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極限拉扯,聲東擊西
明末海霸:從黃海開始殖民全球 作者:愛上蛋炒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到底,那可是四座城池。
有了城池,就有了地盤,那他們就不單單是海寇了,還甚至有爭奪天下的可能。
這個想法,可不止一個兩個。
就連陳翁也不例外,隻是心裏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三海幫遠沒有那個染指朝鮮的實力。
“要不,我們派人去和朝鮮談判,讓他們拿銀子換城?這樣咱們怎麽著也不虧。”
“和談,那可幾萬大軍,換作是你有幾萬大軍,會和談嗎?”
“撤吧”
最後陳翁歎了一口氣說道。
“等等......”
“不能撤,至少現在還不能撤!”
從門外傳來的聲音。
是馬遠!
“馬遠,你怎麽迴來了?”
“幫主,我有要事稟報。”
說著,他還看了看周圍的人。
李立心領神會:“今日的會議就到這裏,此事明日再議。”
待到三海幫的其他人陸續離去後。
隻留下馬遠和陳翁。
他方才問道:“馬遠什麽事情,當著大家夥的麵還不能說的?”
馬遠道:“幫主,你之前不是問屬下,有沒有剿滅朝鮮西水師的計謀嗎?”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李立有些不明白,怎麽機會就來了。
“莫不是那朝鮮西水師得到命令,要出他拿老巢,從海上偷襲我們?”
“非也!”
馬遠詭秘一笑:“根據黎良傳迴的確切消息。”
“繼平壤的官兵出動後,龍崗、中和再度增兵,朝我嘉山而來。”
陳翁靈光一閃,他終於知道馬遠為什麽激動了,這小子還真是個謀略天才,要是不那麽心浮氣躁,收斂好戰之心,多多沉澱,隻怕很快就會超過他。
畢竟沒有陳翁這樣的腦子,李立一時間顯得有些迷惘。
什麽情況?
增兵?
這家夥還笑成這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朝鮮退兵了。
陳翁提醒道:“幫主,你想想那朝鮮西水師的營地在哪裏?”
“其配合的守軍是哪裏的?”
朝鮮西水師的營地?
那不正是龍崗嗎?
之前他們之所以不敢動手,正是擔心龍崗和中和的援兵啊!
李立一臉狂喜,比起馬遠甚有過之。
朝鮮西水師一滅。
西朝鮮灣這一塊,還有什麽能夠威脅他們?
這一片海域都將成為他們發展的後花園,屆時就能全心全力進行東征。
比起既得的四座城池的價值還要高。
果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馬遠,你覺得什麽時候動手何時,本幫主全力支持你。”
“哪怕是立刻撤出四城都行。”
“幫主,此事切勿著急,還得慢慢謀劃。”
馬遠繼續說道:“我們三海幫目前的優勢在於海上作戰,以及對朝鮮沿岸的快速兵力投送。”
“所以在博川、嘉山這一塊,還不能立即棄城而走,要將朝鮮官兵吸引在四城周圍。”
“否則,他們攻占了四城,龍崗和中和官兵返迴,可就得不償失了。”
經過三人一整夜的謀劃。
針對朝鮮西水師的作戰,由馬遠全權負責。
主要戰力衛曲風和夏明兩部。
趁著朝鮮官兵還未進攻,兩部趁著夜色悄然從兩城撤離,運至島上。
至於岸上四城的統戰,則由陳翁統一指揮。
......
