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翔猶豫了一下,提醒道:“大帥,眼下龐師古身死,徐州兵力空虛,楊行密極有可能再次攻打徐州,您需要盡快派兵前去防守。”
朱全忠眉頭一皺,“楊行密對徐州竟還不死心?”
敬翔點點頭,“徐州位置關鍵,楊行密自然不會輕易放棄。”
朱全忠想了想,緩緩說道:“明日我們拔營迴開封,我會調兩萬兵馬駐守徐州。”
次日一早,朱全忠正準備離開宿州,卻聽斥候來報,“大帥,出事了,徐州被淮軍占領了。”
朱全忠聞言臉色大變,“四日前楊行密還在清口與龐師古交戰,哪來的兵馬去攻打徐州?徐州不是還有三千守軍嗎?他們是幹什麽吃的?這麽輕易就讓敵人攻破城池?”
“據說是敵人拿了龐將軍的印信,換上了我們的衣服,騙開了城門。”
朱全忠聽後臉色瞬間變得陰沉,怒喝道:“蠢貨!怎麽這麽容易被騙?誰負責駐守徐州?我要活剮了他!”
“迴大帥,駐守徐州的是龐將軍的族弟龐師德,已經被敵人斬殺了。”
朱全忠冷笑一聲:“死得好!這種蠢貨,敵人不殺我也得殺!真是丟臉。”
一旁的敬翔開口道:“大帥,既然徐州已經被敵人占據,我們便立刻動身迴開封吧。”
朱全忠皺起眉頭,滿臉不解地問道:“你剛才還說徐州位置關鍵,難道我們就這樣放棄,不出兵奪迴來?”
敬翔搖了搖頭,“大帥,敵人既然已經搶占了徐州,肯定還會有援兵,我們即便趕過去,也要兩天之後了,徐州城易守難攻,我們現在的情況不適合再和淮軍繼續耗下去。”
朱全忠一臉陰沉地坐在營帳內,雙眼閃爍著怒火,心中充滿了不甘與憤怒。
“東西兩路大軍竟然如此輕易就被消滅,連徐州也被奪走,我如何能夠咽下這口氣!”
敬翔站在一旁,臉色凝重,他皺起眉頭,苦苦勸諫道:“大帥,切莫意氣用事啊!如今我們雖仍有八萬兵馬,但敵軍勢頭正盛,若貿然行動,恐怕隻會帶來更大的損失,當務之急是速速派重兵駐守宋州和兗州,以遏製淮軍的進一步擴張。”
朱全忠深吸了幾口氣,努力平複內心的憤怒,他知道敬翔所言有理,但心中的恥辱感卻讓他難以接受。
他咬著牙,沉聲說道:“今日之恥,我朱某一一記下了,總有一天,我必將加倍奉還!”
楊行密收到朱全忠撤退的消息,臉上終於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一切都如陛下所料,朱全忠果然選擇了退縮,並未派兵支援徐州。”
朱瑾聞言,麵上也是一喜,他微笑著說道:“楊兄此計果然高明,此番我們不但成功斬殺了龐師古,而且還一舉奪下了徐州城!如此大功,陛下一定會對楊兄重重賞賜!”
