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章開口問道:“大將軍可是打算進攻拓東城?”
陳鄴搖頭道:“鄭買嗣將三萬餘人駐守在拓東城周邊,拓東城聚集了一萬多精銳,我們這點兵力想要破城有些難度,還是先清理枝葉再說。”
王茂章頷首讚同,“若在城外與敵軍對陣,我們自然毫無懼色,但他們如今收縮防線,全部龜縮在城中,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麻煩。”
陳鄴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他們躲在城裏不出來也好,距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王將軍可有把握在這段時間內攻下拓東城以東的師宗、彌鹿、彌勒三座城池?”
王茂章聞言,將目光投向沙盤,仔細觀察著三座城池的位置和周圍的地形。
沉思片刻後,他果斷地點頭道:“這三座城池的兵馬加起來不足一萬,以我們目前的實力,一個月內攻下它們應該不成問題,西邊的江川和河陽要不要也一並拿下?”
陳鄴輕輕搖頭,“暫時先不要動這兩座城池,我們不能把口袋紮得太緊,陛下的意思是要給鄭買嗣留一點希望。”
王茂章若有所思地“嗯”了一聲,繼續問道:“拿下彌勒之後,屬下該如何部署?”
“你留下少量兵馬駐守彌勒,然後率領其餘大軍前往新豐川駐紮,為明年的總攻做好充分準備。”
王茂章對這個安排有些疑惑,“屬下想不明白,為何不調劉知俊南下圍困拓東城?如今兩邊同時開戰,兵力是否過於分散了?無形中會拖延時間,為輜重補給增添了壓力。”
“嗬嗬!王將軍不必憂心,陛下早有計劃,輜重補給可以以戰養戰,完全不是問題。”
“王建和鄭買嗣眼下都選擇龜縮城中防守,想要拖垮我們簡直是異想天開。”
“王建也好,鄭買嗣也罷,內部都是矛盾重重,拖得越久反而越容易出問題,也許用不著我們攻城,他們自己就會先亂起來。”
王茂章恍然大悟,眼中閃過一絲欽佩,“陛下和大將軍英明,以逸待勞等他們內亂,我們再趁機出擊,必能事半功倍。”
“鄭買嗣當年心狠手辣,殘殺南詔王室成員多達八百餘人,如此暴行自然引起了眾多人的憤恨與不滿,這些年來他一直忙於與王建和李茂貞爭奪地盤,根本無暇顧及前朝餘孽,也沒有完全收複各地部落。”
陳鄴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仿佛已經預見到了敵人的敗亡。
王茂章笑了起來,“這可真是天助我也!鄭買嗣與王建徹底決裂,大長和如今內憂外患,那些前朝餘孽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陳鄴微微一笑,接著說道:“事不宜遲,你立刻點齊一萬兵馬,火速出發,李繼瀾會率領三千降兵與你一同行動相互配合。”
王茂章臉上露出些許不屑之色,“大將軍,那些降兵能有多少戰鬥力?恐怕不僅幫不上忙,反而會拖累我們的後腿,屬下的一萬兵馬,已然足夠攻破城池了。”
“王將軍可別小瞧了那些降兵,雖說他們的戰力確實不如銀槍效節軍,但用來對付大長和的士兵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也是陛下的意思,此地他們比我們更熟悉,一來可以引路,二來是要測試一下他們的忠誠。”
王茂章心中雖有疑慮,但既然是李侃的旨意,他便不再多言,“既然是陛下的安排,屬下遵令便是。”
陳鄴滿意地點了點頭,接著囑咐道:“王將軍,你要密切留意這些降兵的一舉一動,若發現他們有任何異常舉動,不必請示,可當機立斷,以免釀成大禍。”
王茂章深知責任重大,連忙拱手道:“屬下遵命!”
他不敢有絲毫耽擱,迅速點齊一萬兵馬,與李繼瀾率領的三千降兵匯合。
王茂章看著三千降兵,心中有些忐忑,這些人畢竟剛剛投降不久,忠誠度尚未可知。
他不禁暗自祈禱,希望他們能夠真心歸順,不要在關鍵時刻出什麽亂子。
“此番出征,若你們能奮勇殺敵立下戰功,日後必有重賞,但若有人膽敢心存二心背叛我軍,軍法無情定不輕饒!”
降兵們聞言齊聲應諾,聲音洪亮響徹雲霄。
一切準備就緒,大軍浩浩蕩蕩向南進發。
一路上降兵們果然如陳鄴所說,對當地的地形了如指掌,為大軍指引捷徑,節省了不少時間。
師宗、彌鹿、彌勒三座城池的守軍,麵對來勢洶洶的銀槍效節軍和降兵,很快便陷入了慌亂。
王茂章指揮有方,在李繼瀾的配合下,一日拿下師宗,三日拿下彌鹿,五日攻破彌勒,斬殺敵軍三千餘人,俘獲四千餘人。
消息傳到拓東城,滿朝文武和城中百姓人心惶惶。
鄭買嗣緊急召集幾位大臣和將領議事。
“蜀軍前幾日奪取了曲驛城,唐軍連下師宗、彌鹿、彌勒、曲軛和新豐川五城,距離王城不足八十裏,一日便可抵達城下,形勢已經十分危急,諸位可以良策?”
