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在步輦上的李淵和顏之推,“一少一老”兩位老人不時的閑聊幾句。
此時的長安空前的熱鬧,但盛大的祭天場麵在兩位老人眼裏仿佛並不存在。
正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炙烤在臉上,除了兩位老人,其他人可沒有這種待遇。
往日裏文臣武將們引以為傲的官服和鎧甲,此刻仿佛都變成了肉體與靈魂的雙重束縛。
李世民的鑾駕很快便出了城,順著寬闊的官道慢慢的朝圜丘而去。
張拯混在異國使節的隊伍裏,身穿緋紅色的袍服,異常的顯眼。
異國使節的隊伍也沒有什麽優待,哪怕鞠文泰貴為一國之主,也得老老實實的走路步行。
張拯寬大的袖子裏藏著兩個來自東市李記冰行的冰袋。
其中一隻袖子裏還藏著一個小銀葫蘆。
張拯四處瞄了一眼,見糾察百官儀態的禮官沒工夫搭理這些異國使節。
悄悄的掏出袖子裏的銀葫蘆,打開塞子朝嘴裏灌了一大口。
一股涼意直衝心底,張拯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看得一旁的鞠文泰眼神古怪,要知道這可是大禮儀。
便是鞠文泰一個異國之人,心中也忍不住生出一股肅穆莊重之感,但看張拯的表現,似乎全然不放在心上。
鞠文泰再怎麽看,張拯也沒有和他分享的想法。
大家隻見過三麵而已,還沒那麽熟好嗎。
況且,銀葫蘆裝的是酒,要是被禮官發現,張拯不被彈劾成篩子才怪。
鬼鬼祟祟的偷喝了幾口,張拯塞好葫蘆的蓋子,將葫蘆放迴了袖子。
對著一旁的鞠文泰問道:
“國主準備得如何?”
鞠文泰瞟了張拯的袖子一眼,低聲說道:“張縣男放心,一切盡在掌握。”
“這便好,有勞國主。”
張拯拱手迴了一句。
“張縣男不必客氣,各取所需而已。”
鞠文泰麵無表情的看著張拯說道。
張拯見鞠文泰一直在瞟自己的袖子,其目的不言而喻。
隻得咬牙從袖子裏滑出一隻冰袋,強忍著肉痛將冰袋塞進了鞠文泰的袖子。
正所謂,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有舍才能有得。
張拯內心在滴血,盡量控製表情顯得自然些,告誡不去看鞠文泰的袖子。
不是張拯舍不得一隻冰袋,主要是張拯總共也就兩隻冰袋。
袖子雖大,總不能往裏麵塞隻桶進去吧。
這會兒日頭才正午,還不知道李二要折騰到什麽時候。
天氣這麽熱,萬一中暑了怎麽辦。
一旁的鞠文泰看著張拯忍辱負重的表情,內心有些哭笑不得。
要他一隻冰袋而已,怎麽跟一幅要了他錢似的表情。
但是袖子裏傳來的涼爽之意,又讓鞠文泰從心裏生出一股生活本該如此的意味。
從細微之處見真章,鞠文泰總共就見了張拯四麵,還要加上今天這一麵。
第一次見,就覺得此子儀態不凡。
第二次隻見張拯挨打的場麵了。
但是第三次見,張拯邀他飲宴,不論是張拯刻意營造出來的山水意境之象,還是侍女烹茶之時的清泉流響和琴音繚繞。
以及那讓鞠文泰至今迴味無窮的一句:“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無不讓鞠文泰為之傾心。
不同於尋常權貴人家宴席上的大魚大肉和鶯歌燕舞。
張拯所布置的宴席,給鞠文泰呈現出了另一種與如今社會主流完全不同的生活態度。
再加上今天這一麵,如此盛大的場麵下還不忘記準備兩隻冰袋和一壺小酒。
鞠文泰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果,張拯是真的很會生活的一個人。
給他的感覺,不像是一個頂級權貴家的紈絝二代,反倒是有一種不羈放蕩名士風流的率真之感。
從張拯手裏要過來一隻冰袋,讓鞠文泰心裏浮現出一絲莫名的成就感。
