽都會是錯。”
“所以孫兒也隻能做些事情,正好以叩門之事否認皇兄被俘,這件事由我們自家人提出來也能讓大臣們安心,畢竟相比起一個皇帝來說國家的安危如今才是最重要的。”
太皇太後歎了口氣:“若今天我沒有支持你那你會怎麽做。”
周喻沉默了一下,道:“無論如何大明都不會再有朱祁鎮立足之地,他會死在民心之上,而以皇兄之死將上下凝聚一心共渡難關這也是對大明最好的抉擇。”
太皇太後問道:“你做了皇帝皇長子又該如何。”
“封侯。”
太皇太後愕然:“封侯?隻是封侯?”
“逍遙侯。”周喻輕輕點頭,道:“讓侄兒一生逍遙即可,否則大明還會有更大的動蕩。”
太皇太後沉默了很久:“那太後呢。”
“太後思念成疾不日病逝,未來不需要孫太後但卻可以留下靖難後人景氏。”
“你就放心?”
周喻笑了笑道:“奶奶,我當然放心,不管結果如何侄兒都會是她最後的念想她不敢亂來的。”
太皇太後看向周喻:“一個女人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兒子,你想要她的兒子死你怎麽保證她不會亂來。”
周喻搖頭:“所以孫兒隻會給大侄兒封侯,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魚死網破,而且還有幾百條命擔負在她肩上,她不敢。”
太皇太後深深看了看周喻:“所有人都小看了你,心狠,權謀,手段是一樣不缺啊。”
周喻搖頭:“孫兒倒也希望能夠輕輕鬆鬆,可如今若是沒有這樣的能耐孫兒也隻會變成一個戴著大帽子的傀儡而已,孫兒不想做傀儡那就隻能放手一搏。”
太皇太後緩緩點頭:“你可知道在你皇兄登基之前我是考慮過讓你皇叔朱瞻墡登基,你父皇曾對我說過若是太子做不好便讓我換個皇帝,但最終我還是選擇了你皇兄,其實當初我也是可以選你的,若是選了你或許就不會有今日的禍事了吧。”
周喻愣了愣然後輕輕搖頭:“不知。”
太皇太後一下露出了疲憊的樣子,擺了擺手:“你迴去吧,好好準備登基的事,你主意正我是管不了你了。”
“孫兒告退。”
多日沒有返迴王府,周喻出了皇宮後就迴到了自己的王府之中。
王府裏的氣氛比起皇宮之中還是要輕鬆很多的,但周喻這一迴來王妃和側妃兩人也是帶著家中仆從進行迎接。
“行了,都什麽時辰了還搞這些事。”
周喻微微皺眉看向了領頭的兩個女人,正妃汪氏和側妃杭氏,還有兩人分別牽著的一個女孩和男孩。
兩個孩子的年歲都不大,兩個王妃的也一樣很年輕,正妃如今也不過二十有二,側妃杭氏的年紀還要更小一些。
能被挑選出來成為王妃兩人的容貌自然是好看的,不過相比起來杭妃要更嬌媚一些總有點周喻覺得熟悉的影子在裏邊,汪妃氣質更多了些清冷和雍容,很有種女強人的感覺也有些一板一眼事事講究規矩,所以之前的郕王對側妃杭氏要更偏愛一些。
汪氏朝著周喻行了一禮:“王爺多日未歸今日迴府是得讓家裏人見見問禮的。”
“嗬。”周喻笑了一聲,道:“行,人也見到了那就散了吧,成敬,讓人送兩位王妃迴房歇息。”
汪氏見狀也連忙開口:“臣妾有話想和王爺說。”
“嗯?”周喻頓了頓,道:“側妃也來吧,正好我也有話要對你們兩個說。”
杭氏微微躬身,將孩子交給下人後跟著周喻一起迴了房。
杭氏見周喻並沒有讓下人進來立刻就很懂事的開始服侍起來,吩咐外麵的下人打來準備熱水又給周喻寬衣準備的就忙了起來。
周喻坐在床榻上,汪氏就站在床前:“王爺,臣妾聽聞王爺和太後在宮中多次發生爭吵。”
“確有此事,怎麽?”
汪氏的眉頭微微皺了皺:“王爺往日裏做事小心謹慎為何在宮中就衝動和太後發生衝突,若是傳出去百姓大臣們又要如何看待王爺。”
“你不知道?”
周喻頗有些奇怪的看了眼汪氏。
“臣妾該知道什麽?”