楊行密自然明白朱瑾話中的深意,他微微一笑,迴應道:“此次清口大捷,全賴朱兄等諸位將軍英勇奮戰,我自當會向陛下如實稟報。”
朱瑾聽後心中一動,他猶豫了一下,然後緩緩說道:“楊兄,如今我們既然已經得到了徐州,那麽這徐州觀察使的位置……”
楊行密心頭一跳,嗬嗬笑道:“朱兄放心,我自然會向陛下舉薦你為徐州觀察使,不過最終是否能夠批準,還是要看陛下的意思。”
朱瑾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之色,他幹笑兩聲,緩緩說道:“多謝楊兄舉薦之情,朱某一定銘記在心,至於陛下是否應允,那可不是你我所能決定的事情。”
長安,興慶宮。
李侃收到楊行密的奏表後,心情大好,迫不及待地召集幾位宰相前來議事。
幾位宰相閱讀完奏表,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之情。
鄭畋微笑著說:“陛下真是英明神武,料事如神!龐師古竟然如此驕傲自滿,犯下了兵家大忌。經過這場戰役,淮南和兩浙至少三年內不會再有戰事了。”
李侃微微一笑,慢慢地說道:“如果我的預料沒錯,朱全忠接下來將會向北擴張,淮南又可以安心發展幾年了。”
王摶帶著一絲疑惑問道:“陛下,既然朱全忠損兵折將,我們為什麽不乘勝追擊?從西路和南路逼近汴州。”
李侃輕輕搖了搖頭,“朱全忠這次雖然有所損失,但折損的大多是降兵和新兵,真正的汴軍精銳可能不到兩萬人。他麾下目前仍有至少十五萬兵馬,再加上魏博軍和平盧軍等勢力,要想完全擊敗朱全忠並非易事。”
“可現在不動手,若等他吞並北方藩鎮,我們豈不是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李侃笑著道:“朕說的是現在不出兵,沒有說現在不動手。”
幾位宰相麵麵相覷,鄭畋好奇地問道:“不動刀槍,如何對付朱全忠?”
李侃反問道:“想要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靠的是什麽?”
鄭畋聞言一怔,“當然是錢糧,發不出軍餉吃不飽飯,士兵很可能嘩變。”
王摶說道:“微臣認為大量募兵,還需要有足夠的人口,尤其是青壯年。”
李侃笑著點點頭,“不錯,朱全忠此次折損了近十萬兵馬,肯定還要大規模招募軍隊,若是我們斷了其錢糧,掠奪其人口,他如何養得起幾十萬大軍?”
鄭畋恍然大悟,“陛下的意思是讓南方諸道斷絕和朱全忠的貿易往來,並阻止百姓北上?”
李侃搖了搖頭,看向孫偓,“孫相國,你主管戶部,可有什麽建議?”
孫偓知道李侃這次在考驗他,他想了想,緩緩說道:“朱全忠控製的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均不產鹽,而鹽鐵乃是朝廷專營,隻要我們提高食鹽價格,他們的日子就會很難過。”
“河南經過多年戰亂,糧食產量大減,根本無法自給自足,朱全忠每年都需要從南方購買大量糧食,隻要我們禁止向其輸出糧食,他們就要餓肚子。”
“另外,朱全忠治下的百姓生活困苦,很多人都想南遷,我們可以接納這些百姓,這樣一來,不僅能削弱朱全忠的實力,還能充實我們的人口。”
王摶讚道:“此計甚妙,如此一來,朱全忠將陷入困境,無力再擴張勢力。”
鄭畋皺眉道:“這樣可能會激怒朱全忠,引發戰爭。”
李侃冷笑道:“他敢嗎?如今我大唐已非昔日可比,且不說其他,單論兵力,朱全忠便遠遠不及。”
王摶附和道:“是啊,朱全忠雖然勢大,但如今大唐已有十萬禁軍,加上各道節度使的兵馬,總兵力可達三十餘萬,朱全忠若膽敢挑起戰事,便是以卵擊石。”
鄭畋猶豫了一下,再次反駁道:“此計雖好,但仍需謹慎行事,以免引起民變。”
李侃麵露微笑,緩緩說道:“孫相國的前兩條計策,對待敵人可以,但朱全忠占據的是朝廷的地盤,那裏生活的都是大唐百姓,提高糧食和食鹽的價格,受害的是普通百姓,挨罵的是朝廷,這樣會失去民心。”
孫偓臉色微變,急忙躬身道:“陛下恕罪!是微臣考慮不周。”
李侃笑著道:“無妨,孫相國的計謀很不錯,將來對付藩國倒是可以試試,至於第三條,朕覺得不錯,我們可以推出優惠政策,將朱全忠轄內的百姓吸引到我們這邊來。”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除此之外,我們要將銀元和飛錢在其地盤推廣開,在貨幣上掌控對方,諸位愛卿共同商議,製定出詳盡的計劃。”
朱全忠眉頭一皺,“楊行密對徐州竟還不死心?”