鞠文泰與張拯,兩人一路走一路閑聊,主要是張拯在問,鞠文泰在答。
話題大多講的是域外風物山川地理。
鞠文泰學識淵博,不論是古今中外史冊典籍皆能信手拈來。
張拯經曆過後世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雖然都是些知識碎片,但架不住量多啊。
所以此時兩人也算得上是相談甚歡,倒是有了一絲中青兩代忘年之交的感覺。
聊得越多,鞠文泰心裏越是驚訝。
他確實沒想到,眼前這位縣男今年明明隻有十五歲,為何會有如此淵博的學識儲備。
不論自己說些什麽,他都能接過話頭侃侃而談。
並且,張拯的一些言論,讓即便是身為一國之主的鞠文泰都眼前一亮。
張拯每每有驚人的言論必然讓鞠文泰耳目一新,恍然大悟道原來還有這種看待事情的方式。
就在兩人聊得興起之時,李世民的貼身太監,大總管王德的出現打斷了兩人的談話。
鞠文泰與張拯都是一臉意猶未盡之色。
對於鞠文泰來說,張拯的知識麵寬廣令他震驚,一些言論和觀點既新奇,又有趣。
而張拯,則是在與鞠文泰的聊天中,找到了一種前世與大學舍友在馬路邊的燒烤攤上喝完啤酒後吹牛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感覺。
鞠文泰這個人,與這個時代一些整天隻會子曰詩雲,思想固化的酸腐文人不同。
更像是一個真理不辯不明的後現代主義風格的學者。
“咱家王德,見過國主,見過張縣男。”
王德笑眯眯的打斷了兩人的談話,臉上完全沒有一絲不好意思的表情。
鞠文泰隻是微微頷首,他畢竟是一國之主,單說身份,理論上來講和李二是對等的。
所以用不著對一個太監過分的殷勤。
而王德出現在這裏,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李世民有事情吩咐張拯。
所以張拯自覺的朝前踏出一步,朝王德拱了拱手問道:
“見過王大伴,不知王大伴來此有什麽吩咐?”
王德側身躲開張拯的行禮,對著張拯輕聲說道:
“張縣男,陛下喚您至鑾駕旁侍候。”
張拯聞言一愣,滿臉的不樂意。
李世民這是要幹嘛,鑾駕旁侍候的太監宮人那麽多,叫自己過去幹嘛。
再說自己一個火氣正盛的大處男,混到一群太監中間,那也太不合適了吧。
此時的長安空前的熱鬧,但盛大的祭天場麵在兩位老人眼裏仿佛並不存在。
正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炙烤在臉上,除了兩位老人,其他人可沒有這種待遇。
往日裏文臣武將們引以為傲的官服和鎧甲,此刻仿佛都變成了肉體與靈魂的雙重束縛。
李世民的鑾駕很快便出了城,順著寬闊的官道慢慢的朝圜丘而去。
張拯混在異國使節的隊伍裏,身穿緋紅色的袍服,異常的顯眼。
異國使節的隊伍也沒有什麽優待,哪怕鞠文泰貴為一國之主,也得老老實實的走路步行。
張拯寬大的袖子裏藏著兩個來自東市李記冰行的冰袋。
其中一隻袖子裏還藏著一個小銀葫蘆。
張拯四處瞄了一眼,見糾察百官儀態的禮官沒工夫搭理這些異國使節。
悄悄的掏出袖子裏的銀葫蘆,打開塞子朝嘴裏灌了一大口。
一股涼意直衝心底,張拯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看得一旁的鞠文泰眼神古怪,要知道這可是大禮儀。
便是鞠文泰一個異國之人,心中也忍不住生出一股肅穆莊重之感,但看張拯的表現,似乎全然不放在心上。
鞠文泰再怎麽看,張拯也沒有和他分享的想法。
大家隻見過三麵而已,還沒那麽熟好嗎。
況且,銀葫蘆裝的是酒,要是被禮官發現,張拯不被彈劾成篩子才怪。
鬼鬼祟祟的偷喝了幾口,張拯塞好葫蘆的蓋子,將葫蘆放迴了袖子。
對著一旁的鞠文泰問道:
“國主準備得如何?”
