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明白了,但其他人卻是聽得一頭霧水,什麽不按常理出牌?
但是見張拯沒有給他們解釋的意思,也隻好把疑惑埋進心底。
張拯沒有再說話,李承乾也沉默了下去。
一行人就這麽在大帳外邊靜靜的等待著最後的結果。
一炷香後,眾人看見了牽馬而去的那個將士,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還未到近前,便高聲喊道:“太子殿下,張縣男,可行,真的可行。”
聽得那將士的叫喊聲,大帳外麵的幾人同時露出了笑臉。
這下迴長安過年總算不是一個夢了。
張拯喃喃道:“可以迴家了。”
“是啊,可以迴家了。”
李承乾也感慨了一句。
其他人雖然沒有出聲,但心裏的想法卻和張拯李承乾一模一樣。
“老錢,軍中的鐵匠任你調度,明天之前,我要全軍的戰馬都穿上這種鐵片片。”
張拯再度開口,不過這次下的卻是軍令。
如今距離元旦還有七天,潼關至長安,如果是正常行軍,本來三天可至。
但這次,張拯要走的可不是尋常路,預留出兩天的時間,也是怕路上出現意外。
況且,大家都想早一點迴到家中。
以河道做坦途,曆史上從未有人做過。
這將為大軍冬日裏行軍開創出一種全新的方式,雖然冰麵上行軍限製也很多,但仍然是冷兵器時期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
鐵匠老錢心中稟然,隨後心中升起一股激動之情。
因為曆史,即將在他的手上翻開新的篇章。
老錢是鐵匠,他知道這個鐵片片意味著什麽。
一塊不起眼的小鐵片片,不僅僅意味著大唐冬日可以通過河道運兵。
也代表著,大唐軍中從現在開始,每年戰馬退役的數量將會遠低於往年。
大唐不缺戰馬,但是,每年因為馬蹄磨損而退役的戰馬數量,依舊是一個天文數字。
一匹戰馬,從飼養到牽上戰場,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而戰馬的服役時間,卻隻有六七年,最高不過十年。
十一二歲的戰馬,對於一匹戰馬的壽命而言,還遠遠談不上老邁,卻因為馬蹄磨損不得不退出軍中淪為挽馬。
但是有了這個鐵片片,這種情況將會被完全顛覆。
“是,屬下得令,若是明日之前全軍的戰馬還沒有穿上鞋子,張縣男可將屬下這顆人頭拿去。”
老錢立下了軍令狀,為自己即將創造曆史激動不已。
“沒那麽嚴重,別動不動就拿項上人頭擔保,我要你的人頭有什麽用。
穿不上也就是晚幾天迴家而已。行了,放手去幹吧,我去看看墨家的秘術。”
張拯有些哭笑不得的寬慰了老錢一句。
古人就是實誠,好像自己的命不是命似的,一開口就是願意獻上大好頭顱。
老錢懷著激動的心去創造屬於他的曆史去了。
張拯拉過一個將士問清楚了李武存召集木匠之後的去向,然後和李承乾慢慢的朝木匠的帳中走去。
“見過太子殿下,見過張縣男。”
進入帳中,又是一陣此起彼伏的問好聲。
李武存沒有迴頭,而是指揮著木匠正在忙碌著什麽,木屑飛得到處都是。
李武存這邊的進度就要比鐵匠那邊慢得多了,但這個慢也隻是相對而言。
大帳內已經擺放著很多超過兩人高,帶著弧度的木條和方子,隻是還沒有成型。
還有更多的木條和木方以及木板從木匠手中成型,然後被整齊的碼放在一旁。
張拯帶著滿心的好奇走到李武存身後。
李武存的聲音傳來:“讓一讓,別擋道。”
“呃。”
張拯閃身讓開懷抱一堆木板的李武存,有些尷尬的摸了一下自己鼻子。
沒想到自己竟然被嫌棄了。
不過大帳內確實沒有多少落腳的地方,木匠們正幹得熱火朝天,李承乾和張拯也看不出他們在弄什麽。
李承乾也是覺得有些好笑,沒想到一向牛逼哄哄的張拯也會有被人嫌棄的一天。
畢竟是關係夠鐵的小夥伴,便出言為張拯解圍道:“拯哥兒,反正也看不出來什麽,走吧。”
張拯隻得有些尷尬的笑笑,然後轉身和李承乾準備退出大帳。
“太子殿下,張縣男,稍等一下”
就在兩人準備走出帳內時,李武存的聲音傳來。
兩人聞言頓住了腳步,朝李武存投去一個詢問的目光。
“已經有成品出來了,我帶你們去看看。”
“什麽?”
