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果然是你們。”
張拯聽劉敬自稱墨家,雖然心裏早有預料,還是忍不住一陣竊喜。
張拯一開始確實猜測藏在晉陽的第三股神秘勢力是百家餘孽,但是不能確定是哪一家。
所以才做出來幾個小玩意兒進行試探。
至於試探的結果,因為兩樣東西都被人偷偷取走,所以張拯最終的猜測是停留在墨家和公輸家身上。
現在看來,兩樣東西都是被墨家取走的,公輸家應該是已經徹底消亡在世間了。
幸好張拯沒有按照李世民的意思,直接對他們進行人道毀滅,不然這損失可就大了。
“不錯,某家乃是墨家門徒,還請張縣男告知。”
劉敬今天既然來到這裏,顯然是對張拯的猜測和試探已經了如指掌了,當下也不過是問出心中的疑惑而已。
“嗬嗬,劉大俠既然是墨家門徒,難道沒有看過墨翟所著的《墨經》?
《經說下》曰: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
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張拯直接將在後世讀過的《墨經》內記載的關於光和影的記載給背了出來。
這玩意兒在墨家內部,應該算不上秘密吧。
卻不曾想聽完張拯的描述,劉敬卻是一下子站了起來,對張拯問道:
“張縣男,你……你看過《墨經》的下半冊?”
張拯被他突然站起來的舉動嚇了一跳,不由得問道:
“下半冊,什麽下半冊,什麽意思?”
這邊傳出的動靜也不由得吸引了主位上李承乾,王淵,王隱三人的注意力。
三人不由得朝張拯和劉敬看了過來。
出於禮貌,王淵象征性的問了一句。
“張賢侄,劉大俠,何事如此失態?”
見自己的動作吸引了眾人的視線,劉敬連忙坐了迴去,臉上卻難掩激動之色。
“王家主,無事,某家與張小友交談至妙處,一時激動而已。”
劉敬先是對王淵解釋了一句,然後轉頭對張拯壓低了聲音道:
“抱歉,某家失態了。隻是此事於我墨家來說,幹係太大。
還請張縣男告知,是在什麽地方讀到的《經下》一書。”
劉敬說完後頓了一頓,再次出聲為張拯解釋了他失態的原因:
“張縣男,實不相瞞,“墨經”下半冊,在我墨家內部早已失傳。
如今各地流傳的《墨經》與我墨家保存的原本業已大相徑庭,但內容多半也是上半冊的衍生。
現在突然得知我墨家巨著的消息,難免心中激動。
還請張縣男告知,若我墨家能找迴《經下》一書,則甘願為張縣男驅使。”
劉敬朝著張拯抱拳目光誠懇的說道。
“什麽,《墨經》下半冊在唐朝已經失傳了,那後世的是什麽?”
張拯聽完劉敬的話也有些傻眼,難怪劉敬這麽激動。
但是這事情應該怎麽和劉敬解釋呢,直接告訴他後世又把失傳的?墨經?挖出來了?
張拯斟酌了一下語言,直接跟劉敬說他是穿越來的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墨經下半冊的原本,鬼知道在哪座墓裏啊,自己怎麽幫他找迴來?
“這個,劉大俠的心情我能理解,不瞞你說,我當初機緣巧合之下確實讀過《經下》一書,但書籍原本現在的下落,我也不清楚。”
張拯稍加思索了一下,決定實話實話。
劉敬聽完張拯的話,微微有些失落,但眼神中明顯透露出一股不相信的信息。
張拯見狀,苦笑著解釋了一句:“我真的不知曉,我也沒必要哄騙於你。
若我當真知道,此書對我也無用,還給墨家做一個順水人情不是不可以。
但事實確實如此,現在要找原本,估摸著是找不迴來的。”
見張拯說得誠懇,劉敬不信也得信了,原本閃亮的眸子變得有些暗淡。
正如張拯所說,那書籍對他又沒什麽用。
他要真知道原本的下落,隻需要告訴墨家一個消息,就能讓墨家欠他一個人情。
這樣穩賺不賠的買賣,誰不做誰是傻子。
“不過,雖然原本我沒有辦法幫你們找迴來,但上麵的大致內容我還依稀記得一個大概,倒是可以給你們複述一遍。”
看見劉敬得到希望又失望後的表現,張拯老神在在的說了一句。
但是這話,聽在劉敬的耳朵裏,卻是讓劉敬大喜過望。
什麽叫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就是了。
世界上最難受的事情,莫過於看到了希望,但轉眼間希望又破滅掉。
但張拯卻又給了劉敬另一個希望,怎能不叫他欣喜若狂?