周喻輕輕頜首:“太後已被太皇太後禁足,已經是幾天前的事情了。”
汪氏臉上露出了一抹意外:“這……”
杭氏給周喻捏著腿小聲道:“自從王爺離府後王妃就命人緊閉大門不接待任何人,之前王爺迴來一次後又匆匆離開所以臣妾和王妃並不知情,這還是上次興安上次迴來的時候說的。”
周喻恍然:“為了避嫌?做得不錯不過以後不用了,陛下戰死也未立太子,皇長子年幼本王又為監國,太皇太後已經下旨讓本王即日登基,現在大臣們估計也已經在準備也就這兩日的功夫。”
這話說出來兩個王妃臉上都露出了震驚的表情,汪氏更是結巴了一下:“登……登基?”
“沒錯,登基。”周喻點頭,道:“兩位愛妃也可以開始準備了,但還要切記政務之事不要參與,太後之事不要參與,國家大事更不可參與,明白了嗎。”
兩位妃子點了點頭:“臣妾明白了。”
汪妃說完又遲疑了一下:“可若是王爺登基,太後也是王爺嫡母……”
周喻打斷了汪妃的話:“我不管在想什麽說什麽,太後之事不得插手,就算住進了宮裏後宮之事也別插手,現在形勢複雜一不小心出大事,本王就算登基也不可能完全掌控朝堂後宮,若是再出事我等小命難保,禁足太後是太皇太後給本王的一個機會,若是因為你胡亂作為影響了大事本王絕不輕饒。”
汪妃連忙低下頭:“臣妾知道了。”
這種時候她可不敢再多說什麽,而且腦子裏也因為周喻要登基的事情有些迷迷糊糊,此刻自然是周喻說什麽是什麽。
杭妃也打岔道:“臣妾來服侍王爺沐浴。”
周喻起身去洗澡,汪妃腦子裏一團亂麻的站了一會最後也還是過去跟著杭妃一起給周喻收拾。
這一晚上周喻沒讓兩人中的任何人留宿,隻是讓成敬守著自己好好的休息了一晚上。
一早兩位妃子就聯袂而來又給周喻收拾得妥妥當當,等到周喻出了門後又開始安排府中仆從收拾家裏要帶走的東西。
宮裏雖然什麽都有但不是什麽都能用得習慣,貼身的物件和喜歡的物件肯定是要收拾妥當才行。
來到宮中,大臣們已經安排出了一個登基的流程,時間就放在下次朝會之上。
周喻將流程看完又親自拿筆抹去了一些沒有意義的步驟,當然有些過程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刪除的。
總之這一套流程下來怎麽也得需要一兩天的,而且除了登基這個過程之外也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周喻拿主意。
比如說先皇的諡號,畢竟太皇太後都說了先皇已經戰死那這個諡號肯定是需要的,這可以讓大臣們商量但最終決定的也隻能是周喻。
然後是後宮的安排,這些事情大臣們就更插不上手了,先皇的後宮和子嗣們也要拿出一個合理的安排才行。
新皇後的冊封,新的年號等等反正是一大堆的事情看著就讓人覺得頭疼。
周喻率先處理的就是諡號廟號的問題,大臣們商討出了一個英字,畢竟是已經戰死用也可以用例如武,烈這樣的。
但周喻卻是直接寫了一個字就把事情給蓋棺定論,堡,堡宗皇帝,這簡直就是對朱祁鎮的鞭撻和侮辱,是將他狠狠釘在恥辱柱上永不得翻身絕殺。
周喻對自己的字還是很滿意的,欣賞的看了看後對著大臣們開口詢問:“明堡宗,非常合適先皇,諸位覺得如何。”
“王爺,這不太合適吧?”禮部尚書一臉為難的道:“沒有這樣的廟號啊,若是王爺不喜我們也可以用哀宗。”
“今天開始就有了,就讓堡宗皇帝在天有靈時時刻刻提醒本朝後代們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土木堡一戰敗掉大明二十萬將士,他有資格用這個廟號。”
周喻淡淡道:“至於諡號就簡單一些,戰神皇帝,大明戰神堡宗皇帝朱祁鎮,挺不錯的也很順口。”
“這……”
周喻道:“不要浪費時間在這些不重要的地方,若是後世子孫想要更改亦可隨時更改,那或者廟號順宗諡號敗家玩意?”
