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娘娘的話,微臣豈敢胡言,孫神醫上午自臣家中剛剛離去,中午微臣便來東宮了,若是娘娘不信,隻需尋孫神醫一問便知。”
張拯迴道,並小小的玩了一手障眼法。
反正自己說的是事實,就算長孫派人去核實。
哪怕孫思邈沒有具體說過蝗蟲能治療什麽病症,得到的結果也隻會和張拯說的一樣。
長孫倒是不懷疑張拯會騙他,確認有孫神醫做背書後,自己率先撚起一隻蝗蟲,閉著眼睛放進了嘴裏。
而這會兒,李承乾已經吃完第三隻了。
“咦,味道確實不錯,陛下,您不妨也嚐一嚐。”
長孫本以為這蝗蟲就算不難吃,恐怕味道也不會太好,沒想到結果卻出乎他的預料。
輕咦了一聲,對著李世民說道。
李世民的臉色還是有點遲疑。
一隻胖乎乎的小手不知道什麽時候按進了裝蝗蟲盤子裏。
小胖子李泰今年隻有九歲,正是雞嫌狗不愛的年紀,好奇心奇重。
見大哥母後還有一個大哥哥都吃了盤子裏的東西,還以為是什麽好吃的。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起一把蝗蟲,就朝嘴裏塞去。
頓時就將所有人的視線都吸引了過去。
腮幫子像鬆鼠一樣鼓鼓的,嘴裏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
見大家都在看著他,朝著眾人露出一個無辜的眼神。
蠢萌可愛的表情,頓時惹得長孫母愛泛濫,抱起小兒子就在小胖子臉上吧唧親了一口。
“小青雀,好吃嗎?”
親完之後,長孫笑眯眯的問了一句。
長孫能被後世史書稱之為古今第一賢後,其政治智慧過人自然不用多說。
又如何能不明白,若是今日李二將這一盤蝗蟲給吃下去,對天下百姓來說代表著什麽。
不著痕跡的打了一波助攻,對張拯露出一個讚賞的眼神。
張拯收到長孫的眼神,趕忙朝長孫瞥過去一個感激的眼神。
“唔,好吃,好吃,真好吃。”
小胖子李泰咀嚼著嘴裏的食物含糊不清的說道。
“來,陛下也嚐嚐,別說這蝗蟲,看起來是挺惡心人的,味道可是真不錯。”
長孫放下懷中的小兒子,撚起一隻遞到李世民的嘴邊。
李世民見小兒子都吃下去了,而且這麽多人都說味道不錯,便尋思著嚐嚐味道也未嚐不可。
若是當真味道不錯,那豈不是說百姓的餐桌上又能多出一道菜。
特別是這些蝗蟲還是造成如今大唐遍地饑荒的罪魁禍首,若蝗蟲能食用,多少也能找補迴來一些不是。
於是,大嘴一張,便將長孫遞到嘴邊的蝗蟲給吃了下去。
“咦。”
李世民驚訝的看了張拯一眼,味道還當真不錯。
而一旁的張拯,見李世民終於張嘴嚐試了。
連忙將大盤子裏的蝗蟲用小盤子分裝成幾盤,然後端到其他人麵前
“來來來,各位娘娘,公主,殿下,都嚐嚐,很美味的。”
張拯將小盤子端到其他人麵前,招唿著大家一起吃。
而其他人,見陛下都吃了,自己不吃恐怕是不行的。
皆用複雜的眼神看著張拯,然後捏著鼻子強忍著惡心開始吃了起來。
“李師,您也嚐一隻,一隻就行,您年紀大了,本來不應該吃這種油炸食品的。
這點是學生疏忽了,改日裏待學生將蝗蟲曬幹研磨成粉給您熬一鍋蝗蟲肉粥嚐嚐。”
張拯取出筷子夾了一隻放到李綱麵前,麵帶歉意的說道。
“嗬嗬,不妨事,老夫年紀是大了,但這牙口倒還好。”
老李綱嗬嗬一笑,將張拯拿過來那隻蟲軀放入了嘴裏。
見眾人都已經吃完了麵前的蟲軀。
張拯將食盒收拾好。
心裏尋思既然李世民就在東宮,那正好把另一件事兒也一同辦了,省的他東宮皇宮來迴跑了,麻煩。
畢竟,高昌國主鞠文泰也好,其他小國使節也好,還是張拯也好,都需要此事來促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正欲開口,沒想到李世民先說話了。
“張小子,今日來東宮,誆朕食這蝗蟲才是你的真正目的吧。”
李世民用長孫遞過來的綢布擦了擦手,這才慢條斯理的對著張拯說道。
“咦,被識破了。”但是要張拯承認,那是不可能的。
張拯嗬嗬一笑,早已想好了說辭,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
“哪能呢,陛下當微臣是什麽人,今日微臣可是正經來給太子殿下祝壽的。
至於請您食蝗蟲,不過是適逢其會罷了,畢竟,臣先前也不知道陛下您和各位娘娘,還有各位王爺和公主也在東宮啊。”
“嘖,有理有據令人信服,簡直天衣無縫,是打算給你吃來著,但誰叫你李二自己撞上來了呢。”
張拯忍不住為自己的機智點了個讚。
“哼!”
