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小綠裳因為自己身上的淤青哭得梨花帶雨的樣子,張拯心中一軟,有些不好意思的抬手摸了摸後腦勺。
語氣緩和了下來,無奈的說道:“一會兒他們該等急了。”
綠裳擦了一把眼淚,聽見張拯的話,略顯慌亂的給張拯套上了心的裏衣。
哽咽著迴了一句:“是,奴婢這就給小郎更衣。”
止住了眼淚,隻是手上的動作越發輕柔。
換好衣服,綠裳繼續幫張拯梳理著長長的頭發。
然後將長發挽成發髻,取來一根青玉簪子別好。
張拯對著銅鏡仔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臉,給小綠裳留下一句:“本公子果然容顏絕世!”
便跨出了臥室房門往後院走去。
後院正堂內,張公瑾與夫人元氏跪坐在主位,一旁還有兩個年紀不大的青年陪坐,正百無聊賴的你看我一眼,我瞅你一下。
當張拯跨入正堂時,四人臉上同時露出了喜色。
張公瑾臉上的喜色隻是一閃而逝,隨後便恢複了那副生人勿近的高冷模樣。
元氏看見張拯,臉上頓時綻放出花一樣的笑容。
兩個青年更是激動的站了起來,同時驚喜的喊道:“小弟!”
而張拯進門看見兩個青年的一瞬間,也咧著嘴笑了起來。
然後膝蓋一彎,跪了下去:“孩兒張拯,拜見父親,母親。爹,娘,孩兒迴來了。”
不等張公瑾和元氏發話,張拯又轉頭看向了陪坐在一旁的兩個青年,笑著說道:“二哥,三哥,別來無恙啊。”
此刻,鄒國公府後院正堂內的五人,眼中盡是無限歡喜之意。
張公瑾心中雖然對兒子滿意至極,卻不會在臉上表現出來,見張拯跪下問安,隻是平靜的說了一句:“這一次幹得不錯,起來吧。”
“是!”
張公瑾發話了,張拯便站了起來。
元氏接著張公瑾的話道:“兒子,去晉陽吃了不少苦吧。近前來,讓為娘好好看看我的寶貝兒子。”
張拯聞言徑直來到元氏身邊,緊挨著元氏坐下。
親切的叫了一聲:“娘!”
見兒子坐在了自己身邊,元氏像往常一樣揉了揉小兒子的頭,然後開口說道:“長高了,變黑了,不過看起來人也壯實了許多。
兒啊,你去晉陽後發生的事情我都聽你爹說了,你還誆騙為娘說去晉陽隻是陪太子殿下走個過場。
要不是你爹,我還被蒙在鼓裏呢,你到晉陽以後,我是吃不下睡不香,這心裏牽掛著你,總是空落落的,以後切不可這般以身犯險了,知道嗎。”
聽元氏說著這些家常話搬的叮囑,張拯的心裏麵流過一股暖意。
笑著迴了一句:“是,孩兒知道了。隻是誆騙娘親實非孩兒本意。”
母子兩人嘮著家常,主要是元氏在說,張拯在聽,端的是母慈子孝。
“行了,小兔崽子剛迴到家,讓廚房上菜吧,有什麽話吃完飯以後再說。”
張公瑾見元氏的話越來越多,忍不住出言打斷母子二人的談話。
而元氏聽張公瑾這麽說,連忙說道:“對對對,我兒肚子肯定餓了吧,為娘這便讓廚房上菜。”
然後急匆匆的走了出去吩咐廚房將準備好的飯菜端到後院正堂。
元氏一走,張拯的兩位兄長便一齊在張拯的左右兩邊肩膀上拍了一下。
張拯的三個兄長,年紀都不大。
大哥張大象今年也不過才二十一歲而已,而二哥張大素,則是才十九歲。
三哥張大安,今年也才十七歲,就比張拯大了兩歲。
由於年歲相差都不大,所以兄弟四人從小便感情甚篤。
二哥張大素一把摟緊了張拯的肩膀,對著張拯誇讚了一句:“小弟,你去晉陽的事跡父親都跟我們說了,不得不說,這一次是真的幹得漂亮。”
三哥張大安則是給了張拯的胸口一拳說道:“不錯,幹得不孬,是我張家的種。”
