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目的
花了一些時間重新迴到了皇宮之中,休息了一會後周喻便前往了奉天殿中並在那裏見到了倭國的使節。
兩個穿著鄭重更是入鄉隨俗換上了一身漢人服飾的倭國使節一進入奉天殿後就沒敢抬頭,在太監的帶領下小步來到殿中跪下後就用著並不算標準的漢語高唿起了皇帝萬歲。
“外臣伊勢貞親叩見大明大皇帝陛下,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外臣足力義勝叩見大明大皇帝陛下,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伊勢貞親,足力義勝。
伊勢貞親約莫三十來歲,而足力義勝看著不過也就是十幾歲的模樣,不過看上去倒是一副已經很成熟的模樣,就是稍微有些稚氣未脫罷了。
看這兩人的情況主事便是年長的伊勢貞親,而足力義勝則是副使,而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倭國的幕府大將軍便是這位足力義勝的弟弟,足利義政。
這些也都是周喻迴來皇宮的路上有人告訴周喻的。
而且有趣的是這位足利義政和周喻一樣都是忽然間上位的,上位的時間也都差不多,就是兩人的年紀上差了一些,現在這個時間這位足利義政雖然已經成為了幕府大將軍但卻並沒有這麽好過才對,而且也根本沒有完全的親政。
這次派出使團過來未免沒有借著大明的支持從而獲得親政機會的想法在裏邊。
周喻坐在龍椅上目光掃過跪在殿中的兩位倭國使節,臉上看不出喜怒也沒有任何表情。
伊勢貞親和足力義勝跪得筆直頭也不敢抬,但莫名的壓力使得兩人額頭上已經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平身吧。”
“謝大皇帝陛下!”
伊勢貞親和足力義勝連忙叩首這才小心翼翼地站起身來,卻依舊低著頭不敢直視周喻。
周喻:“伊勢貞親,足力義勝,你們遠道而來辛苦了。”
伊勢貞親連忙躬身,恭敬道:“不辛苦,外臣能有幸見到大皇帝陛下這是外臣的榮幸,外臣此次前來一是為恭賀大皇帝陛下登基,二是為獻上我倭國的一點心意以示臣服。”
說著,伊勢貞親從袖中取出一份禮單雙手呈上,一旁的太監連忙接過後又恭敬地遞到周喻麵前。
周喻接過禮單隨意掃了一眼,上麵列著金銀、漆器、刀劍等物倒是頗為豐厚。
不過對於周喻而言倒也不過如此,隻是這數量不少還真就像是純粹來送禮上貢一樣。
周喻點點頭,語氣依舊平靜但又少了一些冷淡好似對倭國的上貢顯得十分滿意:“你們有心了。”
伊勢貞親見周喻神色緩和心中也安定下來,連忙繼續說道:“大皇帝陛下登基乃天下之大喜,我東瀛雖地處偏遠但也願為大皇帝陛下獻上最誠摯的祝福,隻是外臣此次前來也代表我國有事求於大皇帝陛下。”
周喻放下禮單,目光落在伊勢貞親身上:“說,何事?”
伊勢貞親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開口:“迴大皇帝陛下,外臣此次前來一是希望能得到大明的冊封為我東瀛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政正名,二是希望能與大明恢複商貿關係,互通有無共謀兩國之利。”
周喻聞言,緩緩點頭:“我聽聞足利義政年紀尚幼,可能鎮得住宵小?”
伊勢貞親連忙道:“大皇帝陛下明鑒,我主雖年幼但天資聰穎,且有我倭國眾臣輔佐一定能穩定局勢,若能得大明冊封更能名正言順,有大皇帝陛下之威必然能震懾宵小。”
周喻輕笑一聲:“也罷,朕會下令冊封足利義政。”
伊勢貞親聞言,臉上露出一絲喜色,連忙躬身道:“多謝大皇帝陛下!”
周喻答不答應並不會改變太多,足利義政成為倭國的幕府將軍一事不會因為他不冊封不認可就有所改變,這種事更多還是順水推舟。
周喻接著問道:“至於恢複商貿關係……你們倭國,能拿出什麽來與大明交易?”
