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當王世伯如此稱讚,王氏百年世家,教育族中子弟的方法何其高妙。
族內俊才更是猶如過江之鯽,小侄何德何能與諸位世兄弟比肩。”
張拯對著王淵一拱手,自謙的同時出言試探了一句。
“我王氏世代耕讀傳家,族內對於子弟的教育,確實有一些心得。
不過張賢侄此言,倒是妄自菲薄了,王氏的教育再是精妙,卻無一出彩之人,徒喚奈何啊。”
王淵嘴上誇讚,眼睛倏地一下子眯了起來。
沒想到這豎子竟然是盯上了我族中子弟的教育之法,這算是露出真麵目了,還是說,混淆視聽?
王氏的教育之法固然精妙,但李唐門下大儒名士猶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用得著張拯以身犯險?
王淵眯起眼睛,代表他心中已經開始不耐了。
這豎子,這般年紀,誰教他的和人打這種機鋒?
張拯心裏已經盤算好說辭,本來就是一句試探而已,就像王淵進門之後出言激他,他裝傻充愣給對方帶高帽一樣。
見這老狐狸如此自貶,還真是有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思。
兩人試探來試探去,像兩個傻子似的。
站在張拯身後的嚴鬆,陳瑀,劉三幾人,聽著兩人無止境的廢話,早已兩眼失去焦距,眼皮子開始打架了。
見狀,張拯心下是覺得已經試探得差不多了,老狐狸能耐心的陪自己扯那麽久的皮。
再不弄點真東西出來,怕是老狐狸也要和自己裝傻充愣趕人。
“王世伯應該清楚,數月前小侄弄出來一個叫活字印刷術的玩意兒,獻給陛下之後,陛下龍顏大悅。
當即拍板要在長安開辦一所綜合性的大書院,為大唐培養各行各業各方麵的人才。
該書院不僅僅隻是教學子讀書做官,還會教育軍略,格物,百工,商賈之術等。
小侄自長安出發之時,兩萬民夫已經晝夜不停的開始動工。
待書院建造完畢,將會由陛下親任書院院長,太子少師李綱出任山長。
可以說,一旦書院開辦起來,將會是大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話說到這裏,張拯頓了頓,用餘光看了一眼王淵的表情。
王淵麵色平靜,看不出其心中所想。
見張拯說道一半不說了,看了一眼張拯,對他點點頭道:“嗯,所以呢,繼續說。”
張拯所言的這些事情是王淵早已經知道的事情,各大世家正在為這事兒頭疼呢。
“對於大唐來說,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對於如王世伯家中這般規模的大家族來說,何嚐不是。
世家與陛下之間的結症,世伯心中也清楚,小子不做過多的贅述。
但書院現在也麵臨著兩個大問題,即建成之後,師資從哪裏來,生源從哪裏來。
先說生源的問題,書院既然是一所綜合性書院,將來必然是要向對整個大唐的學子進行招生的。
再配合科舉,將來書院出來的學生,將會占據大唐各地的各個要職。
但是當下卻沒辦法直接這麽做,這就牽扯到各地學子素質良莠不齊,大唐現在沒有這種綜合教育的經驗問題。
按照陛下的計劃,前麵三屆學子將會從各家權貴,官員府上選出。但是這適齡人數,卻遠遠達不到陛下的要求。
再說師資力量,教授先師四書五經的大儒好找,朝堂之上通軍略的老將軍也不少。
但是這百工,格物,商賈之道的先生,要其精通百藝,又要其有能教育學子的學識和品德,可就很難找了。”
張拯說著,不知不覺的站起身來,雙手背在背後,多少帶了一絲演講的意味在裏麵。
張拯這番話,透露出兩個信息,一是大唐皇家書院前幾年將會走精英教育的路線。
二是書院內,不論是學子還是先生的數量,都還有大量的空缺。
這話聽得王淵心裏一動:“賢侄的意思是?”
張拯立住身形,嘴角不自覺的微微上翹,聽王淵問這句話的意思,明顯是被勾起了興趣啊。
感興趣就好,感興趣就好啊,怕就怕被一口迴絕。
張拯也不在藏著掖著,直接對上了王淵的眼神,微笑著問道:“小侄的意思是,不知道王世伯可願再次慷慨解囊?”
