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什麽意思?”
張拯一愣,現在形式不是很明朗了嗎,去晉陽自己逮著人就哢哢一頓亂殺。
宗室伸手的,就讓李承乾哢哢一頓亂殺。
還有什麽是自己忽略掉的嗎?
張公瑾沉思道:“你覺得,陛下為什麽要讓你去晉陽?”
張拯又恢複了以前在老爹麵前那股吊兒郎當的樣子,理所當然的說道:“因為孩兒聰明唄。”
“嗬嗬”
張公瑾看著兒子的自誇,不屑的冷笑一聲道:
“你聰明,你能耐,難道魏徵不聰明,楊壽不聰明?
德不高望不重的小混賬,你能比兩位朝堂重臣還能耐?”
“咦?”
張拯輕咦了一下,老爹這是話裏有話啊。
聽老爹這麽一提醒,張拯心中開始狐疑起來。
如果隻是單純殺人,魏徵,楊壽都在朝堂重臣。
他們難道鎮不住晉陽的場子,那是不可能的。
魏徵和楊壽能動用的人手比自己隻會多,不會少。
老爹說得對啊,確實沒必要讓自己一個小孩子去晉陽。
如果說李二是考慮到宗室的原因,那讓李承乾一個人去就行了啊,為什麽非要逼自己去?
難道其中另有隱情?
“是孩兒淺薄了,還請父親賜教。”
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張拯老老實實的拱手朝老爹求教道。
“晉陽的局勢錯綜複雜,絕對不像看起來那麽簡單,或許,陛下是看重你身上的那股靈性。”
張公瑾抬手摸了一下頜下短須,說完一句話,便閉口不言。
“靈性?”
張拯反問了一句,什麽靈性,自己身上有靈性嗎,自己怎麽不知道。
或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吧。
張拯心裏有些茫然,似乎抓住了一點什麽,但是還差著一點靈光。
李承乾對應的宗室,魏徵,楊壽,對應世家。
那麽這個隊伍的配置裏,自己就是多出來的。
多出來的,多出來的?
“父親的意思是,晉陽還有第三股勢力存在?”
張拯靈光一閃,突然福至心靈,連忙朝老爹問道。
自己怎麽可能會是多出來的呢,不應該也不合理。
自己不可能會是多出來的,李世民也不會做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
那麽隻有一種可能,自己對上的,是第三股,連李世民都不確定是否存在的勢力。
“老子怎麽知道,待你去了晉陽,一切自然會有分曉。”
張公瑾老神在在的說道。
是了,既然老爹是這樣的神情,那就是晉陽還有第三股勢力的存在,隻是李二不太確定。
或者說李二其實是確定的,隻是出於某種原因沒有明著告訴張拯。
也或許是換了一種形式告訴張拯。
今天自己和老爹的這番對話,以及老爹對自己的點醒。
可能都是出自李世民的手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張拯喃喃自語道,事情一下子清晰了。
“多謝父親指點迷津。”
張公瑾或許是有些不耐煩了,朝張拯擺擺手說道:“滾吧。”
“孩兒告退。”
張拯現在也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好好的順一下思路,順勢向張公瑾辭別。
……
迴到欽差行轅之後,張拯沒有去見李承乾,而是迴到自己的帳篷,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晉陽是否存在第三方勢力,張拯隻能假定是真的存在。
那麽李世民為什麽會選擇自己,去和這第三方勢力打擂台。
自己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有什麽資格去和一個不知道隱藏著多少力量的勢力打擂台呢?
老爹今夜所說的話,似乎每一句都是有的放矢的,在向自己傳遞著什麽信息。
那麽老爹說的,李二是看自己有一股靈性。
這個靈性代表著什麽呢?
有什麽是自己有,而別人沒有的?