伊勢貞親大概也是早有準備,連忙答道:“迴大皇帝陛下,我東瀛雖地小物薄但也有金銀銅礦,特產漆器、刀劍等物,若能與大明治下互通商貿必能互利共贏。”
倭國的商品不是大明所必須的,但大明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要更重要一些。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倭國主要對外輸出的商品有硫磺、銅、刀劍、漆器等東西,除了銅以外其他絕大多數商品大明並不缺少,但是銅錢生絲織品還有最重要的書籍卻是倭國更需要的東西。
周喻點頭:“聽起來倒是不錯,不過你們倭國近年來海盜橫行屢屢侵擾我大明沿海,此事你們如何解釋?”
伊勢貞親臉色一變,連忙跪下額頭貼地:“大皇帝陛下明鑒!那些海盜皆是浪人匪寇,與我東瀛朝廷並無關係!我東瀛朝廷一直嚴令禁止此類行為,隻是……隻是力有未逮未能徹底剿滅,外臣此次前來,也是希望能得到大明的支持共同剿滅這些海盜還兩國百姓一個安寧!”
周喻眯了眯眼睛,語氣中帶著幾分冷意:“力有未逮?朕看你們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伊勢貞親冷汗直冒連忙叩首:“大皇帝陛下恕罪!外臣絕無此意!我倭國朝廷定會全力剿滅海盜絕不再讓其為禍大明!”
周喻冷哼一聲沒再說話使得殿內的氣氛一時間變得凝重起來,足力義勝站在一旁臉色也有些發白,第一次見到這大明的皇帝就被狠狠的震了一下。
至於倭寇海盜的問題其實內裏非常複雜,也不是幾句話簡單就能處理的問題。
過了片刻周喻才緩緩開口:“罷了,足利義政年幼如今力有未逮朕也可以理解,你們既然有誠意朕也不是不能給你們一個機會,隻是從今日起東瀛必須盡全力對倭寇進行打擊。”
伊勢貞親聞言,連忙叩首:“多謝大皇帝陛下!外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大皇帝陛下厚望!”
周喻擺擺手:“行了,朕答應下來的事便不會出爾反爾,具體事宜朕會派人再與你們詳談,若無他事便退下吧。”
“是,大皇帝陛下!”伊勢貞親和足力義勝連忙躬身行禮,隨後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奉天殿。
看著兩人離開周喻也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負著手不急不慢的離開奉天殿朝著乾清宮而去。
答應互市對大明也不是沒有好處,互市一直以來對於大明而言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對外手段,也能夠給大明帶來足夠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通過互市也能獲取一些大明想要得到的東西。
隻是如今年幼的足利義政千方百計的想要得到大明的支持,卻不知未來看著大明的軍隊進入東瀛又會是怎樣的想法。
這個從徐福出海開始就被記錄在古籍中的東瀛,本應該就是這華夏從更古之時就流落在外的失地,為免島上資源被破壞還是要早些收迴來才能讓人放心。
乾清宮裏,雖然一段時間沒有在這邊住下可依然也還是原本的模樣,周喻剛剛坐下興安便走了上來,端著一壺茶小心翼翼的放在周喻身邊的桌子上。
“皇上,今日是在這裏歇息還是迴去。”
“今日便在這裏歇下,你去內閣看看今日是誰上值把人叫來,把負責安排倭國使團的主事也叫過來。”
“是,皇上。”
周喻擺擺手讓興安去做事,隨手拿起一本書冊就翻看了起來。
時間緩緩而過,周喻讓過來的人也都過來了。
“參見皇上。”
“起來吧。”
周喻放下手中的書本看向身前幾人,見著一老臣站著也讓興安趕緊給重臣賜坐。
陳循,一個出生於洪武年在永樂年得以入仕的老臣,也是在周喻登基之後就一直協助穩定朝臣的功臣。
等到眾臣入座,周喻也才緩緩開口:“朕已經有多日不理朝政,內閣可有什麽無法決定之事需要朕來決議。”
