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部落那些冥頑不靈的老家夥,怎麽可能會輕而易舉地選擇妥協?屬下鬥膽提議,應當趁著陀契立足未穩之際,火速率領大軍直驅焉耆。”
“如若不然,等到他成功招募到足夠的兵馬,我們恐怕就要為此承受巨大的傷亡代價了!”
毗伽·格立發出一聲充滿鄙夷和嘲諷意味的冷笑,臉上更是流露出毫不掩飾的輕蔑之色。
“就憑他昨晚幹出的那樁蠢事,你覺得幾位酋長難道都會愚蠢至極?倘若不是因為事發太過突然,以至於他們全都被陀契困在了城中,恐怕早就派兵收拾他了!”
“可眼下陀契挾持各部落首領,強逼各部落緊急募兵,對我們實在是極為不利啊!”
“哈哈哈!你認為那些部落會心甘情願地聽從陀契這個跳梁小醜的號令!人心不齊,各自為政,不過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根本成不了什麽氣候!”
“彌崎當時也現身於府邸,由此可見龜茲方麵必定有所牽涉其中,萬一他們暗中調動兵力前來焉耆增援陀契,我們豈不是將會白白錯失掉這難得一遇的絕佳戰機?”
“無妨,盡管放寬心便是,迴鶻不久前才剛與大唐簽署了協議,諒他們沒膽量公然派遣軍隊前來參戰,就算他們不顧一切地暗中勾結起來,也超不過三萬之數。”
說到此處,毗伽·格立稍稍停頓了一下,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似是陷入了某種迴憶之中:“你可知曉我此番前往長安之行,所獲得的最為深刻的感受究竟是什麽嗎?”
“不是娶了雅斯敏嗎?”
“哈哈,能與敏敏終成眷屬無疑是我此生最大的收獲……此次前往長安,所見所聞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大唐的強盛!”
“現今之大唐,已非數十年前藩鎮割據時那般混亂不堪,國富民豐,處處呈現出繁榮昌盛之景,軍隊更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絲毫不遜色於太宗和玄宗在位之時!”
“即便迴紇處於全盛時期,恐怕也難以與如此強大的唐軍一較高下,我們如今四分五裂,各自為政,又怎能有勝算?那些老頑固早就該清醒了!”
渾莫爾眉頭一皺,“可汗,唐人一向狡詐,能讓你看見的恐怕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毗伽·格立緩緩搖了搖頭,“沒有這個必要,大唐皇帝所言不虛,並非有意虛張聲勢,他是真心不願多添殺戮,若大唐當真想要動武,以其國力,輕而易舉便能招募起數十萬雄師。”
“我路過蘭州和涼州等地,那裏居住著不少迴鶻族人,他們並未遭受戰火之擾,不僅擁有草場放牧牛羊,還有肥沃的農田耕種莊稼,百姓們安居樂業,著實令我心生羨慕之情!你有空的話也可以讓家人遷移過去!”
渾莫爾輕輕點頭,“等戰爭結束可以考慮一下,我也去中原看一看....唐軍這次派了多少兵馬過來?”
“三千步軍。”
“隻派了三千步軍?他們的橫衝軍呢?”
“橫衝軍另有重要安排,你親自出去一趟,聯絡與我們關係親厚的部落,再將我已經歸來的消息傳播出去,給陀契一點心理壓力!”
“屬下遵命!保證讓陀契那小人寢食難安!”
焉耆的陀契聽聞烏木斯的稟報之後,臉色大變,“格立竟然早已悄然返程?張三城有多少兵馬?”
烏木斯麵露慚色,“這個……屬下當時未曾留心觀察,附近並未發現唐軍蹤跡,應該隻有兩千多兵馬。”
毗伽·陀契雙眉緊緊皺起,沉思片刻後斷然下令:“既然格立已然歸來,卻遲遲不見其返迴焉耆,想來必定是在暗中等待唐軍完成集結,事不宜遲,即刻調動所有兵力,火速趕往張三城!”
烏木斯臉上浮現出驚愕之色,“可汗,目前我們手中所掌控的兵力不過五六千人,如此貿然行動,是否過於冒險了些?倘若唐軍在此處設有伏兵,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
“更何況焉耆城內尚有眾多首領,鍥必海麾下的軍隊也尚未徹底歸服,若要分兵留守城池,應對格立的兵力便會大打折扣,難以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要不然等龜茲的援兵抵達之後我們再行動?”
毗伽·陀契不耐煩地擺了擺手,眼中閃爍著焦躁與急切之色,“不能再等下去了!一旦唐軍順利完成集結,就算龜茲的援兵能夠及時趕到,我們恐怕也難以取勝!”
“我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隻要殺了格立,唐軍精心策劃的傀儡計劃必然會落空,那些搖擺不定的部落酋長們也就絕了投靠唐人的念頭!”
