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伊,小光所指的方向是什麽天體?”
“按照光點所描述的方向,應該是冰衛七!”
“冰衛七?按照質量順序,這顆行星應該無法成為球體才對!”
“是的,冰衛七質量無法使自身達到流體靜力平衡!”
聽著小伊的語音,看著麵前正以某種頻率閃爍的小光,
楊猛默默對小伊默默的吩咐道:
“調出冰衛七的數據!”
“明白”
隨著小伊的語音,楊猛的眼前出現了的一份數據圖。
圖中最顯眼的便是一個土豆形狀的天體,
而這個天體正是之前小型探測器探測到的冰衛七。
楊猛再次確認了一遍小型探測器傳迴的數據,並未在上麵發現可供開采的重金屬元素,
“那麽小光是如何確定那裏存在我需要的東西?”
考慮到魯坦星文明對於天體物理知識的欠缺,
楊猛有些懷疑,小光所指的可能並不是冰衛七,
因此楊猛便將冰衛七的數據告訴小光,向它確認。
“就是這個天體!”聽到楊猛的描述後小光這裏也給了他一個肯定的迴答,
而聽到這樣的迴答,楊猛沉吟了幾秒後問道:
“你是如何知曉這裏有我需要的元素的?又是用什麽方法探測到的?”
“因為在這個方向上我檢測到了特殊弦動!”
“弦動?弦論裏的震動?”
小光曾向他解釋過一些弦論,
但楊猛對弦論知曉的依舊很少,就算經過小光的解釋,
對於弦論這種高深理論的理解依舊十分困難。
“難道說小光是用弦論的方法探測到了什麽?”
這樣的念頭從楊猛的心中一閃而過,
但緊接著,他又覺得有些不對勁:
“既然弦論有著探測資源的作用,那小光早該發現什麽?為何現在才提醒我?
還是說,冰衛七有什麽特殊的地方!被小光偶然感應到”
想到這裏,楊猛打住了胡思亂想的念頭,直接向小光詢問了這個問題。
而小光接下來的迴答,也確實印證了楊猛的猜想……
“在剛才,我檢測到了特殊的弦動,這才來告知你!”
“至於檢測的方法!”
“在弦論基礎的理論中,粒子撥動某種量子場所產生的狀態,可以稱之為弦,
就像用你的手指去撥動東西一樣,
不同的粒子撥動的弦所產生的狀態也有所不同,
在我們的弦理論中,
大部分粒子所撥弦所產生的聲音和音色都很輕微,
但有一類粒子,撥弦所產生的狀態,在我們的弦論中猶如黑暗中的燈火一樣顯眼。
“這種物質用你們的描述方法來看,便是放射性物質!”
“竟然是放射性物質!”原本還為資源苦惱的楊猛,聽到這樣的發現,
在打消疑慮的同時,心中也有了一種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人類的理論,
天然放射性礦物質周圍必然伴生其裂變產生的其他重元素,至於伴生元素是什麽,還要取決與放射性元素是什麽?
“小光,你可以確定那是什麽元素嗎?”
聽到楊猛的問題,小光閃爍了兩下迴應道:
“你應該清楚我們星球的狀況,
重元素稀缺導致我們對於放射性物質了解極少,
也正是因為重元素稀缺,我們才研究出了各種探測收,重元素的手段,
至於,那裏的放射性物質是什麽我也無法確定,隻有你自己去看了,
說起來你們生於那樣的環境還真是幸……”
小光又喋喋不休的說起人類是多麽幸運的話題,
而已經聽得耳朵起了繭子的楊猛,自動將後麵的一些內容過濾掉了,
小光所說的弦論基礎應用探測方法,以楊猛的理論知識還無法深入理解,更無法直接應用,
他隻能讓小伊記錄下來,等通信裝置充能完畢,
發送迴地球,讓人類的科研人員去消化,而他則按照小光的指引向著冰衛七而去。
對於那顆土豆形狀的天體,楊猛也感到好奇,
以魯坦星係的狀態,半衰期短的放射性物質早已衰變成元素周期表前的元素,
而裂變周期長的元素,魯坦b行星上就有,
“這些元素魯坦星人應該都認識,那麽是什麽放射性元素,讓小光也無法識別?”