陳循拱拱手:“迴皇上,最近一段日子朝廷並無什麽大事發生,各部也都在按照之前便商議好的處理著朝廷之事,各部分工協作也保證了諸事和朝堂的正常運轉,隻是皇上確實有太長時間沒有過問政務,如今還好若時間一長恐怕會多生波折,臣懇請皇上還是盡快重新理政才好。”
周喻說不理政倒也不就真的是這樣,各種折子周喻也是天天都在看,明著是不過問政事可卻也沒什麽事能夠逃脫得了周喻的目光。
這情況內閣自然是知道的,可內閣知道不代表其他人都能對此清清楚楚,周喻不上朝不問政難免會給朝廷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使得整個朝廷逐漸變得慵懶從而影響到整個大明。
再說了,還是那句話國不可一日無主,哪能有什麽都不管把事情全部丟給別人的皇帝,這大明的天下畢竟還是皇帝一人之天下。
周喻微微點頭:“朕自會注意,如今朝廷穩固國家安定,又有諸位大臣齊心協力朕就算多休息些時日也無甚影響,今日把諸位叫來不也是因為國事。”
陳循頓了頓便點了點頭。
周喻開口道:“倭國使臣所提便是兩件事,第一便是請求大明冊封其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政,第二則是希望與我大明恢複商貿關係,這兩件事朕已經答應了。”
陳循聞言眉頭微微一皺,拱手道:“皇上,冊封倭國幕府將軍一事倒也無妨,畢竟隻是名義上的支持對我大明並無實質影響。隻是這恢複商貿關係……倭國近年來海盜橫行,屢屢侵擾我沿海百姓,若貿然恢複商貿恐怕會助長其氣焰反而不利於我大明海疆安寧。”
周喻:“嗯,陳愛卿所言極是,不過朕已經明確告知倭國使臣想要恢複商貿的前提是他們必須全力剿滅海盜。”
陳循聽了眉頭稍展,點頭道:“皇上英明,隻是倭國向來狡猾恐怕不會輕易履行承諾。臣擔心他們隻是口頭答應實則陽奉陰違。”
周喻輕笑一聲:“朕自然知道他們的秉性,所以朕已經想好了對策。”
他端起茶杯緩緩說道:“所以這互市之地就得好好選擇一番了,互市之地選對了地方就能減少海盜的威脅,另外朕也會下令沿海各衛所加強戒備,若倭國海盜再敢侵擾我大明海疆便直接出兵剿滅不必再請示朝廷。”
“另外恢複商貿之事朕也會設立專門的市舶司負責與倭國的貿易往來,所有交易必須經過市舶司的審核嚴禁私自與倭國商人交易,若有違者嚴懲不貸。”
“而且朕也想要通過這次互市好好吸引那些海盜的注意,若是能夠吸引海盜大舉來犯進入提前安排好的陷阱之中,不說能夠一勞永逸也能極大減少海盜倭寇帶來的威脅。”
周喻說完,看向陳循等人:“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陳循沉吟片刻,點頭道:“皇上思慮周全臣等並無異議,隻是……臣還有一事擔憂。”
“說。”周喻淡淡道。
陳循道:“倭國雖地小物薄但其野心不小,臣擔心,若我大明與其恢複商貿,恐怕會助長其國力日後反成我大明之患,畢竟之前倭寇就已經給我大明沿海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周喻聞言微微一笑:“陳愛卿的擔憂不無道理,不過朕自有打算。”
“還請皇上明言。”
周喻笑道:“海盜也是為財的,海盜也會有厭倦了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討生活的人,朕準備專門詔安一些為害不大的海盜讓他們轉變成官家認可的海商可以直接從市舶司進貨,此外朕還會下令,嚴禁倭國商人購買我大明的鐵器、火藥等軍用物資。”
陳循聽了一下就反應過來周喻這是準備用海盜來製衡倭寇,甚至是讓倭寇來製衡倭寇,這官家海商一出來還真能解決不小的問題。
頓時陳循就連忙道:“皇上聖明,老臣沒什麽意見了。”
周喻擺擺手,語氣輕鬆:“這些事就交給你們去辦,記住,與倭國打交道務必小心謹慎,不可讓他們鑽了空子,若是他們要書籍便多給他們一些佛經和儒家典籍。”
眾臣自然是心領神會,儒家典籍肯定不是正常的那些。
“是,皇上!”
