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官員拱手迴道:“下官工部郎中崔謹。”張拯頷首道:“原來是崔郎中,久仰!”張拯客套了一句,有些好奇的問道:“對了,崔郎中是博陵崔,還是清河崔。”張拯的問題聽得崔謹一愣,但是很快便迴道:“下官祖上乃是出自清河崔氏,隻是如今血緣已經很遠了。”
“哦,嗬嗬,原來如此。”張拯再次點頭表示明了,然後冷不丁的再次問道:“崔郎中可知崔禮此人?”崔謹想了想說道:“崔禮麽?有所耳聞,隻是下官這一支與清河那邊的聯係早已不如祖上那般頻繁了,因此了解得不深。”張拯看著崔謹笑了笑,說道:“原來如此。”
“嗯!”崔謹應了一聲,然後沉默了下去。張拯不再發問,而是對著眾人說道:“走吧,上翠微山看看。”然後便沿著碎石鋪成地板的蜿蜒小路朝山上走去。
翠微山不高,也不算陡峭,但是工部的官員為了方便山腰處的書院老師們上下方便,還在小路旁設置了溜索。
張拯看了下溜索,反正這玩意兒他是不敢坐的,因此也隻是隨便了解了一下。
都是年輕人,年紀最大的崔謹也不過而立之年,是以一行人的腳程很快。
不過半柱香時間便來到了山腰別墅的位置。張拯指了隱匿在林間的一棟小院子對著眾人說道:“進去歇歇!”眾人當然是沒有什麽意見,崔謹上前拉開了院子的大門。
由於這些房子都還沒有分出去,所以也不存在上鎖一說。院子的圍牆是以大理石做成園柱,超過一人高。
但是石柱之間有歇著的縫隙,站在院子裏麵的人可以看見院子外麵的情形。
對小院外麵的人卻看不見院子裏麵的環境。而進了院子之後,映入眾人眼簾的便是一塊高大的影壁。
小院是二進的院子,有兩層,前麵是匯客的地方,後麵是主人的居所。
但別看小院雖小,水池,花園卻也是一應俱全,院子裏還有一張以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棋盤。
說是進來休息,張拯像是好奇寶寶似的,左看看,右摸摸,就連出恭的茅房也沒有放過。
看完之後,張拯忍不住朝崔謹伸出了大拇指。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人做事情那是真的實誠。
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那是不存在的。每個人追求的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所以張拯對這個小院子很滿意。甚至都在想,要不把縣伯府賣了搬進這個小院子來住得了。
不過這個想法也就是一瞬而逝,把縣伯府賣了,李世民不找張拯的麻煩才怪。
“都休息好了嗎,好了就走吧!”張拯檢查過小院子的質量以後,對工部的辦事態度還是非常滿意的。
如果這個時代有評分的話,張拯願意為他們打六顆星,六星好評,不怕他們驕傲。
出了小院,幾人順著蜿蜒的小路繼續往山頂爬去,期間張拯還去了幾個亭子裏看了一下風景。
站在半山腰,就能看見秀麗曲折的東羊河與水勢平緩的渭水自山腳下流過。
眾人隻覺得入眼的風景,極美。張拯都在想要不要在山上給自己留一塊墓地了。
依山傍水,聚風藏氣,好風水啊,要是死後葬在這裏,肯定旺子孫。當張拯向崔謹說出這個想法之後,換來的卻是所有人的白眼。
崔謹苦笑道:“張縣伯莫鬧,這裏是活人的居所,哪有什麽陰宅可選。”崔謹有些頭疼,這張縣伯的腦迴路到底是怎麽迴事?
看風景就好好看風景,怎麽又扯到陰宅上來了,而且這位張縣伯還如此年輕!
