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太子殿下……”
剛走出大殿沒有多久的李承乾突然被趕來的宮人叫住。
常言瞪了那宮人一眼,嚇得那宮人身體抖了一下。
“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怎麽了?”
那宮人忙說道:“稟太子殿下,淮安王殿下,薨畢了。”
“二叔祖,薨了?”
李承乾一愣,拔腿轉身就要迴去大殿,但剛剛邁出去步子,又停了下來。
對著身後的常言道:“奏表長安吧。”
人死如燈滅,既然李神通在這個關頭死了,過往的一切也就化為雲煙了。
隻是對於李承乾來說,逼死一個族老的名聲不太好聽。
李承乾最終還是沒有迴到大殿,而是去休息了,趕了那麽久的路,他早就撐不住了。
晉陽宮內那麽多宮人,自然會處理好李神通的遺體,然後靜待長安來人為李神通料理後事就行。
隻一會兒功夫,李承乾來晉陽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第二天一早,楊壽手持魏徵的手令,下令孫大立拿下了並州刺史府的一幹官員。
並州刺史府的一應政務權力全數由魏徵和楊壽接手。
有品級的刺史府官員二十四位,沒有品級的小吏若幹。
上上下下加起來數百人,整個刺史府無一人幸免。
孫大立在得到李承乾的指示後,看押著二十四兩囚車,在晉陽城中饒了一圈。
然後出了晉陽,往長安方向而去。
張拯難得的找迴了往日睡懶覺的感覺,直到日上三竿,才伸著懶腰走出了晉陽宮偏殿的寢宮。
但是一出門,就發現氣氛似乎有些不對勁。
晉陽宮內各處大殿都掛上了白色的招魂幡,還有就是路過張拯麵前的宮人全都麵帶戚容。
張拯心裏升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李承乾出事了?
難道那些宗室族老們不肯束手就擒,對李承乾痛下殺手了?
逮過來一個宮人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淮安王李神通於昨夜去世了。
原來不是李承乾啊,那沒事了。
至於李神通是誰,張拯一時間沒想起來,隻覺得有些耳熟。
張拯一路走到前殿,沒有看見李承乾的身影。
就連昨晚伺候自己安寢的太監嚴鬆也不在。
張拯一想,李承乾肯定是去吊唁李神通去了。
雖然君臣有別,但是大唐以孝治國,李神通再怎麽樣也是李承乾的長輩,所以李承乾一大早就去李神通的靈堂去了。
既然李承乾有事情要忙,張拯也不打算叫他了。
讓前殿侍候的宮人去幫忙叫一下嚴鬆,又讓人給自己端上來一些食物,張拯開始慢條斯理的吃著東西。
沒一會兒,嚴鬆頭頂白幡,腳步匆忙的從外麵走進了大殿。
“張縣男,奴婢多謝張縣男救命之恩。”
嚴鬆一進大殿就跪在張拯身旁,此時他已經相信了張拯的能耐。
因為就在昨晚李承乾安寢之後,跟在李承乾身邊的老太監王德。
親自動手將晉陽宮內的宮人內侍殺掉了一大批,鮮血染紅了整個晉陽宮的偏殿。
但王德對於他這位晉陽宮留守太監,卻是一句話都沒有多說。
張拯慢條斯理的吃著東西,對於跪在地上的嚴鬆視而不見,很好的貫徹了食不言的規矩。
吃完後用毛巾優雅的擦完嘴,又淨了手。
然後走到嚴鬆身邊對他說道:“起來吧,陪本公子走走。”
說完話邁步朝著晉陽宮外走去,嚴鬆見狀趕緊起來跟上。
走出大門,劉三和陳瑀已經守在晉陽宮門前了。
親衛們一齊朝著張拯問了一聲好:“少郎君。”
“大家早。”
張拯迴了一句,然後揮揮手拒絕了陳瑀遞過來的馬韁。
幾天狂奔下來,大腿內側的皮都被磨破了,現在還隱隱作痛呢,張拯可沒有騎馬的興致。
陳瑀見張拯打算走路,便將手裏的馬韁遞給了另一個親衛,對著張拯問道:“少郎君,我們現在去哪裏?”