鞠文泰瞟了張拯的袖子一眼,低聲說道:“張縣男放心,一切盡在掌握。”
“這便好,有勞國主。”
張拯拱手迴了一句。
“張縣男不必客氣,各取所需而已。”
鞠文泰麵無表情的看著張拯說道。
張拯見鞠文泰一直在瞟自己的袖子,其目的不言而喻。
隻得咬牙從袖子裏滑出一隻冰袋,強忍著肉痛將冰袋塞進了鞠文泰的袖子。
正所謂,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有舍才能有得。
張拯內心在滴血,盡量控製表情顯得自然些,告誡不去看鞠文泰的袖子。
不是張拯舍不得一隻冰袋,主要是張拯總共也就兩隻冰袋。
袖子雖大,總不能往裏麵塞隻桶進去吧。
這會兒日頭才正午,還不知道李二要折騰到什麽時候。
天氣這麽熱,萬一中暑了怎麽辦。
一旁的鞠文泰看著張拯忍辱負重的表情,內心有些哭笑不得。
要他一隻冰袋而已,怎麽跟一幅要了他錢似的表情。
但是袖子裏傳來的涼爽之意,又讓鞠文泰從心裏生出一股生活本該如此的意味。
從細微之處見真章,鞠文泰總共就見了張拯四麵,還要加上今天這一麵。
第一次見,就覺得此子儀態不凡。
第二次隻見張拯挨打的場麵了。
但是第三次見,張拯邀他飲宴,不論是張拯刻意營造出來的山水意境之象,還是侍女烹茶之時的清泉流響和琴音繚繞。
以及那讓鞠文泰至今迴味無窮的一句:“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無不讓鞠文泰為之傾心。
不同於尋常權貴人家宴席上的大魚大肉和鶯歌燕舞。
張拯所布置的宴席,給鞠文泰呈現出了另一種與如今社會主流完全不同的生活態度。
再加上今天這一麵,如此盛大的場麵下還不忘記準備兩隻冰袋和一壺小酒。
鞠文泰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果,張拯是真的很會生活的一個人。
給他的感覺,不像是一個頂級權貴家的紈絝二代,反倒是有一種不羈放蕩名士風流的率真之感。
從張拯手裏要過來一隻冰袋,讓鞠文泰心裏浮現出一絲莫名的成就感。
鞠文泰與張拯,兩人一路走一路閑聊,主要是張拯在問,鞠文泰在答。
話題大多講的是域外風物山川地理。
鞠文泰學識淵博,不論是古今中外史冊典籍皆能信手拈來。
張拯經曆過後世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雖然都是些知識碎片,但架不住量多啊。
所以此時兩人也算得上是相談甚歡,倒是有了一絲中青兩代忘年之交的感覺。
聊得越多,鞠文泰心裏越是驚訝。
他確實沒想到,眼前這位縣男今年明明隻有十五歲,為何會有如此淵博的學識儲備。
不論自己說些什麽,他都能接過話頭侃侃而談。
並且,張拯的一些言論,讓即便是身為一國之主的鞠文泰都眼前一亮。
張拯每每有驚人的言論必然讓鞠文泰耳目一新,恍然大悟道原來還有這種看待事情的方式。
就在兩人聊得興起之時,李世民的貼身太監,大總管王德的出現打斷了兩人的談話。
鞠文泰與張拯都是一臉意猶未盡之色。
對於鞠文泰來說,張拯的知識麵寬廣令他震驚,一些言論和觀點既新奇,又有趣。
而張拯,則是在與鞠文泰的聊天中,找到了一種前世與大學舍友在馬路邊的燒烤攤上喝完啤酒後吹牛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感覺。
鞠文泰這個人,與這個時代一些整天隻會子曰詩雲,思想固化的酸腐文人不同。
更像是一個真理不辯不明的後現代主義風格的學者。
“咱家王德,見過國主,見過張縣男。”
王德笑眯眯的打斷了兩人的談話,臉上完全沒有一絲不好意思的表情。
鞠文泰隻是微微頷首,他畢竟是一國之主,單說身份,理論上來講和李二是對等的。
所以用不著對一個太監過分的殷勤。
而王德出現在這裏,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李世民有事情吩咐張拯。
所以張拯自覺的朝前踏出一步,朝王德拱了拱手問道:
“見過王大伴,不知王大伴來此有什麽吩咐?”
王德側身躲開張拯的行禮,對著張拯輕聲說道:
“張縣男,陛下喚您至鑾駕旁侍候。”
張拯聞言一愣,滿臉的不樂意。
李世民這是要幹嘛,鑾駕旁侍候的太監宮人那麽多,叫自己過去幹嘛。
再說自己一個火氣正盛的大處男,混到一群太監中間,那也太不合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