眾人一陣沉默,各懷心事。
鄭買嗣怒喝道:“都不說話是什麽意思?要麽繼續守,要麽出城投降,要麽向南撤離,諸位總要有個態度。”
楊尹成猶豫了一下開口道:“陛下,眼下這種形勢,臣以為還有第四條路可選,那就是集結大軍出城與唐軍決戰。”
此話一出,殿內眾人皆臉色大變。
鄭允擇冷哼道:“如今防守尚且吃力,你竟然想出城與唐軍交戰,楊帥居心何在?”
楊尹成駁斥道:“都是兩個肩膀一個腦袋,我們兵力兩倍於唐軍,為何不敢出戰?再這樣被動守下去,江川、河陽和晉寧全部被唐軍占了去,拓東就成了一座孤城,想逃都沒有機會了。”
鄭買嗣眉頭緊皺,“唐軍戰力強悍,出城交戰恐怕難有勝算。”
“唐軍連勝必然驕縱,我軍若此時出城突襲,打他們個措手不及,說不定能扭轉戰局,一直龜縮城內,士氣低落,出城一戰或許能振奮軍心。”
鄭允擇嘲諷道:“出城決戰,若戰敗,王城必破。”
“哼!我大長和士兵又不是泥捏的,即便戰敗也要重創唐軍,屆時根據情況退守城中或者直接南下皆可,比如今躲在城內什麽都不做要強。”
禁軍將領鄭長風也出列道:“陛下,臣認為楊帥所言有理,唐軍目前隻有兩萬多人,我們全力一戰未必沒有勝算,若是等北邊的劉知俊和李繼密率軍南下,我們必死無疑。”
一名文官也附和道:“陛下,如今沒了盟友,臣認為再堅守王城的確不是明智之舉,要麽馬上南下保存實力,要麽放手一搏。”
鄭買嗣一臉糾結,心中權衡一番,咬牙做了決定,“事已至此,我們已經沒有太多選擇了,那就放手一搏賭一次!”
陳鄴搖頭道:“鄭買嗣將三萬餘人駐守在拓東城周邊,拓東城聚集了一萬多精銳,我們這點兵力想要破城有些難度,還是先清理枝葉再說。”
王茂章頷首讚同,“若在城外與敵軍對陣,我們自然毫無懼色,但他們如今收縮防線,全部龜縮在城中,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麻煩。”
陳鄴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他們躲在城裏不出來也好,距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王將軍可有把握在這段時間內攻下拓東城以東的師宗、彌鹿、彌勒三座城池?”
王茂章聞言,將目光投向沙盤,仔細觀察著三座城池的位置和周圍的地形。
沉思片刻後,他果斷地點頭道:“這三座城池的兵馬加起來不足一萬,以我們目前的實力,一個月內攻下它們應該不成問題,西邊的江川和河陽要不要也一並拿下?”
陳鄴輕輕搖頭,“暫時先不要動這兩座城池,我們不能把口袋紮得太緊,陛下的意思是要給鄭買嗣留一點希望。”
王茂章若有所思地“嗯”了一聲,繼續問道:“拿下彌勒之後,屬下該如何部署?”