李世民聞言,悻悻的哼了一聲,不再說話。
估摸著李世民也想通了他食蝗蟲之後能給百姓帶來的好處。
看著李二傲嬌的模樣,張拯決定暫時先不搭理他。
轉頭對著長孫皇後說道:“娘娘,您覺得這蝗蟲味道如何?”
“不錯,確實滋味頗佳,你若將這道菜普及到百姓的餐桌上,則功莫大焉。”
長孫哪能不知道張拯打的什麽主意,反正這樣做對皇家也有好處,便順著他的話答道。
“娘娘放心,微臣必然全力以赴,一場蝗災而已,且看我大唐君臣百姓如何將這場蝗災吃進肚子。”
張拯等的就是這句話,朝著長孫保證道。
有了長孫這句話,再加上報紙如今在大唐百姓當中的影響力。
要促成此事,不能說是易如反掌吧,但至少也沒有那麽艱難了。
“對了陛下,微臣還有一個小小的請求。”
第一件事做完,張拯等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第二件事的難度說小不小,說大不大。
說難度大是因為,一旦李世民答應去南郊祭天,那麽幾乎可以說是向所有人都釋放出了一絲服軟的信號。
祭天未必要下罪己詔,但多少有些快要撐不住了,向老天爺祈求放過的意思。
說小呢,是因為這件事的提議者是張拯,而張拯,正好是站在風口浪尖上,所有世家大族皆欲除之而後快的那隻豬。
張拯迴道,並小小的玩了一手障眼法。
反正自己說的是事實,就算長孫派人去核實。
哪怕孫思邈沒有具體說過蝗蟲能治療什麽病症,得到的結果也隻會和張拯說的一樣。
長孫倒是不懷疑張拯會騙他,確認有孫神醫做背書後,自己率先撚起一隻蝗蟲,閉著眼睛放進了嘴裏。
而這會兒,李承乾已經吃完第三隻了。
“咦,味道確實不錯,陛下,您不妨也嚐一嚐。”
長孫本以為這蝗蟲就算不難吃,恐怕味道也不會太好,沒想到結果卻出乎他的預料。
輕咦了一聲,對著李世民說道。
李世民的臉色還是有點遲疑。
一隻胖乎乎的小手不知道什麽時候按進了裝蝗蟲盤子裏。
小胖子李泰今年隻有九歲,正是雞嫌狗不愛的年紀,好奇心奇重。
見大哥母後還有一個大哥哥都吃了盤子裏的東西,還以為是什麽好吃的。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起一把蝗蟲,就朝嘴裏塞去。
頓時就將所有人的視線都吸引了過去。
腮幫子像鬆鼠一樣鼓鼓的,嘴裏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
見大家都在看著他,朝著眾人露出一個無辜的眼神。
蠢萌可愛的表情,頓時惹得長孫母愛泛濫,抱起小兒子就在小胖子臉上吧唧親了一口。
“小青雀,好吃嗎?”
