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素萊曼緊繃著的麵容稍稍放鬆下來,微微欠身向李侃行禮:“迴陛下的話,奴家並無心上人。”
李侃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接著追問道:“既如此,你是想進入學院讀書,還是想要入宮,亦或是返迴龜茲?”
聽到李侃的問話,玉素萊曼不禁低下頭去陷入了沉思。
過了好一會兒,她再次抬起頭來,目光堅定地看著李侃:“奴家如今已無法迴到龜茲了,奴家願意入宮侍奉陛下左右!”
李侃微感詫異,“這是為何?”
玉素萊曼的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憂傷與恐懼,緩緩開口:“奴家此番來到長安實乃迫不得已之舉,胡咄葛部落的首領對奴家心懷不軌已久,阿多和阿納萬般無奈之下,隻得應允來長安和親之事。”
“奴家一旦迴去,不僅自己必將落入惡人的魔掌,恐怕連阿多和阿納也難以幸免,甚至還會牽連整個部落遭受迫害!”
李侃眉頭微微皺起,沉默了片刻之後方才開口說道:“既然如此,朕可以派人前去將你的父母接至長安居住,不知你意下如何?”
玉素萊曼聞言臉上頓時浮現出欣喜若狂的神情,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起來:“這……這是真的嗎?”
李侃微笑著點了點頭:“朕豈會欺騙於你?”
玉素萊曼欣喜過後,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麽似的,神色又變得猶豫不決起來。
“陛下聖恩浩蕩,奴家感激涕零,隻是倘若阿多和阿納真的前來長安,我的族人必然會失去依靠,極有可能被其他部落趁機吞並!”
“此事不難,你不妨先修書一封寄給你的父母,告知他們朕的打算,朕自會妥善安排,確保你的部落能夠順利遷移至安全之地繼續繁衍生息。”
玉素萊曼心中滿是感激,盈盈下拜,“陛下之恩,奴家粉身碎骨難報萬一。”
李侃淡淡一笑,“你且在宮中住下,稍緩與她們一同去學院學習,如果事情順利,你的父母兩個月內就會抵達長安!”
“多謝陛下!”
“清瑤,給她安排一間宮殿,這幾日麻煩你教導她一些禮儀!”
劉清瑤點頭道:“夫君放心,我會教導好她。”
“玥兒,你們年紀相仿,又都來自西北,平日裏多親近親近!”
龍玥笑著點點頭,“不如就安排玉素萊曼住到萱寧殿,離我住的地方也近一些。”
“嗬嗬,那就依你所言,正好你們也做個伴,你先帶她過去認認路吧!”
龍玥知道李侃有話要和劉清瑤講,很識趣的帶著玉素萊曼離開。
李侃將認雅斯敏為義女的事情告知了劉清瑤。
劉清瑤笑著道:“夫君這個辦法不錯,這次利用迴鶻使團和談的機會,不費吹灰之力便拉攏了三個部落,相信今年之內就可以收複龜茲以東的土地了。”
李侃笑了笑,“女學的事情你要操點心,今後還會有更多其他民族的女子前來求學,在教師選擇和課程的安排上要做些調整,既要讓其他民族知道中原的美,也要讓中原人知道邊疆的風情。”
“夫君放心,我已經安排人去做了!”
從清寧宮出來,李侃又召見了楊廣奇。
“目前已有三個部落確定站在我們這邊,稍緩待李妱紇、胡順唐與玉素萊曼的家書寫好,你便立刻派人前往焉耆,李嗣源那邊我也會通知他配合接應。”
“微臣遵命!”
接下來幾日,朝廷與迴鶻使團的談判正式開始,雙方唇槍舌戰,勾心鬥角,每一條協議都要反複修改,爭論數日才能達成。
談判的第四日,禮部尚書王摶興衝衝來到紫宸殿求見。
“陛下,黠戛斯使團已經抵達長安了!”
“嗬嗬!他們來到倒是挺快,當初朕詔令他們出兵進攻契丹的時候,他們可沒有這麽積極!”
“那陛下要不要接見他們?”
“他們這次來了多少人,有何目的?”
“迴陛下,使團二十餘人,據臣猜測,估計是為了迴鶻人而來。”
李侃頷首道:“黠戛斯人與迴鶻人算得上是世仇了,這個時候來長安,想必是聽到了什麽消息。”
“見一見吧,宣他們來半個時辰後到紫宸殿,明日冊封迴鶻可汗,加上縣主大婚,一定相當熱鬧!”
“微臣遵旨!”