周喻點點頭站起身來:“今日就到這裏你們下去安排吧,務必盡快落實。”
(本章完)
花了一些時間重新迴到了皇宮之中,休息了一會後周喻便前往了奉天殿中並在那裏見到了倭國的使節。
兩個穿著鄭重更是入鄉隨俗換上了一身漢人服飾的倭國使節一進入奉天殿後就沒敢抬頭,在太監的帶領下小步來到殿中跪下後就用著並不算標準的漢語高唿起了皇帝萬歲。
“外臣伊勢貞親叩見大明大皇帝陛下,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外臣足力義勝叩見大明大皇帝陛下,大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伊勢貞親,足力義勝。
伊勢貞親約莫三十來歲,而足力義勝看著不過也就是十幾歲的模樣,不過看上去倒是一副已經很成熟的模樣,就是稍微有些稚氣未脫罷了。
看這兩人的情況主事便是年長的伊勢貞親,而足力義勝則是副使,而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倭國的幕府大將軍便是這位足力義勝的弟弟,足利義政。
這些也都是周喻迴來皇宮的路上有人告訴周喻的。
而且有趣的是這位足利義政和周喻一樣都是忽然間上位的,上位的時間也都差不多,就是兩人的年紀上差了一些,現在這個時間這位足利義政雖然已經成為了幕府大將軍但卻並沒有這麽好過才對,而且也根本沒有完全的親政。
這次派出使團過來未免沒有借著大明的支持從而獲得親政機會的想法在裏邊。
周喻坐在龍椅上目光掃過跪在殿中的兩位倭國使節,臉上看不出喜怒也沒有任何表情。
伊勢貞親和足力義勝跪得筆直頭也不敢抬,但莫名的壓力使得兩人額頭上已經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平身吧。”
“謝大皇帝陛下!”
伊勢貞親和足力義勝連忙叩首這才小心翼翼地站起身來,卻依舊低著頭不敢直視周喻。
周喻:“伊勢貞親,足力義勝,你們遠道而來辛苦了。”
伊勢貞親連忙躬身,恭敬道:“不辛苦,外臣能有幸見到大皇帝陛下這是外臣的榮幸,外臣此次前來一是為恭賀大皇帝陛下登基,二是為獻上我倭國的一點心意以示臣服。”
說著,伊勢貞親從袖中取出一份禮單雙手呈上,一旁的太監連忙接過後又恭敬地遞到周喻麵前。
周喻接過禮單隨意掃了一眼,上麵列著金銀、漆器、刀劍等物倒是頗為豐厚。
不過對於周喻而言倒也不過如此,隻是這數量不少還真就像是純粹來送禮上貢一樣。
周喻點點頭,語氣依舊平靜但又少了一些冷淡好似對倭國的上貢顯得十分滿意:“你們有心了。”
伊勢貞親見周喻神色緩和心中也安定下來,連忙繼續說道:“大皇帝陛下登基乃天下之大喜,我東瀛雖地處偏遠但也願為大皇帝陛下獻上最誠摯的祝福,隻是外臣此次前來也代表我國有事求於大皇帝陛下。”
周喻放下禮單,目光落在伊勢貞親身上:“說,何事?”
伊勢貞親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開口:“迴大皇帝陛下,外臣此次前來一是希望能得到大明的冊封為我東瀛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政正名,二是希望能與大明恢複商貿關係,互通有無共謀兩國之利。”
周喻聞言,緩緩點頭:“我聽聞足利義政年紀尚幼,可能鎮得住宵小?”
伊勢貞親連忙道:“大皇帝陛下明鑒,我主雖年幼但天資聰穎,且有我倭國眾臣輔佐一定能穩定局勢,若能得大明冊封更能名正言順,有大皇帝陛下之威必然能震懾宵小。”
周喻輕笑一聲:“也罷,朕會下令冊封足利義政。”
伊勢貞親聞言,臉上露出一絲喜色,連忙躬身道:“多謝大皇帝陛下!”
周喻答不答應並不會改變太多,足利義政成為倭國的幕府將軍一事不會因為他不冊封不認可就有所改變,這種事更多還是順水推舟。
周喻接著問道:“至於恢複商貿關係……你們倭國,能拿出什麽來與大明交易?”