“可汗,您這莫非是打算破釜沉舟、孤注一擲了?”
毗伽·陀契麵色陰沉,臉上彌漫著騰騰殺氣。
“若想要成就一番大業,有時候就必須要有敢於冒險的勇氣和決心!一味地等待隻能讓局勢變得愈發對我們不利,倘若此次進攻不幸失利,焉耆也可以放棄了!”
烏木斯見毗伽·陀契已然下定決心,便不再徒勞勸阻,冒險解決掉格立確實比起坐以待斃、幹等著勝算要大上不少。
陀契在城中留下了一千多士兵,自己親自率領四千餘名剽悍勇猛的騎兵向著張三城疾馳而去。
張三城內的韓遜正與毗伽·格立緊張地商議著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和兵力部署。
一名斥候腳步匆匆地奔進屋內稟報:“將軍,西南二十裏外發現迴鶻騎兵,人數約有四五千之眾!”
毗伽·格立臉色微變,“陀契行事當真是不循常規,竟敢主動發起進攻……這下可怎麽辦?我這裏隻有兩千騎兵!”
韓遜麵色沉靜如水,露出一抹從容不迫的微笑,“可汗盡管放寬心便是,區區四五千騎兵罷了。”
毗伽·格立神色稍緩,“那我親率兩千騎兵出城去牽製住其中一部分敵軍!”
韓遜擺了擺手,“大可不必如此!可汗讓所有騎兵盡數撤出城外即可,我率領步兵來拖住敵軍,隻要他們不撤退,你們就暫且按兵不動!”
毗伽·格立滿臉疑惑:“這究竟是何緣由?若我們采取內外夾擊之策,豈不是勝算更大?”
“嗬嗬,我之所以這般安排,是不想讓陀契敗得太快,需得給他留存些許希望,待到他所部軍隊潰敗之時,可汗再率領麾下騎兵截斷他們的退路,方可確保萬無一失。”
毗伽·格立眉頭微皺,“韓將軍此舉莫非是想要拖延時間?倘若我們直接全力進攻,速戰速決豈不更易達成目的?”
韓遜搖了搖頭,“對方有四五千騎兵,若我們一開始就內外夾擊,他們察覺到形勢不妙之後,必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撤軍逃離,可汗手中的兩千兵馬又怎能成功攔住他們?”
毗伽·格立略作思索,恍然大悟般地點點頭,“韓將軍是打算以步兵依托城牆,逐步消磨陀契的力量,等到他們士氣崩潰之際,再集中兵力給予致命一擊?”
“如若不然,等到他成功招募到足夠的兵馬,我們恐怕就要為此承受巨大的傷亡代價了!”
毗伽·格立發出一聲充滿鄙夷和嘲諷意味的冷笑,臉上更是流露出毫不掩飾的輕蔑之色。
“就憑他昨晚幹出的那樁蠢事,你覺得幾位酋長難道都會愚蠢至極?倘若不是因為事發太過突然,以至於他們全都被陀契困在了城中,恐怕早就派兵收拾他了!”
“可眼下陀契挾持各部落首領,強逼各部落緊急募兵,對我們實在是極為不利啊!”
“哈哈哈!你認為那些部落會心甘情願地聽從陀契這個跳梁小醜的號令!人心不齊,各自為政,不過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根本成不了什麽氣候!”
“彌崎當時也現身於府邸,由此可見龜茲方麵必定有所牽涉其中,萬一他們暗中調動兵力前來焉耆增援陀契,我們豈不是將會白白錯失掉這難得一遇的絕佳戰機?”
“無妨,盡管放寬心便是,迴鶻不久前才剛與大唐簽署了協議,諒他們沒膽量公然派遣軍隊前來參戰,就算他們不顧一切地暗中勾結起來,也超不過三萬之數。”
說到此處,毗伽·格立稍稍停頓了一下,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似是陷入了某種迴憶之中:“你可知曉我此番前往長安之行,所獲得的最為深刻的感受究竟是什麽嗎?”
“不是娶了雅斯敏嗎?”
“哈哈,能與敏敏終成眷屬無疑是我此生最大的收獲……此次前往長安,所見所聞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大唐的強盛!”
“現今之大唐,已非數十年前藩鎮割據時那般混亂不堪,國富民豐,處處呈現出繁榮昌盛之景,軍隊更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絲毫不遜色於太宗和玄宗在位之時!”
“即便迴紇處於全盛時期,恐怕也難以與如此強大的唐軍一較高下,我們如今四分五裂,各自為政,又怎能有勝算?那些老頑固早就該清醒了!”