“不去哪裏,隨便逛逛。”
張拯迴了陳瑀一句,率先向前走去。
昨天夜裏的混亂,似乎並沒有影響到晉陽百姓的生活。
二十萬人的大都市,煥發出了它應有的活力。
不如長安那般莊重,隨時都有巡街的武侯維持長安的安定。
街頭傳來的各種叫賣聲,讓晉陽比起長安更多了幾分生活的氣息。
張拯順手從一個小販推著的小板車上取下一個袋子。
打開一看,煮好的栗子,還剝好了殼。順手丟了一粒在嘴裏,軟糯香甜。。
推車的小販見來人是個少年,衣著華貴氣度不凡,隻當是哪家權貴府上的公子。
臉上露出了職業性討好的笑容問道:“客官,味道不錯吧。”
“還行。”
張拯點點頭,又往嘴裏丟了一粒。
“承惠,十文錢。”
張拯朝陳瑀看了一眼,陳瑀解下腰間的錢袋,摸出十個銅錢朝那小販丟去。
那小販袖子一卷,就將陳瑀扔出的十文錢卷到了手中。
這是很多小商販都會的本事,陳瑀知道,所以才會直接扔錢。
但張拯卻是沒見過,不由得輕咦了一聲。
“咦,好活兒,賞!”
在長安要吃這些東西,隻用一個眼神,小綠裳就會給自己準備好。
哪裏有什麽機會去閑逛,要逛也是和紈絝們出入那些“高級場所”。
所以,小販這一手,張拯還是第一次見。
陳瑀一聽,又摸出十個銅錢扔給了那小販,那小販頓時笑開了花。
嘴裏連連道:“謝公子賞賜,謝公子賞賜。”
然後又是伸出袖子一卷,將銅板卷到了手中。
再次用期翼的眼神看著眼前的公子哥兒,希望能再得到他的一聲賞。
但張拯卻直接轉身離去,走向了下一個攤位。
半個時辰後,大包小包的零食和特產之類的小玩意兒,掛滿了陳瑀和劉三的一身。
張拯像散財童子似的,幾乎把晉陽熱鬧的地方都給逛了一個遍。
也順便觀察了一下晉陽百姓的生活狀態,大多數百姓過得還是比較安定的。
從表麵上來說,被拿去長安問罪的那位刺史,為官一方還是做出了一些政績的。
晉陽熱鬧繁華的景象就是最好的明證之一。
可惜,官做得好不好和政治不是一碼事兒,站錯了隊,張拯也救不了他。
剛走出大殿沒有多久的李承乾突然被趕來的宮人叫住。
常言瞪了那宮人一眼,嚇得那宮人身體抖了一下。
“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怎麽了?”
那宮人忙說道:“稟太子殿下,淮安王殿下,薨畢了。”
“二叔祖,薨了?”
李承乾一愣,拔腿轉身就要迴去大殿,但剛剛邁出去步子,又停了下來。
對著身後的常言道:“奏表長安吧。”
人死如燈滅,既然李神通在這個關頭死了,過往的一切也就化為雲煙了。
隻是對於李承乾來說,逼死一個族老的名聲不太好聽。
李承乾最終還是沒有迴到大殿,而是去休息了,趕了那麽久的路,他早就撐不住了。
晉陽宮內那麽多宮人,自然會處理好李神通的遺體,然後靜待長安來人為李神通料理後事就行。
隻一會兒功夫,李承乾來晉陽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第二天一早,楊壽手持魏徵的手令,下令孫大立拿下了並州刺史府的一幹官員。
並州刺史府的一應政務權力全數由魏徵和楊壽接手。
有品級的刺史府官員二十四位,沒有品級的小吏若幹。
上上下下加起來數百人,整個刺史府無一人幸免。
孫大立在得到李承乾的指示後,看押著二十四兩囚車,在晉陽城中饒了一圈。
然後出了晉陽,往長安方向而去。
張拯難得的找迴了往日睡懶覺的感覺,直到日上三竿,才伸著懶腰走出了晉陽宮偏殿的寢宮。
但是一出門,就發現氣氛似乎有些不對勁。
晉陽宮內各處大殿都掛上了白色的招魂幡,還有就是路過張拯麵前的宮人全都麵帶戚容。
張拯心裏升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李承乾出事了?
難道那些宗室族老們不肯束手就擒,對李承乾痛下殺手了?