張拯嘿嘿一笑迴了一句:“二哥三哥過譽了,基操勿六。對了,你們什麽時候迴長安的,大哥怎麽不迴來。”
聽見張拯問起大哥,老二張大素出聲為張拯解惑到。
“我們也剛迴來沒幾天,恰逢大雪的前一夜到的長安。
至於老大,他如今畢竟也是一州的二把手了,公務比較繁忙。
一州的子民也不是說丟開就能丟開的,所以老大今年便不迴來過節了。”
張大素說完,歎了口氣,接著說道:
“唉,聽說大哥的長子已經出世好幾個月了,唉!我都還沒見過呢。
大哥也真是的,這都快要過節了,人不迴來也就算了,連信都不來一封。”
老三張大安也是煞有其事的點點頭道:“是說啊,怎麽說也是我張家的嫡長孫出世,大哥也真是的……”
張氏兄弟四人,除了張拯之外,另外三人都被派到地方上擔任了職務。
老大張大象是出去最早的,如今已經在地方上曆練了三年,如今在安州擔任別駕一職。
雖說懷州是下州,但張大象的官職卻已經跨過了五品的門檻。
正五品的正印官,在懷州乃是僅次於懷州刺史的實權高官。
二十一歲的年紀,說一句年少有為絕不過分,更別說張大象身後還站在鄒國公府這個龐然大物。
而老二和老三則是去年才出京的,如今老二張大素任懷州長史,老三張大安任橫州司馬。
雖然都是六七品的小官,但是以張府的權勢而言,也不過是讓他們去基層鍍鍍金罷了,時間到了,自然會高升上去。
如今張氏兄弟四人,也就還剩下張拯一個沒有正印官職在身。
不過以張拯對李世民的了解,李世民不可能閑置他太久,遲遲不給自己封管,估計也是自己年紀太小的原因。
以李世民那種逮著一個人就往死裏用的性格,張拯猜測等過完元旦自己及冠之後,官職和封賞應該就會下來。
聽兩位兄長說起大哥的嫡長子出世,張拯心中一動。
國公府嫡長孫出世,那是足以震驚整個長安的大事情。
而大哥既然元旦都不迴長安過節,那肯定是打算等大侄子周歲時迴長安辦周歲宴。
語氣緩和了下來,無奈的說道:“一會兒他們該等急了。”
綠裳擦了一把眼淚,聽見張拯的話,略顯慌亂的給張拯套上了心的裏衣。
哽咽著迴了一句:“是,奴婢這就給小郎更衣。”
止住了眼淚,隻是手上的動作越發輕柔。
換好衣服,綠裳繼續幫張拯梳理著長長的頭發。
然後將長發挽成發髻,取來一根青玉簪子別好。
張拯對著銅鏡仔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臉,給小綠裳留下一句:“本公子果然容顏絕世!”
便跨出了臥室房門往後院走去。
後院正堂內,張公瑾與夫人元氏跪坐在主位,一旁還有兩個年紀不大的青年陪坐,正百無聊賴的你看我一眼,我瞅你一下。
當張拯跨入正堂時,四人臉上同時露出了喜色。
張公瑾臉上的喜色隻是一閃而逝,隨後便恢複了那副生人勿近的高冷模樣。
元氏看見張拯,臉上頓時綻放出花一樣的笑容。
兩個青年更是激動的站了起來,同時驚喜的喊道:“小弟!”
而張拯進門看見兩個青年的一瞬間,也咧著嘴笑了起來。
然後膝蓋一彎,跪了下去:“孩兒張拯,拜見父親,母親。爹,娘,孩兒迴來了。”
不等張公瑾和元氏發話,張拯又轉頭看向了陪坐在一旁的兩個青年,笑著說道:“二哥,三哥,別來無恙啊。”
此刻,鄒國公府後院正堂內的五人,眼中盡是無限歡喜之意。
張公瑾心中雖然對兒子滿意至極,卻不會在臉上表現出來,見張拯跪下問安,隻是平靜的說了一句:“這一次幹得不錯,起來吧。”
“是!”
張公瑾發話了,張拯便站了起來。
元氏接著張公瑾的話道:“兒子,去晉陽吃了不少苦吧。近前來,讓為娘好好看看我的寶貝兒子。”
張拯聞言徑直來到元氏身邊,緊挨著元氏坐下。
親切的叫了一聲:“娘!”