渾莫爾眉頭一皺,“可汗,唐人一向狡詐,能讓你看見的恐怕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毗伽·格立緩緩搖了搖頭,“沒有這個必要,大唐皇帝所言不虛,並非有意虛張聲勢,他是真心不願多添殺戮,若大唐當真想要動武,以其國力,輕而易舉便能招募起數十萬雄師。”
“我路過蘭州和涼州等地,那裏居住著不少迴鶻族人,他們並未遭受戰火之擾,不僅擁有草場放牧牛羊,還有肥沃的農田耕種莊稼,百姓們安居樂業,著實令我心生羨慕之情!你有空的話也可以讓家人遷移過去!”
渾莫爾輕輕點頭,“等戰爭結束可以考慮一下,我也去中原看一看....唐軍這次派了多少兵馬過來?”
“三千步軍。”
“隻派了三千步軍?他們的橫衝軍呢?”
“橫衝軍另有重要安排,你親自出去一趟,聯絡與我們關係親厚的部落,再將我已經歸來的消息傳播出去,給陀契一點心理壓力!”
“屬下遵命!保證讓陀契那小人寢食難安!”
焉耆的陀契聽聞烏木斯的稟報之後,臉色大變,“格立竟然早已悄然返程?張三城有多少兵馬?”
烏木斯麵露慚色,“這個……屬下當時未曾留心觀察,附近並未發現唐軍蹤跡,應該隻有兩千多兵馬。”
毗伽·陀契雙眉緊緊皺起,沉思片刻後斷然下令:“既然格立已然歸來,卻遲遲不見其返迴焉耆,想來必定是在暗中等待唐軍完成集結,事不宜遲,即刻調動所有兵力,火速趕往張三城!”
烏木斯臉上浮現出驚愕之色,“可汗,目前我們手中所掌控的兵力不過五六千人,如此貿然行動,是否過於冒險了些?倘若唐軍在此處設有伏兵,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
“更何況焉耆城內尚有眾多首領,鍥必海麾下的軍隊也尚未徹底歸服,若要分兵留守城池,應對格立的兵力便會大打折扣,難以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要不然等龜茲的援兵抵達之後我們再行動?”
毗伽·陀契不耐煩地擺了擺手,眼中閃爍著焦躁與急切之色,“不能再等下去了!一旦唐軍順利完成集結,就算龜茲的援兵能夠及時趕到,我們恐怕也難以取勝!”
“我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隻要殺了格立,唐軍精心策劃的傀儡計劃必然會落空,那些搖擺不定的部落酋長們也就絕了投靠唐人的念頭!”
“可汗,您這莫非是打算破釜沉舟、孤注一擲了?”
毗伽·陀契麵色陰沉,臉上彌漫著騰騰殺氣。
“若想要成就一番大業,有時候就必須要有敢於冒險的勇氣和決心!一味地等待隻能讓局勢變得愈發對我們不利,倘若此次進攻不幸失利,焉耆也可以放棄了!”
烏木斯見毗伽·陀契已然下定決心,便不再徒勞勸阻,冒險解決掉格立確實比起坐以待斃、幹等著勝算要大上不少。
陀契在城中留下了一千多士兵,自己親自率領四千餘名剽悍勇猛的騎兵向著張三城疾馳而去。
張三城內的韓遜正與毗伽·格立緊張地商議著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和兵力部署。
一名斥候腳步匆匆地奔進屋內稟報:“將軍,西南二十裏外發現迴鶻騎兵,人數約有四五千之眾!”
毗伽·格立臉色微變,“陀契行事當真是不循常規,竟敢主動發起進攻……這下可怎麽辦?我這裏隻有兩千騎兵!”
韓遜麵色沉靜如水,露出一抹從容不迫的微笑,“可汗盡管放寬心便是,區區四五千騎兵罷了。”
毗伽·格立神色稍緩,“那我親率兩千騎兵出城去牽製住其中一部分敵軍!”
韓遜擺了擺手,“大可不必如此!可汗讓所有騎兵盡數撤出城外即可,我率領步兵來拖住敵軍,隻要他們不撤退,你們就暫且按兵不動!”
毗伽·格立滿臉疑惑:“這究竟是何緣由?若我們采取內外夾擊之策,豈不是勝算更大?”
“嗬嗬,我之所以這般安排,是不想讓陀契敗得太快,需得給他留存些許希望,待到他所部軍隊潰敗之時,可汗再率領麾下騎兵截斷他們的退路,方可確保萬無一失。”
毗伽·格立眉頭微皺,“韓將軍此舉莫非是想要拖延時間?倘若我們直接全力進攻,速戰速決豈不更易達成目的?”
韓遜搖了搖頭,“對方有四五千騎兵,若我們一開始就內外夾擊,他們察覺到形勢不妙之後,必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撤軍逃離,可汗手中的兩千兵馬又怎能成功攔住他們?”
毗伽·格立略作思索,恍然大悟般地點點頭,“韓將軍是打算以步兵依托城牆,逐步消磨陀契的力量,等到他們士氣崩潰之際,再集中兵力給予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