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巡視信川城
明末海霸:從黃海開始殖民全球 作者:愛上蛋炒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泰昌元年十二月中旬。
李立前往信川島進行視察。
城主徐生率人進行迎接。
經過數個月的治理,三海幫對信川城的掌控力越來越強。
駐守的護島衛數量也達到了兩千餘。
“幫主,信川城駐守這一塊你放心。”
“城外屬下布置了大量的探哨,就連附近的朝鮮城池也有我們的人。”
“哪怕是朝鮮方麵突然萬人來攻,信川城也能夠輕鬆擋下來。”
城牆經過修繕,比起剛接手的時候,堅固了不少。
就算是比不上漢城,也差不了多遠。
難怪徐生有這般底氣。
“馬場建造得如何了?”
“幫主,按照你所說,馬場進行分階段施工,第一階段在原有草坪已進行改造完成,並已成立戰馬衛第一營,人數兩百三十人,戰馬數量一百五十匹。”
“第二階段約在明年六月完成,屆時戰馬營可以擴充至六百人,戰馬四百匹。”
李立道:“徐叔,這數量還是不夠,得再新建戰馬衛第二營,兩營總人數一千三百人,戰馬至少要八百匹。”
“幫主,兩營的話,就目前三海幫而言,是不是太多了一點?”
對於三海幫的整體情況,徐生自詡還是非常了解的。
主要是海戰,其次是攻島戰役。
能用上戰馬進行作戰的,幾乎沒有。
而騎兵營的組建,除開騎兵的裝備和馬匹的購買費用外,每個月的維養費也是一筆極大的開銷。
“徐叔,兩營並不多,若不是朝鮮國王那廝給的地盤太小,我還打算再弄兩個營。”
李立繼續道:“至於要多少銀子,你派人做個預算出來,我批銀子就行。”
徐生聽後,問道:“幫主,是要準備對東南方向的小倭國用兵了嗎?”
“是不是要再考慮一番?要不要問問陳老那邊的意見?”
李立對於倭國可是出名了痛恨,遠超普通人的那種。
但凡是倭奴,就算是投降的倭寇,護島衛隻要不明麵上動手,都是被允許的。
倭國雖說可惡,可其實力卻是不弱,就連萬曆年三大征,都隻是將其打退,要真是對其全麵開戰,三海幫遠不能敵也。
李立笑了笑道:“徐叔,不用緊張,我可沒有那麽傻。”
“就目前三海幫的實力,肯定不足以與倭寇對戰。”
“但私底下,我們卻能拔出倭寇在海上的窩點。”
“尤其是距離珍島兩百餘裏的濟州島,雖明麵上是朝鮮的島嶼,可根據探查迴來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已被倭寇占據。”
“根據我們和朝鮮簽訂的條約,我三海幫有權駐紮在其島上。”
“此島的範圍可比信川城還要大上不少,上麵倒是有不少地方適合騎兵作戰。”
“若是倭國持續增兵此島,騎兵就正好能夠派上用場。”
“此外,攻下濟州島後,再繼續往南發展,有一大明的附屬國琉球,目前琉球也是在倭國的控製之下。”
“我打算再將其派衛拿下,其地部分地區也適合騎兵作戰。”
“所以戰馬衛這塊,兩個可並不多。”
原來幫內已經計劃到這個程度,倒是他徐生有些過於保守:“幫主,萬一倭國惱怒大規模進攻我三海幫占領的島嶼.....”
李立道:“徐叔放心,幾個島嶼的造船廠,如今戰船就像下餃子一樣,護島衛這塊,我已經派人再度增收五千餘眾。”
“我倒是巴不得他們向我們宣戰,如此一來,正好借此機會重創他們的海上力量。”
“再則,朝鮮方麵與之仇恨已久,真到那時候還能將其拉下水。”
“不過這樣的情況,我和陳老都已經分析過,概率很低,畢竟無論是濟州島,還是琉球國,表麵上可都與倭國沒有半毛線的關係,最多就是以偽裝成倭寇與我們進行小規模的混戰。”
聽完李立的解釋,徐生很是高興,這說明三海幫的高層的決策越來越好,越來越強。
隨後徐生又帶李立前往城中逛了一逛。
在三海幫的主導下。
信川城先是成為商船南下的中轉站,繼而朝鮮大家族和商人,也看到其中的利益,紛紛前往信川城做起了生意。
隨著這幾月的發展,新川城已經成為朝鮮南麵城市,除平壤以外,商業最為發達的城市。
三海幫在其中收取的是保護費,每月少的的時候能夠五六千兩,多的時候能有一萬餘兩。
......