“這麽快?”
張拯和李承乾對李武存的效率有些小小的吃驚。
看著滿帳的木材就知道,李武存要造的東西絕對是個大家夥,不是張拯那種幾錘子就能敲出來的小玩意兒。
而現在距離張拯下令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這麽短的時間就已經造出了成品。
就算有這麽多木匠一起忙碌,這效率也太快了一點吧。
李武存無視兩人驚訝的表情,徑直帶著兩人來到另外一個帳中。
一進大帳,隻見許多將士在為首的兩個木匠的指揮下,正在有條不紊的組裝著手上的木材。
每個人的工作都不一樣,有的組裝木方,有的組裝木板,最後由兩位木匠將將士們組合在一起的木材進行拚接。
而帳外,還有其他將士源源不斷的將打磨好的木材從張拯和李承乾方才出來的那個營帳運過來。
“臥槽,這是流水線?”
才進門,張拯就被狠狠的震驚了一把。
他竟然在大唐看見了後世流水線工廠的工作模式。
李承乾疑惑的問了一句:“什麽流水線?”
張拯指了指正在拚裝各種零件的將士和匠人,再指了一下帳外運輸木材的將士答道:“這種工作模式,就叫流水線。”
“流水線嗎,倒也貼切,我墨家自先秦時期便一直采用這種做事情的方式。
效率上自然是比尋常匠人高出許多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每一樣零件其尺寸大小都一樣,更換也方便許多。
不過我墨家從未在外人麵前展露過這種方式,還以為大秦消亡之後再無人識得。
沒成想倒是被張縣男給一眼認出來了,張縣男博學多才,在下佩服。”
李武存也聽見了張拯的驚唿,出言簡單的解釋了一下,然後恭維了張拯一句。
但是見張拯沒有給他們解釋的意思,也隻好把疑惑埋進心底。
張拯沒有再說話,李承乾也沉默了下去。
一行人就這麽在大帳外邊靜靜的等待著最後的結果。
一炷香後,眾人看見了牽馬而去的那個將士,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還未到近前,便高聲喊道:“太子殿下,張縣男,可行,真的可行。”
聽得那將士的叫喊聲,大帳外麵的幾人同時露出了笑臉。
這下迴長安過年總算不是一個夢了。
張拯喃喃道:“可以迴家了。”
“是啊,可以迴家了。”
李承乾也感慨了一句。
其他人雖然沒有出聲,但心裏的想法卻和張拯李承乾一模一樣。
“老錢,軍中的鐵匠任你調度,明天之前,我要全軍的戰馬都穿上這種鐵片片。”
張拯再度開口,不過這次下的卻是軍令。
如今距離元旦還有七天,潼關至長安,如果是正常行軍,本來三天可至。
但這次,張拯要走的可不是尋常路,預留出兩天的時間,也是怕路上出現意外。
況且,大家都想早一點迴到家中。
以河道做坦途,曆史上從未有人做過。
這將為大軍冬日裏行軍開創出一種全新的方式,雖然冰麵上行軍限製也很多,但仍然是冷兵器時期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
鐵匠老錢心中稟然,隨後心中升起一股激動之情。
因為曆史,即將在他的手上翻開新的篇章。
老錢是鐵匠,他知道這個鐵片片意味著什麽。
一塊不起眼的小鐵片片,不僅僅意味著大唐冬日可以通過河道運兵。
也代表著,大唐軍中從現在開始,每年戰馬退役的數量將會遠低於往年。
大唐不缺戰馬,但是,每年因為馬蹄磨損而退役的戰馬數量,依舊是一個天文數字。
一匹戰馬,從飼養到牽上戰場,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而戰馬的服役時間,卻隻有六七年,最高不過十年。
十一二歲的戰馬,對於一匹戰馬的壽命而言,還遠遠談不上老邁,卻因為馬蹄磨損不得不退出軍中淪為挽馬。
