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君被擒,韓世忠雖然白天在陣前看似鎮定,實則心急如焚。
夫人梁紅玉更是擔心女兒的安危,寢食難安,低頭垂淚,韓世忠把陣前看到陸文龍,又和陸文龍交談的過程告訴了夫人,梁紅玉聽了也覺得陸文龍很可能就是陸登之子,可如今女兒身陷敵營,她哪裏還有心思想別的。
夫妻二人也沒有什麽好辦法,韓世忠決定去找嶽飛商議對策。
再說嶽飛此時也是一籌莫展,陸文龍年紀輕輕,卻神武無匹,且有勇有謀,實難對付。想到陸文龍的模樣和名字,不覺有些疑惑,這個陸文龍看上去分明就是漢人,莫非他的父輩是金國的漢族將領?怎麽從未聽說過?難道另有緣由?嶽飛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張保來報,說韓元帥來了。
嶽飛道了聲“快請!”自己也起身相迎。
“賢弟!”韓世忠進得帳來。
嶽飛連忙問道:“兄長深夜來此,是為了……”
嶽飛以為韓世忠是為了女兒秀君的事而來,誰料不等他說完,韓世忠便說道:“正是為那陸文龍而來!!”
嶽飛有些出乎意料,可想到韓世忠在陣前與陸文龍交談甚久,之後便一句話也沒有說,心事重重的迴營了,他也很是疑惑,便問道:“兄長白天與陸文龍續談許久,莫非兄長與他相識?”
韓世忠說道:“為兄也隻是猜測罷了。”
“猜測?”嶽飛不解。
韓世忠看了看嶽飛:“實不相瞞,那陸文龍讓為兄想到了一位老友。”
“哦?小弟願聞其祥。”嶽飛也很想知道這其中的緣由。
韓世忠沉默了一會兒,說道:“賢弟可知道人稱小諸葛的陸登陸子敬?”
“陸子敬?小弟聞得他曾是潞安州守將,忠君愛國,深通韜略,隻歎當年金軍犯界,他死守危城,為國盡忠了。”言語間嶽飛對陸登充滿了敬佩與惋惜之情。
韓世忠歎了口氣:“唉,賢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子敬與愚兄乃是八拜之交啊!當年潞安州城破,我弟身死,弟妹殉節,他們的兒子不知下落,多年來,愚兄四處打探,可依舊是杳無音訊,本以為我那苦命的侄兒也已不在人世,誰料……”
“原來如此……”嶽飛恍然大悟:“陸登……陸文龍,難道兄長懷疑陸文龍是陸登之子?”
韓世忠點了點頭:“他相貌舉止像極了我義弟,而且當年我義弟的兒子也取名陸文龍,我聽說這陸殿下並非金兀術親生,今日於陣前我問他生辰,他說是天輔六年,也就是宣和四年,正是我那侄兒出生的年頭,這世間怎會有如此巧合?”
“如兄長所言,當真離奇。”嶽飛說道。
“是啊?確實難以置信。”韓世忠道。
嶽飛想了想,問道:“敢問兄長有多久沒見過令侄了?”嶽飛此刻還是心存懷疑。
韓世忠沉默了,他上一次見陸文龍,還要追溯到十六年前,小文龍剛出生不久,韓世忠親自趕往潞安州為陸登道喜。當時看到小文龍的樣子,韓世忠喜歡的不得了,抱在懷裏久久不願放下。他怎麽也不會想到,那次見麵,就是和義弟陸登的訣別,他也不會想到,初見小文龍,再見便已過十六載,他更不會想到,如今的陸文龍已成為金國的第一猛將,宋軍的心腹大患。韓世忠沒有任何證人或是信物,可以證明今日在兩軍陣前看到的陸文龍就是那個他曾經抱過的侄兒,他憑的隻是直覺,直覺告訴他,這個陸文龍就是陸登的兒子,是他韓家的乘龍快婿,是韓秀君的指腹為婚的夫君。盡管他也清楚光憑直覺是遠遠不夠的,但他堅信自己的直覺是對的。
“唉……太久了……”韓世忠一聲長歎,此時,他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出昔日義弟陸登的身影,再想到今日在陣前見到的陸文龍,又自顧自的說道:“太像了,真的太像了。”
“兄長……”
“我苦命的孩兒啊!”韓世忠麵露傷心之色。
嶽飛想到此時韓世忠的心情,又想到韓秀君還在敵營,於是說道:“兄長,小弟已命張保、王橫挑選五百銳士,隨時準備營救秀君,此二人追隨我多年,更是步戰近戰的高手,如今隻等兄長的號令。”
韓世忠深知張保、王橫是嶽飛的貼身護衛,多年來一直都在嶽飛身邊,可謂是情同手足。這次為救秀君,嶽飛把這兩個人都派上了,韓世忠很是感動。
他站起身,走到大帳門口,仰望星空,淡淡一笑:“賢弟的好意我心領了,我看這也許是小女的宿命吧!”