一六一九年七月底。
朝鮮方麵,平壤、龍崗、中和,以及順安的兵馬,在肅州集結成功,步兵兩萬九千餘,騎兵兩千餘。
除開作戰人員,輔助後勤等等也是有數千人之眾。
浩浩蕩蕩,綿延數裏,朝著嘉山城進發。
陳翁得到這個消息,大為可惜。
如此行軍,防禦還不嚴密,要是給他兩萬兵馬,隻需一場埋伏,從中間截斷,必能使其大敗而歸。
然而他滿打滿算,加上徐生所部私兵,也不過才五千餘人,還是保存實力為上。
在其抵達嘉山之時,三海幫的海寇已經人去城空。
他們輕而易舉就拿下了一座城。
不得不說。
朝鮮將領在慶功這方麵很有一套。
縱然是打聽到徐生等撤退的蹤跡,也沒有追擊,而是在城中大擺宴席,享受城中百姓的追捧,十數將領甚至還喝得酩酊大醉。
博川城方向。
寧邊的官兵率先抵達博川城外,在探查到其守軍不足兩千之眾後,果斷進行了圍城。
一兩波小型攻城試探。
海寇的火力果真如傳言那麽兇猛。
在損失兩百餘官兵過後。
寧邊統戰官索性放棄,隻圍不攻,等待著平壤等地的官兵前來援戰,屆時一舉拿下。
然而他低估了三海幫,低估了其指揮者陳翁。
徐生所部全是騎兵,機動性極強。
本來他們是往定州城撤退的,在甩掉敵人探騎過後,其繞路朝著博川而行。
在半路與黎良所部匯合。
天將要黑的時候。
城中的三海幫海寇忽然打開城門殺出。
負責圍城的官兵還以為是城中的海寇想要突圍而逃。
戰意滿滿,準備迎頭給這幫海寇以痛擊。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後方突然傳來劇烈的馬踏之音。
是敵騎。
這時候他們終於慌亂了起來。
三千護島衛對陣一個方向的一千餘寧邊官兵,其中還有六百餘騎兵,簡直就是單方麵的碾壓。
還不待其他地方的寧邊官兵來援,就解決了戰鬥。
後麵前來支援的官兵,也被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
寧邊官兵前後損失超過一千三百餘人,
這兵力,敵人還有騎兵,他們哪還敢再度圍城。
其統戰官果斷下令後撤二十裏。
直至夜深方才停下來紮營。
然後二度求援平壤主帥,還言說博川城與海寇主力遭遇作戰,在殊死搏殺後,他們方才跳出包圍圈。
初步估計海寇有萬人,還有數百騎兵,請求速速來援,一舉剿滅海寇,不負漢城之期待。
嘉山城。
寧邊統戰官第一封信送達的時候已經是晚上。
平壤統帥倒是第一時間看了,不過並不為所動。
博川城在內。
他們在外,寧邊官兵又圍了城,插翅難逃。
有了城池,就有了地盤,那他們就不單單是海寇了,還甚至有爭奪天下的可能。
這個想法,可不止一個兩個。
就連陳翁也不例外,隻是心裏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三海幫遠沒有那個染指朝鮮的實力。
“要不,我們派人去和朝鮮談判,讓他們拿銀子換城?這樣咱們怎麽著也不虧。”
“和談,那可幾萬大軍,換作是你有幾萬大軍,會和談嗎?”
“撤吧”
最後陳翁歎了一口氣說道。
“等等......”
“不能撤,至少現在還不能撤!”
從門外傳來的聲音。
是馬遠!
“馬遠,你怎麽迴來了?”
“幫主,我有要事稟報。”
說著,他還看了看周圍的人。
李立心領神會:“今日的會議就到這裏,此事明日再議。”
待到三海幫的其他人陸續離去後。
隻留下馬遠和陳翁。
他方才問道:“馬遠什麽事情,當著大家夥的麵還不能說的?”
馬遠道:“幫主,你之前不是問屬下,有沒有剿滅朝鮮西水師的計謀嗎?”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李立有些不明白,怎麽機會就來了。
“莫不是那朝鮮西水師得到命令,要出他拿老巢,從海上偷襲我們?”
“非也!”
馬遠詭秘一笑:“根據黎良傳迴的確切消息。”
“繼平壤的官兵出動後,龍崗、中和再度增兵,朝我嘉山而來。”
陳翁靈光一閃,他終於知道馬遠為什麽激動了,這小子還真是個謀略天才,要是不那麽心浮氣躁,收斂好戰之心,多多沉澱,隻怕很快就會超過他。
畢竟沒有陳翁這樣的腦子,李立一時間顯得有些迷惘。
什麽情況?
增兵?
這家夥還笑成這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朝鮮退兵了。
陳翁提醒道:“幫主,你想想那朝鮮西水師的營地在哪裏?”
“其配合的守軍是哪裏的?”
朝鮮西水師的營地?
那不正是龍崗嗎?