“多謝張縣男,我墨家上下,感激不盡。”
劉敬迴了一句,很鄭重的對著張拯抱拳行了一禮。
劉敬一直覺得自己的心境已經到了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境界。
但此時臉上的激動之色溢於言表,足可見這本書對於墨家的重要性了。
“劉大俠不要太激動,我這麽做可是有條件的。”
張拯適時的潑了一盆冷水,劉敬聞言頓時冷靜了下來。
“張縣男請說,若是我墨家能做到的事情,必然義不容辭。”
劉敬整理了一下情緒,朝著張拯承諾道。
“劉大俠的問題問完了吧,我可是還有一肚子疑惑呢。”
張拯小銀魚的看著劉敬說了一句。
劉敬一怔,這才想起來自己今天可是來為張拯解惑的,於是坐正了身子,對著張拯說道:
“是某家孟浪了,張縣男請問。”
“劉大俠方才說,我們在數月前已經見過麵,可否詳細說說?”
張拯問出了心中的第一個疑惑,他是真的想不起來自己什麽時候和這個漢子見過麵。
聽張拯問出來的這個問題,劉敬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
在心中組織了一下言辭,這才說道:“張縣男可還記得數月前那場針對你的刺殺?”
“哦,差點要了在下的命,在下當然記得。”
張拯輕輕出聲,那一場刺殺,張拯永遠不會忘記。
自己受傷差點一命嗚唿尚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有四十六個弟兄為了保護張拯,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張拯聽劉敬自稱墨家,雖然心裏早有預料,還是忍不住一陣竊喜。
張拯一開始確實猜測藏在晉陽的第三股神秘勢力是百家餘孽,但是不能確定是哪一家。
所以才做出來幾個小玩意兒進行試探。
至於試探的結果,因為兩樣東西都被人偷偷取走,所以張拯最終的猜測是停留在墨家和公輸家身上。
現在看來,兩樣東西都是被墨家取走的,公輸家應該是已經徹底消亡在世間了。
幸好張拯沒有按照李世民的意思,直接對他們進行人道毀滅,不然這損失可就大了。
“不錯,某家乃是墨家門徒,還請張縣男告知。”
劉敬今天既然來到這裏,顯然是對張拯的猜測和試探已經了如指掌了,當下也不過是問出心中的疑惑而已。
“嗬嗬,劉大俠既然是墨家門徒,難道沒有看過墨翟所著的《墨經》?
《經說下》曰: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
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張拯直接將在後世讀過的《墨經》內記載的關於光和影的記載給背了出來。
這玩意兒在墨家內部,應該算不上秘密吧。
卻不曾想聽完張拯的描述,劉敬卻是一下子站了起來,對張拯問道:
“張縣男,你……你看過《墨經》的下半冊?”
張拯被他突然站起來的舉動嚇了一跳,不由得問道:
“下半冊,什麽下半冊,什麽意思?”
這邊傳出的動靜也不由得吸引了主位上李承乾,王淵,王隱三人的注意力。
三人不由得朝張拯和劉敬看了過來。
出於禮貌,王淵象征性的問了一句。
“張賢侄,劉大俠,何事如此失態?”