“這……”
王淵下意識的撫了一下胡須,沒有第一時間搭話,心中卻在不斷的權衡。
這豎子好大的野心,這是打算將我王氏一口吞下嗎,難道就不怕反噬?
老實說,張拯開出來的條件對於王氏來說非常有誘惑力。
他本以為李世民是要打算徹底摒棄世家門閥為官左右政局的可能自己單幹。
但是聽張拯的意思,似乎李世民並不排斥世家門閥的子弟入學大唐皇家書院。
甚至連師資力量,也不介意世家門閥插手。
見王淵陷入了沉思,張拯心裏冷笑了幾聲,隻要你願意談,還怕你不入彀。
大唐皇家書院不過是個開始而已,將來幾十年內,官辦學校將會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大唐不斷的冒頭。
你所有的世家門閥全部加起來,又能有多少人,對比大唐龐大的人口基數,滄海一粟爾。
無論你王氏答不答應與李世民合作,世家大族的落寞隻是時間問題。
你能短暫的左右朝局,那又如何,數十年之後,當那些以天子門生自居的寒門士子的數量足夠龐大之後,一切,都會進行清算。
後世宋明時期的曆史,已經告訴了張拯答案。
張拯能有什麽壞心思呢,不過是想大唐多一點讀書人,百姓的日子能過得好一點罷了。
“張賢侄,老夫有一個疑問。若是老夫願意慷慨解囊,你如何能保證我王氏事後不會被過河拆橋?”
王淵思量了一會兒,對著張拯問道。
畢竟是老狐狸,既然看得清大勢,自然也不會任由張拯拿捏。
張拯給出的條件是很有誘惑力,但誰能保證這份好處,最後能落到實處呢?
要是李世民用自己的人打開局麵之後,又把王氏一腳踢開,他找誰說理去?
張拯心中一喜,很好,上勾了。這一趟賭對了。
“聯姻!”
張拯腳步一頓,嘴裏清晰的吐出兩個字。
族內俊才更是猶如過江之鯽,小侄何德何能與諸位世兄弟比肩。”
張拯對著王淵一拱手,自謙的同時出言試探了一句。
“我王氏世代耕讀傳家,族內對於子弟的教育,確實有一些心得。
不過張賢侄此言,倒是妄自菲薄了,王氏的教育再是精妙,卻無一出彩之人,徒喚奈何啊。”
王淵嘴上誇讚,眼睛倏地一下子眯了起來。
沒想到這豎子竟然是盯上了我族中子弟的教育之法,這算是露出真麵目了,還是說,混淆視聽?
王氏的教育之法固然精妙,但李唐門下大儒名士猶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用得著張拯以身犯險?
王淵眯起眼睛,代表他心中已經開始不耐了。
這豎子,這般年紀,誰教他的和人打這種機鋒?