敬翔點點頭,“徐州位置關鍵,楊行密自然不會輕易放棄。”
朱全忠想了想,緩緩說道:“明日我們拔營迴開封,我會調兩萬兵馬駐守徐州。”
次日一早,朱全忠正準備離開宿州,卻聽斥候來報,“大帥,出事了,徐州被淮軍占領了。”
朱全忠聞言臉色大變,“四日前楊行密還在清口與龐師古交戰,哪來的兵馬去攻打徐州?徐州不是還有三千守軍嗎?他們是幹什麽吃的?這麽輕易就讓敵人攻破城池?”
“據說是敵人拿了龐將軍的印信,換上了我們的衣服,騙開了城門。”
朱全忠聽後臉色瞬間變得陰沉,怒喝道:“蠢貨!怎麽這麽容易被騙?誰負責駐守徐州?我要活剮了他!”
“迴大帥,駐守徐州的是龐將軍的族弟龐師德,已經被敵人斬殺了。”
朱全忠冷笑一聲:“死得好!這種蠢貨,敵人不殺我也得殺!真是丟臉。”
一旁的敬翔開口道:“大帥,既然徐州已經被敵人占據,我們便立刻動身迴開封吧。”
朱全忠皺起眉頭,滿臉不解地問道:“你剛才還說徐州位置關鍵,難道我們就這樣放棄,不出兵奪迴來?”
敬翔搖了搖頭,“大帥,敵人既然已經搶占了徐州,肯定還會有援兵,我們即便趕過去,也要兩天之後了,徐州城易守難攻,我們現在的情況不適合再和淮軍繼續耗下去。”
朱全忠一臉陰沉地坐在營帳內,雙眼閃爍著怒火,心中充滿了不甘與憤怒。
“東西兩路大軍竟然如此輕易就被消滅,連徐州也被奪走,我如何能夠咽下這口氣!”
敬翔站在一旁,臉色凝重,他皺起眉頭,苦苦勸諫道:“大帥,切莫意氣用事啊!如今我們雖仍有八萬兵馬,但敵軍勢頭正盛,若貿然行動,恐怕隻會帶來更大的損失,當務之急是速速派重兵駐守宋州和兗州,以遏製淮軍的進一步擴張。”
朱全忠深吸了幾口氣,努力平複內心的憤怒,他知道敬翔所言有理,但心中的恥辱感卻讓他難以接受。
他咬著牙,沉聲說道:“今日之恥,我朱某一一記下了,總有一天,我必將加倍奉還!”
楊行密收到朱全忠撤退的消息,臉上終於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一切都如陛下所料,朱全忠果然選擇了退縮,並未派兵支援徐州。”
朱瑾聞言,麵上也是一喜,他微笑著說道:“楊兄此計果然高明,此番我們不但成功斬殺了龐師古,而且還一舉奪下了徐州城!如此大功,陛下一定會對楊兄重重賞賜!”