這麽年輕就開始給自己選墓地,還想旺子孫,你有那玩意兒嗎?張拯對著眾人的冷眼,忍不住露出看智障的眼神,傲嬌的說道:“嗬,一群土鱉,知道什麽叫一命二運三風水嗎?知道什麽叫尋龍分金看纏山嗎?切,土鱉!”罵完之後,心中著實有點惋惜。
可惜了,這麽好的一片風水,自己竟然不能葬在這裏。經過了許多小插曲過後,眾人終於來到了翠微山上最宏偉的建築前。
這座占據了整個翠微山頂的藏書樓,由於是在山上,施工難度比較高,所以此時還未竣工。
但是外麵的主體已經看得出來一個大概。即便是張拯,也不得不為這座宏偉的建築感到自豪。
如今這藏書樓還未竣工,但是李二和老李綱搞來的各種藏書各種孤本就已經超過了十萬冊。
如今那些書籍就堆在皇宮裏,每日裏都有上百位宮人細心整理與守護。
眾人無法想象,當這座藏書樓完全竣工之時,十萬冊藏書入樓,將會引起怎樣的轟動。
而且,張拯知道這還隻是第一批。李二和老李綱還在源源不斷的搜羅各種孤本和古籍,就為了填滿這座藏書樓。
來到藏書樓門前,崔謹滿臉掩飾不住的驕傲。他也是讀書人,自然知曉這座藏書樓對於讀書人來說代表著什麽。
更何況,雖然這座藏書樓的設計出自張拯之手,但是他崔謹才是這座藏書樓的總工程師。
崔謹甚至能夠預料得到,千百萬年後,他的名字也將隨著這座宏偉的建築一起名留青史。
崔謹仰頭望著眼前的藏書樓,對著張拯一行人大聲說道:“天下智慧盡在此樓!”
“確實!”李武存點點頭附和道。今日他心中已經震驚了很多次,早就直接麻了。
但是他認為眼前這位崔郎中這句話說得很對。
“天下智慧盡在此樓。”張拯也順著崔謹的話重複了一句,心中澎湃不已。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張拯。沒有任何一個男人,可以拒絕青史留名,流芳萬代這樣的成語,沒有!
李世民無法拒絕,朝堂上那一堆老狐狸無法拒絕,來自後世的張拯更無法拒絕。
站在翠微山頂,望著山腳下這座拔地而起的新城,張拯很想大聲嘶吼:“老子要起飛!”隻是轉念一想,這樣的做法實在太中二,遂放棄!
“哦,嗬嗬,原來如此。”張拯再次點頭表示明了,然後冷不丁的再次問道:“崔郎中可知崔禮此人?”崔謹想了想說道:“崔禮麽?有所耳聞,隻是下官這一支與清河那邊的聯係早已不如祖上那般頻繁了,因此了解得不深。”張拯看著崔謹笑了笑,說道:“原來如此。”
“嗯!”崔謹應了一聲,然後沉默了下去。張拯不再發問,而是對著眾人說道:“走吧,上翠微山看看。”然後便沿著碎石鋪成地板的蜿蜒小路朝山上走去。
翠微山不高,也不算陡峭,但是工部的官員為了方便山腰處的書院老師們上下方便,還在小路旁設置了溜索。
張拯看了下溜索,反正這玩意兒他是不敢坐的,因此也隻是隨便了解了一下。
都是年輕人,年紀最大的崔謹也不過而立之年,是以一行人的腳程很快。
不過半柱香時間便來到了山腰別墅的位置。張拯指了隱匿在林間的一棟小院子對著眾人說道:“進去歇歇!”眾人當然是沒有什麽意見,崔謹上前拉開了院子的大門。
由於這些房子都還沒有分出去,所以也不存在上鎖一說。院子的圍牆是以大理石做成園柱,超過一人高。
但是石柱之間有歇著的縫隙,站在院子裏麵的人可以看見院子外麵的情形。
對小院外麵的人卻看不見院子裏麵的環境。而進了院子之後,映入眾人眼簾的便是一塊高大的影壁。
小院是二進的院子,有兩層,前麵是匯客的地方,後麵是主人的居所。
但別看小院雖小,水池,花園卻也是一應俱全,院子裏還有一張以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棋盤。
說是進來休息,張拯像是好奇寶寶似的,左看看,右摸摸,就連出恭的茅房也沒有放過。