帶著好奇,楊猛操作著飛船向著冰衛七而去,
因為冰巨星的衛星是按照質量大小進行標號的,並不是按照它們與行星距離進行編號,
因此,冰衛七與他此時的位置還有些距離,
那顆土豆狀的天體,處於d行星衛星係統較外側的位置,飛船飛到那裏還需一些時間。
而在這期間,楊猛也沒有閑著,除了向小光諮詢,弦論的基礎應用方法外,
他還時不時的揭一下魯坦星人的“傷疤”討論一下元素周期表後麵的一些元素。
而經過他這麽一詢問,楊猛才發現,他一直忽略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人類已經熟練掌握元素周期表,在魯坦星人這裏竟然並不完整,
這讓楊猛覺得有些驚奇,
魯坦星與太陽係同處一個宇宙空間,所有的物理規律都是一致的,
在這種情況下,
就算魯坦星係中的重元素極為稀少,
可基礎物理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很容易便將元素周期表給推導出來,
隻要能發現氫和氦的關係,便能將整個元素周期表給推導出來,
人類也正是發現這樣的關係才將鈈之後的元素,用人造的方法對撞出來。
可讓楊猛感到奇怪的是,魯坦星人存在了15億年的時間,竟然沒有將元素周期表給完善。
“他們看起來是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物理為何沒有做到這一步?就算無法推導到第118號元素,
前五六十號元素也應該能組合出來,這其中出了什麽問題?”
“對了小伊,人類的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誕生的?”
“按照元素周期表創始人門捷列夫的自述,元素周期表是他做夢做到的?”
“呃~做夢!”
原本還思索什麽的楊猛,聽到這樣的迴答卻是愣了一下。
在他中學使用的教材中,可沒有這樣的表述,
元素周期表是無數化學家、物理學家研究出各種元素性質,
門捷列夫再對這些元素進行總結後,將63種已知的元素,組成了初始的元素周期表,
在之後的科學理論進步後,才逐漸完善成118種元素。
“按照光點所描述的方向,應該是冰衛七!”
“冰衛七?按照質量順序,這顆行星應該無法成為球體才對!”
“是的,冰衛七質量無法使自身達到流體靜力平衡!”
聽著小伊的語音,看著麵前正以某種頻率閃爍的小光,
楊猛默默對小伊默默的吩咐道:
“調出冰衛七的數據!”
“明白”
隨著小伊的語音,楊猛的眼前出現了的一份數據圖。
圖中最顯眼的便是一個土豆形狀的天體,
而這個天體正是之前小型探測器探測到的冰衛七。
楊猛再次確認了一遍小型探測器傳迴的數據,並未在上麵發現可供開采的重金屬元素,
“那麽小光是如何確定那裏存在我需要的東西?”
考慮到魯坦星文明對於天體物理知識的欠缺,
楊猛有些懷疑,小光所指的可能並不是冰衛七,
因此楊猛便將冰衛七的數據告訴小光,向它確認。
“就是這個天體!”聽到楊猛的描述後小光這裏也給了他一個肯定的迴答,
而聽到這樣的迴答,楊猛沉吟了幾秒後問道:
“你是如何知曉這裏有我需要的元素的?又是用什麽方法探測到的?”
“因為在這個方向上我檢測到了特殊弦動!”
“弦動?弦論裏的震動?”
小光曾向他解釋過一些弦論,
但楊猛對弦論知曉的依舊很少,就算經過小光的解釋,
對於弦論這種高深理論的理解依舊十分困難。
“難道說小光是用弦論的方法探測到了什麽?”
這樣的念頭從楊猛的心中一閃而過,
但緊接著,他又覺得有些不對勁:
“既然弦論有著探測資源的作用,那小光早該發現什麽?為何現在才提醒我?
還是說,冰衛七有什麽特殊的地方!被小光偶然感應到”
想到這裏,楊猛打住了胡思亂想的念頭,直接向小光詢問了這個問題。
而小光接下來的迴答,也確實印證了楊猛的猜想……
“在剛才,我檢測到了特殊的弦動,這才來告知你!”