親完之後,長孫笑眯眯的問了一句。
長孫能被後世史書稱之為古今第一賢後,其政治智慧過人自然不用多說。
又如何能不明白,若是今日李二將這一盤蝗蟲給吃下去,對天下百姓來說代表著什麽。
不著痕跡的打了一波助攻,對張拯露出一個讚賞的眼神。
張拯收到長孫的眼神,趕忙朝長孫瞥過去一個感激的眼神。
“唔,好吃,好吃,真好吃。”
小胖子李泰咀嚼著嘴裏的食物含糊不清的說道。
“來,陛下也嚐嚐,別說這蝗蟲,看起來是挺惡心人的,味道可是真不錯。”
長孫放下懷中的小兒子,撚起一隻遞到李世民的嘴邊。
李世民見小兒子都吃下去了,而且這麽多人都說味道不錯,便尋思著嚐嚐味道也未嚐不可。
若是當真味道不錯,那豈不是說百姓的餐桌上又能多出一道菜。
特別是這些蝗蟲還是造成如今大唐遍地饑荒的罪魁禍首,若蝗蟲能食用,多少也能找補迴來一些不是。
於是,大嘴一張,便將長孫遞到嘴邊的蝗蟲給吃了下去。
“咦。”
李世民驚訝的看了張拯一眼,味道還當真不錯。
而一旁的張拯,見李世民終於張嘴嚐試了。
連忙將大盤子裏的蝗蟲用小盤子分裝成幾盤,然後端到其他人麵前
“來來來,各位娘娘,公主,殿下,都嚐嚐,很美味的。”
張拯將小盤子端到其他人麵前,招唿著大家一起吃。
而其他人,見陛下都吃了,自己不吃恐怕是不行的。
皆用複雜的眼神看著張拯,然後捏著鼻子強忍著惡心開始吃了起來。
“李師,您也嚐一隻,一隻就行,您年紀大了,本來不應該吃這種油炸食品的。
這點是學生疏忽了,改日裏待學生將蝗蟲曬幹研磨成粉給您熬一鍋蝗蟲肉粥嚐嚐。”
張拯取出筷子夾了一隻放到李綱麵前,麵帶歉意的說道。
“嗬嗬,不妨事,老夫年紀是大了,但這牙口倒還好。”
老李綱嗬嗬一笑,將張拯拿過來那隻蟲軀放入了嘴裏。
見眾人都已經吃完了麵前的蟲軀。
張拯將食盒收拾好。
心裏尋思既然李世民就在東宮,那正好把另一件事兒也一同辦了,省的他東宮皇宮來迴跑了,麻煩。
畢竟,高昌國主鞠文泰也好,其他小國使節也好,還是張拯也好,都需要此事來促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正欲開口,沒想到李世民先說話了。
“張小子,今日來東宮,誆朕食這蝗蟲才是你的真正目的吧。”
李世民用長孫遞過來的綢布擦了擦手,這才慢條斯理的對著張拯說道。
“咦,被識破了。”但是要張拯承認,那是不可能的。
張拯嗬嗬一笑,早已想好了說辭,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
“哪能呢,陛下當微臣是什麽人,今日微臣可是正經來給太子殿下祝壽的。
至於請您食蝗蟲,不過是適逢其會罷了,畢竟,臣先前也不知道陛下您和各位娘娘,還有各位王爺和公主也在東宮啊。”
“嘖,有理有據令人信服,簡直天衣無縫,是打算給你吃來著,但誰叫你李二自己撞上來了呢。”
張拯忍不住為自己的機智點了個讚。
“哼!”
李世民聞言,悻悻的哼了一聲,不再說話。
估摸著李世民也想通了他食蝗蟲之後能給百姓帶來的好處。
看著李二傲嬌的模樣,張拯決定暫時先不搭理他。
轉頭對著長孫皇後說道:“娘娘,您覺得這蝗蟲味道如何?”
“不錯,確實滋味頗佳,你若將這道菜普及到百姓的餐桌上,則功莫大焉。”
長孫哪能不知道張拯打的什麽主意,反正這樣做對皇家也有好處,便順著他的話答道。
“娘娘放心,微臣必然全力以赴,一場蝗災而已,且看我大唐君臣百姓如何將這場蝗災吃進肚子。”
張拯等的就是這句話,朝著長孫保證道。
有了長孫這句話,再加上報紙如今在大唐百姓當中的影響力。
要促成此事,不能說是易如反掌吧,但至少也沒有那麽艱難了。
“對了陛下,微臣還有一個小小的請求。”
第一件事做完,張拯等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第二件事的難度說小不小,說大不大。
說難度大是因為,一旦李世民答應去南郊祭天,那麽幾乎可以說是向所有人都釋放出了一絲服軟的信號。
祭天未必要下罪己詔,但多少有些快要撐不住了,向老天爺祈求放過的意思。
說小呢,是因為這件事的提議者是張拯,而張拯,正好是站在風口浪尖上,所有世家大族皆欲除之而後快的那隻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