半個時辰後,三名黠戛斯人在王摶的帶領下進入紫宸殿。
為首的一人黑發黃麵黑瞳,年紀約四十餘歲,其身後的兩人赤發皙麵綠瞳,身材高大,看上去三四十歲左右。
黑發人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向李侃行禮請安!
“臣李歸唐拜見大唐皇帝陛下!”
李侃有些詫異,“你姓李?是漢人?”
“迴陛下,臣乃漢將李陵後裔,自然是漢人!”
李侃麵露微笑,對此不置可否,如今據李陵那個時代已經千年之久,眼前之人雖說具有同黃種人混血的特征,但是未必跟李陵扯得上關係。
不過自太宗在黠戛斯轄地設立堅昆都督府,封黠戛斯酋長俟利發為堅昆都督後百餘年,黠戛斯一直同唐朝保持著友好關係。
此人取名李歸唐,又作為使者,定是別有一番深意。
“不知幾位使者此時來到長安究竟所為何事?”
李歸唐麵帶微笑,雙手抱拳向李侃恭敬地行了一禮。
“啟稟陛下,三個月之前,我族大酋長萬俟錄單鐸不幸病故,如今酋長之位由微臣接任,此次特意前來長安,就是希望能夠得到陛下您的親自冊封!”
龍椅上的李侃滿臉驚訝,“你是黠戛斯新任大酋長?”
李歸唐微微頷首,“迴陛下,正是微臣!”
這消息著實令李侃深感意外,最後一位有著明確記錄的黠戛斯可汗已經是很久遠之前的事情了。
自那以後,契丹、遼國、宋朝、金國,一直到清朝,偶爾還能聽聞黠戛斯這個名字,但相關的記述往往都是語焉不詳,僅僅隻是提到了這樣一個名字罷了。
由於黠戛斯所處之地過於偏僻遙遠,那裏地域廣袤人口稀少,在眾多部族當中實在是沒有多少存在感可言。
朝廷派往當地的內衛人員數量有限,在那邊展開的各項活動範圍自然也就相對較小,所能獲取到的有關黠戛斯的情報信息也顯得頗為滯後。
此時這位新任的黠戛斯大酋長李歸唐竟然親自率領著使團不遠千裏迢迢地趕到了長安,此番行程絕不僅僅隻是單純地請求冊封這麽簡單,李歸唐這個名字說不定都現取的。
不過話說迴來,如果能夠巧妙地應對處理好此事,說不定在對抗契丹和迴鶻方麵,還真能借助他們的力量好好地加以利用一番。
李侃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接著追問道:“既如此,你是想進入學院讀書,還是想要入宮,亦或是返迴龜茲?”
聽到李侃的問話,玉素萊曼不禁低下頭去陷入了沉思。
過了好一會兒,她再次抬起頭來,目光堅定地看著李侃:“奴家如今已無法迴到龜茲了,奴家願意入宮侍奉陛下左右!”
李侃微感詫異,“這是為何?”
玉素萊曼的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憂傷與恐懼,緩緩開口:“奴家此番來到長安實乃迫不得已之舉,胡咄葛部落的首領對奴家心懷不軌已久,阿多和阿納萬般無奈之下,隻得應允來長安和親之事。”
“奴家一旦迴去,不僅自己必將落入惡人的魔掌,恐怕連阿多和阿納也難以幸免,甚至還會牽連整個部落遭受迫害!”
李侃眉頭微微皺起,沉默了片刻之後方才開口說道:“既然如此,朕可以派人前去將你的父母接至長安居住,不知你意下如何?”
玉素萊曼聞言臉上頓時浮現出欣喜若狂的神情,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起來:“這……這是真的嗎?”
李侃微笑著點了點頭:“朕豈會欺騙於你?”
玉素萊曼欣喜過後,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麽似的,神色又變得猶豫不決起來。
“陛下聖恩浩蕩,奴家感激涕零,隻是倘若阿多和阿納真的前來長安,我的族人必然會失去依靠,極有可能被其他部落趁機吞並!”
“此事不難,你不妨先修書一封寄給你的父母,告知他們朕的打算,朕自會妥善安排,確保你的部落能夠順利遷移至安全之地繼續繁衍生息。”
玉素萊曼心中滿是感激,盈盈下拜,“陛下之恩,奴家粉身碎骨難報萬一。”
李侃淡淡一笑,“你且在宮中住下,稍緩與她們一同去學院學習,如果事情順利,你的父母兩個月內就會抵達長安!”
“多謝陛下!”
“清瑤,給她安排一間宮殿,這幾日麻煩你教導她一些禮儀!”
劉清瑤點頭道:“夫君放心,我會教導好她。”
“玥兒,你們年紀相仿,又都來自西北,平日裏多親近親近!”
