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大雪阻斷了東西南北的消息渠道,隻有往返西域與長安之間的商人依舊在堅強的冒雪前行。
張拯守住了西州的消息似乎並沒有在長安掀起什麽風浪。
唯有李世民會偶爾的站上甘露殿的閣樓,在風雪之中遙望西北大漠的方向。
長孫皇後的病越來越重,宮中已經在流傳著皇後病重,將不久於人世的消息。
……
二月二,龍抬頭。
在往年本該春耕的日子,但貞觀十年的二月,春風依舊遲遲未至。
長安城裏的積雪足以沒過膝蓋,這也就導致了前來上朝的朝臣們不得不下馬車步行入宮。
火把與燈籠匯聚成一條火線,將整個太極宮映照得宛如天上的神殿。
朝臣們如潮水一般湧入了溫暖的太極宮內。
但今日的龍椅之上卻是空無一人。
大太監王德自龍椅背後現身,陰沉著臉對朝臣們說道:“陛下口諭,今日的朝政由太子署理。”
說完,也不管朝臣們是什麽反應,便自顧自的轉身離去。
站在一眾文武身前的李承乾聞言倒是臉色平靜,因為這樣的情況,在貞觀十年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
李世民到現在為止,已經半月未曾上朝了。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就連太上皇李淵駕崩,李世民也不過罷朝七日而已。
“太子殿下…”
長孫無忌上前一步朝著李承乾一拱手,臉上露出欲言又止之態。
李承乾迴頭,看了這滿朝文武一眼,說道:“舅……趙國公…,諸卿,若是有折子,先送到東宮吧。”
說完,便撇下一眾大臣們出了皇宮。
李承乾慢慢的朝著東宮的方向走著,忽然轉頭問道:“拯哥…渭南縣伯死守西州的功勞,如何封賞,兵部還未理清嗎?”
段恆聞言,低頭遲疑的應道:“迴太子殿下,朝中還在爭論不休。”
李承乾腳步一頓,驚訝道:“爭論?”
“不錯,主要是曲阜縣男孔穎達與鄭國公等人認為張縣伯師出無名,搶占藩屬國國土,此舉有損我大唐天朝上國之威儀,故而…”
李承乾露出了然之色,沉思道:“原來如此。”
“名分確實是個大問題,不過,功勞就是功勞,賞罰不明,將來誰還敢為大唐效死。”
“你們先迴東宮,若是朝臣來尋,就說孤今日有事,讓他們各自迴衙門處理政務便可。”
“殿下要去哪裏?”
段恆的語氣有些緊張,世家針對太子的小動作可不止是一次兩次了。
李承乾擺擺手道:“孤去皇宮見見父皇,不會有危險。”
…
長孫纏綿病榻之後便搬到了地勢稍高的立政殿裏居住。
而李世民今日也是早早的就來到了立政殿陪伴長孫。
聽聞太子李承乾求見,李世民停下手中給長孫喂藥的動作,眼中閃過一絲不滿。
這個時候,太子應該在東宮接見朝臣處理政務才對,跑來後宮幹什麽?
“二郎,承乾來了…”
長孫的麵容已經憔悴不堪,但聽說李承乾來了,臉上還是勉強扯出一個笑容。
“讓他進來吧。”
相濡以沫的妻子已經病成了這個樣子,李世民也不好對李承乾表露出太多不滿。
大雪到現在還未化開,不知道多少百姓又凍斃於風雪之間,春耕也要被耽擱。
六部的官員恨不得一個人當成兩個人用。
而他身為帝國的決策者,這個時候跑來後宮,雖說孝心可嘉,但難免在李世民心裏落了個不知輕重的形象。
“父皇,母後。”
用力抖掉鞋底上的雪跡,李承乾在李世民與長孫身旁坐下。
李世民皺眉道:“如今非常時節,你不在東宮處理政務,跑來這裏幹什麽?”