嶽飛問道:“兄長此言何意?”
韓世忠迴過頭:“若陸文龍真的是我義弟之子,那秀君便是他未過門的妻子。當年我與陸登結拜之時,他妻即將生產,而紅玉也懷了秀君。我二人就做主,若兩家得的都是男孩,便結為兄弟,若是女孩,便結為姐妹,若生是是一男一女,便要結為夫妻,後來……”
嶽飛沒有想到事情的經過竟如此曲折,轉念問道:“難不成兄長已認定這個陸文龍就是一直要找的侄兒?”
韓世忠重重的點了點頭。
正說話間有一人來到帳外,雙手抱拳:“見過二位元帥。”
但見此人四十歲上下,中等身材,相貌平平,卻給人一種很是親切的感覺。
來人名叫王佐,足智多謀,深通韜略。早年被楊幺看中,加入楊幺的義軍,倍受器重。後來嶽飛奉旨平叛,以大義感化王佐,楊幺被圍後,王佐力勸楊幺歸順朝廷,楊幺不聽。後來,王佐與嶽飛裏應外合,平定了楊幺的叛亂。王佐自歸順後,便一直在嶽飛軍中效力,與諸葛英同為軍中謀臣,深受嶽飛的賞識。
嶽飛見王佐一改平日的沉穩,看著有些激動,又是深夜前來,想到必然有事,便問:“賢弟可有要事?”
王佐說道:“小弟正是有至關重要的大事告知兄長與韓元帥。”
夫人梁紅玉更是擔心女兒的安危,寢食難安,低頭垂淚,韓世忠把陣前看到陸文龍,又和陸文龍交談的過程告訴了夫人,梁紅玉聽了也覺得陸文龍很可能就是陸登之子,可如今女兒身陷敵營,她哪裏還有心思想別的。
夫妻二人也沒有什麽好辦法,韓世忠決定去找嶽飛商議對策。
再說嶽飛此時也是一籌莫展,陸文龍年紀輕輕,卻神武無匹,且有勇有謀,實難對付。想到陸文龍的模樣和名字,不覺有些疑惑,這個陸文龍看上去分明就是漢人,莫非他的父輩是金國的漢族將領?怎麽從未聽說過?難道另有緣由?嶽飛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張保來報,說韓元帥來了。
嶽飛道了聲“快請!”自己也起身相迎。
“賢弟!”韓世忠進得帳來。
嶽飛連忙問道:“兄長深夜來此,是為了……”
嶽飛以為韓世忠是為了女兒秀君的事而來,誰料不等他說完,韓世忠便說道:“正是為那陸文龍而來!!”
嶽飛有些出乎意料,可想到韓世忠在陣前與陸文龍交談甚久,之後便一句話也沒有說,心事重重的迴營了,他也很是疑惑,便問道:“兄長白天與陸文龍續談許久,莫非兄長與他相識?”
韓世忠說道:“為兄也隻是猜測罷了。”
“猜測?”嶽飛不解。
韓世忠看了看嶽飛:“實不相瞞,那陸文龍讓為兄想到了一位老友。”
“哦?小弟願聞其祥。”嶽飛也很想知道這其中的緣由。
韓世忠沉默了一會兒,說道:“賢弟可知道人稱小諸葛的陸登陸子敬?”
