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來見韓世忠夫婦,韓世忠和梁紅玉將她迎進帥帳。說起往事,令人傷感。想到張氏為了陸文龍的成長,堅定而隱忍,也不禁欽佩。可以說,陸文龍能夠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後,毅然決然的選擇投效大宋,認祖歸宗,與張氏的教誨密不可分。
張氏又向夫婦二人提到了兩家當年的指腹為婚,韓世忠和梁紅玉也決定要履行婚約。
張氏的心裏很是欣慰。如今在這個世上,她算是陸文龍唯一的親人了。想到文龍孤苦伶仃,張氏自然難受,如果陸文龍成了韓家的女婿,那麽韓家就是他的家,韓家人也就成了他的家人,並且秀君也是個好姑娘,張氏相信她會對文龍好的。
“隻是……”梁紅玉似乎有什麽疑問。
張氏道:“夫人有話請講。”
梁紅玉道:“敢問妹妹,文龍可知道這門親事?”
張氏搖了搖頭:“不知。”
多年來,身在虎穴,張氏從不敢和陸文龍透露任何關於他身世之事,至於和韓家的親事就更不會提及。
韓世忠和梁紅玉自然理解張氏的苦衷。
梁紅玉想了片刻,說道:“實不相瞞,我家秀君也不知道這門親事。”
張氏聞言看向梁紅玉。
梁紅玉接著說道:“潞安州一戰,我們都以為陸家滿門殉國,因此這麽多年過去,我們也就沒有必要讓女兒知道當年指腹為婚的事。”
張氏知道梁紅玉說的是實話,而她這麽做也無可厚非。
見張氏不做聲,梁紅玉說道:“如今文龍尚在,且已棄暗投明,我與老爺自會與秀君提及此事,隻是文龍那邊……”
梁紅玉雖然決定信守諾言,履行婚姻,可多少還是有些顧慮的。她對陸文龍的了解僅僅是通過韓世忠、柳瑞雲和韓秀君的描述,她並沒有見過陸文龍,要把自己寵愛的女兒嫁給陸文龍,她必須要見一見這個人才行,這是身為父母再正常不過的反應。
張氏道:“夫人放心,小龍那邊我自會說明。”
韓世忠點了點頭。
張氏又道:“民女不日將迴潞安州為老爺和夫人守墓,文龍就交給元帥和夫人了。”
乍一聽到張氏這番話,韓世忠和梁紅玉都是一愣。
見兩個人這般表情,張氏一笑,說道:“當年若不是夫人托付,我早已隨老爺夫人去了。如今,文龍長大成人,也終能報效國家,我心願已了,隻求迴故鄉裏,守在老爺夫人身邊,了此餘生。”
韓世忠和梁紅玉聽了心中酸楚。
梁紅玉道:“妹妹若是走了,文龍豈能安心?”
張氏道:“兩軍對戰,我留在營中,則小龍必多顧及,不能全力拚殺,若我離去,他雖想念卻可放心殺敵,則我軍之幸也!”
聽了這番話,韓世忠和梁紅玉對麵前的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更加刮目相看。
張氏又道:“離開之前,我自當告知小龍兩家婚約之事,隻是眼下他剛剛經曆磨難,心緒難平,意誌消沉,雖已有所好轉,可尚未複原,懇請元帥和夫人多給他些許時日。”
韓世忠和梁紅玉也清楚陸文龍歸宋的曲折和經曆的痛苦,這個少年能夠走過來,已實屬不易。
“妹妹未必非走不可。”梁紅玉說道。
張氏一笑:“小龍長大了,又經曆了這麽多,相信遇事他會應對無誤,我離開,於他絕非壞事。”
梁紅玉點了點頭,“妹妹當真是用心良苦啊!”
此時,張氏含淚說道:“從今後,元帥和夫人人便是小龍的長輩,二位公子即是小龍的兄長,還望元帥和夫人能夠給小龍一個家。”言罷,張氏深施一禮。
梁紅玉此時很是感動,說道:“妹妹放心,這兩家結親,文龍便已是我們的孩子,一直都是!”
此時的梁紅玉已經改變了主意,不管是否見過麵,她都決定接受文龍這個苦命的孩子。
“文龍,我的孩兒!”韓世忠早已將陸文龍視作自己的孩子。
張氏感道:“多謝元帥和夫人!”