伊勢貞親大概也是早有準備,連忙答道:“迴大皇帝陛下,我東瀛雖地小物薄但也有金銀銅礦,特產漆器、刀劍等物,若能與大明治下互通商貿必能互利共贏。”
倭國的商品不是大明所必須的,但大明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要更重要一些。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倭國主要對外輸出的商品有硫磺、銅、刀劍、漆器等東西,除了銅以外其他絕大多數商品大明並不缺少,但是銅錢生絲織品還有最重要的書籍卻是倭國更需要的東西。
周喻點頭:“聽起來倒是不錯,不過你們倭國近年來海盜橫行屢屢侵擾我大明沿海,此事你們如何解釋?”
伊勢貞親臉色一變,連忙跪下額頭貼地:“大皇帝陛下明鑒!那些海盜皆是浪人匪寇,與我東瀛朝廷並無關係!我東瀛朝廷一直嚴令禁止此類行為,隻是……隻是力有未逮未能徹底剿滅,外臣此次前來,也是希望能得到大明的支持共同剿滅這些海盜還兩國百姓一個安寧!”
周喻眯了眯眼睛,語氣中帶著幾分冷意:“力有未逮?朕看你們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伊勢貞親冷汗直冒連忙叩首:“大皇帝陛下恕罪!外臣絕無此意!我倭國朝廷定會全力剿滅海盜絕不再讓其為禍大明!”
周喻冷哼一聲沒再說話使得殿內的氣氛一時間變得凝重起來,足力義勝站在一旁臉色也有些發白,第一次見到這大明的皇帝就被狠狠的震了一下。
至於倭寇海盜的問題其實內裏非常複雜,也不是幾句話簡單就能處理的問題。
過了片刻周喻才緩緩開口:“罷了,足利義政年幼如今力有未逮朕也可以理解,你們既然有誠意朕也不是不能給你們一個機會,隻是從今日起東瀛必須盡全力對倭寇進行打擊。”
伊勢貞親聞言,連忙叩首:“多謝大皇帝陛下!外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大皇帝陛下厚望!”
周喻擺擺手:“行了,朕答應下來的事便不會出爾反爾,具體事宜朕會派人再與你們詳談,若無他事便退下吧。”
“是,大皇帝陛下!”伊勢貞親和足力義勝連忙躬身行禮,隨後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奉天殿。
看著兩人離開周喻也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負著手不急不慢的離開奉天殿朝著乾清宮而去。
答應互市對大明也不是沒有好處,互市一直以來對於大明而言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對外手段,也能夠給大明帶來足夠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通過互市也能獲取一些大明想要得到的東西。
隻是如今年幼的足利義政千方百計的想要得到大明的支持,卻不知未來看著大明的軍隊進入東瀛又會是怎樣的想法。
這個從徐福出海開始就被記錄在古籍中的東瀛,本應該就是這華夏從更古之時就流落在外的失地,為免島上資源被破壞還是要早些收迴來才能讓人放心。
乾清宮裏,雖然一段時間沒有在這邊住下可依然也還是原本的模樣,周喻剛剛坐下興安便走了上來,端著一壺茶小心翼翼的放在周喻身邊的桌子上。
“皇上,今日是在這裏歇息還是迴去。”
“今日便在這裏歇下,你去內閣看看今日是誰上值把人叫來,把負責安排倭國使團的主事也叫過來。”
“是,皇上。”
周喻擺擺手讓興安去做事,隨手拿起一本書冊就翻看了起來。
時間緩緩而過,周喻讓過來的人也都過來了。
“參見皇上。”
“起來吧。”
周喻放下手中的書本看向身前幾人,見著一老臣站著也讓興安趕緊給重臣賜坐。
陳循,一個出生於洪武年在永樂年得以入仕的老臣,也是在周喻登基之後就一直協助穩定朝臣的功臣。
等到眾臣入座,周喻也才緩緩開口:“朕已經有多日不理朝政,內閣可有什麽無法決定之事需要朕來決議。”