超越時代的眼光,前世來帶的那些龐大的碎片知識儲備。
應該都不是,李二也沒有那麽叼,能看出來張拯身上藏著這些東西。
張拯在努力的想著,但是腦袋想破,也沒能想出來自己到底什麽地方有靈性。
張拯有些煩躁的抓了抓頭發,這是他在遇到想不通的事情的時候常有的姿態。
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小聲的交談聲,打斷了張拯的思路。
“少郎君讓我輪換之後來見他,煩請將軍通稟一聲。”
“好,你在此處等候不要走動。”
張拯明白是誰來了,反正一些事情一時半會兒想不通,不等陳瑀入大帳通稟。
便徑直站起身來,走到帳篷門口掀開簾子,對著門口的來人說道:“喬大哥來了,進來吧。”
大帳前,陳瑀和張拯叫做喬大哥的年輕人見張拯掀開了簾子。
便對著張拯行禮,異口同聲道:“見過少郎君。”
“不必多禮,進來吧。”
來人名叫喬安好,二十多歲的年紀,長相平凡普通,隻是一雙眼睛裏不時有兇光閃過。
喬安好約莫是前隋末年生人,據他自己所說。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平安長大,便取了安好這麽個名字。
後來父母死於戰亂,喬安好便隻能四處流浪以乞討為生。
機緣巧合之下,恰好遇見了領兵征戰的張公瑾。
張公瑾見他眼中有一股兇光,長大後必然是一塊當兵的好料子,便收養了他。
喬安好逐漸長大,戰亂也逐漸平息,沒了施展的舞台,便一直跟在張公瑾身邊充任親衛。
張拯兄弟四人和喬安好差不多算是一起長大的,所以張拯才會叫他喬大哥。
來到大帳之內,張拯先讓喬安好坐下。
自己去一旁的箱子裏翻找。
沒多會兒,便翻出幾個黝黑的壇子,每一個都有十斤重。
張拯臉上露出了笑容,將這些黝黑的壇子搬到喬安好的麵前。
“喬大哥,給你的。”
張拯示意喬安好打開壇子看看。
而喬安好,看見這些壇子的一瞬間,眼睛便亮了起來。
聞言也不客氣,伸手抓起一個壇子,在壇子底下一拍,發出“啵”的一聲。
壇子上麵的封口便鬆開來。
一股酒香頓時在大帳中彌漫開來,正是唐人愛喝的三勒漿,也是大唐目前唯一算得上烈酒的一種酒。
喬安好咧咧嘴,朝張拯露出一個笑臉,然後抱起壇子猛喝了幾大口。
張拯一愣,現在形式不是很明朗了嗎,去晉陽自己逮著人就哢哢一頓亂殺。
宗室伸手的,就讓李承乾哢哢一頓亂殺。
還有什麽是自己忽略掉的嗎?
張公瑾沉思道:“你覺得,陛下為什麽要讓你去晉陽?”
張拯又恢複了以前在老爹麵前那股吊兒郎當的樣子,理所當然的說道:“因為孩兒聰明唄。”
“嗬嗬”
張公瑾看著兒子的自誇,不屑的冷笑一聲道:
“你聰明,你能耐,難道魏徵不聰明,楊壽不聰明?
德不高望不重的小混賬,你能比兩位朝堂重臣還能耐?”
“咦?”
張拯輕咦了一下,老爹這是話裏有話啊。
聽老爹這麽一提醒,張拯心中開始狐疑起來。
如果隻是單純殺人,魏徵,楊壽都在朝堂重臣。
他們難道鎮不住晉陽的場子,那是不可能的。
魏徵和楊壽能動用的人手比自己隻會多,不會少。
老爹說得對啊,確實沒必要讓自己一個小孩子去晉陽。
如果說李二是考慮到宗室的原因,那讓李承乾一個人去就行了啊,為什麽非要逼自己去?
難道其中另有隱情?
“是孩兒淺薄了,還請父親賜教。”
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張拯老老實實的拱手朝老爹求教道。
“晉陽的局勢錯綜複雜,絕對不像看起來那麽簡單,或許,陛下是看重你身上的那股靈性。”
張公瑾抬手摸了一下頜下短須,說完一句話,便閉口不言。
“靈性?”
張拯反問了一句,什麽靈性,自己身上有靈性嗎,自己怎麽不知道。
或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吧。
張拯心裏有些茫然,似乎抓住了一點什麽,但是還差著一點靈光。
李承乾對應的宗室,魏徵,楊壽,對應世家。
那麽這個隊伍的配置裏,自己就是多出來的。
多出來的,多出來的?
“父親的意思是,晉陽還有第三股勢力存在?”