李承乾早知李世民會有此問,連忙起身拱手應道:“迴父皇,孩兒此番前來,一是為了看望母後聊表孝心,二是朝中現有一事未決,特來請父皇指點迷津。”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李承乾已經習慣了與李世民的這種相處方式。
或許是從他第一次監國開始,或者是從他及冠納妃開始,又或者是從他自書院畢業開始。
他也不知道,他隻覺得,他和他的父皇,越來越像他與朝臣們相處的時候。
好在他現在與李世民的默契已經越來越深,也逐漸找到了與這位皇帝父親的相處模式。
聞言,李世民麵色稍霽,稍加思索後問道:“你說的是張拯的事情吧?”
李承乾抬起頭,有些詫異的看了這位半月未曾上朝的父皇一眼。
不敢細想,隻是垂首應道:“正是,渭南縣伯張拯收複西州已五月有餘,然朝中對於死戰西州的一幹將士,是賞是罰至今也沒個定論。兒臣擔心時間拖得太久容易涼了人心。”
李承乾說完,垂首而立,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仿佛真的隻是來請李世民指點迷津。
依靠在床上的長孫皇後見狀,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也太了解自己的這個嫡長子了。
她最擔憂的事情,便是一旦她撒手而去,沒有了她從中調停,東宮與皇權之間會逐漸走向對立,甚至反目成仇。
但現在看來,這個嫡長子終究還是成長起來了。
至少,他已經將分寸二字拿捏得很好。
嫡長子知分寸懂進退,地位穩固。嫡次子放棄奪嫡,一心撲在書院上。
唯有小兒子還什麽事情也不懂。
不過,正如方才所想,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與兒子。
有他們在,小兒子必定一生富貴無虞。
欣慰的笑了笑,長孫握住李世民的手,枯槁的臉上煥發出一抹生機,喊道:“二郎…”
李世民麵色微慟,抓緊長孫的手,強笑道:“觀音婢,我在。”
長孫又看向李承乾,喊道:“承乾。”
“母後,孩兒在。”
李承乾眼眶微紅,一向善解人意的母後如今變成這個樣子,他心如刀絞。
但,他是太子,他不能露出太多悲傷的情緒。
青雀和稚奴可以撲到父皇懷裏嚎啕大哭,他不能。
長孫一把抓住李承乾的手掌,將他的手搭在李世民的手上,笑道:“我們的孩兒,長大了。”
</p>
大雪阻斷了東西南北的消息渠道,隻有往返西域與長安之間的商人依舊在堅強的冒雪前行。
張拯守住了西州的消息似乎並沒有在長安掀起什麽風浪。
唯有李世民會偶爾的站上甘露殿的閣樓,在風雪之中遙望西北大漠的方向。
長孫皇後的病越來越重,宮中已經在流傳著皇後病重,將不久於人世的消息。
……
二月二,龍抬頭。
在往年本該春耕的日子,但貞觀十年的二月,春風依舊遲遲未至。
長安城裏的積雪足以沒過膝蓋,這也就導致了前來上朝的朝臣們不得不下馬車步行入宮。
火把與燈籠匯聚成一條火線,將整個太極宮映照得宛如天上的神殿。
朝臣們如潮水一般湧入了溫暖的太極宮內。
但今日的龍椅之上卻是空無一人。
大太監王德自龍椅背後現身,陰沉著臉對朝臣們說道:“陛下口諭,今日的朝政由太子署理。”
說完,也不管朝臣們是什麽反應,便自顧自的轉身離去。
站在一眾文武身前的李承乾聞言倒是臉色平靜,因為這樣的情況,在貞觀十年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
李世民到現在為止,已經半月未曾上朝了。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就連太上皇李淵駕崩,李世民也不過罷朝七日而已。
“太子殿下…”
長孫無忌上前一步朝著李承乾一拱手,臉上露出欲言又止之態。
李承乾迴頭,看了這滿朝文武一眼,說道:“舅……趙國公…,諸卿,若是有折子,先送到東宮吧。”
說完,便撇下一眾大臣們出了皇宮。
李承乾慢慢的朝著東宮的方向走著,忽然轉頭問道:“拯哥…渭南縣伯死守西州的功勞,如何封賞,兵部還未理清嗎?”
段恆聞言,低頭遲疑的應道:“迴太子殿下,朝中還在爭論不休。”
李承乾腳步一頓,驚訝道:“爭論?”