“這個……臣知道了。”
“繼續。”周喻擺擺手低頭看著折子後麵的內容:“能省則省,本王看上就像是個會大肆揮霍的人嗎?如今什麽情況國庫又什麽情況,匆忙登基這些繁文縟節的東西能刪則刪,祭天拜祖這些不能過其他那些無關緊要的過程就省了,浪費銀子的事能不做就不做,搞這些過場是我看還是你們看,一萬兩,一萬兩白銀夠了!”
“至於皇後的冊封暫時不著急,畢竟正妃無子,等戰事平息之後再封也好舉國同慶。”
“先皇長子就封個侯吧,逍遙侯,至於先皇皇後……這可沒有趕出宮的說法,遷往清寧宮便是,至於其他妃子本王考慮一下再做安排,等本王登基後本王的郕王府就給逍遙侯居住。”
太皇太後緩緩點頭,看向同樣跪在地上的周喻語氣複雜的道:“郕王。”
“孫兒在。”
“你跟我來。”
周喻起身跟著在太皇太後的身後直徑離開了文華殿來到了仁壽宮。
太皇太後在宮女的攙扶下緩緩入座,這位太皇太後曆經幾位皇帝,更是在朱祁鎮剛剛登基時也是作為大明王朝的實際掌控者而居於後宮之中,直至朱祁鎮年歲漸長三楊先後逝去這才逐步放權變成了現在什麽都不管的太皇太後。
按照正常的曆史來說如今這位太皇太後早就應該去世,不過在如今這樣一個世界裏太皇太後卻還是活得好好的。
“你也坐。”
“謝謝奶奶。”周喻從善如流的跟著入座,太皇太後看了眼周喻:“你是越來越能幹了。”
“奶奶誇獎了。”
“嗬。”太皇太後笑了笑,反問道:“你覺得我是在誇獎你?”
周喻道:“奶奶自是誇獎,孫兒臨危受命做出各種果斷安排,親赴宣府安撫楊洪,更讓朝堂上下一心,這些自然是該誇獎的。”
太皇太後緩緩點頭:“這些事情你是做得不錯,比你那個當了這麽多年皇帝也還不靠譜的哥哥做得好,可你又做了什麽?你是想逼迫大臣們認可皇帝以死?郕王,你還沒當上皇帝你就敢這麽做?那夜敲門之人你可真看清楚了,到底是不是皇帝。”
“是。”周喻果斷承認,道:“身無片褸狼狽如同奴隸乞丐但他的確就是皇兄,而且夜叩城門欲引瓦剌入城更恭稱也先為太師,當真是我朱氏和大明的恥辱,亦是能夠讓後世炎黃子孫唾罵千年之舉,孫兒當時立於城牆之上在無數將士眾目睽睽之下隻能否認,是為軍心也是為我大明。”
太皇太後輕輕拍了拍桌子,臉上有些慍怒:“那你不知道你所作所為也可能會害死他。”
周喻平靜道:“奶奶,若是一個皇帝不能給自己體麵,那作為臣子孫兒也隻能給皇兄一個體麵了,為了大明江山社稷和國家榮辱這些事是必須做的,如今是大明生死存亡的關鍵之際,若是將士們在戰場看見皇帝,那到底他們該是保家衛國還是主動讓開道路迎皇帝帶領瓦剌大軍入城。”
“這些大臣們精明得很,誰也不會去說皇兄的半點不好也都不會真正的以刀鋒對向皇兄,皇兄在也先手中我們就等於是被也先拿住了最大的把柄和弱點,可戰可擾可退可進優勢全在也先身上,若是也先將皇兄掛在旗上那將士們又該如何,他們不是不知道皇兄會帶來的影響,誰都知道這個弱點但誰都不會去提這個弱點最多也就是奏請換個皇帝,可隻要皇兄不死那他就是太上皇,該如何做到時候更為難的就是孫兒了,不管孫兒做什麽都會是錯。”
“所以孫兒也隻能做些事情,正好以叩門之事否認皇兄被俘,這件事由我們自家人提出來也能讓大臣們安心,畢竟相比起一個皇帝來說國家的安危如今才是最重要的。”
太皇太後歎了口氣:“若今天我沒有支持你那你會怎麽做。”
周喻沉默了一下,道:“無論如何大明都不會再有朱祁鎮立足之地,他會死在民心之上,而以皇兄之死將上下凝聚一心共渡難關這也是對大明最好的抉擇。”
太皇太後問道:“你做了皇帝皇長子又該如何。”
“封侯。”
太皇太後愕然:“封侯?隻是封侯?”