楊行密自然明白朱瑾話中的深意,他微微一笑,迴應道:“此次清口大捷,全賴朱兄等諸位將軍英勇奮戰,我自當會向陛下如實稟報。”
朱瑾聽後心中一動,他猶豫了一下,然後緩緩說道:“楊兄,如今我們既然已經得到了徐州,那麽這徐州觀察使的位置……”
楊行密心頭一跳,嗬嗬笑道:“朱兄放心,我自然會向陛下舉薦你為徐州觀察使,不過最終是否能夠批準,還是要看陛下的意思。”
朱瑾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之色,他幹笑兩聲,緩緩說道:“多謝楊兄舉薦之情,朱某一定銘記在心,至於陛下是否應允,那可不是你我所能決定的事情。”
長安,興慶宮。
李侃收到楊行密的奏表後,心情大好,迫不及待地召集幾位宰相前來議事。
幾位宰相閱讀完奏表,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之情。
鄭畋微笑著說:“陛下真是英明神武,料事如神!龐師古竟然如此驕傲自滿,犯下了兵家大忌。經過這場戰役,淮南和兩浙至少三年內不會再有戰事了。”
李侃微微一笑,慢慢地說道:“如果我的預料沒錯,朱全忠接下來將會向北擴張,淮南又可以安心發展幾年了。”
王摶帶著一絲疑惑問道:“陛下,既然朱全忠損兵折將,我們為什麽不乘勝追擊?從西路和南路逼近汴州。”
李侃輕輕搖了搖頭,“朱全忠這次雖然有所損失,但折損的大多是降兵和新兵,真正的汴軍精銳可能不到兩萬人。他麾下目前仍有至少十五萬兵馬,再加上魏博軍和平盧軍等勢力,要想完全擊敗朱全忠並非易事。”
“可現在不動手,若等他吞並北方藩鎮,我們豈不是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李侃笑著道:“朕說的是現在不出兵,沒有說現在不動手。”
幾位宰相麵麵相覷,鄭畋好奇地問道:“不動刀槍,如何對付朱全忠?”
李侃反問道:“想要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靠的是什麽?”
鄭畋聞言一怔,“當然是錢糧,發不出軍餉吃不飽飯,士兵很可能嘩變。”
王摶說道:“微臣認為大量募兵,還需要有足夠的人口,尤其是青壯年。”
李侃笑著點點頭,“不錯,朱全忠此次折損了近十萬兵馬,肯定還要大規模招募軍隊,若是我們斷了其錢糧,掠奪其人口,他如何養得起幾十萬大軍?”
鄭畋恍然大悟,“陛下的意思是讓南方諸道斷絕和朱全忠的貿易往來,並阻止百姓北上?”
李侃搖了搖頭,看向孫偓,“孫相國,你主管戶部,可有什麽建議?”
孫偓知道李侃這次在考驗他,他想了想,緩緩說道:“朱全忠控製的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均不產鹽,而鹽鐵乃是朝廷專營,隻要我們提高食鹽價格,他們的日子就會很難過。”
“河南經過多年戰亂,糧食產量大減,根本無法自給自足,朱全忠每年都需要從南方購買大量糧食,隻要我們禁止向其輸出糧食,他們就要餓肚子。”
“另外,朱全忠治下的百姓生活困苦,很多人都想南遷,我們可以接納這些百姓,這樣一來,不僅能削弱朱全忠的實力,還能充實我們的人口。”
王摶讚道:“此計甚妙,如此一來,朱全忠將陷入困境,無力再擴張勢力。”
鄭畋皺眉道:“這樣可能會激怒朱全忠,引發戰爭。”
李侃冷笑道:“他敢嗎?如今我大唐已非昔日可比,且不說其他,單論兵力,朱全忠便遠遠不及。”
王摶附和道:“是啊,朱全忠雖然勢大,但如今大唐已有十萬禁軍,加上各道節度使的兵馬,總兵力可達三十餘萬,朱全忠若膽敢挑起戰事,便是以卵擊石。”
鄭畋猶豫了一下,再次反駁道:“此計雖好,但仍需謹慎行事,以免引起民變。”
李侃麵露微笑,緩緩說道:“孫相國的前兩條計策,對待敵人可以,但朱全忠占據的是朝廷的地盤,那裏生活的都是大唐百姓,提高糧食和食鹽的價格,受害的是普通百姓,挨罵的是朝廷,這樣會失去民心。”
孫偓臉色微變,急忙躬身道:“陛下恕罪!是微臣考慮不周。”
李侃笑著道:“無妨,孫相國的計謀很不錯,將來對付藩國倒是可以試試,至於第三條,朕覺得不錯,我們可以推出優惠政策,將朱全忠轄內的百姓吸引到我們這邊來。”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除此之外,我們要將銀元和飛錢在其地盤推廣開,在貨幣上掌控對方,諸位愛卿共同商議,製定出詳盡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