在巡視完信川城後。
李立又去了幾個大型的島嶼,再迴到海洋島的時候,已經是泰昌元年十二月。
負責各個區域的負責人或者島主,都陸續抵達三海幫主島,進行整年的工作情況匯報。
三海幫,會議大屋。
經過兩月的改建,屋子已經比去年大了兩倍不止,就算是上百人坐在其中也不會有任何的擁擠。
“根據各島嶼傳迴的情況,目前三海幫實際控製區域共有人數十九萬一千三百六十人,其中島戶七萬九千八百人。”
“護島衛戰鬥序列共有人數兩萬九千一百七十二人,其中尚在訓練的新衛五千七百人,船夫四千三百人,船奴四千七百人,各島護衛兩千三百一十四人,海州商會四千零一十八人,倉庫人員一千九百二十四人,鐵匠鋪八百六十四人,造船廠兩千四百零一人,其他人員三千五百人。”
為了保密一些事情,比如遠島的蜂窩煤製造等等,都統一用其他人員來代替。
李光說完。
在場三海幫高層,還是很動容的。
三海幫控製的範圍太大,沒有誰能有準確的數據。
他們心裏麵知曉三海幫的人數肯定會很多,但是沒想到已經有近二十萬人。
還有這護島衛戰鬥序列的人數,快三萬人。
這是什麽概念?
用遼東水師來做比喻,其除開後勤補給這些人員過後,上船戰鬥的也就一千多人,大一點的水師頂破天兩千人。
三海幫三萬,相當於十多個遼東水師。
至於船隻和武器方麵,那更不用說,一艘海級戰船,對戰大明水師兩艘主戰船沒有任何問題。
這個數據,李立還是不太滿意。
“流民這塊,長山列島、石城島、烏蟒島,你們三島在遼東沿岸,還可多多運送一些,爭取明年突破三十萬。”
人口是一切發展的基礎,自然是越多越好。
目前三海幫也有能力養活三十萬人。
“幫主,非是我們不願意運送流民上島,而是遼東那邊已經沒有了多少流民可運。”
“尤其是明年,怕是一個月運不了千數以上。”
三位島嶼苦笑著說道。
李立問道:“遼東那邊目前什麽情況?”
“為何流民會大大減少?”
李立前往信川島進行視察。
城主徐生率人進行迎接。
經過數個月的治理,三海幫對信川城的掌控力越來越強。
駐守的護島衛數量也達到了兩千餘。
“幫主,信川城駐守這一塊你放心。”
“城外屬下布置了大量的探哨,就連附近的朝鮮城池也有我們的人。”
“哪怕是朝鮮方麵突然萬人來攻,信川城也能夠輕鬆擋下來。”
城牆經過修繕,比起剛接手的時候,堅固了不少。
就算是比不上漢城,也差不了多遠。
難怪徐生有這般底氣。
“馬場建造得如何了?”
“幫主,按照你所說,馬場進行分階段施工,第一階段在原有草坪已進行改造完成,並已成立戰馬衛第一營,人數兩百三十人,戰馬數量一百五十匹。”
“第二階段約在明年六月完成,屆時戰馬營可以擴充至六百人,戰馬四百匹。”
李立道:“徐叔,這數量還是不夠,得再新建戰馬衛第二營,兩營總人數一千三百人,戰馬至少要八百匹。”
“幫主,兩營的話,就目前三海幫而言,是不是太多了一點?”
對於三海幫的整體情況,徐生自詡還是非常了解的。
主要是海戰,其次是攻島戰役。
能用上戰馬進行作戰的,幾乎沒有。
而騎兵營的組建,除開騎兵的裝備和馬匹的購買費用外,每個月的維養費也是一筆極大的開銷。
“徐叔,兩營並不多,若不是朝鮮國王那廝給的地盤太小,我還打算再弄兩個營。”
李立繼續道:“至於要多少銀子,你派人做個預算出來,我批銀子就行。”
徐生聽後,問道:“幫主,是要準備對東南方向的小倭國用兵了嗎?”
“是不是要再考慮一番?要不要問問陳老那邊的意見?”