有了韓世忠和梁紅玉的承諾,她可以放心迴潞安州了。
又聊了幾時,天色將晚,張氏起身告辭。韓世忠和梁紅玉送出帥帳,卻見芯草、柳瑞雲和韓秀君三個姑娘快步走來。
原來芯草與柳瑞雲和韓秀君見了麵,二人看到芯草也很是關心。三個姑娘家可是打開了話匣子,不過她們提及最多的卻是陸文龍。柳瑞雲始終覺得陸文龍為人正直,不似奸邪,而韓秀君雖然起初和陸文龍針鋒相對,可得知陸文龍的身世之後,對他的印象也是大為改觀。
見時辰差不多了,芯草起身告辭,柳瑞雲和韓秀君也想見張氏,便一起跟了來。
“大娘!”
“大娘!”
柳瑞雲和韓秀君來到近前。
張氏笑道:“你們兩個氣色不錯喲!”
身陷敵營和迴到自家軍營,心情自然是不一樣的。
“大娘,您的身體怎麽樣了?”柳瑞雲和張氏相處多日,對張氏很是關心。
“大娘……好像瘦了。”韓秀君說道。
“大娘挺好的,如今我和小龍做迴宋人,心裏頭歡喜得緊啊!”張氏笑道。
幾個人把張氏和芯草送至營門口。
張氏拉著韓秀君的手,問道:“秀君啊,可還在生小龍的氣?”
韓秀君也知道自己錯怪了陸文龍,想想自己先前的言語,有些難為情,“大娘,是我……誤會他了。”
“不氣就好……”張氏笑道:“日後可與小龍好好相處啊!”
“啊?啊……”咋一聽到張氏這麽說,韓秀君麵露幾分疑惑,也沒多想,便答應了。
辭別後,芯草扶著張氏離開韓家軍軍營。
望著張氏那單薄的身軀,梁紅玉不禁感歎:“若是沒有她,真不知文龍現今會是什麽樣子啊!”
韓世忠也道:“十幾年,她忍辱負重,為的就是完成子敬夫婦的遺願,也正是在她的教誨下才有了今日的文龍,子敬,你和弟妹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韓秀君目送張氏離去,思量方才的話,仍然有些不解,倒是柳瑞雲似乎聽出了其中深意。
張氏又向夫婦二人提到了兩家當年的指腹為婚,韓世忠和梁紅玉也決定要履行婚約。
張氏的心裏很是欣慰。如今在這個世上,她算是陸文龍唯一的親人了。想到文龍孤苦伶仃,張氏自然難受,如果陸文龍成了韓家的女婿,那麽韓家就是他的家,韓家人也就成了他的家人,並且秀君也是個好姑娘,張氏相信她會對文龍好的。
“隻是……”梁紅玉似乎有什麽疑問。
張氏道:“夫人有話請講。”
梁紅玉道:“敢問妹妹,文龍可知道這門親事?”
張氏搖了搖頭:“不知。”
多年來,身在虎穴,張氏從不敢和陸文龍透露任何關於他身世之事,至於和韓家的親事就更不會提及。
韓世忠和梁紅玉自然理解張氏的苦衷。
梁紅玉想了片刻,說道:“實不相瞞,我家秀君也不知道這門親事。”
張氏聞言看向梁紅玉。
梁紅玉接著說道:“潞安州一戰,我們都以為陸家滿門殉國,因此這麽多年過去,我們也就沒有必要讓女兒知道當年指腹為婚的事。”
張氏知道梁紅玉說的是實話,而她這麽做也無可厚非。
見張氏不做聲,梁紅玉說道:“如今文龍尚在,且已棄暗投明,我與老爺自會與秀君提及此事,隻是文龍那邊……”
梁紅玉雖然決定信守諾言,履行婚姻,可多少還是有些顧慮的。她對陸文龍的了解僅僅是通過韓世忠、柳瑞雲和韓秀君的描述,她並沒有見過陸文龍,要把自己寵愛的女兒嫁給陸文龍,她必須要見一見這個人才行,這是身為父母再正常不過的反應。
張氏道:“夫人放心,小龍那邊我自會說明。”
韓世忠點了點頭。
張氏又道:“民女不日將迴潞安州為老爺和夫人守墓,文龍就交給元帥和夫人了。”
乍一聽到張氏這番話,韓世忠和梁紅玉都是一愣。
見兩個人這般表情,張氏一笑,說道:“當年若不是夫人托付,我早已隨老爺夫人去了。如今,文龍長大成人,也終能報效國家,我心願已了,隻求迴故鄉裏,守在老爺夫人身邊,了此餘生。”
韓世忠和梁紅玉聽了心中酸楚。
梁紅玉道:“妹妹若是走了,文龍豈能安心?”