見自己的動作吸引了眾人的視線,劉敬連忙坐了迴去,臉上卻難掩激動之色。
“王家主,無事,某家與張小友交談至妙處,一時激動而已。”
劉敬先是對王淵解釋了一句,然後轉頭對張拯壓低了聲音道:
“抱歉,某家失態了。隻是此事於我墨家來說,幹係太大。
還請張縣男告知,是在什麽地方讀到的《經下》一書。”
劉敬說完後頓了一頓,再次出聲為張拯解釋了他失態的原因:
“張縣男,實不相瞞,“墨經”下半冊,在我墨家內部早已失傳。
如今各地流傳的《墨經》與我墨家保存的原本業已大相徑庭,但內容多半也是上半冊的衍生。
現在突然得知我墨家巨著的消息,難免心中激動。
還請張縣男告知,若我墨家能找迴《經下》一書,則甘願為張縣男驅使。”
劉敬朝著張拯抱拳目光誠懇的說道。
“什麽,《墨經》下半冊在唐朝已經失傳了,那後世的是什麽?”
張拯聽完劉敬的話也有些傻眼,難怪劉敬這麽激動。
但是這事情應該怎麽和劉敬解釋呢,直接告訴他後世又把失傳的?墨經?挖出來了?
張拯斟酌了一下語言,直接跟劉敬說他是穿越來的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墨經下半冊的原本,鬼知道在哪座墓裏啊,自己怎麽幫他找迴來?
“這個,劉大俠的心情我能理解,不瞞你說,我當初機緣巧合之下確實讀過《經下》一書,但書籍原本現在的下落,我也不清楚。”
張拯稍加思索了一下,決定實話實話。
劉敬聽完張拯的話,微微有些失落,但眼神中明顯透露出一股不相信的信息。
張拯見狀,苦笑著解釋了一句:“我真的不知曉,我也沒必要哄騙於你。
若我當真知道,此書對我也無用,還給墨家做一個順水人情不是不可以。
但事實確實如此,現在要找原本,估摸著是找不迴來的。”
見張拯說得誠懇,劉敬不信也得信了,原本閃亮的眸子變得有些暗淡。
正如張拯所說,那書籍對他又沒什麽用。
他要真知道原本的下落,隻需要告訴墨家一個消息,就能讓墨家欠他一個人情。
這樣穩賺不賠的買賣,誰不做誰是傻子。
“不過,雖然原本我沒有辦法幫你們找迴來,但上麵的大致內容我還依稀記得一個大概,倒是可以給你們複述一遍。”
看見劉敬得到希望又失望後的表現,張拯老神在在的說了一句。
但是這話,聽在劉敬的耳朵裏,卻是讓劉敬大喜過望。
什麽叫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就是了。
世界上最難受的事情,莫過於看到了希望,但轉眼間希望又破滅掉。
但張拯卻又給了劉敬另一個希望,怎能不叫他欣喜若狂?
“多謝張縣男,我墨家上下,感激不盡。”
劉敬迴了一句,很鄭重的對著張拯抱拳行了一禮。
劉敬一直覺得自己的心境已經到了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境界。
但此時臉上的激動之色溢於言表,足可見這本書對於墨家的重要性了。
“劉大俠不要太激動,我這麽做可是有條件的。”
張拯適時的潑了一盆冷水,劉敬聞言頓時冷靜了下來。
“張縣男請說,若是我墨家能做到的事情,必然義不容辭。”
劉敬整理了一下情緒,朝著張拯承諾道。
“劉大俠的問題問完了吧,我可是還有一肚子疑惑呢。”
張拯小銀魚的看著劉敬說了一句。
劉敬一怔,這才想起來自己今天可是來為張拯解惑的,於是坐正了身子,對著張拯說道:
“是某家孟浪了,張縣男請問。”
“劉大俠方才說,我們在數月前已經見過麵,可否詳細說說?”
張拯問出了心中的第一個疑惑,他是真的想不起來自己什麽時候和這個漢子見過麵。
聽張拯問出來的這個問題,劉敬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
在心中組織了一下言辭,這才說道:“張縣男可還記得數月前那場針對你的刺殺?”
“哦,差點要了在下的命,在下當然記得。”
張拯輕輕出聲,那一場刺殺,張拯永遠不會忘記。
自己受傷差點一命嗚唿尚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有四十六個弟兄為了保護張拯,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