之前他們之所以不敢動手,正是擔心龍崗和中和的援兵啊!
李立一臉狂喜,比起馬遠甚有過之。
朝鮮西水師一滅。
西朝鮮灣這一塊,還有什麽能夠威脅他們?
這一片海域都將成為他們發展的後花園,屆時就能全心全力進行東征。
比起既得的四座城池的價值還要高。
果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馬遠,你覺得什麽時候動手何時,本幫主全力支持你。”
“哪怕是立刻撤出四城都行。”
“幫主,此事切勿著急,還得慢慢謀劃。”
馬遠繼續說道:“我們三海幫目前的優勢在於海上作戰,以及對朝鮮沿岸的快速兵力投送。”
“所以在博川、嘉山這一塊,還不能立即棄城而走,要將朝鮮官兵吸引在四城周圍。”
“否則,他們攻占了四城,龍崗和中和官兵返迴,可就得不償失了。”
經過三人一整夜的謀劃。
針對朝鮮西水師的作戰,由馬遠全權負責。
主要戰力衛曲風和夏明兩部。
趁著朝鮮官兵還未進攻,兩部趁著夜色悄然從兩城撤離,運至島上。
至於岸上四城的統戰,則由陳翁統一指揮。
......
一六一九年七月底。
朝鮮方麵,平壤、龍崗、中和,以及順安的兵馬,在肅州集結成功,步兵兩萬九千餘,騎兵兩千餘。
除開作戰人員,輔助後勤等等也是有數千人之眾。
浩浩蕩蕩,綿延數裏,朝著嘉山城進發。
陳翁得到這個消息,大為可惜。
如此行軍,防禦還不嚴密,要是給他兩萬兵馬,隻需一場埋伏,從中間截斷,必能使其大敗而歸。
然而他滿打滿算,加上徐生所部私兵,也不過才五千餘人,還是保存實力為上。
在其抵達嘉山之時,三海幫的海寇已經人去城空。
他們輕而易舉就拿下了一座城。
不得不說。
朝鮮將領在慶功這方麵很有一套。
縱然是打聽到徐生等撤退的蹤跡,也沒有追擊,而是在城中大擺宴席,享受城中百姓的追捧,十數將領甚至還喝得酩酊大醉。
博川城方向。
寧邊的官兵率先抵達博川城外,在探查到其守軍不足兩千之眾後,果斷進行了圍城。
一兩波小型攻城試探。
海寇的火力果真如傳言那麽兇猛。
在損失兩百餘官兵過後。
寧邊統戰官索性放棄,隻圍不攻,等待著平壤等地的官兵前來援戰,屆時一舉拿下。
然而他低估了三海幫,低估了其指揮者陳翁。
徐生所部全是騎兵,機動性極強。
本來他們是往定州城撤退的,在甩掉敵人探騎過後,其繞路朝著博川而行。
在半路與黎良所部匯合。
天將要黑的時候。
城中的三海幫海寇忽然打開城門殺出。
負責圍城的官兵還以為是城中的海寇想要突圍而逃。
戰意滿滿,準備迎頭給這幫海寇以痛擊。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後方突然傳來劇烈的馬踏之音。
是敵騎。
這時候他們終於慌亂了起來。
三千護島衛對陣一個方向的一千餘寧邊官兵,其中還有六百餘騎兵,簡直就是單方麵的碾壓。
還不待其他地方的寧邊官兵來援,就解決了戰鬥。
後麵前來支援的官兵,也被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
寧邊官兵前後損失超過一千三百餘人,
這兵力,敵人還有騎兵,他們哪還敢再度圍城。
其統戰官果斷下令後撤二十裏。
直至夜深方才停下來紮營。
然後二度求援平壤主帥,還言說博川城與海寇主力遭遇作戰,在殊死搏殺後,他們方才跳出包圍圈。
初步估計海寇有萬人,還有數百騎兵,請求速速來援,一舉剿滅海寇,不負漢城之期待。
嘉山城。
寧邊統戰官第一封信送達的時候已經是晚上。
平壤統帥倒是第一時間看了,不過並不為所動。
博川城在內。
他們在外,寧邊官兵又圍了城,插翅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