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張憲也奉旨迴京,嶽家軍眾將很是擔心,想到元帥恐遭人算計,更是憤憤不平。
不幾日,眾將正在帳中議事,小校來報:有秦檜相令專召王貴進京議事。
眾將不解,紛紛看向王貴,這王貴雖然有些驚訝,可心中卻並不意外。自從張俊找到他,他就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
王貴,相州人,與嶽飛自幼相交,也和嶽飛一樣有著一顆赤膽忠心。從“敢戰士”時期,王貴便不離嶽飛左右,多年來,擊曹成,平吉虔,複襄漢,戰功卓著。從步卒做到了嶽家軍的中軍統領,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主帥嶽飛,高於牛皋、施全、諸葛英、張憲等人,乃是嶽家軍的二號人物。
王貴為人謹慎,心思細膩且又頭腦靈活,軍中事宜操持的井井有條,是個人才。可他又處事圓滑,頗有心機,雖然備受嶽飛信任和器重,卻並不太受嶽家軍眾將的擁護,在軍中的威望也不及前麵幾人。
在嶽家軍軍中,很多都是當年的義軍,這些人豪爽義氣,對王貴這種圓滑謹慎的人大多是敬而遠之,隻有那些軍中的老班底還是肯定王貴的能力。
前些日,張俊曾找過數名嶽家軍將領私談,其中王貴的反應被老謀深算張俊看在眼中,他斷定王貴雖然也算忠心,但並不像牛皋、張憲等人那樣堅定,應該可以作為迫害嶽飛的突破口。
這便是張俊的為官之道和過人之處,其實高宗沒有明示他這麽做,可是張俊卻早已察覺到高宗對嶽飛的不滿和提防。他這次走在了高宗的前頭,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平步青雲,深受宋高宗的寵信和倚仗。
王貴的為人嶽飛自然清楚,但他對這位相伴左右多年的兄弟還是很信任的,很多重要的事情也都交與王貴來做。即便張俊找王貴問話,迴來之時王貴什麽也沒有和嶽飛說,嶽飛也沒有絲毫的懷疑,隻當是大戰之後,監軍的例行詢問。
隻是這次嶽飛返京,又逢張憲不在,這帥印理應交與王貴。可是嶽飛怕有人不服,生出事端,才將帥印交給了在軍中威望更高的牛皋和施全,而這多少令王貴心中有些不悅。
王貴與張顯、湯懷是少小同鄉,他們三人的感情甚篤,平日在軍營裏也是常有走動。可是湯懷已然壯烈殉國,而張顯本就是個少言寡語之人,慢慢的王貴在軍中感到被孤立了一般。
雖然軍營中自元帥以下,王貴的官階最高,可是卻少有人和他私下交好。便是曾經同霸太行山的牛皋等人,也越來越少表現出從前的親密。
看到軍中眾將或三兩知己,或幾人成群,自己卻是形單影隻,王貴的心裏也時感冷缺。
此時眾人的目光集中在王貴身上,王貴想了想說道:“既如此,我便去京城走這一遭,也順路打探嶽大哥的消息。”
牛皋道:“王貴兄弟,那奸相找你作甚?”
王貴道:“小弟也不知緣由!”