張氏道:“兩軍對戰,我留在營中,則小龍必多顧及,不能全力拚殺,若我離去,他雖想念卻可放心殺敵,則我軍之幸也!”
聽了這番話,韓世忠和梁紅玉對麵前的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更加刮目相看。
張氏又道:“離開之前,我自當告知小龍兩家婚約之事,隻是眼下他剛剛經曆磨難,心緒難平,意誌消沉,雖已有所好轉,可尚未複原,懇請元帥和夫人多給他些許時日。”
韓世忠和梁紅玉也清楚陸文龍歸宋的曲折和經曆的痛苦,這個少年能夠走過來,已實屬不易。
“妹妹未必非走不可。”梁紅玉說道。
張氏一笑:“小龍長大了,又經曆了這麽多,相信遇事他會應對無誤,我離開,於他絕非壞事。”
梁紅玉點了點頭,“妹妹當真是用心良苦啊!”
此時,張氏含淚說道:“從今後,元帥和夫人人便是小龍的長輩,二位公子即是小龍的兄長,還望元帥和夫人能夠給小龍一個家。”言罷,張氏深施一禮。
梁紅玉此時很是感動,說道:“妹妹放心,這兩家結親,文龍便已是我們的孩子,一直都是!”
此時的梁紅玉已經改變了主意,不管是否見過麵,她都決定接受文龍這個苦命的孩子。
“文龍,我的孩兒!”韓世忠早已將陸文龍視作自己的孩子。
張氏感道:“多謝元帥和夫人!”
有了韓世忠和梁紅玉的承諾,她可以放心迴潞安州了。
又聊了幾時,天色將晚,張氏起身告辭。韓世忠和梁紅玉送出帥帳,卻見芯草、柳瑞雲和韓秀君三個姑娘快步走來。
原來芯草與柳瑞雲和韓秀君見了麵,二人看到芯草也很是關心。三個姑娘家可是打開了話匣子,不過她們提及最多的卻是陸文龍。柳瑞雲始終覺得陸文龍為人正直,不似奸邪,而韓秀君雖然起初和陸文龍針鋒相對,可得知陸文龍的身世之後,對他的印象也是大為改觀。
見時辰差不多了,芯草起身告辭,柳瑞雲和韓秀君也想見張氏,便一起跟了來。
“大娘!”
“大娘!”
柳瑞雲和韓秀君來到近前。
張氏笑道:“你們兩個氣色不錯喲!”
身陷敵營和迴到自家軍營,心情自然是不一樣的。
“大娘,您的身體怎麽樣了?”柳瑞雲和張氏相處多日,對張氏很是關心。
“大娘……好像瘦了。”韓秀君說道。
“大娘挺好的,如今我和小龍做迴宋人,心裏頭歡喜得緊啊!”張氏笑道。
幾個人把張氏和芯草送至營門口。
張氏拉著韓秀君的手,問道:“秀君啊,可還在生小龍的氣?”
韓秀君也知道自己錯怪了陸文龍,想想自己先前的言語,有些難為情,“大娘,是我……誤會他了。”
“不氣就好……”張氏笑道:“日後可與小龍好好相處啊!”
“啊?啊……”咋一聽到張氏這麽說,韓秀君麵露幾分疑惑,也沒多想,便答應了。
辭別後,芯草扶著張氏離開韓家軍軍營。
望著張氏那單薄的身軀,梁紅玉不禁感歎:“若是沒有她,真不知文龍現今會是什麽樣子啊!”
韓世忠也道:“十幾年,她忍辱負重,為的就是完成子敬夫婦的遺願,也正是在她的教誨下才有了今日的文龍,子敬,你和弟妹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韓秀君目送張氏離去,思量方才的話,仍然有些不解,倒是柳瑞雲似乎聽出了其中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