李立對於倭國可是出名了痛恨,遠超普通人的那種。
但凡是倭奴,就算是投降的倭寇,護島衛隻要不明麵上動手,都是被允許的。
倭國雖說可惡,可其實力卻是不弱,就連萬曆年三大征,都隻是將其打退,要真是對其全麵開戰,三海幫遠不能敵也。
李立笑了笑道:“徐叔,不用緊張,我可沒有那麽傻。”
“就目前三海幫的實力,肯定不足以與倭寇對戰。”
“但私底下,我們卻能拔出倭寇在海上的窩點。”
“尤其是距離珍島兩百餘裏的濟州島,雖明麵上是朝鮮的島嶼,可根據探查迴來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已被倭寇占據。”
“根據我們和朝鮮簽訂的條約,我三海幫有權駐紮在其島上。”
“此島的範圍可比信川城還要大上不少,上麵倒是有不少地方適合騎兵作戰。”
“若是倭國持續增兵此島,騎兵就正好能夠派上用場。”
“此外,攻下濟州島後,再繼續往南發展,有一大明的附屬國琉球,目前琉球也是在倭國的控製之下。”
“我打算再將其派衛拿下,其地部分地區也適合騎兵作戰。”
“所以戰馬衛這塊,兩個可並不多。”
原來幫內已經計劃到這個程度,倒是他徐生有些過於保守:“幫主,萬一倭國惱怒大規模進攻我三海幫占領的島嶼.....”
李立道:“徐叔放心,幾個島嶼的造船廠,如今戰船就像下餃子一樣,護島衛這塊,我已經派人再度增收五千餘眾。”
“我倒是巴不得他們向我們宣戰,如此一來,正好借此機會重創他們的海上力量。”
“再則,朝鮮方麵與之仇恨已久,真到那時候還能將其拉下水。”
“不過這樣的情況,我和陳老都已經分析過,概率很低,畢竟無論是濟州島,還是琉球國,表麵上可都與倭國沒有半毛線的關係,最多就是以偽裝成倭寇與我們進行小規模的混戰。”
聽完李立的解釋,徐生很是高興,這說明三海幫的高層的決策越來越好,越來越強。
隨後徐生又帶李立前往城中逛了一逛。
在三海幫的主導下。
信川城先是成為商船南下的中轉站,繼而朝鮮大家族和商人,也看到其中的利益,紛紛前往信川城做起了生意。
隨著這幾月的發展,新川城已經成為朝鮮南麵城市,除平壤以外,商業最為發達的城市。
三海幫在其中收取的是保護費,每月少的的時候能夠五六千兩,多的時候能有一萬餘兩。
......
在巡視完信川城後。
李立又去了幾個大型的島嶼,再迴到海洋島的時候,已經是泰昌元年十二月。
負責各個區域的負責人或者島主,都陸續抵達三海幫主島,進行整年的工作情況匯報。
三海幫,會議大屋。
經過兩月的改建,屋子已經比去年大了兩倍不止,就算是上百人坐在其中也不會有任何的擁擠。
“根據各島嶼傳迴的情況,目前三海幫實際控製區域共有人數十九萬一千三百六十人,其中島戶七萬九千八百人。”
“護島衛戰鬥序列共有人數兩萬九千一百七十二人,其中尚在訓練的新衛五千七百人,船夫四千三百人,船奴四千七百人,各島護衛兩千三百一十四人,海州商會四千零一十八人,倉庫人員一千九百二十四人,鐵匠鋪八百六十四人,造船廠兩千四百零一人,其他人員三千五百人。”
為了保密一些事情,比如遠島的蜂窩煤製造等等,都統一用其他人員來代替。
李光說完。
在場三海幫高層,還是很動容的。
三海幫控製的範圍太大,沒有誰能有準確的數據。
他們心裏麵知曉三海幫的人數肯定會很多,但是沒想到已經有近二十萬人。
還有這護島衛戰鬥序列的人數,快三萬人。
這是什麽概念?
用遼東水師來做比喻,其除開後勤補給這些人員過後,上船戰鬥的也就一千多人,大一點的水師頂破天兩千人。
三海幫三萬,相當於十多個遼東水師。
至於船隻和武器方麵,那更不用說,一艘海級戰船,對戰大明水師兩艘主戰船沒有任何問題。
這個數據,李立還是不太滿意。
“流民這塊,長山列島、石城島、烏蟒島,你們三島在遼東沿岸,還可多多運送一些,爭取明年突破三十萬。”
人口是一切發展的基礎,自然是越多越好。
目前三海幫也有能力養活三十萬人。
“幫主,非是我們不願意運送流民上島,而是遼東那邊已經沒有了多少流民可運。”
“尤其是明年,怕是一個月運不了千數以上。”
三位島嶼苦笑著說道。
李立問道:“遼東那邊目前什麽情況?”
“為何流民會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