看完之後,張拯忍不住朝崔謹伸出了大拇指。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人做事情那是真的實誠。
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那是不存在的。每個人追求的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所以張拯對這個小院子很滿意。甚至都在想,要不把縣伯府賣了搬進這個小院子來住得了。
不過這個想法也就是一瞬而逝,把縣伯府賣了,李世民不找張拯的麻煩才怪。
“都休息好了嗎,好了就走吧!”張拯檢查過小院子的質量以後,對工部的辦事態度還是非常滿意的。
如果這個時代有評分的話,張拯願意為他們打六顆星,六星好評,不怕他們驕傲。
出了小院,幾人順著蜿蜒的小路繼續往山頂爬去,期間張拯還去了幾個亭子裏看了一下風景。
站在半山腰,就能看見秀麗曲折的東羊河與水勢平緩的渭水自山腳下流過。
眾人隻覺得入眼的風景,極美。張拯都在想要不要在山上給自己留一塊墓地了。
依山傍水,聚風藏氣,好風水啊,要是死後葬在這裏,肯定旺子孫。當張拯向崔謹說出這個想法之後,換來的卻是所有人的白眼。
崔謹苦笑道:“張縣伯莫鬧,這裏是活人的居所,哪有什麽陰宅可選。”崔謹有些頭疼,這張縣伯的腦迴路到底是怎麽迴事?
看風景就好好看風景,怎麽又扯到陰宅上來了,而且這位張縣伯還如此年輕!
這麽年輕就開始給自己選墓地,還想旺子孫,你有那玩意兒嗎?張拯對著眾人的冷眼,忍不住露出看智障的眼神,傲嬌的說道:“嗬,一群土鱉,知道什麽叫一命二運三風水嗎?知道什麽叫尋龍分金看纏山嗎?切,土鱉!”罵完之後,心中著實有點惋惜。
可惜了,這麽好的一片風水,自己竟然不能葬在這裏。經過了許多小插曲過後,眾人終於來到了翠微山上最宏偉的建築前。
這座占據了整個翠微山頂的藏書樓,由於是在山上,施工難度比較高,所以此時還未竣工。
但是外麵的主體已經看得出來一個大概。即便是張拯,也不得不為這座宏偉的建築感到自豪。
如今這藏書樓還未竣工,但是李二和老李綱搞來的各種藏書各種孤本就已經超過了十萬冊。
如今那些書籍就堆在皇宮裏,每日裏都有上百位宮人細心整理與守護。
眾人無法想象,當這座藏書樓完全竣工之時,十萬冊藏書入樓,將會引起怎樣的轟動。
而且,張拯知道這還隻是第一批。李二和老李綱還在源源不斷的搜羅各種孤本和古籍,就為了填滿這座藏書樓。
來到藏書樓門前,崔謹滿臉掩飾不住的驕傲。他也是讀書人,自然知曉這座藏書樓對於讀書人來說代表著什麽。
更何況,雖然這座藏書樓的設計出自張拯之手,但是他崔謹才是這座藏書樓的總工程師。
崔謹甚至能夠預料得到,千百萬年後,他的名字也將隨著這座宏偉的建築一起名留青史。
崔謹仰頭望著眼前的藏書樓,對著張拯一行人大聲說道:“天下智慧盡在此樓!”
“確實!”李武存點點頭附和道。今日他心中已經震驚了很多次,早就直接麻了。
但是他認為眼前這位崔郎中這句話說得很對。
“天下智慧盡在此樓。”張拯也順著崔謹的話重複了一句,心中澎湃不已。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張拯。沒有任何一個男人,可以拒絕青史留名,流芳萬代這樣的成語,沒有!
李世民無法拒絕,朝堂上那一堆老狐狸無法拒絕,來自後世的張拯更無法拒絕。
站在翠微山頂,望著山腳下這座拔地而起的新城,張拯很想大聲嘶吼:“老子要起飛!”隻是轉念一想,這樣的做法實在太中二,遂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