張拯靈光一閃,突然福至心靈,連忙朝老爹問道。
自己怎麽可能會是多出來的呢,不應該也不合理。
自己不可能會是多出來的,李世民也不會做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
那麽隻有一種可能,自己對上的,是第三股,連李世民都不確定是否存在的勢力。
“老子怎麽知道,待你去了晉陽,一切自然會有分曉。”
張公瑾老神在在的說道。
是了,既然老爹是這樣的神情,那就是晉陽還有第三股勢力的存在,隻是李二不太確定。
或者說李二其實是確定的,隻是出於某種原因沒有明著告訴張拯。
也或許是換了一種形式告訴張拯。
今天自己和老爹的這番對話,以及老爹對自己的點醒。
可能都是出自李世民的手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張拯喃喃自語道,事情一下子清晰了。
“多謝父親指點迷津。”
張公瑾或許是有些不耐煩了,朝張拯擺擺手說道:“滾吧。”
“孩兒告退。”
張拯現在也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好好的順一下思路,順勢向張公瑾辭別。
……
迴到欽差行轅之後,張拯沒有去見李承乾,而是迴到自己的帳篷,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晉陽是否存在第三方勢力,張拯隻能假定是真的存在。
那麽李世民為什麽會選擇自己,去和這第三方勢力打擂台。
自己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有什麽資格去和一個不知道隱藏著多少力量的勢力打擂台呢?
老爹今夜所說的話,似乎每一句都是有的放矢的,在向自己傳遞著什麽信息。
那麽老爹說的,李二是看自己有一股靈性。
這個靈性代表著什麽呢?
有什麽是自己有,而別人沒有的?
超越時代的眼光,前世來帶的那些龐大的碎片知識儲備。
應該都不是,李二也沒有那麽叼,能看出來張拯身上藏著這些東西。
張拯在努力的想著,但是腦袋想破,也沒能想出來自己到底什麽地方有靈性。
張拯有些煩躁的抓了抓頭發,這是他在遇到想不通的事情的時候常有的姿態。
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小聲的交談聲,打斷了張拯的思路。
“少郎君讓我輪換之後來見他,煩請將軍通稟一聲。”
“好,你在此處等候不要走動。”
張拯明白是誰來了,反正一些事情一時半會兒想不通,不等陳瑀入大帳通稟。
便徑直站起身來,走到帳篷門口掀開簾子,對著門口的來人說道:“喬大哥來了,進來吧。”
大帳前,陳瑀和張拯叫做喬大哥的年輕人見張拯掀開了簾子。
便對著張拯行禮,異口同聲道:“見過少郎君。”
“不必多禮,進來吧。”
來人名叫喬安好,二十多歲的年紀,長相平凡普通,隻是一雙眼睛裏不時有兇光閃過。
喬安好約莫是前隋末年生人,據他自己所說。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平安長大,便取了安好這麽個名字。
後來父母死於戰亂,喬安好便隻能四處流浪以乞討為生。
機緣巧合之下,恰好遇見了領兵征戰的張公瑾。
張公瑾見他眼中有一股兇光,長大後必然是一塊當兵的好料子,便收養了他。
喬安好逐漸長大,戰亂也逐漸平息,沒了施展的舞台,便一直跟在張公瑾身邊充任親衛。
張拯兄弟四人和喬安好差不多算是一起長大的,所以張拯才會叫他喬大哥。
來到大帳之內,張拯先讓喬安好坐下。
自己去一旁的箱子裏翻找。
沒多會兒,便翻出幾個黝黑的壇子,每一個都有十斤重。
張拯臉上露出了笑容,將這些黝黑的壇子搬到喬安好的麵前。
“喬大哥,給你的。”
張拯示意喬安好打開壇子看看。
而喬安好,看見這些壇子的一瞬間,眼睛便亮了起來。
聞言也不客氣,伸手抓起一個壇子,在壇子底下一拍,發出“啵”的一聲。
壇子上麵的封口便鬆開來。
一股酒香頓時在大帳中彌漫開來,正是唐人愛喝的三勒漿,也是大唐目前唯一算得上烈酒的一種酒。
喬安好咧咧嘴,朝張拯露出一個笑臉,然後抱起壇子猛喝了幾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