“至於檢測的方法!”
“在弦論基礎的理論中,粒子撥動某種量子場所產生的狀態,可以稱之為弦,
就像用你的手指去撥動東西一樣,
不同的粒子撥動的弦所產生的狀態也有所不同,
在我們的弦理論中,
大部分粒子所撥弦所產生的聲音和音色都很輕微,
但有一類粒子,撥弦所產生的狀態,在我們的弦論中猶如黑暗中的燈火一樣顯眼。
“這種物質用你們的描述方法來看,便是放射性物質!”
“竟然是放射性物質!”原本還為資源苦惱的楊猛,聽到這樣的發現,
在打消疑慮的同時,心中也有了一種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人類的理論,
天然放射性礦物質周圍必然伴生其裂變產生的其他重元素,至於伴生元素是什麽,還要取決與放射性元素是什麽?
“小光,你可以確定那是什麽元素嗎?”
聽到楊猛的問題,小光閃爍了兩下迴應道:
“你應該清楚我們星球的狀況,
重元素稀缺導致我們對於放射性物質了解極少,
也正是因為重元素稀缺,我們才研究出了各種探測收,重元素的手段,
至於,那裏的放射性物質是什麽我也無法確定,隻有你自己去看了,
說起來你們生於那樣的環境還真是幸……”
小光又喋喋不休的說起人類是多麽幸運的話題,
而已經聽得耳朵起了繭子的楊猛,自動將後麵的一些內容過濾掉了,
小光所說的弦論基礎應用探測方法,以楊猛的理論知識還無法深入理解,更無法直接應用,
他隻能讓小伊記錄下來,等通信裝置充能完畢,
發送迴地球,讓人類的科研人員去消化,而他則按照小光的指引向著冰衛七而去。
對於那顆土豆形狀的天體,楊猛也感到好奇,
以魯坦星係的狀態,半衰期短的放射性物質早已衰變成元素周期表前的元素,
而裂變周期長的元素,魯坦b行星上就有,
“這些元素魯坦星人應該都認識,那麽是什麽放射性元素,讓小光也無法識別?”
帶著好奇,楊猛操作著飛船向著冰衛七而去,
因為冰巨星的衛星是按照質量大小進行標號的,並不是按照它們與行星距離進行編號,
因此,冰衛七與他此時的位置還有些距離,
那顆土豆狀的天體,處於d行星衛星係統較外側的位置,飛船飛到那裏還需一些時間。
而在這期間,楊猛也沒有閑著,除了向小光諮詢,弦論的基礎應用方法外,
他還時不時的揭一下魯坦星人的“傷疤”討論一下元素周期表後麵的一些元素。
而經過他這麽一詢問,楊猛才發現,他一直忽略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人類已經熟練掌握元素周期表,在魯坦星人這裏竟然並不完整,
這讓楊猛覺得有些驚奇,
魯坦星與太陽係同處一個宇宙空間,所有的物理規律都是一致的,
在這種情況下,
就算魯坦星係中的重元素極為稀少,
可基礎物理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很容易便將元素周期表給推導出來,
隻要能發現氫和氦的關係,便能將整個元素周期表給推導出來,
人類也正是發現這樣的關係才將鈈之後的元素,用人造的方法對撞出來。
可讓楊猛感到奇怪的是,魯坦星人存在了15億年的時間,竟然沒有將元素周期表給完善。
“他們看起來是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物理為何沒有做到這一步?就算無法推導到第118號元素,
前五六十號元素也應該能組合出來,這其中出了什麽問題?”
“對了小伊,人類的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誕生的?”
“按照元素周期表創始人門捷列夫的自述,元素周期表是他做夢做到的?”
“呃~做夢!”
原本還思索什麽的楊猛,聽到這樣的迴答卻是愣了一下。
在他中學使用的教材中,可沒有這樣的表述,
元素周期表是無數化學家、物理學家研究出各種元素性質,
門捷列夫再對這些元素進行總結後,將63種已知的元素,組成了初始的元素周期表,
在之後的科學理論進步後,才逐漸完善成118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