見兒子坐在了自己身邊,元氏像往常一樣揉了揉小兒子的頭,然後開口說道:“長高了,變黑了,不過看起來人也壯實了許多。
兒啊,你去晉陽後發生的事情我都聽你爹說了,你還誆騙為娘說去晉陽隻是陪太子殿下走個過場。
要不是你爹,我還被蒙在鼓裏呢,你到晉陽以後,我是吃不下睡不香,這心裏牽掛著你,總是空落落的,以後切不可這般以身犯險了,知道嗎。”
聽元氏說著這些家常話搬的叮囑,張拯的心裏麵流過一股暖意。
笑著迴了一句:“是,孩兒知道了。隻是誆騙娘親實非孩兒本意。”
母子兩人嘮著家常,主要是元氏在說,張拯在聽,端的是母慈子孝。
“行了,小兔崽子剛迴到家,讓廚房上菜吧,有什麽話吃完飯以後再說。”
張公瑾見元氏的話越來越多,忍不住出言打斷母子二人的談話。
而元氏聽張公瑾這麽說,連忙說道:“對對對,我兒肚子肯定餓了吧,為娘這便讓廚房上菜。”
然後急匆匆的走了出去吩咐廚房將準備好的飯菜端到後院正堂。
元氏一走,張拯的兩位兄長便一齊在張拯的左右兩邊肩膀上拍了一下。
張拯的三個兄長,年紀都不大。
大哥張大象今年也不過才二十一歲而已,而二哥張大素,則是才十九歲。
三哥張大安,今年也才十七歲,就比張拯大了兩歲。
由於年歲相差都不大,所以兄弟四人從小便感情甚篤。
二哥張大素一把摟緊了張拯的肩膀,對著張拯誇讚了一句:“小弟,你去晉陽的事跡父親都跟我們說了,不得不說,這一次是真的幹得漂亮。”
三哥張大安則是給了張拯的胸口一拳說道:“不錯,幹得不孬,是我張家的種。”
張拯嘿嘿一笑迴了一句:“二哥三哥過譽了,基操勿六。對了,你們什麽時候迴長安的,大哥怎麽不迴來。”
聽見張拯問起大哥,老二張大素出聲為張拯解惑到。
“我們也剛迴來沒幾天,恰逢大雪的前一夜到的長安。
至於老大,他如今畢竟也是一州的二把手了,公務比較繁忙。
一州的子民也不是說丟開就能丟開的,所以老大今年便不迴來過節了。”
張大素說完,歎了口氣,接著說道:
“唉,聽說大哥的長子已經出世好幾個月了,唉!我都還沒見過呢。
大哥也真是的,這都快要過節了,人不迴來也就算了,連信都不來一封。”
老三張大安也是煞有其事的點點頭道:“是說啊,怎麽說也是我張家的嫡長孫出世,大哥也真是的……”
張氏兄弟四人,除了張拯之外,另外三人都被派到地方上擔任了職務。
老大張大象是出去最早的,如今已經在地方上曆練了三年,如今在安州擔任別駕一職。
雖說懷州是下州,但張大象的官職卻已經跨過了五品的門檻。
正五品的正印官,在懷州乃是僅次於懷州刺史的實權高官。
二十一歲的年紀,說一句年少有為絕不過分,更別說張大象身後還站在鄒國公府這個龐然大物。
而老二和老三則是去年才出京的,如今老二張大素任懷州長史,老三張大安任橫州司馬。
雖然都是六七品的小官,但是以張府的權勢而言,也不過是讓他們去基層鍍鍍金罷了,時間到了,自然會高升上去。
如今張氏兄弟四人,也就還剩下張拯一個沒有正印官職在身。
不過以張拯對李世民的了解,李世民不可能閑置他太久,遲遲不給自己封管,估計也是自己年紀太小的原因。
以李世民那種逮著一個人就往死裏用的性格,張拯猜測等過完元旦自己及冠之後,官職和封賞應該就會下來。
聽兩位兄長說起大哥的嫡長子出世,張拯心中一動。
國公府嫡長孫出世,那是足以震驚整個長安的大事情。
而大哥既然元旦都不迴長安過節,那肯定是打算等大侄子周歲時迴長安辦周歲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