張拯心裏已經盤算好說辭,本來就是一句試探而已,就像王淵進門之後出言激他,他裝傻充愣給對方帶高帽一樣。
見這老狐狸如此自貶,還真是有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思。
兩人試探來試探去,像兩個傻子似的。
站在張拯身後的嚴鬆,陳瑀,劉三幾人,聽著兩人無止境的廢話,早已兩眼失去焦距,眼皮子開始打架了。
見狀,張拯心下是覺得已經試探得差不多了,老狐狸能耐心的陪自己扯那麽久的皮。
再不弄點真東西出來,怕是老狐狸也要和自己裝傻充愣趕人。
“王世伯應該清楚,數月前小侄弄出來一個叫活字印刷術的玩意兒,獻給陛下之後,陛下龍顏大悅。
當即拍板要在長安開辦一所綜合性的大書院,為大唐培養各行各業各方麵的人才。
該書院不僅僅隻是教學子讀書做官,還會教育軍略,格物,百工,商賈之術等。
小侄自長安出發之時,兩萬民夫已經晝夜不停的開始動工。
待書院建造完畢,將會由陛下親任書院院長,太子少師李綱出任山長。
可以說,一旦書院開辦起來,將會是大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話說到這裏,張拯頓了頓,用餘光看了一眼王淵的表情。
王淵麵色平靜,看不出其心中所想。
見張拯說道一半不說了,看了一眼張拯,對他點點頭道:“嗯,所以呢,繼續說。”
張拯所言的這些事情是王淵早已經知道的事情,各大世家正在為這事兒頭疼呢。
“對於大唐來說,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對於如王世伯家中這般規模的大家族來說,何嚐不是。
世家與陛下之間的結症,世伯心中也清楚,小子不做過多的贅述。
但書院現在也麵臨著兩個大問題,即建成之後,師資從哪裏來,生源從哪裏來。
先說生源的問題,書院既然是一所綜合性書院,將來必然是要向對整個大唐的學子進行招生的。
再配合科舉,將來書院出來的學生,將會占據大唐各地的各個要職。
但是當下卻沒辦法直接這麽做,這就牽扯到各地學子素質良莠不齊,大唐現在沒有這種綜合教育的經驗問題。
按照陛下的計劃,前麵三屆學子將會從各家權貴,官員府上選出。但是這適齡人數,卻遠遠達不到陛下的要求。
再說師資力量,教授先師四書五經的大儒好找,朝堂之上通軍略的老將軍也不少。
但是這百工,格物,商賈之道的先生,要其精通百藝,又要其有能教育學子的學識和品德,可就很難找了。”
張拯說著,不知不覺的站起身來,雙手背在背後,多少帶了一絲演講的意味在裏麵。
張拯這番話,透露出兩個信息,一是大唐皇家書院前幾年將會走精英教育的路線。
二是書院內,不論是學子還是先生的數量,都還有大量的空缺。
這話聽得王淵心裏一動:“賢侄的意思是?”
張拯立住身形,嘴角不自覺的微微上翹,聽王淵問這句話的意思,明顯是被勾起了興趣啊。
感興趣就好,感興趣就好啊,怕就怕被一口迴絕。
張拯也不在藏著掖著,直接對上了王淵的眼神,微笑著問道:“小侄的意思是,不知道王世伯可願再次慷慨解囊?”
“這……”
王淵下意識的撫了一下胡須,沒有第一時間搭話,心中卻在不斷的權衡。
這豎子好大的野心,這是打算將我王氏一口吞下嗎,難道就不怕反噬?
老實說,張拯開出來的條件對於王氏來說非常有誘惑力。
他本以為李世民是要打算徹底摒棄世家門閥為官左右政局的可能自己單幹。
但是聽張拯的意思,似乎李世民並不排斥世家門閥的子弟入學大唐皇家書院。
甚至連師資力量,也不介意世家門閥插手。
見王淵陷入了沉思,張拯心裏冷笑了幾聲,隻要你願意談,還怕你不入彀。
大唐皇家書院不過是個開始而已,將來幾十年內,官辦學校將會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大唐不斷的冒頭。
你所有的世家門閥全部加起來,又能有多少人,對比大唐龐大的人口基數,滄海一粟爾。
無論你王氏答不答應與李世民合作,世家大族的落寞隻是時間問題。
你能短暫的左右朝局,那又如何,數十年之後,當那些以天子門生自居的寒門士子的數量足夠龐大之後,一切,都會進行清算。
後世宋明時期的曆史,已經告訴了張拯答案。
張拯能有什麽壞心思呢,不過是想大唐多一點讀書人,百姓的日子能過得好一點罷了。
“張賢侄,老夫有一個疑問。若是老夫願意慷慨解囊,你如何能保證我王氏事後不會被過河拆橋?”
王淵思量了一會兒,對著張拯問道。
畢竟是老狐狸,既然看得清大勢,自然也不會任由張拯拿捏。
張拯給出的條件是很有誘惑力,但誰能保證這份好處,最後能落到實處呢?
要是李世民用自己的人打開局麵之後,又把王氏一腳踢開,他找誰說理去?
張拯心中一喜,很好,上勾了。這一趟賭對了。
“聯姻!”
張拯腳步一頓,嘴裏清晰的吐出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