“陸子敬?小弟聞得他曾是潞安州守將,忠君愛國,深通韜略,隻歎當年金軍犯界,他死守危城,為國盡忠了。”言語間嶽飛對陸登充滿了敬佩與惋惜之情。
韓世忠歎了口氣:“唉,賢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子敬與愚兄乃是八拜之交啊!當年潞安州城破,我弟身死,弟妹殉節,他們的兒子不知下落,多年來,愚兄四處打探,可依舊是杳無音訊,本以為我那苦命的侄兒也已不在人世,誰料……”
“原來如此……”嶽飛恍然大悟:“陸登……陸文龍,難道兄長懷疑陸文龍是陸登之子?”
韓世忠點了點頭:“他相貌舉止像極了我義弟,而且當年我義弟的兒子也取名陸文龍,我聽說這陸殿下並非金兀術親生,今日於陣前我問他生辰,他說是天輔六年,也就是宣和四年,正是我那侄兒出生的年頭,這世間怎會有如此巧合?”
“如兄長所言,當真離奇。”嶽飛說道。
“是啊?確實難以置信。”韓世忠道。
嶽飛想了想,問道:“敢問兄長有多久沒見過令侄了?”嶽飛此刻還是心存懷疑。
韓世忠沉默了,他上一次見陸文龍,還要追溯到十六年前,小文龍剛出生不久,韓世忠親自趕往潞安州為陸登道喜。當時看到小文龍的樣子,韓世忠喜歡的不得了,抱在懷裏久久不願放下。他怎麽也不會想到,那次見麵,就是和義弟陸登的訣別,他也不會想到,初見小文龍,再見便已過十六載,他更不會想到,如今的陸文龍已成為金國的第一猛將,宋軍的心腹大患。韓世忠沒有任何證人或是信物,可以證明今日在兩軍陣前看到的陸文龍就是那個他曾經抱過的侄兒,他憑的隻是直覺,直覺告訴他,這個陸文龍就是陸登的兒子,是他韓家的乘龍快婿,是韓秀君的指腹為婚的夫君。盡管他也清楚光憑直覺是遠遠不夠的,但他堅信自己的直覺是對的。
“唉……太久了……”韓世忠一聲長歎,此時,他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出昔日義弟陸登的身影,再想到今日在陣前見到的陸文龍,又自顧自的說道:“太像了,真的太像了。”
“兄長……”
“我苦命的孩兒啊!”韓世忠麵露傷心之色。
嶽飛想到此時韓世忠的心情,又想到韓秀君還在敵營,於是說道:“兄長,小弟已命張保、王橫挑選五百銳士,隨時準備營救秀君,此二人追隨我多年,更是步戰近戰的高手,如今隻等兄長的號令。”
韓世忠深知張保、王橫是嶽飛的貼身護衛,多年來一直都在嶽飛身邊,可謂是情同手足。這次為救秀君,嶽飛把這兩個人都派上了,韓世忠很是感動。
他站起身,走到大帳門口,仰望星空,淡淡一笑:“賢弟的好意我心領了,我看這也許是小女的宿命吧!”
嶽飛問道:“兄長此言何意?”
韓世忠迴過頭:“若陸文龍真的是我義弟之子,那秀君便是他未過門的妻子。當年我與陸登結拜之時,他妻即將生產,而紅玉也懷了秀君。我二人就做主,若兩家得的都是男孩,便結為兄弟,若是女孩,便結為姐妹,若生是是一男一女,便要結為夫妻,後來……”
嶽飛沒有想到事情的經過竟如此曲折,轉念問道:“難不成兄長已認定這個陸文龍就是一直要找的侄兒?”
韓世忠重重的點了點頭。
正說話間有一人來到帳外,雙手抱拳:“見過二位元帥。”
但見此人四十歲上下,中等身材,相貌平平,卻給人一種很是親切的感覺。
來人名叫王佐,足智多謀,深通韜略。早年被楊幺看中,加入楊幺的義軍,倍受器重。後來嶽飛奉旨平叛,以大義感化王佐,楊幺被圍後,王佐力勸楊幺歸順朝廷,楊幺不聽。後來,王佐與嶽飛裏應外合,平定了楊幺的叛亂。王佐自歸順後,便一直在嶽飛軍中效力,與諸葛英同為軍中謀臣,深受嶽飛的賞識。
嶽飛見王佐一改平日的沉穩,看著有些激動,又是深夜前來,想到必然有事,便問:“賢弟可有要事?”
王佐說道:“小弟正是有至關重要的大事告知兄長與韓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