“逍遙侯。”周喻輕輕點頭,道:“讓侄兒一生逍遙即可,否則大明還會有更大的動蕩。”
太皇太後沉默了很久:“那太後呢。”
“太後思念成疾不日病逝,未來不需要孫太後但卻可以留下靖難後人景氏。”
“你就放心?”
周喻笑了笑道:“奶奶,我當然放心,不管結果如何侄兒都會是她最後的念想她不敢亂來的。”
太皇太後看向周喻:“一個女人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兒子,你想要她的兒子死你怎麽保證她不會亂來。”
周喻搖頭:“所以孫兒隻會給大侄兒封侯,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魚死網破,而且還有幾百條命擔負在她肩上,她不敢。”
太皇太後深深看了看周喻:“所有人都小看了你,心狠,權謀,手段是一樣不缺啊。”
周喻搖頭:“孫兒倒也希望能夠輕輕鬆鬆,可如今若是沒有這樣的能耐孫兒也隻會變成一個戴著大帽子的傀儡而已,孫兒不想做傀儡那就隻能放手一搏。”
太皇太後緩緩點頭:“你可知道在你皇兄登基之前我是考慮過讓你皇叔朱瞻墡登基,你父皇曾對我說過若是太子做不好便讓我換個皇帝,但最終我還是選擇了你皇兄,其實當初我也是可以選你的,若是選了你或許就不會有今日的禍事了吧。”
周喻愣了愣然後輕輕搖頭:“不知。”
太皇太後一下露出了疲憊的樣子,擺了擺手:“你迴去吧,好好準備登基的事,你主意正我是管不了你了。”
“孫兒告退。”
多日沒有返迴王府,周喻出了皇宮後就迴到了自己的王府之中。
王府裏的氣氛比起皇宮之中還是要輕鬆很多的,但周喻這一迴來王妃和側妃兩人也是帶著家中仆從進行迎接。
“行了,都什麽時辰了還搞這些事。”
周喻微微皺眉看向了領頭的兩個女人,正妃汪氏和側妃杭氏,還有兩人分別牽著的一個女孩和男孩。
兩個孩子的年歲都不大,兩個王妃的也一樣很年輕,正妃如今也不過二十有二,側妃杭氏的年紀還要更小一些。
能被挑選出來成為王妃兩人的容貌自然是好看的,不過相比起來杭妃要更嬌媚一些總有點周喻覺得熟悉的影子在裏邊,汪妃氣質更多了些清冷和雍容,很有種女強人的感覺也有些一板一眼事事講究規矩,所以之前的郕王對側妃杭氏要更偏愛一些。
汪氏朝著周喻行了一禮:“王爺多日未歸今日迴府是得讓家裏人見見問禮的。”
“嗬。”周喻笑了一聲,道:“行,人也見到了那就散了吧,成敬,讓人送兩位王妃迴房歇息。”
汪氏見狀也連忙開口:“臣妾有話想和王爺說。”
“嗯?”周喻頓了頓,道:“側妃也來吧,正好我也有話要對你們兩個說。”
杭氏微微躬身,將孩子交給下人後跟著周喻一起迴了房。
杭氏見周喻並沒有讓下人進來立刻就很懂事的開始服侍起來,吩咐外麵的下人打來準備熱水又給周喻寬衣準備的就忙了起來。
周喻坐在床榻上,汪氏就站在床前:“王爺,臣妾聽聞王爺和太後在宮中多次發生爭吵。”
“確有此事,怎麽?”
汪氏的眉頭微微皺了皺:“王爺往日裏做事小心謹慎為何在宮中就衝動和太後發生衝突,若是傳出去百姓大臣們又要如何看待王爺。”
“你不知道?”
周喻頗有些奇怪的看了眼汪氏。
“臣妾該知道什麽?”
周喻輕輕頜首:“太後已被太皇太後禁足,已經是幾天前的事情了。”
汪氏臉上露出了一抹意外:“這……”
杭氏給周喻捏著腿小聲道:“自從王爺離府後王妃就命人緊閉大門不接待任何人,之前王爺迴來一次後又匆匆離開所以臣妾和王妃並不知情,這還是上次興安上次迴來的時候說的。”
周喻恍然:“為了避嫌?做得不錯不過以後不用了,陛下戰死也未立太子,皇長子年幼本王又為監國,太皇太後已經下旨讓本王即日登基,現在大臣們估計也已經在準備也就這兩日的功夫。”
這話說出來兩個王妃臉上都露出了震驚的表情,汪氏更是結巴了一下:“登……登基?”