他這麽說,心裏卻已知一二,當日張俊對他滿是拉攏之意,並許諾高官厚祿,王貴雖然沒有流露,但內心還是很糾結的。
諸葛英淡淡一笑,故意說道:“前些日張監軍來喚,如今又有秦宰相傳召,隻怕王大哥是要平步青雲了。”
此時的諸葛英似乎覺察出了什麽,他意識到王貴被召進京應該沒有表麵看上去那麽簡單。
王佐也嗅出一絲異樣的氣息,可是他沒有說什麽,而是盯著王貴的一舉一動。
王貴自然知道諸葛英話有所指,不由得麵露尷尬之色,道:“軍師說笑了,嶽大哥對我有恩,我王貴雖不才,卻也不屑與那些奸佞之輩為伍。”王貴的話乍聽上去沒什麽,不過卻是此地無銀。
諸葛英立刻想到前些日子張俊和王貴的那次談話,心中隱約有些不好的感覺。
“王大哥說得好,我嶽家軍個個都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豈能與那群豬狗不如的家夥同流合汙!”吉青與王貴相識多年,對王貴還是很信任的。
“哥哥此次進京,也好與嶽大哥有個照顧。”說話的是張顯。這麽多年的兄弟情,他對王貴還是絕對的信任。
“兄弟們都等著二位哥哥早日迴來。”趙雲說道。
“王大哥一路順風。”周青也道。
這幾人都是嶽家軍的老班底,在軍中威很高,他們都與王貴相識多年,對王貴還是信任和肯定的。
盡管諸葛英等人對王貴這樣莫名其妙的被召進京,表示懷疑,但一來沒有證據表明王貴已經成了奸臣的爪牙,二來大家同賬效力多年,還是有感情的,誰也不願意懷疑嶽家軍中有人會出賣嶽飛。另外論資曆和官階,諸葛英都不及王貴,所以也就沒再說什麽。
次日一早,王貴辭別眾人,踏上了迴京之路。
在嶽飛案中,王貴的怯懦被秦檜、張俊等人利用。雖然即便王貴堅持也不可能改變嶽飛的命運,但他的表現還是和張憲等人的忠貞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他的最終妥協,也使得王貴本可以光輝奪目的一生多了一個無法抹去的汙點。
王貴走的同一日,後軍王俊也奉詔迴京,這令軍中眾將更加狐疑,要說王貴進京,倒是有情可原,畢竟在朱仙鎮大戰中,他是有功之臣,除了主帥嶽飛,就數他的官階最高。加之先前的張憲,朝廷將軍中主要功勳將領悉數召迴京城,若是依次封賞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這個王俊有什麽資格迴京?他本就是受罰之人,被逐出軍營,勉強在後軍做個伴從,畏敵如鼠,寸功未立,朝廷召這樣的人進京到底有何用意?
王貴和王俊同時迴京,怎麽看也不像是巧合,軍中眾將的心裏說不出的感覺,他們既擔心又不願去懷疑自己的同袍。
現如今,他們隻盼著能夠早日看到元帥平安歸來。
在他們看來,就算王貴平日裏為人圓滑,可是他也斷然不會背叛嶽元帥。
不幾日,眾將正在帳中議事,小校來報:有秦檜相令專召王貴進京議事。
眾將不解,紛紛看向王貴,這王貴雖然有些驚訝,可心中卻並不意外。自從張俊找到他,他就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
王貴,相州人,與嶽飛自幼相交,也和嶽飛一樣有著一顆赤膽忠心。從“敢戰士”時期,王貴便不離嶽飛左右,多年來,擊曹成,平吉虔,複襄漢,戰功卓著。從步卒做到了嶽家軍的中軍統領,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主帥嶽飛,高於牛皋、施全、諸葛英、張憲等人,乃是嶽家軍的二號人物。
王貴為人謹慎,心思細膩且又頭腦靈活,軍中事宜操持的井井有條,是個人才。可他又處事圓滑,頗有心機,雖然備受嶽飛信任和器重,卻並不太受嶽家軍眾將的擁護,在軍中的威望也不及前麵幾人。
在嶽家軍軍中,很多都是當年的義軍,這些人豪爽義氣,對王貴這種圓滑謹慎的人大多是敬而遠之,隻有那些軍中的老班底還是肯定王貴的能力。
前些日,張俊曾找過數名嶽家軍將領私談,其中王貴的反應被老謀深算張俊看在眼中,他斷定王貴雖然也算忠心,但並不像牛皋、張憲等人那樣堅定,應該可以作為迫害嶽飛的突破口。
這便是張俊的為官之道和過人之處,其實高宗沒有明示他這麽做,可是張俊卻早已察覺到高宗對嶽飛的不滿和提防。他這次走在了高宗的前頭,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平步青雲,深受宋高宗的寵信和倚仗。
王貴的為人嶽飛自然清楚,但他對這位相伴左右多年的兄弟還是很信任的,很多重要的事情也都交與王貴來做。即便張俊找王貴問話,迴來之時王貴什麽也沒有和嶽飛說,嶽飛也沒有絲毫的懷疑,隻當是大戰之後,監軍的例行詢問。
隻是這次嶽飛返京,又逢張憲不在,這帥印理應交與王貴。可是嶽飛怕有人不服,生出事端,才將帥印交給了在軍中威望更高的牛皋和施全,而這多少令王貴心中有些不悅。
王貴與張顯、湯懷是少小同鄉,他們三人的感情甚篤,平日在軍營裏也是常有走動。可是湯懷已然壯烈殉國,而張顯本就是個少言寡語之人,慢慢的王貴在軍中感到被孤立了一般。
雖然軍營中自元帥以下,王貴的官階最高,可是卻少有人和他私下交好。便是曾經同霸太行山的牛皋等人,也越來越少表現出從前的親密。
看到軍中眾將或三兩知己,或幾人成群,自己卻是形單影隻,王貴的心裏也時感冷缺。
此時眾人的目光集中在王貴身上,王貴想了想說道:“既如此,我便去京城走這一遭,也順路打探嶽大哥的消息。”
牛皋道:“王貴兄弟,那奸相找你作甚?”