“你留下少量兵馬駐守彌勒,然後率領其餘大軍前往新豐川駐紮,為明年的總攻做好充分準備。”
王茂章對這個安排有些疑惑,“屬下想不明白,為何不調劉知俊南下圍困拓東城?如今兩邊同時開戰,兵力是否過於分散了?無形中會拖延時間,為輜重補給增添了壓力。”
“嗬嗬!王將軍不必憂心,陛下早有計劃,輜重補給可以以戰養戰,完全不是問題。”
“王建和鄭買嗣眼下都選擇龜縮城中防守,想要拖垮我們簡直是異想天開。”
“王建也好,鄭買嗣也罷,內部都是矛盾重重,拖得越久反而越容易出問題,也許用不著我們攻城,他們自己就會先亂起來。”
王茂章恍然大悟,眼中閃過一絲欽佩,“陛下和大將軍英明,以逸待勞等他們內亂,我們再趁機出擊,必能事半功倍。”
“鄭買嗣當年心狠手辣,殘殺南詔王室成員多達八百餘人,如此暴行自然引起了眾多人的憤恨與不滿,這些年來他一直忙於與王建和李茂貞爭奪地盤,根本無暇顧及前朝餘孽,也沒有完全收複各地部落。”
陳鄴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仿佛已經預見到了敵人的敗亡。
王茂章笑了起來,“這可真是天助我也!鄭買嗣與王建徹底決裂,大長和如今內憂外患,那些前朝餘孽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陳鄴微微一笑,接著說道:“事不宜遲,你立刻點齊一萬兵馬,火速出發,李繼瀾會率領三千降兵與你一同行動相互配合。”
王茂章臉上露出些許不屑之色,“大將軍,那些降兵能有多少戰鬥力?恐怕不僅幫不上忙,反而會拖累我們的後腿,屬下的一萬兵馬,已然足夠攻破城池了。”
“王將軍可別小瞧了那些降兵,雖說他們的戰力確實不如銀槍效節軍,但用來對付大長和的士兵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也是陛下的意思,此地他們比我們更熟悉,一來可以引路,二來是要測試一下他們的忠誠。”
王茂章心中雖有疑慮,但既然是李侃的旨意,他便不再多言,“既然是陛下的安排,屬下遵令便是。”
陳鄴滿意地點了點頭,接著囑咐道:“王將軍,你要密切留意這些降兵的一舉一動,若發現他們有任何異常舉動,不必請示,可當機立斷,以免釀成大禍。”
王茂章深知責任重大,連忙拱手道:“屬下遵命!”
他不敢有絲毫耽擱,迅速點齊一萬兵馬,與李繼瀾率領的三千降兵匯合。
王茂章看著三千降兵,心中有些忐忑,這些人畢竟剛剛投降不久,忠誠度尚未可知。
他不禁暗自祈禱,希望他們能夠真心歸順,不要在關鍵時刻出什麽亂子。
“此番出征,若你們能奮勇殺敵立下戰功,日後必有重賞,但若有人膽敢心存二心背叛我軍,軍法無情定不輕饒!”
降兵們聞言齊聲應諾,聲音洪亮響徹雲霄。
一切準備就緒,大軍浩浩蕩蕩向南進發。
一路上降兵們果然如陳鄴所說,對當地的地形了如指掌,為大軍指引捷徑,節省了不少時間。
師宗、彌鹿、彌勒三座城池的守軍,麵對來勢洶洶的銀槍效節軍和降兵,很快便陷入了慌亂。
王茂章指揮有方,在李繼瀾的配合下,一日拿下師宗,三日拿下彌鹿,五日攻破彌勒,斬殺敵軍三千餘人,俘獲四千餘人。
消息傳到拓東城,滿朝文武和城中百姓人心惶惶。
鄭買嗣緊急召集幾位大臣和將領議事。
“蜀軍前幾日奪取了曲驛城,唐軍連下師宗、彌鹿、彌勒、曲軛和新豐川五城,距離王城不足八十裏,一日便可抵達城下,形勢已經十分危急,諸位可以良策?”
眾人一陣沉默,各懷心事。
鄭買嗣怒喝道:“都不說話是什麽意思?要麽繼續守,要麽出城投降,要麽向南撤離,諸位總要有個態度。”
楊尹成猶豫了一下開口道:“陛下,眼下這種形勢,臣以為還有第四條路可選,那就是集結大軍出城與唐軍決戰。”
此話一出,殿內眾人皆臉色大變。
鄭允擇冷哼道:“如今防守尚且吃力,你竟然想出城與唐軍交戰,楊帥居心何在?”
楊尹成駁斥道:“都是兩個肩膀一個腦袋,我們兵力兩倍於唐軍,為何不敢出戰?再這樣被動守下去,江川、河陽和晉寧全部被唐軍占了去,拓東就成了一座孤城,想逃都沒有機會了。”
鄭買嗣眉頭緊皺,“唐軍戰力強悍,出城交戰恐怕難有勝算。”
“唐軍連勝必然驕縱,我軍若此時出城突襲,打他們個措手不及,說不定能扭轉戰局,一直龜縮城內,士氣低落,出城一戰或許能振奮軍心。”
鄭允擇嘲諷道:“出城決戰,若戰敗,王城必破。”
“哼!我大長和士兵又不是泥捏的,即便戰敗也要重創唐軍,屆時根據情況退守城中或者直接南下皆可,比如今躲在城內什麽都不做要強。”
禁軍將領鄭長風也出列道:“陛下,臣認為楊帥所言有理,唐軍目前隻有兩萬多人,我們全力一戰未必沒有勝算,若是等北邊的劉知俊和李繼密率軍南下,我們必死無疑。”
一名文官也附和道:“陛下,如今沒了盟友,臣認為再堅守王城的確不是明智之舉,要麽馬上南下保存實力,要麽放手一搏。”
鄭買嗣一臉糾結,心中權衡一番,咬牙做了決定,“事已至此,我們已經沒有太多選擇了,那就放手一搏賭一次!”