龍玥笑著點點頭,“不如就安排玉素萊曼住到萱寧殿,離我住的地方也近一些。”
“嗬嗬,那就依你所言,正好你們也做個伴,你先帶她過去認認路吧!”
龍玥知道李侃有話要和劉清瑤講,很識趣的帶著玉素萊曼離開。
李侃將認雅斯敏為義女的事情告知了劉清瑤。
劉清瑤笑著道:“夫君這個辦法不錯,這次利用迴鶻使團和談的機會,不費吹灰之力便拉攏了三個部落,相信今年之內就可以收複龜茲以東的土地了。”
李侃笑了笑,“女學的事情你要操點心,今後還會有更多其他民族的女子前來求學,在教師選擇和課程的安排上要做些調整,既要讓其他民族知道中原的美,也要讓中原人知道邊疆的風情。”
“夫君放心,我已經安排人去做了!”
從清寧宮出來,李侃又召見了楊廣奇。
“目前已有三個部落確定站在我們這邊,稍緩待李妱紇、胡順唐與玉素萊曼的家書寫好,你便立刻派人前往焉耆,李嗣源那邊我也會通知他配合接應。”
“微臣遵命!”
接下來幾日,朝廷與迴鶻使團的談判正式開始,雙方唇槍舌戰,勾心鬥角,每一條協議都要反複修改,爭論數日才能達成。
談判的第四日,禮部尚書王摶興衝衝來到紫宸殿求見。
“陛下,黠戛斯使團已經抵達長安了!”
“嗬嗬!他們來到倒是挺快,當初朕詔令他們出兵進攻契丹的時候,他們可沒有這麽積極!”
“那陛下要不要接見他們?”
“他們這次來了多少人,有何目的?”
“迴陛下,使團二十餘人,據臣猜測,估計是為了迴鶻人而來。”
李侃頷首道:“黠戛斯人與迴鶻人算得上是世仇了,這個時候來長安,想必是聽到了什麽消息。”
“見一見吧,宣他們來半個時辰後到紫宸殿,明日冊封迴鶻可汗,加上縣主大婚,一定相當熱鬧!”
“微臣遵旨!”
半個時辰後,三名黠戛斯人在王摶的帶領下進入紫宸殿。
為首的一人黑發黃麵黑瞳,年紀約四十餘歲,其身後的兩人赤發皙麵綠瞳,身材高大,看上去三四十歲左右。
黑發人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向李侃行禮請安!
“臣李歸唐拜見大唐皇帝陛下!”
李侃有些詫異,“你姓李?是漢人?”
“迴陛下,臣乃漢將李陵後裔,自然是漢人!”
李侃麵露微笑,對此不置可否,如今據李陵那個時代已經千年之久,眼前之人雖說具有同黃種人混血的特征,但是未必跟李陵扯得上關係。
不過自太宗在黠戛斯轄地設立堅昆都督府,封黠戛斯酋長俟利發為堅昆都督後百餘年,黠戛斯一直同唐朝保持著友好關係。
此人取名李歸唐,又作為使者,定是別有一番深意。
“不知幾位使者此時來到長安究竟所為何事?”
李歸唐麵帶微笑,雙手抱拳向李侃恭敬地行了一禮。
“啟稟陛下,三個月之前,我族大酋長萬俟錄單鐸不幸病故,如今酋長之位由微臣接任,此次特意前來長安,就是希望能夠得到陛下您的親自冊封!”
龍椅上的李侃滿臉驚訝,“你是黠戛斯新任大酋長?”
李歸唐微微頷首,“迴陛下,正是微臣!”
這消息著實令李侃深感意外,最後一位有著明確記錄的黠戛斯可汗已經是很久遠之前的事情了。
自那以後,契丹、遼國、宋朝、金國,一直到清朝,偶爾還能聽聞黠戛斯這個名字,但相關的記述往往都是語焉不詳,僅僅隻是提到了這樣一個名字罷了。
由於黠戛斯所處之地過於偏僻遙遠,那裏地域廣袤人口稀少,在眾多部族當中實在是沒有多少存在感可言。
朝廷派往當地的內衛人員數量有限,在那邊展開的各項活動範圍自然也就相對較小,所能獲取到的有關黠戛斯的情報信息也顯得頗為滯後。
此時這位新任的黠戛斯大酋長李歸唐竟然親自率領著使團不遠千裏迢迢地趕到了長安,此番行程絕不僅僅隻是單純地請求冊封這麽簡單,李歸唐這個名字說不定都現取的。
不過話說迴來,如果能夠巧妙地應對處理好此事,說不定在對抗契丹和迴鶻方麵,還真能借助他們的力量好好地加以利用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