陳循拱拱手:“迴皇上,最近一段日子朝廷並無什麽大事發生,各部也都在按照之前便商議好的處理著朝廷之事,各部分工協作也保證了諸事和朝堂的正常運轉,隻是皇上確實有太長時間沒有過問政務,如今還好若時間一長恐怕會多生波折,臣懇請皇上還是盡快重新理政才好。”
周喻說不理政倒也不就真的是這樣,各種折子周喻也是天天都在看,明著是不過問政事可卻也沒什麽事能夠逃脫得了周喻的目光。
這情況內閣自然是知道的,可內閣知道不代表其他人都能對此清清楚楚,周喻不上朝不問政難免會給朝廷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使得整個朝廷逐漸變得慵懶從而影響到整個大明。
再說了,還是那句話國不可一日無主,哪能有什麽都不管把事情全部丟給別人的皇帝,這大明的天下畢竟還是皇帝一人之天下。
周喻微微點頭:“朕自會注意,如今朝廷穩固國家安定,又有諸位大臣齊心協力朕就算多休息些時日也無甚影響,今日把諸位叫來不也是因為國事。”
陳循頓了頓便點了點頭。
周喻開口道:“倭國使臣所提便是兩件事,第一便是請求大明冊封其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政,第二則是希望與我大明恢複商貿關係,這兩件事朕已經答應了。”
陳循聞言眉頭微微一皺,拱手道:“皇上,冊封倭國幕府將軍一事倒也無妨,畢竟隻是名義上的支持對我大明並無實質影響。隻是這恢複商貿關係……倭國近年來海盜橫行,屢屢侵擾我沿海百姓,若貿然恢複商貿恐怕會助長其氣焰反而不利於我大明海疆安寧。”
周喻:“嗯,陳愛卿所言極是,不過朕已經明確告知倭國使臣想要恢複商貿的前提是他們必須全力剿滅海盜。”
陳循聽了眉頭稍展,點頭道:“皇上英明,隻是倭國向來狡猾恐怕不會輕易履行承諾。臣擔心他們隻是口頭答應實則陽奉陰違。”
周喻輕笑一聲:“朕自然知道他們的秉性,所以朕已經想好了對策。”
他端起茶杯緩緩說道:“所以這互市之地就得好好選擇一番了,互市之地選對了地方就能減少海盜的威脅,另外朕也會下令沿海各衛所加強戒備,若倭國海盜再敢侵擾我大明海疆便直接出兵剿滅不必再請示朝廷。”
“另外恢複商貿之事朕也會設立專門的市舶司負責與倭國的貿易往來,所有交易必須經過市舶司的審核嚴禁私自與倭國商人交易,若有違者嚴懲不貸。”
“而且朕也想要通過這次互市好好吸引那些海盜的注意,若是能夠吸引海盜大舉來犯進入提前安排好的陷阱之中,不說能夠一勞永逸也能極大減少海盜倭寇帶來的威脅。”
周喻說完,看向陳循等人:“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陳循沉吟片刻,點頭道:“皇上思慮周全臣等並無異議,隻是……臣還有一事擔憂。”
“說。”周喻淡淡道。
陳循道:“倭國雖地小物薄但其野心不小,臣擔心,若我大明與其恢複商貿,恐怕會助長其國力日後反成我大明之患,畢竟之前倭寇就已經給我大明沿海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周喻聞言微微一笑:“陳愛卿的擔憂不無道理,不過朕自有打算。”
“還請皇上明言。”
周喻笑道:“海盜也是為財的,海盜也會有厭倦了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討生活的人,朕準備專門詔安一些為害不大的海盜讓他們轉變成官家認可的海商可以直接從市舶司進貨,此外朕還會下令,嚴禁倭國商人購買我大明的鐵器、火藥等軍用物資。”
陳循聽了一下就反應過來周喻這是準備用海盜來製衡倭寇,甚至是讓倭寇來製衡倭寇,這官家海商一出來還真能解決不小的問題。
頓時陳循就連忙道:“皇上聖明,老臣沒什麽意見了。”
周喻擺擺手,語氣輕鬆:“這些事就交給你們去辦,記住,與倭國打交道務必小心謹慎,不可讓他們鑽了空子,若是他們要書籍便多給他們一些佛經和儒家典籍。”
眾臣自然是心領神會,儒家典籍肯定不是正常的那些。
“是,皇上!”
周喻點點頭站起身來:“今日就到這裏你們下去安排吧,務必盡快落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