“不錯,主要是曲阜縣男孔穎達與鄭國公等人認為張縣伯師出無名,搶占藩屬國國土,此舉有損我大唐天朝上國之威儀,故而…”
李承乾露出了然之色,沉思道:“原來如此。”
“名分確實是個大問題,不過,功勞就是功勞,賞罰不明,將來誰還敢為大唐效死。”
“你們先迴東宮,若是朝臣來尋,就說孤今日有事,讓他們各自迴衙門處理政務便可。”
“殿下要去哪裏?”
段恆的語氣有些緊張,世家針對太子的小動作可不止是一次兩次了。
李承乾擺擺手道:“孤去皇宮見見父皇,不會有危險。”
…
長孫纏綿病榻之後便搬到了地勢稍高的立政殿裏居住。
而李世民今日也是早早的就來到了立政殿陪伴長孫。
聽聞太子李承乾求見,李世民停下手中給長孫喂藥的動作,眼中閃過一絲不滿。
這個時候,太子應該在東宮接見朝臣處理政務才對,跑來後宮幹什麽?
“二郎,承乾來了…”
長孫的麵容已經憔悴不堪,但聽說李承乾來了,臉上還是勉強扯出一個笑容。
“讓他進來吧。”
相濡以沫的妻子已經病成了這個樣子,李世民也不好對李承乾表露出太多不滿。
大雪到現在還未化開,不知道多少百姓又凍斃於風雪之間,春耕也要被耽擱。
六部的官員恨不得一個人當成兩個人用。
而他身為帝國的決策者,這個時候跑來後宮,雖說孝心可嘉,但難免在李世民心裏落了個不知輕重的形象。
“父皇,母後。”
用力抖掉鞋底上的雪跡,李承乾在李世民與長孫身旁坐下。
李世民皺眉道:“如今非常時節,你不在東宮處理政務,跑來這裏幹什麽?”
李承乾早知李世民會有此問,連忙起身拱手應道:“迴父皇,孩兒此番前來,一是為了看望母後聊表孝心,二是朝中現有一事未決,特來請父皇指點迷津。”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李承乾已經習慣了與李世民的這種相處方式。
或許是從他第一次監國開始,或者是從他及冠納妃開始,又或者是從他自書院畢業開始。
他也不知道,他隻覺得,他和他的父皇,越來越像他與朝臣們相處的時候。
好在他現在與李世民的默契已經越來越深,也逐漸找到了與這位皇帝父親的相處模式。
聞言,李世民麵色稍霽,稍加思索後問道:“你說的是張拯的事情吧?”
李承乾抬起頭,有些詫異的看了這位半月未曾上朝的父皇一眼。
不敢細想,隻是垂首應道:“正是,渭南縣伯張拯收複西州已五月有餘,然朝中對於死戰西州的一幹將士,是賞是罰至今也沒個定論。兒臣擔心時間拖得太久容易涼了人心。”
李承乾說完,垂首而立,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仿佛真的隻是來請李世民指點迷津。
依靠在床上的長孫皇後見狀,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也太了解自己的這個嫡長子了。
她最擔憂的事情,便是一旦她撒手而去,沒有了她從中調停,東宮與皇權之間會逐漸走向對立,甚至反目成仇。
但現在看來,這個嫡長子終究還是成長起來了。
至少,他已經將分寸二字拿捏得很好。
嫡長子知分寸懂進退,地位穩固。嫡次子放棄奪嫡,一心撲在書院上。
唯有小兒子還什麽事情也不懂。
不過,正如方才所想,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與兒子。
有他們在,小兒子必定一生富貴無虞。
欣慰的笑了笑,長孫握住李世民的手,枯槁的臉上煥發出一抹生機,喊道:“二郎…”
李世民麵色微慟,抓緊長孫的手,強笑道:“觀音婢,我在。”
長孫又看向李承乾,喊道:“承乾。”
“母後,孩兒在。”
李承乾眼眶微紅,一向善解人意的母後如今變成這個樣子,他心如刀絞。
但,他是太子,他不能露出太多悲傷的情緒。
青雀和稚奴可以撲到父皇懷裏嚎啕大哭,他不能。
長孫一把抓住李承乾的手掌,將他的手搭在李世民的手上,笑道:“我們的孩兒,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