但是有了這個鐵片片,這種情況將會被完全顛覆。
“是,屬下得令,若是明日之前全軍的戰馬還沒有穿上鞋子,張縣男可將屬下這顆人頭拿去。”
老錢立下了軍令狀,為自己即將創造曆史激動不已。
“沒那麽嚴重,別動不動就拿項上人頭擔保,我要你的人頭有什麽用。
穿不上也就是晚幾天迴家而已。行了,放手去幹吧,我去看看墨家的秘術。”
張拯有些哭笑不得的寬慰了老錢一句。
古人就是實誠,好像自己的命不是命似的,一開口就是願意獻上大好頭顱。
老錢懷著激動的心去創造屬於他的曆史去了。
張拯拉過一個將士問清楚了李武存召集木匠之後的去向,然後和李承乾慢慢的朝木匠的帳中走去。
“見過太子殿下,見過張縣男。”
進入帳中,又是一陣此起彼伏的問好聲。
李武存沒有迴頭,而是指揮著木匠正在忙碌著什麽,木屑飛得到處都是。
李武存這邊的進度就要比鐵匠那邊慢得多了,但這個慢也隻是相對而言。
大帳內已經擺放著很多超過兩人高,帶著弧度的木條和方子,隻是還沒有成型。
還有更多的木條和木方以及木板從木匠手中成型,然後被整齊的碼放在一旁。
張拯帶著滿心的好奇走到李武存身後。
李武存的聲音傳來:“讓一讓,別擋道。”
“呃。”
張拯閃身讓開懷抱一堆木板的李武存,有些尷尬的摸了一下自己鼻子。
沒想到自己竟然被嫌棄了。
不過大帳內確實沒有多少落腳的地方,木匠們正幹得熱火朝天,李承乾和張拯也看不出他們在弄什麽。
李承乾也是覺得有些好笑,沒想到一向牛逼哄哄的張拯也會有被人嫌棄的一天。
畢竟是關係夠鐵的小夥伴,便出言為張拯解圍道:“拯哥兒,反正也看不出來什麽,走吧。”
張拯隻得有些尷尬的笑笑,然後轉身和李承乾準備退出大帳。
“太子殿下,張縣男,稍等一下”
就在兩人準備走出帳內時,李武存的聲音傳來。
兩人聞言頓住了腳步,朝李武存投去一個詢問的目光。
“已經有成品出來了,我帶你們去看看。”
“什麽?”
“這麽快?”
張拯和李承乾對李武存的效率有些小小的吃驚。
看著滿帳的木材就知道,李武存要造的東西絕對是個大家夥,不是張拯那種幾錘子就能敲出來的小玩意兒。
而現在距離張拯下令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這麽短的時間就已經造出了成品。
就算有這麽多木匠一起忙碌,這效率也太快了一點吧。
李武存無視兩人驚訝的表情,徑直帶著兩人來到另外一個帳中。
一進大帳,隻見許多將士在為首的兩個木匠的指揮下,正在有條不紊的組裝著手上的木材。
每個人的工作都不一樣,有的組裝木方,有的組裝木板,最後由兩位木匠將將士們組合在一起的木材進行拚接。
而帳外,還有其他將士源源不斷的將打磨好的木材從張拯和李承乾方才出來的那個營帳運過來。
“臥槽,這是流水線?”
才進門,張拯就被狠狠的震驚了一把。
他竟然在大唐看見了後世流水線工廠的工作模式。
李承乾疑惑的問了一句:“什麽流水線?”
張拯指了指正在拚裝各種零件的將士和匠人,再指了一下帳外運輸木材的將士答道:“這種工作模式,就叫流水線。”
“流水線嗎,倒也貼切,我墨家自先秦時期便一直采用這種做事情的方式。
效率上自然是比尋常匠人高出許多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每一樣零件其尺寸大小都一樣,更換也方便許多。
不過我墨家從未在外人麵前展露過這種方式,還以為大秦消亡之後再無人識得。
沒成想倒是被張縣男給一眼認出來了,張縣男博學多才,在下佩服。”
李武存也聽見了張拯的驚唿,出言簡單的解釋了一下,然後恭維了張拯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