“沒錯,登基。”周喻點頭,道:“兩位愛妃也可以開始準備了,但還要切記政務之事不要參與,太後之事不要參與,國家大事更不可參與,明白了嗎。”
兩位妃子點了點頭:“臣妾明白了。”
汪妃說完又遲疑了一下:“可若是王爺登基,太後也是王爺嫡母……”
周喻打斷了汪妃的話:“我不管在想什麽說什麽,太後之事不得插手,就算住進了宮裏後宮之事也別插手,現在形勢複雜一不小心出大事,本王就算登基也不可能完全掌控朝堂後宮,若是再出事我等小命難保,禁足太後是太皇太後給本王的一個機會,若是因為你胡亂作為影響了大事本王絕不輕饒。”
汪妃連忙低下頭:“臣妾知道了。”
這種時候她可不敢再多說什麽,而且腦子裏也因為周喻要登基的事情有些迷迷糊糊,此刻自然是周喻說什麽是什麽。
杭妃也打岔道:“臣妾來服侍王爺沐浴。”
周喻起身去洗澡,汪妃腦子裏一團亂麻的站了一會最後也還是過去跟著杭妃一起給周喻收拾。
這一晚上周喻沒讓兩人中的任何人留宿,隻是讓成敬守著自己好好的休息了一晚上。
一早兩位妃子就聯袂而來又給周喻收拾得妥妥當當,等到周喻出了門後又開始安排府中仆從收拾家裏要帶走的東西。
宮裏雖然什麽都有但不是什麽都能用得習慣,貼身的物件和喜歡的物件肯定是要收拾妥當才行。
來到宮中,大臣們已經安排出了一個登基的流程,時間就放在下次朝會之上。
周喻將流程看完又親自拿筆抹去了一些沒有意義的步驟,當然有些過程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刪除的。
總之這一套流程下來怎麽也得需要一兩天的,而且除了登基這個過程之外也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周喻拿主意。
比如說先皇的諡號,畢竟太皇太後都說了先皇已經戰死那這個諡號肯定是需要的,這可以讓大臣們商量但最終決定的也隻能是周喻。
然後是後宮的安排,這些事情大臣們就更插不上手了,先皇的後宮和子嗣們也要拿出一個合理的安排才行。
新皇後的冊封,新的年號等等反正是一大堆的事情看著就讓人覺得頭疼。
周喻率先處理的就是諡號廟號的問題,大臣們商討出了一個英字,畢竟是已經戰死用也可以用例如武,烈這樣的。
但周喻卻是直接寫了一個字就把事情給蓋棺定論,堡,堡宗皇帝,這簡直就是對朱祁鎮的鞭撻和侮辱,是將他狠狠釘在恥辱柱上永不得翻身絕殺。
周喻對自己的字還是很滿意的,欣賞的看了看後對著大臣們開口詢問:“明堡宗,非常合適先皇,諸位覺得如何。”
“王爺,這不太合適吧?”禮部尚書一臉為難的道:“沒有這樣的廟號啊,若是王爺不喜我們也可以用哀宗。”
“今天開始就有了,就讓堡宗皇帝在天有靈時時刻刻提醒本朝後代們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土木堡一戰敗掉大明二十萬將士,他有資格用這個廟號。”
周喻淡淡道:“至於諡號就簡單一些,戰神皇帝,大明戰神堡宗皇帝朱祁鎮,挺不錯的也很順口。”
“這……”
周喻道:“不要浪費時間在這些不重要的地方,若是後世子孫想要更改亦可隨時更改,那或者廟號順宗諡號敗家玩意?”
“這個……臣知道了。”
“繼續。”周喻擺擺手低頭看著折子後麵的內容:“能省則省,本王看上就像是個會大肆揮霍的人嗎?如今什麽情況國庫又什麽情況,匆忙登基這些繁文縟節的東西能刪則刪,祭天拜祖這些不能過其他那些無關緊要的過程就省了,浪費銀子的事能不做就不做,搞這些過場是我看還是你們看,一萬兩,一萬兩白銀夠了!”
“至於皇後的冊封暫時不著急,畢竟正妃無子,等戰事平息之後再封也好舉國同慶。”
“先皇長子就封個侯吧,逍遙侯,至於先皇皇後……這可沒有趕出宮的說法,遷往清寧宮便是,至於其他妃子本王考慮一下再做安排,等本王登基後本王的郕王府就給逍遙侯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