逮過來一個宮人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淮安王李神通於昨夜去世了。
原來不是李承乾啊,那沒事了。
至於李神通是誰,張拯一時間沒想起來,隻覺得有些耳熟。
張拯一路走到前殿,沒有看見李承乾的身影。
就連昨晚伺候自己安寢的太監嚴鬆也不在。
張拯一想,李承乾肯定是去吊唁李神通去了。
雖然君臣有別,但是大唐以孝治國,李神通再怎麽樣也是李承乾的長輩,所以李承乾一大早就去李神通的靈堂去了。
既然李承乾有事情要忙,張拯也不打算叫他了。
讓前殿侍候的宮人去幫忙叫一下嚴鬆,又讓人給自己端上來一些食物,張拯開始慢條斯理的吃著東西。
沒一會兒,嚴鬆頭頂白幡,腳步匆忙的從外麵走進了大殿。
“張縣男,奴婢多謝張縣男救命之恩。”
嚴鬆一進大殿就跪在張拯身旁,此時他已經相信了張拯的能耐。
因為就在昨晚李承乾安寢之後,跟在李承乾身邊的老太監王德。
親自動手將晉陽宮內的宮人內侍殺掉了一大批,鮮血染紅了整個晉陽宮的偏殿。
但王德對於他這位晉陽宮留守太監,卻是一句話都沒有多說。
張拯慢條斯理的吃著東西,對於跪在地上的嚴鬆視而不見,很好的貫徹了食不言的規矩。
吃完後用毛巾優雅的擦完嘴,又淨了手。
然後走到嚴鬆身邊對他說道:“起來吧,陪本公子走走。”
說完話邁步朝著晉陽宮外走去,嚴鬆見狀趕緊起來跟上。
走出大門,劉三和陳瑀已經守在晉陽宮門前了。
親衛們一齊朝著張拯問了一聲好:“少郎君。”
“大家早。”
張拯迴了一句,然後揮揮手拒絕了陳瑀遞過來的馬韁。
幾天狂奔下來,大腿內側的皮都被磨破了,現在還隱隱作痛呢,張拯可沒有騎馬的興致。
陳瑀見張拯打算走路,便將手裏的馬韁遞給了另一個親衛,對著張拯問道:“少郎君,我們現在去哪裏?”
“不去哪裏,隨便逛逛。”
張拯迴了陳瑀一句,率先向前走去。
昨天夜裏的混亂,似乎並沒有影響到晉陽百姓的生活。
二十萬人的大都市,煥發出了它應有的活力。
不如長安那般莊重,隨時都有巡街的武侯維持長安的安定。
街頭傳來的各種叫賣聲,讓晉陽比起長安更多了幾分生活的氣息。
張拯順手從一個小販推著的小板車上取下一個袋子。
打開一看,煮好的栗子,還剝好了殼。順手丟了一粒在嘴裏,軟糯香甜。。
推車的小販見來人是個少年,衣著華貴氣度不凡,隻當是哪家權貴府上的公子。
臉上露出了職業性討好的笑容問道:“客官,味道不錯吧。”
“還行。”
張拯點點頭,又往嘴裏丟了一粒。
“承惠,十文錢。”
張拯朝陳瑀看了一眼,陳瑀解下腰間的錢袋,摸出十個銅錢朝那小販丟去。
那小販袖子一卷,就將陳瑀扔出的十文錢卷到了手中。
這是很多小商販都會的本事,陳瑀知道,所以才會直接扔錢。
但張拯卻是沒見過,不由得輕咦了一聲。
“咦,好活兒,賞!”
在長安要吃這些東西,隻用一個眼神,小綠裳就會給自己準備好。
哪裏有什麽機會去閑逛,要逛也是和紈絝們出入那些“高級場所”。
所以,小販這一手,張拯還是第一次見。
陳瑀一聽,又摸出十個銅錢扔給了那小販,那小販頓時笑開了花。
嘴裏連連道:“謝公子賞賜,謝公子賞賜。”
然後又是伸出袖子一卷,將銅板卷到了手中。
再次用期翼的眼神看著眼前的公子哥兒,希望能再得到他的一聲賞。
但張拯卻直接轉身離去,走向了下一個攤位。
半個時辰後,大包小包的零食和特產之類的小玩意兒,掛滿了陳瑀和劉三的一身。
張拯像散財童子似的,幾乎把晉陽熱鬧的地方都給逛了一個遍。
也順便觀察了一下晉陽百姓的生活狀態,大多數百姓過得還是比較安定的。
從表麵上來說,被拿去長安問罪的那位刺史,為官一方還是做出了一些政績的。
晉陽熱鬧繁華的景象就是最好的明證之一。
可惜,官做得好不好和政治不是一碼事兒,站錯了隊,張拯也救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