王貴道:“小弟也不知緣由!”
他這麽說,心裏卻已知一二,當日張俊對他滿是拉攏之意,並許諾高官厚祿,王貴雖然沒有流露,但內心還是很糾結的。
諸葛英淡淡一笑,故意說道:“前些日張監軍來喚,如今又有秦宰相傳召,隻怕王大哥是要平步青雲了。”
此時的諸葛英似乎覺察出了什麽,他意識到王貴被召進京應該沒有表麵看上去那麽簡單。
王佐也嗅出一絲異樣的氣息,可是他沒有說什麽,而是盯著王貴的一舉一動。
王貴自然知道諸葛英話有所指,不由得麵露尷尬之色,道:“軍師說笑了,嶽大哥對我有恩,我王貴雖不才,卻也不屑與那些奸佞之輩為伍。”王貴的話乍聽上去沒什麽,不過卻是此地無銀。
諸葛英立刻想到前些日子張俊和王貴的那次談話,心中隱約有些不好的感覺。
“王大哥說得好,我嶽家軍個個都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豈能與那群豬狗不如的家夥同流合汙!”吉青與王貴相識多年,對王貴還是很信任的。
“哥哥此次進京,也好與嶽大哥有個照顧。”說話的是張顯。這麽多年的兄弟情,他對王貴還是絕對的信任。
“兄弟們都等著二位哥哥早日迴來。”趙雲說道。
“王大哥一路順風。”周青也道。
這幾人都是嶽家軍的老班底,在軍中威很高,他們都與王貴相識多年,對王貴還是信任和肯定的。
盡管諸葛英等人對王貴這樣莫名其妙的被召進京,表示懷疑,但一來沒有證據表明王貴已經成了奸臣的爪牙,二來大家同賬效力多年,還是有感情的,誰也不願意懷疑嶽家軍中有人會出賣嶽飛。另外論資曆和官階,諸葛英都不及王貴,所以也就沒再說什麽。
次日一早,王貴辭別眾人,踏上了迴京之路。
在嶽飛案中,王貴的怯懦被秦檜、張俊等人利用。雖然即便王貴堅持也不可能改變嶽飛的命運,但他的表現還是和張憲等人的忠貞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他的最終妥協,也使得王貴本可以光輝奪目的一生多了一個無法抹去的汙點。
王貴走的同一日,後軍王俊也奉詔迴京,這令軍中眾將更加狐疑,要說王貴進京,倒是有情可原,畢竟在朱仙鎮大戰中,他是有功之臣,除了主帥嶽飛,就數他的官階最高。加之先前的張憲,朝廷將軍中主要功勳將領悉數召迴京城,若是依次封賞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這個王俊有什麽資格迴京?他本就是受罰之人,被逐出軍營,勉強在後軍做個伴從,畏敵如鼠,寸功未立,朝廷召這樣的人進京到底有何用意?
王貴和王俊同時迴京,怎麽看也不像是巧合,軍中眾將的心裏說不出的感覺,他們既擔心又不願去懷疑自己的同袍。
現如今,他們隻盼著能夠早日看到元帥平安歸來。
在他們看來,就算王貴平日裏為人圓滑,可是他也斷然不會背叛嶽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